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的反噬:看六郡良家子董卓如何成了暴虐不仁的代名词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5-31 07:27:38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汉献帝初平三年四月(192年5月),太师董卓乘车前往长安,参加皇帝病愈朝贺。在未央殿北掖门外,董卓被义子吕布奉诏斩杀。至此,暴虐朝政三年的董卓终被剿杀。

电视剧《三国演义》董卓剧照

一、六郡子弟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

董卓的父亲董君雅,从微末干起,做到了颍川轮氏(今河南登封)县尉。在轮氏,他生下三子:长子董擢字孟高,但早亡;次子董卓字仲颖;三子董旻字叔颖。

后来董卓回到家乡陇西,任侠放荡,成了一名无业游民。陇西地处羌胡杂处之地,民风彪悍,崇尚武勇,倒很合董卓的胃口。史载,他曾到羌人部落游玩,并与诸羌帅交好。再后来,董卓回乡耕种,一些羌帅来看望他,董卓与他们一起回到家中,杀牛设宴,宾主相与欢饮。羌人感念董卓的侠义,几天后又送来牲口千余匹表示谢意。

这就是年轻时的董卓,粗豪、爽朗、讲义气。

后来,陇西郡(治狄道,即今甘肃临洮)召董卓为监领捕盗事务的郡吏。董卓有武勇,膂力过人,并善驰马左右开弓,因此做起跟他老爹当年相似的工作来,自是得心应手。当地胡人曾袭扰边地,劫掠边民。凉州刺史成就辟董卓为州从事,让他领兵征讨。董卓大败胡人,斩俘千余人。并州刺史段颎将董卓举荐公府,他因此被司徒袁隗辟为掾属。

这个段颎,是东汉抗边名将,袁隗则出身汝南袁氏,是袁绍、袁术的叔叔。也就是说,董卓此时,已凭武勇敲开了公府之门。

更重要的是,在汉桓帝末年,董卓又以六郡良家子选为羽林郎,成为皇帝的宿卫侍从。

这里的六郡,指的是凉州的陇西、汉阳、安定、北地和并州的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则是指非医巫商贾、且无犯罪记录的富裕之家子弟。六郡良家子自汉始,就是羽林、期门两大禁军的主要兵源。

六郡良家子之所以能为禁军主力,主要原因一是六郡居于边地,羌胡杂处,民风悍勇;二是这些人家庭富裕,可自备武器、粮草,减少朝廷开支;三是这些家庭相对优渥,能识文断字,且世代为兵,兵法战阵学习起来更快。

边境六郡位置图

六郡良家子被选为禁军后,其有能力者,往往出为名将。比如抗击匈的李广、平定西羌的赵充国、击破莎车的冯奉世、诛灭郅支单于的甘延寿等,都出自六郡良家子。

董卓同样走的是这条路。

桓帝延熙九年(166年),鲜卑、羌人联合寇边,朝廷以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平凉、并、幽三州之乱。董卓以军司马从讨,前后百余战,战后因功被拜为郎中,赏赐细绢九千匹。董卓却一概不留,全部分给属下。由此可知,董卓不但个人有武力,而且善于带兵。

后来,董卓又先后任雁门广武(今山西代县)令、蜀郡北部都尉(治汶江,即今四川茂县)、西域戊己校尉(驻高昌,即今新疆吐鲁番),不过好像他没就任就被免了。后来,董卓又征拜为并州刺史、河东(治安邑,即今山西夏县)太守。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后,董卓以东中郎将出讨冀州黄巾,因不利被免职,判减死一等,后逢朝廷大赦获免。

同年,凉州边章、韩遂作乱,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率军出征,董卓重拜中郎将,为之副手。后皇甫嵩因作战不利被免,朝廷再以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征剿。张温以孙坚为参军,故此董卓、孙坚有了交集。

董卓见到张温,因傲慢无礼,孙坚劝张温杀董卓立威,但张温没同意(参见)。

后董卓部于望垣县(今甘肃天水)一峡谷被羌胡数万人所围。当时军粮断绝,形势危急,董卓心生一计,让手下士兵假装拦水捕鱼为食,从而筑起一个方圆数十里的水库。他带领士兵悄悄从大坝下穿过后,抓开堰坝。待敌人发觉上当,发兵来追时,被水势所阻,董卓军因此成功逃脱。

董卓征凉州初遇孙坚

当初张温共发六路大军进讨,其他五路都损兵折将,只有董卓全员退还。因此功,董卓被拜为前将军,封斄乡侯。

二、趁乱入京

封侯拜将后的董卓,野心很快暴露。

中平五年(188年),凉州贼人王国围陈仓(今陕西宝鸡)。朝廷再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董卓进行救援。董卓要求急速进军,皇甫嵩以陈仓城高池厚,叛军一时难克为由不许。

