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编的野史比正史还正

咩咩爱历史 2024-05-30 09:16:54

他的笔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写不了。

什么强制爱、替身文学、穿越、性转、三人行等内容属于家常便饭。

有些内容搁现在的晋江、海棠,可能还过不审。

01

谁是最大“受害者”?

作为一个精明的同文太太,冯梦龙非常懂得规避创作风险,他热衷于给已经做古的人编野史。

例如李白、杜甫、周邦彦、霍去病、苏轼、王安石、周瑜等人都躲不过他的编排。

其中大文豪苏轼便是“最大受害者”。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天资聪颖、少年得意的苏东坡因言语轻佻,开王安石的玩笑被贬为湖州刺史。

三年任期后,又因恃才傲物再次得罪王安石,再遭贬谪任黄州团练副使。

为了缓和矛盾,苏轼承接下帮助王安石取三峡水的任务,结果睡过头,导致中峡之水变下峡之水,索性王安石不予追究。

故事最后苏轼在王安石的调教下成为一个谦虚的人。

而王安石看到苏轼的变化,上书皇帝恢复其翰林学士的身份。

虽然整篇文章明面上,王安石以诗文学识为难苏轼,但冯梦龙在“第三难”时以“如意君”的典故猝不及防的开车,让读者不免浮想翩翩。

还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话语:

“苏轼这个小畜生,虽遭挫折,轻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学疏才浅,敢来讥讪老夫!”

再来看收录在《醒世恒言》的《苏小妹三难新郎》,又称《性转版苏东坡与秦观的爱情故事》。

历史上苏轼是没有妹妹的,那为何苏小妹的事迹能以假乱真,皆因这篇文章。

冯梦龙让苏小妹与兄长苏轼互怼,以诗顶撞王安石,再让她帮助哥哥解开佛印的“加密”长歌,还有她与秦少游之间的各种battle。

一个才华横溢、聪慧异常的奇女子跃然于纸上。篇中冯梦龙对于各类诗词典故对联,更是信手拈来。

这个故事不管品位多少遍,读者大都会觉得事情一定是真实发生过的。因为很难想象文中各种文斗剧情全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光是此篇中出现的对联便是妙语连珠。

上联: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下联: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上联: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下联:风道人恁 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

不过对于给苏轼拉郎这件事情,冯梦龙最心水的对象应该是佛印。

在《佛印师四调琴娘》中,冯梦龙写佛印与苏东坡是“屡同诗酒之游,遂为莫逆之友”。

有一次神宗皇帝要到佛寺大相国寺祈雨,谢端卿(佛印出家前的俗名)想一度圣容,好有苏轼给他出主意,让他担任侍者。

岂料他看皇帝的时候被发现,神宗觉得眼前人“生得方面大耳,秀目浓眉,身躯伟岸,与其他侍者不同”,于是赐其法号佛印,御前出家梯度。

谢端卿与佛有缘,自觉出家为僧乃是命运的安排,但东坡一直觉得自己坑了好友,因此他苦劝好友还俗,但佛印总是置之不理。

一次两人酒后,佛印以诗词与东坡府中女子琴娘“调情”,东坡见状便想搞事——

“我一向要劝这和尚还俗出仕 ,他未肯统口。趁他今日有调戏琴 娘之意,若得他与这个妮 子上得手时,便是出家不了。那时拿定他破绽 ,定要他还俗,何怕他不从!好计,好计!”

当然故事最终,佛印以一首“传与巫山窈窕娘,休将魂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东风上下狂。”阻止东坡的计谋,顺便解救可怜的琴娘。

如果说《佛印师四调琴娘》不够有感觉,那么《明悟禅师赶五戒》一定能满足嗑学家的需求。

话说南山净慈孝光禅寺有两个得道高僧五戒禅师和明悟禅师,五戒破了色戒被师兄发现,羞愧之余自我了断。

明悟发现后,为救师弟脱离苦海,也随之圆寂。

两人死后一起投胎,五戒成了苏轼,明悟成了谢端卿,两人一起长大,更是同窗好友。

书中写到:

每常二人相会,瑞卿便劝子瞻学佛,子瞻便劝瑞卿做官。

瑞 卿道:“你那做官,是不了之事,不如学佛三生结果。”

子瞻道:“你那学佛,是无影之谈,不如做官实在事业。”

终日议论,各不相胜。

之后,苏轼仕途坎坷,幸得已经出家的好友瑞卿(佛印)陪伴左右宽慰劝解,使其看透世间因果,性格阔达不怨天尤人。

所谓“明悟禅师赶五戒”中的“赶”竟是“追赶”之意,而非“驱赶”。

不过话说回来,冯梦龙不算苏轼的粉丝,从某种意义来说,他算是一个小黑粉。

因为在《情史类略》中冯梦龙虚构一篇《苏东坡爱妾换马》的故事。

坡公(苏东坡)又有婢名春娘。

公谪黄州,临行,有蒋运使者饯公。

公命春娘劝酒。

蒋问:“春娘去否?”

