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最易多发的乳腺癌分型证治

恬恬说健康 2024-03-30 21:23:24

近期去了趟三甲医院,妇科病区三层楼全是癌肿病人,其中子宫颈癌最多,昨天几经谈及,今天就乳腺癌谈一下分型证治。

乳腺癌也是我国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与卵巢功能关系较密切,与生育、哺乳及遗传等因素也有关。乳腺癌以乳房出现包块为特征。作X线检查、液晶热图象检查、超声波探测、32磷体外探测、强光透照法,乳头溢液的涂片细胞学检查,都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唯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检查是公认的确诊法。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可配合用中草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对晚期体弱者,中草药治疗更有其优越性。

历代中医对乳癌虽有不同病名,但从元代开始多数已称“乳岩”了,以其形状近岩穴而得名。多由情志失调,导致气血瘀滞而成。

肿块为乳腺癌的首要症状。凡成年妇女乳房中触到肿块,即应高度怀疑有乳腺癌的可能。肿块大多为单发或多发,多为边缘不整,坚硬,少数可如橡皮样硬,早期能推动。乳腺癌病人约30%有疼痛感,多为纯痛。当肿瘤侵犯皮肤时,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点,称为“酒窝征”。随着肿瘤继绩发展,可出现皮肤变粗增厚等“桔皮样变”及与皮肤粘连现象。肿瘤继续发展侵蚀皮肤便可发生破溃。患者乳头可有溢液或溢血。当乳腺癌发生肺、肝及骨等处转移时,则出现相应的症状。

中医认为乳腺癌的发生多与情志失调有关,患病之后又易急多怒,故疏肝解郁必须贯彻治疗的始终。后期气血瘀滞,瘀久化热成毒,又当以活血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治疗重点。

中医治疗乳腺癌目前尚无疗效理想的根治方药,可参考以下证型,辨证施治:

一、肝郁气滞型:

乳中出现小包块,乳房胀痛,痛连两胁,情绪易波动,急怒后疼痛加剧,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解郁,养血散血。

处方:柴胡15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瓜蒌15克,橘叶12克,夏枯草30克,半枝莲30克,

服法:水煎服。

二、冲任失调型:

除了有肝郁气滞的症状外,并有月经不调,或经行先后不定期,或经期较长,或经行腹痛较甚者。

治宜疏肝解郁,兼固冲任,脾肾同治。

处方:柴胡12克,当归12克,瓜蒌12克,夏枯草30克,半枝莲30克,郁金12克,桑寄生30克,白术5克,熟地30克,茯苓30克。

服法:水煎服。

加减:虚寒、肾阳不足者加淫羊藿、肉苁蓉、鹿角片。经络阻滞不通者加山甲、路路通、丝瓜络。

三、气血瘀结型:

包块逐渐增大,坚硬不痛,固定不移,边界不清,腋下及锁骨上无明显包块,舌边有瘀斑,若薄白,脉弦涩。

治宜活血祛瘀,软坚散结。

处方:当归12克,莪术15克,甲珠15克,鳖甲24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瓜蒌24克,丹参30克,漏芦12克,王不留行12克,皂刺12克。

服法:水煎服。

加减:气郁不舒加柴胡、香附,疼痛加乳香、没药。

四、热毒蕴结型:

包块坚硬红肿,或翻花溃烂,或肢下、锁骨上瘰疬肿大疼痛,饮食减少,形体消瘦,尿黄,大便干结,苔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处方:浙贝12克,甲珠15克,鳖甲24克,白英30克,铁树叶30克,败酱草30克,露蜂房15克,山慈菇24克,鬼箭羽15克,银花15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

服法:水煎服。

加减:出血者加血余炭、炒蒲黄、三七粉;形体消瘦较快者加黄芪、党参。

注:病至此期,治疗多难收效,故治疗宜早。

中医治疗乳腺癌,除上述分型治疗外,尚可选用下列方剂:

(一) 天冬30克,山慈菇15克,猪秧秧30克,核桃树枝30克,甲珠15克,水煎服。

(二) 新鲜蟾皮,晒干,研粉,制成丸子,每粒0.3克,每次服5粒,每日服3次。

(三) 鸦胆子15~25粒装入胶囊内服(一次量),每日服三次。

口服蜂乳,可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篇讲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个案病人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篇所讲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1 阅读:112

恬恬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