同年,朝廷征董卓入京为少府,下令董卓军归皇甫嵩调度。但董卓以凉州扰乱,士兵不舍为由拒绝交兵。朝廷不能制约董卓,因此深以为忧。

中平六年(189年),王国围陈仓八十余日不克而退,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却说穷寇勿追。结果皇甫嵩大胜。董卓由是惭愧不已,并转恨皇甫嵩。

这时,朝廷又拜董卓为并州牧,并再次下令董卓交兵皇甫嵩。董卓又以掌兵十余年,士卒不愿相离为由,要求带兵去并州。

董卓之所以不愿交出兵权,是因为,他敏锐地嗅到,朝廷将有大事发生,而拥兵者将拥有一切。

皇甫嵩看董卓不肯交兵,就上书朝廷,灵帝下书责备,董卓对皇甫嵩更恨。他后来还是强带五千骑前往并州,但刚到河内(治怀县,即今河南武陟),即不再前行,而坐待时机。

时机很快来了。

中平六年四月(189年5月),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奉外甥刘辩即皇帝位,是为少帝。何进想与司隶校尉袁绍共同诛杀乱政的宦官,但何进之妹何太后起身屠户之家,倚宦官得宠,她怕杀了宦官,与士人难以共事,所以不答应。说起来,宦官、外戚与士人,在东汉就一直纠缠不清。对于何氏这种出身微末者来说,士人还真不一定看上他们。

何进出身屠户家庭

何进、袁绍就召董卓进京,妄图以此胁迫何太后听从。何进还给董卓写信,令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人。董卓得报大喜,即挥兵向雒阳(今河南洛阳)进发。不想他还不到雒阳,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

原来,何进等人谋诛宦官之谋泄露,宦官集团先下手为强,把何进杀了。袁绍等人又反杀宦官,中常侍段珪等挟持少帝北走小平津(在今河南洛阳)。董卓军于是在雒阳城北邙山将小皇帝迎回。

当时,少帝十四岁,见董卓兵强盛,吓得大哭,说不成话。其弟陈留王刘协九岁,却镇定自若,董卓因此有了废立的念头。

当时董卓进京时,仅有步骑三千。那他有何资本,擅行废立呢?

董卓自有他自己的套路。

何进和何太后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何太后还有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叫朱苗。从血缘上说,何进和朱苗其实无任何关系。何太后得宠后,朱苗改名何苗,被拜为车骑将军,但何苗却与何进不同心。因此在何进被杀后,何进部曲吴匡等人,就借机说何苗与宦官同谋,进而与董卓之弟董旻一起将何苗攻杀。

何进、何苗亡后,其部曲无所归属,就都投靠了董卓,这其中就包括之后的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董卓还诱使原并州刺史、时为执金吾的丁原部曲司马吕布,反杀丁原来投,从而掌控了丁原、吕布的并州军马。此外,董卓还用诡计,将自己三千兵马夜里悄悄带出、白天再大张旗鼓进城,造成西凉兵源源不断而来的假象。在董卓一番虚虚实实的操作下,迅速掌控的京师兵权。

董卓进京,袁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就没有一个人敢抗声反董吗?有。骑都尉、泰山(治奉高,即今山东泰安)人鲍信,先前曾奉何进之命,回兖州招兵。他回京后,董卓已然进入雒阳。鲍信就找到袁绍,劝他趁董卓羽翼还未丰满将其诱杀,袁绍却被董卓的“兵强马壮”吓卷了,不敢答应。鲍信一气之下,弃官回乡。

附带说一句,那个杀何苗的吴匡,史书后来不见踪迹,但他的儿子吴班、族侄吴懿、族侄女穆皇后吴氏却都是蜀汉响当当的人物(参见)。

三、专权祸国

董卓手握重兵后,即开始向朝政下手。

他先以久旱不雨,当罪罚三公为由,逼少帝免去司空刘弘的职务而自领司空。

为进一步树立权威,董卓还不顾朝臣反对,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这里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点:一是刘协由董太后抚养长大,董卓认为自己和董太后是一族,所以与刘协新近。二是行废立之事,一般都是废个聪明的立个废材的,董卓却说陈留王聪明识大体而拥立,难道他真是心存公义吗?显然不是。董卓其实心中有他的小九九,他只是想用废立树立自己的权威,并打击何氏外戚势力。而刘协虽然聪明,其靠山董太后已被何太后所杀,年龄更小也更容易控制而已。

