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求你们了,想做好官就好好干,不想就自己辞职回家,别给朕脸上再抹黑了!”

咩咩爱历史 2024-06-21 13:37:52

01

嘉庆十三年(1808年)农历十一月初七一大清早。

一声凄厉的喊叫,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的县衙后花园西偏房门传出:

“不得了啦!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听到呼喊,衙役仆人纷纷往后花园奔去。

一看:我滴乖乖,李大人上吊了!

李毓昌是今年春天会试新科进士,外放到了江苏省,以七品知县官衔候补,遇缺先补。

一个多月前,两江总督铁保派他和其他九名官员组成调查组,奔赴淮安府山阳县调查官府赈灾银的发放情况。

十一月初六,调查基本结束。

初七是调查组撤离山阳县的日子,没想到却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

02

李毓昌上吊的消息传出,知县王伸汉大吃一惊,马上让人把李毓昌的三个仆人——李祥、顾祥、马连升叫来问话。

据三人讲述:

昨天晚上,县衙摆酒设宴践行。

李大人喝醉了,扶回西偏房后就睡了。

半夜,李大人酒醒,口渴要喝水,仆人倒了水,他喝了之后继续睡了。

仆人们就都各自去休息了。

没成想一大早起来就看到李大人上了吊。

询问完毕,王伸汉赶紧向顶头上司——淮安知府王毂汇报情况。

王毂叫来仵作,仵作检验,发现确实是上吊造成的窒息死亡,并无其他异常,就以“李毓昌自缢而亡”为结论,飞马报送了江宁按察使衙门。

江宁按察使胡克家,没有深入调查,就签了字,上报给江苏巡抚汪日章。

汪日章接到案件材料,感到十分诧异——李毓昌正是人生得意之时,为什么会上吊呢?

但山阳县和淮安府两级衙门的调查,都没有发现他杀的痕迹,犹豫了几天之后,汪日章也就签了字盖了章,上报给了吏部。

03

按当时大清司法流程,省的人命案子终审权由巡抚掌握(不设巡抚的省由总督掌握),因此,汪日章的签字最终决定了这个案子的定性。

吏部于是以“自戗”为由,将李毓昌生前的官职褫夺,尸体交由其亲属带回原籍安葬,没有丧葬费,也没有抚恤金。

但李家人心头的疑团却始终挥之不去——

李毓昌自幼勤奋好学、品行高尚。

平日身体健康,与结发妻子感情很好,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也没有听说过他欠下什么债务,或者与谁人结仇。

怎么就突然上了吊呢?

李毓昌的老叔李泰清,在前往山阳县为侄儿收尸的过程中,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因此在整理侄儿的遗物时特别小心细致,深怕遗漏任何线索。

回到老家将侄儿安葬之后,他把遗物交给了侄媳妇王氏,叮嘱她一定好好整理。

王氏得到夫君春闱中榜的喜讯,没高兴几天又听到夫君自杀的噩耗,心理上根本无法接受。

她始终坚信夫君不可能是自杀,发誓一定要找到夫君之死的真相。

04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细致整理,王氏发现夫君死时所穿的贴身衣物上有血迹,被人擦拭过,但依然隐约可见。

衣襟处有缝补的痕迹,拆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一张残缺不全的禀贴,上面写着:

“山阳知县冒赈,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负天子”!

王氏马上找来李泰清。

李泰清果断决定,开棺验尸!

因为李毓昌死亡时间不长,又正逢寒冬腊月,因此遗体并未腐烂,面目如生。

李泰清用当时惯用的验毒方法——以银针刺入李毓昌的喉部,从喉部拔出后,银针变黑了!

这证明:李毓昌死前已经中毒!

王氏当场泪崩。

李泰清也是泣不成声,他当即决定,要拼着老命进京告状,为侄儿讨回公道!

05

1809年三月,李泰清从山东老家启程,一个多月后到了北京。

顾不得休息,立刻前往都察院衙门,递了状子。

都察院一看状子吓了一跳:朗朗乾坤,竟有人敢谋害朝廷命官!请皇上圣裁!

嘉庆并没有听说李毓昌这个案子,因为李毓昌不过一个候补知县,又被定性为自杀身亡,这样的“小事”不足以上报到皇上面前的。

现在都察院把这事儿反映上来了,嘉庆就感到不对劲了,当即批示:此案疑点很多,山东巡抚吉纶得旨后,立即将李毓昌尸体运到省城济南,由山东按察使衙门进行验尸。

吉纶哪里敢怠慢?

五月廿七日,山东按察使朱锡爵亲自主持验尸。

刑侦经验丰富的朱锡爵判定:

李毓昌生前确实已经被人下毒,但因毒药剂量不足,未能将李毓昌致死,凶手见他未死,又将他活活缢死。

因为喉部被勒紧无法呼吸,毒药未能进入肺部,因此胸部骨头没有发黑。

李毓昌死后,毒药逐渐扩散至全身,以至于全身骨头都有发黑迹象。

验尸报告上报嘉庆,嘉庆大怒,马上下旨,命刑部组成“专案组”,立刻前往江苏调查。

一场骇人听闻的大案,终于真相大白——

06

嘉庆十三年(1808年)六月,淮安府遭受洪灾侵袭。

山阳县上报:一万多户百姓遭灾需要赈济。

江宁布政使衙门根据山阳县上报的灾情,发下了9万多两赈灾款。

九月,李毓昌的调查组奉命来到山阳县,调查赈灾款的发放情况。

一到山阳县,调查组就被知县王伸汉请进了县衙,每日山珍海味、听歌赏曲,嗨得不亦乐乎。

只有李毓昌带着下属跑遍山阳县各个乡镇,对山阳县报上来的受灾户进行一户户走访调查。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李毓昌发现,山阳县报上来的一万多户受灾户中,只有约9000户确实遭了灾。

而其他3000多受灾户根本不存在!