公曰:“欲还母家。”

蒋曰:“我以白马易春娘可乎?”

公诺之。

蒋为诗曰:“ 不惜霜毛雨雪蹄,等闲分付赎蛾眉。虽无金勒嘶明月,却有佳人捧玉卮。”

公答诗曰:“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叹懊恨中。只为山行多险阻,故将红粉换追风。”

春娘敛衽而前曰:“妾闻景公斩厩吏,而晏子谏之;夫子厩焚而不问马,皆贵人贱畜也。学士以人换马,则贵畜贱人矣!”

遂口占一绝辞谢,曰:“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今日始知人贱畜,此生苟活怨谁嗔。”

下阶触槐而死。公甚惜之。

由于冯梦龙编的野史,经常被人误会成正史,因此这个故事没少给苏轼招黑。

02

人类高质量同文太太

如果读者对苏轼的故事不感冒,请别着急。

冯梦龙笔下总有一对CP能让你满意。

要说历史上知名的CP,伯牙子期必有一席之地。光是“伯牙绝弦”、“高山流水”足以让后人回味,正所谓千金一得知己难求。

原故事篇幅不长,只有寥寥数语: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冯梦龙在原文基础上加以补充,写成《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一文。

在冯梦龙笔下,伯牙是个风流才子,子期是樵夫,两人因一曲相识,相见恨晚立即结为兄弟。

“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

依依惜别后,两人相约中秋再见,岂料子期回去后日夜苦读,积劳成疾不幸去世。

伯牙为其弹奏一曲然后摔琴,因为“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当然以擅长写“虎狼之词”出名的冯梦龙,自然不满足于浅尝辄止,时不时会在内容上彻底地放飞自我。

《假神仙大闹华光庙》中写到神君为救霍去病,想要双修治病,结果被霍去病严词拒绝。

有道是

“神君曰:‘昔西汉大将军霍去病,祷于神君之庙,神君现形,愿为夫妇。去病大怒而去。后病笃,复遣人哀恳神君求救。霍将军体弱,吾欲以太阴精气补之。’霍将军不悟,认为淫欲,遂尔见绝。今日之病,不可救矣。’去病遂死。”

无论是产文的数量和质量,还是人物剧情的安排,冯梦龙的作品皆是一流之作。

“同人文祖师爷”的称号,他绝对是当之无愧。

03

不敢瞎说,但他真敢瞎写

别以为冯梦龙只会写耽美同人,他什么都能写,也什么都敢写!

在他的笔下BL、GL、BG、人、妖、鬼、怪都可成文。

《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亦是充满性张力。

卓文君见司马相如长得神风俊朗,便一见钟情。

司马相如听闻卓王孙有一女,貌美聪慧精通音律,同样是安耐不住寂寞的心。

一曲《凤求凰》,一段才子佳人的美谈。

“风兮凤兮思故乡,邀游四海兮 求其凰 。时未遇兮 无所将,何如今夕兮 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 房,室进人遐在我傍 ,何缘交颈 为鸳鸯,期颌 顽兮 共翱翔!凤兮凤兮从我栖 ,得托享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夫妻,冯梦龙只为两人的感情故事适当地增加一点“情趣”。

我们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便是冯梦龙瞎搞出来的。

真实历史上唐伯虎和秋香相差20多岁,还差着辈分,但为何他们会成为“一对”呢?

皆因一篇《唐解元一笑姻缘》。

此外

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能广为流传,他也是功不可没。

冯梦龙整理民间流传的白色巨蟒害人的传说,将其写成《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只不过这篇文章不是浪漫爱情故事。

白娘子看许宣长得俊俏才芳心暗许,不存在前世有恩的情节。

而白娘子不知人情世故,偷盗钱财让许宣吃官司。

许宣则是在旁人提醒下,几度怀疑白娘子是妖物。

最终在法海禅师的帮助下,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之下。

在古代文人中冯梦龙属于特殊的存在,即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在《东周列国志》中描绘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又能用妖而不艳的文风在《金瓶梅》中优雅开车。

既能编写古代版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麟经指月》和《春秋衡库》等科举经书,也能创作“三言”、《情史》等通俗小说。

不但能治国平天下,更能雪月风花。

换个角度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若总是严肃正经,不免有点无聊。

有时可以来点“不正经”的东西,也是颇有乐趣。

3 阅读:1368
评论列表

咩咩爱历史

简介:洞察世界,体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