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音航空危机,实质是美国国家重大危机爆发的前奏

李国魂 2024-05-26 19:29:27

波音危机是美国国家危机的前奏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波音公司总负债1510亿美元,总资产1343亿美元,资产负债率达112%。已经资不抵债。

难道仅仅是737MAX全球停飞惹的祸吗?

一、波音737MAX全球停飞引发的波音危机

第一,波音连续六年在风声鹤唳中挣扎

2018年10月,一架载有 189 名乘客的波音737 MAX 8型客机,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起飞后仅几分钟坠入爪哇海。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2019年3月,另一架由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一架 737 Max在飞往亚的斯亚贝巴的途中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 157 人全部遇难。

波音酿造了全球航空史最大危机

两起空难失事飞机均为波音737 MAX客机。

2019年3月13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下令,美国境内以及由美国航空公司运营的所有波音737 Max飞机暂停飞行。

2020年底,Max飞机重新获得飞行认证。该系列的 Max 8 和 Max 9 一直在飞行,最小的 Max 7 和最大的 Max 10 尚未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

波音公司估计空难带来的危机使公司损失了 207 亿美元。

但是,波音的一系列危机好似才刚刚开始。自2021年开始,波音客机接连发生内嵌式应急门脱落、方向舵踏板被卡、机身外部面板缺失、引擎起火、空中急降、轮胎脱落、轮胎爆炸、冲出跑道、机翼受损等事故。

同时,波音的行径让全世界惊呆:揭露波音安全问题的两名吹哨人相继“被自杀或病故”。

2021年2月20日,美联航一架波音777-200型客机起飞后不久单侧引擎出现故障,飞机被迫紧急降落,未造成人员伤亡。降落前,出故障的引擎爆炸起火。

2022年3月31日,美国达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57型客机搭载198名乘客从盐湖城起飞,原定飞往首都华盛顿。途中,机组人员宣布飞机“因一块风挡玻璃碎裂进入紧急状态”,客机随后在丹佛城安全降落。

2023年6月6日,印度航空公司一架执飞印度首都新德里至美国旧金山的波音777型客机出现发动机故障,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马加丹机场紧急备降。

美国新闻网站Quartz专门列出了“波音残酷的2024年时间表”。

一架波音737 Max客机内嵌式应急门脱落,开启了波音“混乱的一年”。

1月5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9型客机起飞后不久,机舱侧面一处门塞(内嵌式应急门)脱落。调查人员检查发现,本应将门塞固定到位的4枚螺栓不知去向。这架737MAX 9飞机是去年11月交付,记录执飞145架次航班。事故发生后,该型客机一度在美国和全球多地停飞。

2024年1月13日,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在飞行途中被发现驾驶舱前方玻璃出现裂痕,飞机随即返回札幌新千岁机场。

1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从瑞士达沃斯启程返美,登机后被通知飞机发生“严重故障”。故障专机是美国空军改装过的波音737公务机。

1月20日,美国达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57型客机在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哈茨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准备起飞,滑行期间前起落架一个轮子突然脱落滚出跑道。

1月28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从内华达州飞往弗吉尼亚州,因挡风玻璃破裂改道降落在科罗拉多州。

2月19日,美联航一架执飞旧金山至波士顿航班的波音757-200型客机因机翼受损备降丹佛国际机场。

3月4日,美联航一架从美国休斯敦飞往迈尔斯堡的波音波音737-900型客机起飞后不久因引擎起火,被迫返回休斯敦乔治·布什洲际机场紧急迫降。

3月6日,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飞往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波音737-800型客机机舱内检测到烟雾,飞行员返回起飞机场。

3月7日,美联航一架飞往日本大阪的波音777-200型客机从美国旧金山起飞时,左主起落架一个轮胎掉落。

3月8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MAX飞机在休斯敦乔治·布什洲际机场降落时冲出跑道,所幸无人员受伤。

3月11日,总部位于智利的拉塔姆航空公司一架从澳大利亚悉尼飞往新西兰奥克兰的波音787-9型客机在飞行中出现“技术故障”,机身剧烈晃动,造成多人受伤。

3月15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机降落后发现机身外部缺失一块面板。

3月17日,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在美国俄勒冈州降落时,挡风玻璃破裂。阿拉斯加航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架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起飞的客机在波特兰国际机场降落时,内挡风玻璃上出现一条小裂缝。机上有159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没有人员受伤。飞机安全抵达目的地。