9万多两赈灾银,有3万两没到灾民手上!

毫无疑问,知县王伸汉有重大贪污嫌疑!

李毓昌马上写材料,准备回南京后向总督大人汇报。

07

没想到的是,王伸汉得到了风声,当天夜里就跑到李毓昌房中,送上2000两银子,想拉李毓昌下水。

结果被李毓昌严词拒绝。

一看送钱不行,老王又玩起了“心理战”,他对李毓昌说:

“老弟,你刚踏上仕途,这么干我也能理解。但官场的水太深了,不是你能想象的。你以为那3万两赈灾银子是我一个人眯了?老弟非要这么较真,知道要得罪多少人吗?还是睁只眼闭只眼好啊!”

李毓昌大怒,当场回怼道:“我从小读圣贤书,从圣人训,唯知为官一定要清廉,要爱民。你们却从灾民口中夺食,简直禽兽不如!”

王伸汉被骂得狗血喷头后,灰溜溜地走了。

老王走后,李毓昌意识到这狗官很可能狗急跳墙,为防他盗取毁灭证据,乃至于杀人灭口,李毓昌当天夜里就把汇报材料秘密藏了起来,又把写明情况的禀贴缝进了衣襟里。

而老王果然谋划对李毓昌下毒手,以重金收买了李毓昌的仆人——李祥、顾祥、马连升,让他们在李毓昌喝的茶水里下毒。

十一月初六晚上,李毓昌夜里口渴,喝了不少被下了毒的茶水,没想到毒药剂量不够,始终没有要死的迹象。

王伸汉急了,便令李祥、顾祥、马连升,抱着李毓昌,强行把脖子放进绳套中,将李毓昌活活勒死。

王伸汉第一时间找到淮安知府王毂,用2000两收买了王毂,让王毂以“自杀身亡”结案。

而江苏按察使胡克家、江苏巡抚汪日章以及两江总督铁保,在如此人命关天的案子上都玩起了老官僚那一套,不调查不分析,直接签字同意。

最终酿成了这一起震动朝野的大案!

07

案子查清楚了,嘉庆暴怒——

自乾隆后期以来,大清吏治越来越腐败,简直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

嘉庆亲政之后,就下定决心要整肃吏治、澄清官风。然而十年下来,积重难返,收效甚微。

如今李毓昌这样一身正气的清官,居然被贪官害死。各级衙门竟然也是因循苟且,完全混子作风。

七月十四日,嘉庆下旨:

首犯王伸汉,贪污赈灾款,又谋害朝廷命官,着即斩立决,没收家产,两个儿子发配黑龙江于披甲人为奴;

淮安知府王毂,收受贿赂,包庇贪官,掩盖案情,着即绞立决;

李祥、顾祥、马连升,均判处凌迟,就在李毓昌墓前行刑。

江宁按察使胡克家、江苏巡抚汪日章、两江总督铁保,连同在核定灾情和发放赈灾款过程中严重失察的江宁布政使杨护,全部一撸到底,革职查办。

同时,对冤死的李毓昌给予了表彰:

追授知府官职,赏赐其妻抚恤金1000两银子;

因李毓昌无子,让李毓昌的侄子过继,恩赏举人功名;

为李毓昌进京告状伸冤的李泰清,恩赏举人功名;

又命山东巡抚衙门出资为李毓昌重修坟墓、树立牌坊,镌刻嘉庆亲自为李毓昌所写的褒奖诗,以资表彰……

位于山东即墨市李家营村的李毓昌墓

08

嘉庆自认为,这一套组合措施下来,将对大清官场有所震撼,多少能改变一下官场的风气。

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李毓昌的案子尘埃落定之后,很快就成了大小官员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人认为李毓昌太傻,有人认为王伸汉做事太不够精细,有人认为铁保并未涉案,却被一撸到底,有点不公平……

总之,没人愿意做第二个李毓昌。

嘉庆几乎绝望了,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写下了一份传达给全体官员的谕旨:

“诸臣若愿为大清国之忠良,则当赤心为国,竭力尽心……若自甘卑鄙,则当挂冠致仕,了此一身,切勿尸禄保位,益增联罪。”

一句话:

朕求你们了,你们想做个好官就好好干,实在不想就请自己辞职回家吧,别给朕脸上再抹黑了!

然并卵。

短短几年之后,又发生了一场让嘉庆更加震惊、以至于精神深受打击的大事件……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清史列传》、《即墨县志》(同治版)、《清仁宗御制诗文集》

1 阅读:129

咩咩爱历史

简介:洞察世界,体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