董卓这也不算完,他又毒死何太后,并且不让刘协以太后之礼安葬。

何太后可怜又可恨

同年九月,董卓又改任三公之首太尉,并假节钺,领虎贲,封郿侯。

十月,董卓自称相国,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他的母亲被封为池阳君,并越礼置家令、家丞。

专权后的董卓表现出残虐的一面。他以武力尽纳国库珍宝,并以高压手段对付群臣,一切恣意行事,睚眦必报,闹得百官人人自危。比如侍御史扰龙宗见董卓时只因没解配剑,立刻被锤杀。他还将何苗尸身从棺材里拉,肢解后扔在路边。收捕何苗母亲舞阳君,杀死后弃尸宫苑。

他对百官如此,视百姓更是如草芥。有一次他派军到阳城(今河南登封)巡视,当时恰逢当地百姓举行二月社祭,董卓放任士兵围攻百姓,将男子头全部砍下,挂在牛车上,将女子和财物带回赏赐军士,沿途却妄称灭贼而还,一路还高呼“万岁”……

他还色胆包天,秽乱后宫,夜宿龙床,肆意占有公主、宫人。私开灵帝陵墓,尽取其中珍宝。纵兵在雒阳城内抢劫富户,搜刮财物,抢占妇女……

其凶暴狂逆,简直罄竹难书。所以陈寿评价“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说其恶行实在是亘古未有。

我们今天从群众观点出发,说三国始于黄巾起义。其实古人说起三国,则是起于董卓乱政。

四、关东联军

但你要说董卓没干一点人事,也不全对,他还是启用了一批士人的。

董卓任太尉后,先是为在苐二次党锢之祸中被诬陷的陈蕃、窦武及众多清流党人平反。他又重用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尚书郎许靖等,拔用颍川人荀爽、韩融、陈纪等分为公卿、郡守,其中三天之内遍历三台的左中郎将蔡邕更是深受器重。

他还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颍川人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人孔伷为豫州刺史、东郡人张邈为陈留太守,甚至对当初因厌恶他而弃官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也都分授太守。这些人要么是当世名士,要么是汉室宗亲,也算一时之选(参见)。

但是,董卓与士人的理念终是水火不同炉,韩馥等人到任后,很快扯起反董大旗,朝中也出现了越骑校尉伍孚当廷行刺董卓的事件。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函谷关以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领车骑将军,共同起兵讨董。当时袁绍、王匡屯兵河内(治怀县,即今河南武陟),张邈、刘岱、桥瑁、袁遗、曹操等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袁术、孙坚屯于鲁阳(今河南鲁山),孔伷屯于颍川,韩馥屯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兵势一时大盛。

关东讨董形势图

董卓认为周毖等暗通关东、图谋自己,于是将周毖、伍琼杀害,许靖则趁机逃走。他还毒杀弘农王刘辩,以打击关东联军的政治意图,刘辩时年仅十八岁。

董卓认为,关东兵盛,在雒阳难以安宁,遂提议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因反对被免职,董卓还担心据守长安的京兆尹盖勋、左将军皇甫嵩响应关东,遂将二人征入雒阳。董卓这时想起昔日与皇甫嵩之间的恩怨,就想把他黑了,亏得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一再为父求情,皇甫嵩才免于一难。

初平元年(190年)二月,献帝被裹胁西迁,董卓则留在雒阳继续对抗关东联军。他将雒阳城付之一炬,百姓被强迁,富室被劫掠,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兰台藏书多有佚失,造成汉末史料多缺。董卓还令士兵发掘汉陵,盗掠宝物,京师之地一时成了人间炼狱。

小朝廷到达长安后,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等袁氏被灭族。在雒阳的董卓,虽击败曹操、鲍信等军,却难敌孙坚猛攻,也败退长安(参见)。

董卓进长安时,故意命御史中丞皇甫嵩跪拜迎接,以示羞辱。

入长安后,董卓自称太师,位在刘姓诸王之上。他还乘坐皇帝才能用的青盖金华车,时人称之为“竿摩车”。并想效仿姜尚故事,称尚父。经蔡邕阻止,暂时放弃。

他还大封董氏宗族:其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其宗族内外都入朝为官,甚至董卓妾怀中抱的婴儿,都封为侯爵。他的孙女董白,还未成年,就封为渭阳君。

董卓还在距长安二百六十里的封地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修筑与长安城高厚相当的坞堡,在里边存放三十年粮食,并称事成之后可居此雄踞天下,即使不成也可以在此快活到老。