3月31日,大湾区航空一架由大阪飞往香港的客运航班HB341因怀疑挡风玻璃破裂要求局部戒备,执飞机型为波音737-800。航班其后在17时45分安全降落香港国际机场北跑道,机上152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没有报称受伤或不适。

4月5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通报,其旗下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机4日因发动机起火被迫取消飞行,所幸无人受伤。美国联邦航空局说,正在对这件事展开调查。

5月21日,新加坡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300ER客机,从伦敦希思罗机场起飞飞往新加坡,途中遇到严重湍流,紧急降落在泰国机场。事发时机上共有211名乘客和18名机组人员。2人死亡,30多人受伤。

5月23日,《纽约邮报》报道,FAA在3月发布的适航指令中指出,波音公司的777客机油箱附近存在电气绝缘不良,可能导致油箱内起火并导致火灾或爆炸。影响波音公司在美国各地的近300架飞机,型号涵盖777-200、777-200LR、777-300、777-300ER和777F系列飞机。

第二,面对波音的颓势,评级机构不得不连续给出信用降级评价

2019年12月,穆迪将波音的信用评级从穆迪投资级别第二档A中的A2下调至最低档A3。同月,标普将波音信用评级从A下调至A-,将短期评级从A-1下调至A-2。展望为负面,评级置于观察。

2020年1月,穆迪将波音及其子公司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降级

2020年1月,穆迪将波音及其子公司高级无抵押债务的评级从A3降级为Baa1。成为穆迪投资级别最低档Baa(Baa1/ Baa2/ Baa3)。

2020年3月,标普又将波音公司信用评级从从“A-”下调两级,至“BBB”,最低评级为“BBB-”,波音距离垃圾评级仅差一步。同月,惠誉将波音评级下调至“BBB”,前景为负面。10月,惠誉将波音评级再次下调至“BBB-”,前景为负面。

2024年3月18日,惠誉表示波音的违约风险正逐渐接近“垃圾级”。4月26日,惠誉重申对波音的“BBB-”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

2024年5月,穆迪将波音公司信用评级下调至Baa3,距离“垃圾级”仅一步之遥。

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如此一致对美国的巨无霸公司敲击,尚属首次。

就连美国总统拜登都开始揶揄波音,

《纽约邮报》报道,3月28日,拜登在出席纽约的竞选筹款活动时,被问及“波音掉落门”事件时声称,自己乘坐“空军一号”时不会坐在门边。

第三,波音被指违反延期起诉协议 面临美国司法部公诉

1月5日发生的737 MAX 9型客机门塞脱落事件,引发了美国司法部认定波音公司违反2021年就两起致命空难与其达成的延期起诉协议。因为波音并未“制定、落实并执行合规计划”,政府可因此就任何已察觉的、包括原欺诈罪名在内的“违反联邦刑事法律行为”起诉波音。

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开始在波音的华盛顿州伦顿厂区对波音737 MAX机型的制造过程展开审查,为期6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告知乘坐该事故客机的乘客,他们可能是一起犯罪事件的受害者。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也开始进行调查。

2021年1月,美国司法部对波音提起刑事诉讼,指控其密谋欺骗联邦航空局官员,在安全认证时未向后者全面披露该型客机新设的自动飞行系统相关信息。波音把欺诈责任戴到两名低层雇员头上。

但是,美国司法部还是和波音达成为期三年的延期起诉协议。波音同意支付超过25亿美元罚款和赔偿,并承诺充分配合政府要求,实施合规和改进计划。延期起诉协议有效期至今年1月7日。

5月6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宣布对波音公司是否对787“梦想客机”的质量检查以及伪造记录问题展开调查。今年4月份,波音主动通知该机构,称其可能没有按要求完成检查,以确认某些787“梦想客机”机翼与机身连接处的接合和电气接地是否充分。

美国司法部调查波音737max

5月14日,美国司法部向得克萨斯州一家联邦法院提交文件,司法部在决定起诉前,将充分考虑波音为解决违反协议问题所采取的补救措施,要求波音6月13日前就此事作出回应。司法部将在7月7日前决定是否针对波音提起公诉。

