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盆腔消癥汤治疗子宫肌瘤(上)

恬恬说健康 2024-04-29 21:41:01

方名:消癥,消散盆腔之包块也,所谓盆腔包块者,主要指子宫肌瘤,但亦包括炎症性包块。我们集合消癥化瘀的药物,达到控制或消散癥瘕,故名为盆腔消癥汤。

组成:石打穿、五灵脂、丹参各10~12g,炙地鳖虫6~9g、生山楂、炒当归、赤白芍各12g,生鸡内金6g。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消微散积。

适应证:血瘀性癥瘕,小腹或有胀痛,舌质边紫,脉象细涩。妇科检查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炎症性包块等病证。

方解:盆腔消癥汤,是由活血化瘀、消积行滞的药物所组成。是治疗癥瘕类疾病的主要方药。癥瘕者主要属于血瘀范围,但血瘀成癥,说明瘀结较深,程度较重,故方中用石打穿、地鳖虫为主药。因石打穿化瘀消癥,地鳌虫属于虫类药、为化瘀消癥之峻品,但由于用量较少,所以尚不算峻猛,较之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攻削逐瘀者为缓和,丹参、当归、赤芍类似于四物汤,活血调经,并有一定的养血作用,用此不仅将石打穿、地鳖虫引入血分,而且还有着加强化瘀调经的意义。

因为癥瘕特别是子宫肌瘤性的血癥,一般均伴有月经失调,所以不可忽视调经的重要性,但子宫肌瘤大多伴有月经过多,故行经期一般需慎用,或者不服,免致经血过多。生山楂、鸡内金有消积化滞的作用,原用于消化不良所致食积者,但可借用此加入活血化瘀药中以消癥瘕。癥瘕由来已渐,非朝夕所形成,故本方药亦应常服缓缓消之,亦是我们不用过分峻猛的消癥药物的原因之一。

临床应用:本方药除用于肿瘤性癥瘕外,亦可用于盆腔炎包块、输卵管阻塞性不育症。

(1) 盆腔炎包块病症:可见腹中包块,或胀或痛、月经失调,行经量少,或偏多,色紫红,有较大血块,腰酸胸闷烦躁,纳食较差,脉象细弦,舌质黄白腻边紫。妇科检查、B超探查:均可证实炎性包块。本方药尚需加入红藤15g,败酱草15g,广木香9g。

(2) 输卵管阻塞性不育病症:可见婚久不育,月经或正常,经量或少,或多,色紫红,有小血块,腰酸,少腹作胀,或黄白带下,输卵管碘油造影:不通。本方药具体应用时需加入山甲片6~9g,天仙藤15g。

加减:若小腹胀痛明显者,应加五灵脂10g、延胡索12g;若伴有腰俞酸楚,小便频数者,加入川断、寄生、杜仲各10g;若腹胀矢气,大便偏溏者,去当归,加入煨木香9g,炒白术12g,广陈皮6g;若夹有湿热,带下黄白量多、质黏腻,苔色黄白腻厚者,加制苍白术各10g,败酱草15g,苡仁30g。

临床体会:癥瘕一般是指肿瘤性疾病。其中尤以子宫肌瘤为多见。根据我们临床上的长期观察,本病多发于中年妇女,常伴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经药物实验及临床证明,它的发生与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分泌过多,及其长期刺激有关。故绝经后一般趋向萎缩。当然还要注意到的不良变化、定期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盆腔消癥汤,或简称消癥汤,是通过活血化瘀达到消癥散积的,所以方中一般均集合了较多的活血化瘀药物。

如临床上常用的桂枝茯苓丸、大黄䗪虫丸,均属于消癥化瘀之方。特别是大黄䗪虫丸,方中有较多的虫类药物。但经我们临床观察,虽有一定的控制肌瘤发展,或个别的消散肌瘤的作用。但是绝大数的肌瘤病症,或者稍大的肌瘤,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我们认为,调节内分泌功能,特别是提高黄体功能,也即是提高“阳长”的功能与水平,才能有效的控制肌瘤,即中医所谓的“瘀结”病证的发展。治疗肿瘤疾患,首先要控制其发展,然后才能消散癥瘕,否则肌瘤未见控制,而正气与癸水损伤,反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使用消癥汤时,其一取药不宜过于峻猛,其二缓缓消之,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必须要扶正的前提下,特别是补肾调周的前提下使用,或者结合使用,所以盆腔消癥汤只能作为治标的方法。

未完待续

0 阅读:80
评论列表

恬恬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