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我与荔枝有个约会

草堂文化 2024-06-13 11:57:50

作为南方人,尤其是岭南人,在北方人面前最值得骄傲的便是在炎炎盛夏里享受果中尤物荔枝了。荔枝是南方在六月、七月成熟的最优异的果品。想想看,那妩媚透亮奔放佻达的香,那丰腴饱满欲滴的甜,那甜里微带一点清新爽劲的酸,那既绵细软糯又弹牙的口感……谁还能不拜倒在它的美貌与美味之下?所以每年夏季,我与荔枝总有个约会。

说起外表绿中透红的果中尤物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这句古诗写出了杨贵妃因嗜爱荔枝而不顾一切的糜费生活,却反证了荔枝的吸引力——连唐明皇的爱妃都在千里之外垂涎三尺,况凡夫俗子乎?到了宋朝,大学士苏东坡又吟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从而更提升了荔枝在水果王国里的地位。而在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1957年参加在布拉格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所唱的一首粤曲《卖荔枝》,震动了当时东欧声乐界并荣获联欢节演出金奖。此曲传唱至今,经久不衰:“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入口甘美,齿颊留香世上稀……”可谓道出了荔枝的诸多特色与好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如此介绍荔枝:“常食荔枝,能补脑健身,治疗瘰疠疔肿,开胃益脾。干制能补元气,为产妇老弱补品。”有意思的是,笔者依李时珍的见解,曾虚构了一中篇小说《鸭塘纪事》,是写农民种荔枝卖荔枝的故事的,发表后竟荣获了“和谐玉林”文学奖,我的获奖感言是:我得感谢荔枝,感谢生活。但老百姓却顾不上品味这么多的荔枝文化,只待荔枝成熟季节一到,便迫不及待地要大快朵颐,“黑叶”也好,“妃子笑”也好,“六月红”也好,“糯米糍”也好,“白糖罂”也好,“桂味”也好……只要好味,有营养又饱肚,就好。这正如著名写食女作家叶怡兰所说:“荔枝的美味,从香气到口感到滋味,在我的感觉,也是水果中极其复杂多样多层次的;甜里带酸、软中带着爽脆、浓酽馥郁中带着清新……令人不能不为之深深倾倒上瘾,无能自拔。”她又说:“(荔枝)一咬入口,便汁液迸射,又脆又滑又Q,鲜爽多香、沁甜里款款流露着细致的酸,余韵芬芳悠长,舌齿间久久不散。”

但荔枝有个难以克服的毛病,那就是难以保鲜,一般两三天内便“色衰”,质变,这就难怪当年送给杨贵妃吃的荔枝要一骑红尘“速递”了。荔枝的保鲜从来都是技改的重大课题,可惜至今唯靠冷藏。因我是全国著名荔枝之乡广西北流市的居民,这几年来没少往居住在北京、上海和成都、贵阳的亲朋好友寄荔枝。都是通过京东、顺丰和邮政快递,使用了冷藏和航空的办法,一般不用72小时便能把新鲜的荔枝送到对方手中,令对方十分惊喜,又十分惊艳。我的童年时代虽然家庭生活贫困,但由于家住桂东南的北流县是全国闻名的荔枝产地,所以不但吃得起荔枝,还能大快朵颐。所以自幼儿起,便每年都与荔枝有个约会。下面想跟读者们尤其是少儿读者们聊聊我儿童时代所玩的跟荔枝有关的游戏——一是吃荔枝前先把荔枝小心翼翼地剥去红色硬壳,然后可见一层轻纱薄锦般的果衣。此时此刻被剥去红壳的荔枝就像一个煮熟后去了壳的雪白的鸡蛋,十分可爱。我与小朋友们总是爱不释手,反复摩挲拿捏,舍不得吃掉。

二是把“鸡蛋”把玩够了便小心翼翼地褪下荔枝上的薄衣(要求褪下的外衣完整无破损),做成了一个吹气泡,然后用小嘴巴把气泡吹鼓了,再用吹鼓了的气泡互相碰撞小伙伴的额头和手臂,让其发出“啪”的一声响声,以此为乐,并且乐不可支

三是吃完荔枝后选取最大的核,用小刀从核中间拦腰把核截成两半。然后取尖足的那一半,在其横截面上的圆心位置插上一根废弃的火柴棍,便做成了一个小陀螺。玩时只须用拇指和中指挟着火柴棍一撚,把荔枝核做成的小陀螺往桌面上或地板上一甩,小陀螺便欢快地旋转起来……小伙伴还比赛谁放的小陀螺旋转的时间最长呢……

四是还可以用尖利的小刀去挖一个完整的较大的荔枝核,挖去核内的东西,让荔枝核被掏空做成一个有桶耳的小木桶。这荔枝核做成的小木桶呀,无论色泽和形状,都酷似真的涂刷上桐油的大木桶,那真是一件现代儿童罕见的袖珍工艺品啊!

如果说从小到大,荔枝的果肉都带给我满满的口福,那么童年时代我与小伙伴们利用荔枝的“轻纱薄锦”和果核做成小玩具和袖珍工艺品的美好回忆,则成为我永远值得珍藏在心中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每年与荔枝相会,我还在做着与荔枝有关的小气泡、小陀螺和小木桶玩,孙辈小时候见了十分惊喜,但渐渐长大后便有点不屑一顾,我便教育他们,我之所以这样做,这既是过把手瘾也是一种怀旧。我会因怀旧而得到心理的慰藉。古人说得好,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许多的人事物被时间卷走了,便再也不会回到今生今世。我不仅要做给你们看,还要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让大家对这些历史的东西有一种认识和借鉴,并在认识和借鉴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和愉悦。孙辈听后恍然大悟,才以为然。这样说来,我与荔枝的约会,是不是很有意义又很有趣呀!往期文章回顾:聆听·李洪波:梁昆酱铺聆听 | 李洪波:南瓜西施

作者简介:李洪波,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前北流市文联负责人、前《北流文艺》主编、现任玉林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和北流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北流市政协常委、玉林市政协委员。先后出版了散文随笔集《好的故事》、《北京丽人》和诗集《温软的梦》、《汶川叙事》和小说作品选《小城粤戏班》。另创作有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多篇在一些刊物发表。曾先后荣获广西大业文学全国征文一等奖和广西大业文学优秀作家奖、玉林市文联“和谐玉林”文艺奖和玉林市委老干局“多彩金秋”文艺作品展特等奖

0 阅读:0

草堂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