两起致命空难遇难者家属一直不满波音与司法部达成的延期起诉协议,遇难者家属主张,波音及其决策层官员应就这起美国史上“最致命企业犯罪”获刑事定罪。遇难者家属律师 卡斯尔认为,司法部正在给一家富有、强大且与他们关系良好的公司放权。如果司法部今年夏天撤销对波音的指控,我们会用尽一切办法与他们抗争。

二、波音吹哨人接连蹊跷亡命,岂能仅仅是掩盖爆料的质量问题

波音公司股价走势

今年以来,波音质量门旋风劲吹。“吹哨人”爆料不仅涉及737 MAX型客机、787型“梦想客机”,更是将问题核心指向波音机身供应商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Spirit AeroSystems)。波音公司的安全问题提示门户网站上的报告增加了500%。

第一,波音吹哨人被接连灭口,非常符合美国泯灭人性的逻辑:“我解决不了问题,但我能够解决暴露问题的人”

3月17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通过X平台转了一幅漫画,一位乘客带着螺丝刀和电钻等工具开始登机,图片著名原因:“螺丝刀和电钻已被允许带上波音飞机,以便乘客协助维修飞机”。帖子在一天之内浏览量超过了4720万,点赞数超过37.5万,各种梗图纷纷出现。

果不其然,两个月内,两位与波音安全问题相关的吹哨人死亡。这很符合美国王八横着走的逻辑:“解决不了问题,我就解决暴露问题的人。”

3月9日,公开质疑波音公司生产线存在问题的“吹哨人”、原本要在针对波音的诉讼中作证的62岁前员工约翰·巴尼特(John Barnett)被发现死于车内。5月17日,南卡罗莱纳州警方宣布巴内特确实是“自杀身亡”。警方在不受外界臆测与压力干扰的情况下,宣布结案。

蹊跷的是,在决定出庭指证波音公司后,巴内特公开发布不会自杀的声明,大致意思就是自己家庭美满幸福、经济状况良好、不存在任何心理问题,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自己肯定、一定、绝对不会自杀。但是,巴内特还是在开庭前“被自杀”了。巴内特自杀,9月份开庭审理的波音公司安全问题指控将死无对证。

4月30日,波音的主要供应商势必锐公司(Spirit AeroSystems)的前质量审核员约书亚·迪恩 (Joshua Dean) 突发可怕传染疾病去世。这是最早发现波音737 Max飞机存在潜在危险缺陷的关键证人,也是最早指控势必锐领导层忽视 737 MAX 制造缺陷的举报人之一。在波音737飞机发生舱门爆炸事故后,他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提出申诉,指控公司在生产线上存在严重的不当行为。同月,向劳工部提交航空举报投诉,指控不当解雇和势必锐公司高级质量经理的严重不当行为。就像美国《西雅图时报》报道所说,“45岁的迪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出了名的”,但在感染了“一种突然的、快速传播的病菌”后去世。

这两位吹哨人的被自杀,和2023年2月份发生在俄亥俄州有毒化学品列车发生大火的事件完全一致。负责事故发生后进行数据采集与环境评估工作的5位工作人员乘坐的飞机在阿肯色州坠毁,毫无意外的全部死亡。

势必锐公司于2005年从波音商用飞机公司中分拆出来。负责波音737系列机身和其他零部件的生产。波音目前正在就收购进行谈判。

第二,波音屋漏又逢连阴雨的致命根源就是拿生命开玩笑

2021年9月,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前线频道与《纽约时报》合作制作的纪录片《波音的致命缺陷》,深入调查得出波音坠机事故背后的系统性原因:竞争压力、培训不足和监管缺位。

波音737 MAX飞机的两个迎角传感器分别位于两侧“737 MAX”

737 Max机型就是这三重问题催生的怪胎。

2011年,空客推出经济节省的新机型A320neo。并且与美国航空公司达成协议。也是十多年来和空客达成的第一笔订单。

重压之下的波音,快马加鞭地退出“多快好省”的737 Max机型。滑稽的是,FAA竟然把安全检验工作授权给波音员工。整个一出王婆卖瓜的游戏。

3月11日美国《纽约时报》披露,1月阿拉斯加航空公司波音737MAX客机门塞掉落事故发生后,FAA就开始了针对这一型飞机的调查。在波音公司部署了多达20名调查人员,在势必锐部署了大约6名调查人员。