他还要求,公卿大臣见他都要下车跪拜,朝廷三台尚书以下奏事,都要先到太师府汇报。

董卓还实行恐怖统治。

有一次,他又要去郿坞,公卿百官到长安城横门外送行,董卓令手下搭起帐幔与群臣欢饮。宴席间,董卓忽然牵来数百诱降的北地(治怀德,即今陕西富平)反叛者,在座席间凿眼、挖舌、断肢、活煮……这些人受刑,有未死的在席间哀号扭动,在坐公卿无不惊骇,勺筷都拿不住,董卓却饮食自若,旁若无人。

他还以太史望气,将有大臣凶死为由,说卫尉张温与袁术交接,从而将他鞭打致死。三公九卿尚且如此,百官、百姓就不在话下。一些有私怨者更互相诬告,蒙冤被死者数以千计,以致百姓道路以目,上下一片白色恐怖。

更恶劣的是,董卓为攫取民利,废除自汉武帝以来施行的五铢钱,改铸无文小钱。董卓无文小钱制作粗劣,轮廓不清,无任何纹饰,而币薄价高,是一种标准的劣币。无文小钱投放市场后,致货币大幅贬值,从而使物价大涨,“谷一斛至数十万”。民间商品交换无法使用,进而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阶段。董卓无文小钱的发行,甚至波及之后的曹魏货币政策,造成的商业损失不可估量(参见)。

精美的五铢和拙劣的无文小钱对比

董卓的倒行逆施,终将迎来历史的审判。他的下场会是如何?

五、横死长安

黄门侍郎荀攸先出手了。

荀攸当时与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种辑等人商议,密谋刺杀董卓。可惜事情还未成行就被发觉,何颙、荀攸下狱,郑泰逃奔袁术。后何颙忧惧自杀,荀攸则老老实实呆在狱中,直到董卓被杀后脱狱(参见)。

后来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也想诛杀董卓。但王允要聪明得多,他先策动了与董卓产生嫌隙的董卓义子吕布为内应。

初平三年四月(192年5月),献帝有疾新愈,诏命百官在未央殿朝贺。吕布暗中让他的同乡、骑都尉李肃等,率亲兵十余人,扮作宫中卫士守在掖门,他自己则怀揣诛董诏书,随董卓前行。

董卓行至北掖门外,李肃等人突然发难,持长戟将董卓刺落车下。但董卓早有防备,在朝服内穿有铠甲,因此只是受伤未并殒命。他情急之下大叫:“吕布何在?”吕布却拿出诏书,高叫“奉诏讨贼”,然后将董卓当场斩杀。

太师主簿田景及董卓仆从上前抱起董卓尸身,吕布又将二人杀死,董卓手下一时不敢稍动。王允及时出现,到各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至此,暴虐朝政三年的董卓终被剿杀。

董卓亡后,董旻、董璜等在郿坞的董氏三族被夷灭,董卓九十岁的老母也被当场斩首。坞中所聚钱财,堆积如山,也被悉数收没。长安百姓奔走呼号,置酒庆贺。袁氏门生故吏将袁隗、袁基等改葬,而将诸董尸首聚而焚之。董卓身体肥胖,被扔在街上,尸油流出,看守在尸身肚脐眼点上灯,一连烧了几天。

可惜的是,诛董首功王允将战功扩大化,将曾依附董卓的蔡邕也杀掉,从而失了士人之心。而分居各地的董卓旧部,更是一个不安定因素。

王允诛董首功却不得善终

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当初带兵驻守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初时他派校尉李傕、郭汜、张济到陈留(治陈留,即今河南开封)、颍川(治阳翟,即今河南禹州)诸县劫掠。董卓死后,吕布派李肃到陕县收捕牛辅,不想被牛辅打败。但牛辅后来又被部下攴胡赤儿斩杀,传首长安。

这时李傕三人抢掠返回,一时军心大乱。讨虏校尉贾诩为了自保,献计让三人聚拢兵马杀奔长安。沿途三贼又收拢董卓旧部,到达长安,已有兵力十余万。三贼再与董卓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一道,攻破长安,吕布败走,王允及其宗族被杀,当初参与诛杀董卓者也悉数被剿,长安几被洗劫一空(参见)。

三贼又改葬董卓于郿坞,并把持朝政。其间关西军阀韩遂、马腾意图联合蜀中刘焉攻击李傕等,但不利退回。其后李傕等互相攻杀,三辅地区数十万户抢略,百姓饥饿互相啃食,几乎人烟绝迹……

献帝趁机逃脱,一路艰难东归,不想又落入曹操的手中。

才离豺狼,又遇虎豹。小皇帝换了个主人,依然是个傀儡。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1 阅读:12

群众魏蜀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