刘建峰:寒冷的冬日充满了人间的温情|沈丘专栏

草堂文化 2024-06-17 17:54:43

接连几天的大雪,给城市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外衣。街道、广场、屋顶,无一不被这洁白的雪花覆盖。然而,随着雪后初霁,人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欣赏银装素裹的美景,更有交通受阻、出行困难、购物困难等实际问题。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各方除雪力量的集结与合作,不仅体现了社会运行的有序性,更映射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温情。

政府部门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力军,其快速反应和高效协调是保障城市运转的关键。在此次暴雪过后,我们见证了政府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大型除雪机械,组织环卫工人连续作业。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不畏严寒,挥舞着铲子,操作着铲车,将积雪一点点清除。正是这些默默坚守的身影,确保了主要道路的畅通,为城市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社区的力量也不容小觑。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积极响应,他们利用手持工具,对小区内的人行道、楼梯口等区域进行人工清扫。尽管工作繁重,但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用实际行动传递着邻里之间的温暖与关怀。这种自发的组织和参与,不仅提高了除雪效率,更增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此外,商家和企业也展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一些商铺主动清理门前的积雪,为顾客提供便利;有的企业在保证自身运营的同时,还派出员工参与周边环境的清理工作。这种超越商业利益的公民意识,不仅体现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更值得一提的是,普通市民的自觉性也是除雪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居民自发加入到除雪队伍中,有的帮忙铲除公共区域的积雪,有的为劳累的环卫工人送上热茶和暖宝宝。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实则构筑了一座座爱心的桥梁,让寒冷的冬日也充满了人间的温情。

当然,除雪工作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现代科技的应用,如智能除雪机器人、无人机监测等,提高了除雪的效率和安全性。科技的力量使得除雪工作更加科学化、精准化,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会的缩影:政府部门的有序指挥、社区的紧密合作、企业的积极参与、市民的自觉行动以及科技的有效辅助,共同构成了一幅团结协作的美丽画卷。这不仅是对自然挑战的胜利,更是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除雪工作并非没有改进的空间。在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提高除雪效率、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市民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

一场暴雪过后,我们不仅见证了自然的威力,更见证了人类社会的温暖与力量。从政府到社区,从企业到个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城市的温度添砖加瓦。这场除雪战役,不仅是对抗自然的斗争,更是一次社会力量的大演练,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让我们记住这场暴雪过后的每一份努力,每一次微笑,因为它们共同编织了这个冬天最温暖的回忆

往期回顾:

刘建峰:我的2023,步履不停 向阳而行 | 跨年特刊

刘建峰:生命的守护神 | 沈丘专栏

刘建峰:常忆小米煎饼香 | 沈丘专栏

作者简介:刘建峰,男,回族,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部队服役时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武警》《周口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现为社区志愿者。

0 阅读:0

草堂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