调查结果显示,波音89项产品审查中33项未能通过,总共出现97个涉嫌违规的问题。其中势必锐公司负责生产的波音737 MAX机身,FAA进行的13次产品审查,其中7次都不合格。即制造机身审计合格率不足50%。

审计发现波音的许多问题都是未遵循“经过批准的制造流程、程序或指令”之类的问题,其他问题涉及质量控制。调查采访的六名公司工程师回答他们的评分平均仅为58%。

如果说有什么实证的话,2014年,半岛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破碎的梦想——波音787》,能够反映波音787工厂的混乱情况,波音北查尔斯顿工厂,工人午休期间,可以在抽好大麻过足毒瘾之后接着去造飞机。螺栓不是被拧上去,而是由工人抡着大锤砸进去。

回顾波音收购麦道,就像是一出狗血剧。

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麦道空难频发,美国人赐予麦道“每日空难(Daily Crash)”雅号。1997年,波音斥资140亿美元收购麦道,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航空霸主。但是,收购完成后的波音被麦道那班人马执掌大权。美国人说的麦道用波音的钱收购了波音。“每日空难”的名头就此注入波音,波音自然会被“每日空难”深度感染。

麦道的最后一任CEO,斯通西佛,在麦道被收购了以后,他成了波音的总裁,随后又当上波音CEO。随之将高成本、重资产、回报低的业务全都剥离出售,大量业务进行外包。斯通西佛的继任者麦克纳尼,甚至将波音787研发的65%部分外包给了供应商,计划研发经费只有55亿美元。大量外包导致项目超期三年半。最终研发成本高达350亿美元,超过预期6倍。

第三,你关心质量问题,波音只关心股份回购和分红

两起空难后,首席执行官丹尼斯·米伦伯格辞职。2020年1月,戴夫·卡尔霍恩(David Calhoun)成为新掌门。四年过去,未能扭转波音的任何颓势,反而让波音损失超过230亿美元。谁能想到,深陷绝境的波音波音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薪酬高达3280万美元。就像股东讽刺的那样,“首席执行官因为失败获得了3300万美元的报酬。

美国波音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夫·卡尔霍恩声明将于今年年底走人

2024年3月25日,卡尔霍恩发表声明,将于今年年底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新任董事会主席史蒂文·莫伦科普夫表示,未来几个月和几年对公司至关重要。

《美国事务》杂志2022年秋季报告指出,美国上市企业过分关注短期资本回报最大化,致使长期投资不足。

1997年,波音并购竞争对手麦道后,工程师文化随之被华尔街的金融文化融化瓦解。这座美国航空工业的领军企业成为资本的奴隶。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9年,波音进行了23次股票回购,耗资434亿美元。公司在此期间的累计利润不到388亿美元。

美国VOX网站刊文称,为了提升利润、抬高股价,波音大量回购股票的同时,减少研发和制造、削减员工数量,还将大量业务外包给不合格的供应商。

《华尔街日报》报道,过度依赖外包生产是波音出现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21世纪初,波音公司加大外包力度。787“梦幻”客机就是波音第一款由大量供应商设计制造的机型。外包策略在加快开发速度的同时,监管范围及其风险极速上升。

而飞机制造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还有900多家公司,给波音制造引擎、传感器、机身和机载其它精密部件。如果按照路透社的说法,波音737MAX项目就多达600多家供应商。势必锐公司是737项目最大零部件供应商,有1.35万雇员,一半收入来自该项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法国赛峰集团的合资公司是737MAX的发动机供应商。

波音员工评价:“737Max由小丑设计,小丑由猴子监督”。“不敢让家人坐波音飞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业工程学名誉教授西摩·梅尔曼曾将美国“去工业化”描述为“针对美国工人的战争”。他以波音举例,仅在21世纪的头几年,波音高层管理政策的转变就导致该公司雇用美国国内员工的人数下降约50%,每一代波音飞机的国产含量都在急剧下降。“许多其他美国工人也面临与波音工程师同样的困境。”

数据显示,停飞前夕,波音737MAX全球总订单高达5000多架,已交付350架,创造了波音“史上最快销售纪录”。

2018和2019年的两起空难,让波音失去价值4600亿美元的合同。直接威胁到波音的15万员工。事故发生后,世界多国停飞500多架737MAX机型。波音在2019年12月宣布停产737MAX。生产出来的737MAX大量囤积在波音飞机制造厂。

停飞的航空公司,主要损失包括原有航线停飞造成的直接营业损失、为弥补航线缺口调用其他飞机导致的成本激增,等等。最低估计每家索赔金额达千万美元以上。无疑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最终调查证实波音飞机存在问题,测算波音将遭受5850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的问题在于能隐瞒多久就隐瞒多久。空难发生后,FAA局长在美众议院听证会上公布了2018年FAA的内部评估报告。报告已经指出波音737MAX可能是几十年来事故风险最高的机型之一,预计未来30至35年,平均每两三年就会发生一次灾难性事故。

三、波音危机看似“美国制造”神话破灭,实则是美国分裂亡国步伐的加快

波音仅仅是美国国家的一面照妖镜,全盘托出美国国家危机将要导致的分裂和走向亡国的步伐。所谓制造业大幅放缓、供应链条断裂、熟练技工短缺等多重问题只是表象。

第一,制造业空心化加速趋势难以扭转

1970至2022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2.7%降至10.3%,制造业就业占总非农就业人数之比由24.5%降至8.4%。服务业成为美国经济和就业的主要支柱。增加值占GDP比重由66.3%升至80.9%,就业人数占比69.4%升至86.1%。

美国的劳动力薪资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自特朗普开始,试图通过提高进口关税重振美国制造。但事与愿违。制造业就业占非农就业的比重从其上任的8.6%反而降至卸任时的8.4%。

拜登看似更加雄心勃勃。自2021年开始,推出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助计划法案》,1.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2800亿美元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和7830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规模超过4.2万亿美元。按照美国的支出法,看似能够带来超过名义GDP的16.2%,但是,实际数据极度绝望。2022年初至2023年10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累计718.1万人,其中,私人部门服务业新增就业546.3万人,占同期非农新增就业的76.1%,制造业新增就业仅为37.6万人,占同期非农新增就业的5.2%。

拜登祭出的法案,实际推动的是美国小院砌墙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围堵制裁打压别国新兴经济的霸权霸凌霸道行径。即使在全球马不停蹄鼓捣忽悠,这层政治上披着美国第一的画皮经不起驳斥就会自动脱落。因为,全球供应链安全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是美国鼓吹的友岸外包能够包办到底。

拜登狂吹劲吹的资本密集型半导体工厂,更像是烧钱机器。以在亚利桑那州建设的台积电为例,雇用人数仅为6000名左右。意味着创造一个就业岗位的投资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意味着制造业回流的最终结果是美国消费者承担更高成本。

1970年~2022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2.7%降至10.3%

就美国制造业收缩情况而言,ISM采购经理人指数,自2022年11月以来都低于区分扩张与收缩的50%阈值。ISM制造业指数低于50%的时间长度已经超过美国历史上大多数经济放缓时期。

就像拜登为了骗取选票带头支持汽车工人涨薪一样荒唐可笑。《华尔街日报》通过分析美国汽车产业得出结论,2012年至2022年,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下跌32%。底特律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的工人一直要求涨工资、确保工作生活平衡。实际上,如今美国汽车业早就没有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

国际劳工组织(ILO)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153个国家或地区全部行业和制造业平均月薪为1292和1095美元,而美国则分别为4844和5458美元,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7倍和5倍。

第二,科技实力今非昔比

据统计,1950-1975年间,美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企业占近80%,美国制造业从业人数比例在1945年曾达到就业人口的38%。1996年前,美国大学每年培养出50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如今,早就面目全非。《财富》杂志的数据,工商管理、法律与金融是美国学生最喜欢的专业。只有9.4%的人选择攻读理工学科。医药、金融、互联网行业目前是美国薪水最高、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最好和最聪明”的学生选择华尔街始终成为主流。美国最好的理工科高校麻省理工(MIT),毕业的100个硕士里,只有不到5人选择航空航天工业。哈佛大学,33%选择金融行业,只有17%选择从事STEM行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2000年,美国大学授予的STEM博士学位的数量18289个,是中国大学9038个的两倍。到2007年,中国反超美国。2010年,中国大学34801个STEM博士学位,美国大学为26076个。2019年,中国大学在STEM领域共培养了49498名博士,美国大学培养了33759名。

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有约77000名理工科(STEM)博士毕业生,几乎是美国(40000名)两倍。而且,如果排除美国的外来留学生,中国的数据约是美国的三倍。中国的42所双一流高校中,有36所在2020年ARWU世界高校排名中进入了前500,有21所进入了前200名。约45%的博士来自双一流高校,约80%的博士来自于中央部委直属高校。

美国华盛顿的非政府机构“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副总裁埃泽尔认为,到2025年中国大学毕业的理工科技术专业博士的人数,将会达到接近2倍于美国培养的人数,这一事实确实给美国敲响警钟。

2022年8月,美国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安全与新兴技术研究中心(CSET)发表最新研究报告,以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数学和统计、计算机科学、物理科学、工程、医学,这七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型博士项目对美国的STEM (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水平进行考察。鉴于中国对研究领域的分类与美国不同,报告考察中国STEM水平采用的是中国教育部定义的四个学术领域:科学、工程、农业和医学。中国在过去十年奠定领先地位。

2023年7月24日,美国学者Sam Howell发表《技术竞争:一场人才争夺战》的研究报告,对美国战略产业的STEM人才现状作出分析:

美国半导体行业在多种职位和技能层次上存在短缺。预计到2030年,美国将面临30万名工程师和近9万名熟练技术人员的短缺,而“芯片法案”带来的人才需求增加可能会加剧这一趋势。英特尔公司在美国本土已经难以找到足够的操作员和技术人员来保持晶圆厂的运转。

关键矿物为许多现代技术提供基础,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2022年,美国对12种关键矿物完全依赖进口,对31种关键矿物的依赖程度超过50%。当前美国几乎没有国内矿物开采、精炼和加工能力。面对美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当前需求,其国内只能生产4%的锂,13%的钴,以及零星的石墨。预计到2050年,美国对关键矿物的需求将增加400%到600%。

第三,为维持表面繁荣,GDP疯狂注水

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针对美国统计数据的造假做出过如此表态:对统计数据不要较真。世界上存在着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统计数字。经济统计数据就像比基尼,暴露出的那部分固然重要,但没暴露出的那部分才更要命。

他在美联储一干就是18年,任期横跨6届美国总统。“经济沙皇”和“美元总统”等赞誉也纷至沓来。可见,格林斯潘已成魔盒。不仅是每届总统很喜欢他的欺世盗名歪理邪说,也等于彻底道出了美国数据造假和无限发债的实质:

格林斯潘的继任者们,本·伯南克(Ben Bernanke)、珍妮特·耶伦(Janet L. Yellen)和现任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都是印钞饮鸩止渴的高手,比起格林斯潘丝毫不落下风。

鲍威尔之前的四任美联储主席,充满犹太血统

自拜登上任以来,与财长耶伦、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组成了登峰造极的造假三人组合。以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为主的华尔街金融巨鳄们,对美国GDP增长下跌的预测数据完全不靠谱。因为,华尔街低估了拜登和耶伦超一流的造假注水能力

2023财年第一季度:华尔街预测GDP增长将收缩近2%,但GDP增长1.1%;

第二季度:华尔街预测GDP增长为0-1%,但GDP增长2.4%.;

第三季度:华尔街测GDP增长为2-3%,但GDP增长4.9%;

第四季度:华尔街几乎一致认为GDP增长为2%,最高预测值为2.4%,但GDP实际为3.3%。

2023年,美国的对GDP最为关键的三组数据全部大幅塌陷,与GDP总量大幅上升形成强烈反差。

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到近1.7万亿美元,净增3200亿美元,同比增加23%。利息支出8790亿美元,增加23%,国债利息支付总额达到创纪录的6590亿美元(不包括政府内部转入信托基金的资金),增长39%,占全年财政支出份额超过10%,几乎是2020年利息支付额的两倍。

最新的2024年第一季度,联邦财政赤字为51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90亿美元。同比增长21%。

但是,美国GDP规模就是在这种无法自圆其说的状态下实现了逆势增长。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23年经济数据,GDP规模达到了27.37万亿美元,GDP的平均涨幅达到了2.5%。2023年,美联储亏损1143亿美元。这是1914年美联储建立以来第一次出现年度经营性净损失。一切好看的数据背后就是美国GDP注水吹起的一个个泡沫。

第四,《反犹太主义意识法案》将加速美国分裂亡国步伐

5月1日,美国众议院急速通过《反犹太主义意识法案》法案的通过,意味着美国盎撒人成了人下人。或者说是盎撒人中的权贵们为了博取犹太人的欢心,完全背叛了自己人。因为,盎撒人中的政客们要想通向权力游戏的顶峰,需要犹太资本的扶梯。这对尖锐矛盾,在《反犹太主义意识法案》的火上浇油之下,将导致一个直接结果:再次点燃美国独立浪潮,加速美国迅速走向分裂王国之路。

2020年美国大选以来,美国13州开始加紧独立步伐。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的支持者,对于脱离美国联邦的支持度都显著上升。其中以南部的共和党人与西海岸的民主党人意愿最为强烈。包括得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乔治亚州、佛罗里达州、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弗吉尼亚州、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共计13个州,约66%的受访共和党支持者希望脱离美国联邦,与邻近的州一起建立自己的国家。

美共和党20名议员提议废除美联储,生活会更好

如果说这股力量有多恐怖,那就举例说把!近期马斯克在发文问:美联储到底是如何运作的?随即20名共和党议员共同提议废除美联储的法案。

看看美联储是不是犹太人的美联储。近五任美联储主席中,鲍威尔的前任都是犹太人或者犹太后裔。保罗·沃尔克、艾伦·格林斯潘、本·伯南克、珍妮·耶伦。他们来自犹太血统。

我们看看美联储的股东结构吧:1983年,美联储调整后的持股比例为:花旗银行(洛克菲勒家族)15%,大通曼哈顿银行(摩根家族)14%,摩根信托(摩根家族)9%,汉诺威制造(罗斯柴尔德家族)7%,化学银行(摩根家族)8%。2000年,大通曼哈顿银行和J.P.摩根公司合并成摩根大通集团(J.P.Morgan Chase & Co)。其中,摩根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属于犹太金融集团,合计占美联储85%股份;洛克菲勒家族属于盎格鲁-撒克逊集团,占美联储15%股份。说明美联储就是犹太资本拥有绝对控股地位的私人金融公司。

第五,眼红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只能证明美国好日子已经到头

5月16日,在美国众议院反华的“中国问题特设委员会”一场“中国的全球发展攻势”听证会上,寻求对抗“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作为证人参会的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副总裁丹尼尔·伦德(Daniel Runde)坦言,“我讨厌它,因为这是个绝妙的构想,它鼓舞了全球南方的人们,可它并不是我们提出来的。”

丹尼尔·伦德坦言,“我讨厌一带一路,因为它太好了,却不是我们提出来的

伦德在听证会上说,“一带一路”是一项雄心勃勃而且充满希望的项目,它符合中国的朋友和潜在朋友们的愿望。在大国竞争时代,我们不应要求发展中国家停止与中国的合作,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更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和投资伙伴。

能够印证中国在新能源产业崛起的标志人物,可能也非美国人莫属。那就是美国财长耶伦。在耶伦眼里,中国“产能过剩”可能会“威胁到世界各地工厂的生存”,美国上调关税是“战略性和有针对性的举措”。美国政府大幅上调一系列中国商品关税。耶伦毫无脸红地说,希望中国不要有过激反应。

耶伦:美国和欧洲需要以“战略和团结的方式”应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

5月21日,耶伦在德国法兰克福再度炒作起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话题。声称美国及西方盟国必须“以团结的方式”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制造业实力,否则自身产业将处于危险之中。耶伦呼吁美国和欧盟在关键矿产方面加强合作,因为双方的供应链“过度集中在中国”。

针对耶伦荒诞不经的说辞,美国自己人怼她怼得毫不客气。

4月3日彭博社指出:2022年和2023年,中国各行业的产能使用率均低于76%,远不及80%的“正常”水平。“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发达经济体的问题似乎更多地源于中国企业更高的效率,而非产能过剩。”

5月9日,美国公共媒体(APM)经济电台节目“Marketplace”中,主持人凯·雷斯达尔(Kai Ryssdal)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只是在这些领域被中国打败了”;“难道他们的补贴比我们的芯片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补贴还要多吗?”

看看这位耶伦老太的回答吧:“美国会非常明确地针对这些领域进行投资补贴,但我们不希望看到中国向这些企业提供大量补贴,这会让我们的企业破产”。

等于耶伦承认美国国运休矣!

3 阅读:683
评论列表
  • 2024-05-27 08:21

    波音倒闭我们正好收购!垄断世界🌍航空。

李国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