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第一完人...

咩咩爱历史 2024-06-14 13:43:48

01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凤翔。

皇帝昭宗李晔成了藩镇们抢夺的金字招牌,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和太监韩全诲联合,把李晔从长安挟持到自己的大本营凤翔。

到了凤翔,宰相没来,李茂贞推举给事中韦贻范为宰相。

很多官员没有跟上来,位子空缺很多,老韦心思一动,和李茂贞商议,谁出钱赞助,就给个官帽戴。

生意兴隆,着实赚了一大把。

昭宗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老天开眼,五月份,韦贻范的母亲死了!按儒家传统,老韦要回家守孝三年。

宰相当不成了,可已经收了好多人的钱,官位还没到位。

老韦急得半死,具体操作的办公室主任刘延美更急。

大家一合计,来个“起复”——因为工作重要,实在是离不开韦相公,情况极其特殊,请韦宰相回来工作。

李茂贞韩全诲有提成,当然同意。

两个小黄门去找翰林学士韩偓,起草诏书。

02

韩偓说:“砍了我的手,这诏书也写不了!”

立即写奏书:韦贻范丁母忧才几天?就要起复?我大唐以孝治天下,大伤国体嘛!

小黄门恼羞成怒:“学士你不要拿命开玩笑!”

韩偓说:“我要睡午觉了,请回吧!”

第二天,李茂贞听说大怒,对皇帝说:“陛下任命宰相,学士敢不起草诏书,这不是造反吗?”

李晔说:“你们推荐韦贻范当宰相,我没意见;韩偓不写诏书,我也没意见。何况他讲的有理有据,没有办法。”

李茂贞气得半死,却讲不出理由。

与军阀的交手中,皇帝大臣难得赢了一次。

这边被逼得受不了,经办人刘延美跳井。

不过,小胳膊拧不过大腿,韦贻范还是起复了,只是他命小,担不起宰相的大担子,没多久自己也挂了。

留在长安的宰相崔胤等人,招引来更强大的藩镇汴梁朱温。

朱温大军西进,猛攻凤翔,李茂贞吃不消,杀掉韩全诲等一批太监,让皇帝李晔和大臣们回到长安。

皇帝接见了朱温,老朱磕头,泪流满面,李晔也哭了,让韩偓去扶起朱温。

昭宗不知道,这是才离狼窝,又入虎口。

03

朱温渐渐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那天在会议室,官员们正聊天讲事,朱温和崔胤在卫士们的护卫下进来了,当场宣布某件事。

大家都站了起来,只有韩偓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这讲事就讲事嘛,没有规定一定要起立!

你丫谁啊!

朱温当然很恼火。

加上老韩一心护卫李晔,要把他清出去。

回到长安,昭宗皇帝想让韩偓也当宰相,这样自然就分了现任宰相崔胤的权力。

韩偓当年中进士,主考老师叫赵崇,韩偓推荐赵崇替代自己任相。

崔胤幕后操作,朱温台前发言:“赵崇声望根本不够,韩偓凭什么敢推荐他?”

一脸凶样,昭宗吓了一大跳,不得已下诏:把韩偓贬到南方任濮州司马。

韩偓和昭宗告别,说:“这个人不是前面的人可以比的,我被贬远方是幸运的。有些事,我不忍心亲眼看!”

他说的对。

韩偓远走高飞,反而获得了新生。

没多久,朱温又杀掉了依附于自己又有独立门户意思的崔胤,一手遮天。

早先崔胤和太监斗法,大家抢着把外镇兵马李茂贞、朱温等招进京城,用以打击对手。

韩偓就反对:“这样必然造成外兵控制朝廷,危在旦夕!”

不幸让他言中了。

滞留在岳州一带的韩偓,于天祐元年(904),得到消息,昭宗李晔被朱温杀害,大哭。

朱温立太子为帝,实际掌握朝局。假惺惺地派人请韩偓回来,老韩早就看透朱温的本性,领着家人继续往南走,抵达江西。

04

韩偓是晚唐诗坛的一个高手,他的姨夫就是大诗人李商隐。

老李有一句传吟千年的诗“雏凤清于老凤声。”

就是听到这个侄儿的诗句时,发出的感慨。

小小年纪,名满天下。

那时候的小韩,春风得意马蹄疾,写艳诗,游花巷,练仙丹,修辟谷,过的是最高端的人上人的生活。

留下许多咏情的好诗,最有名一首为《已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全篇写景,却道出人的寂寥。

诗写的好,考试未必就行;考来考去,四十大几,才中了进士。

这一发就不可收拾,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了不起,政务有两手,诗写得超然,操守又正道,提拔进步很快。

889年中举,才过十年,光化三年(900),已经是兵部侍郎,翰林承旨。

唐朝的兵部侍郎,就是一把手,尚书是个荣誉衔;翰林承旨,是翰林院的头头,人称“内相”,真牛逼。

所以韦贻范要复出,写圣旨就要韩偓来写。

05

被贬到南方,家仇国恨,一路颠簸,看到山河破碎,国家衰败,老韩再无心写风花雪月了,写出来的诗,纪实反映了当时战火肆虐,民不聊生的境况。

水自潺缓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这是他经沙县到龙溪见到泉州军与外军交战后,乡村的真实写照。

一片荒芜。

其时,福建第一把手观察使王审知,治理福建卓有成效,百姓安乐,市井繁荣。

王审知派人把韩渥请至福建,这样名重四海的“宗师”级人物,来到福建,对福建的文化政治有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

907年.朱温权倾天下,中原大地,已经大部归顺他,老朱自认水到渠成,于是废掉唐帝,自称皇帝,国号“梁”。

王审知这样小的割据势力,以自保为第一要务,忠义就要靠后了——打的旗号就是中原谁是老大就服从谁,这样才能在乱世中有个歇脚的地盘,派人到汴梁祝贺、进贡、称臣。

韩偓很不高兴,坚决要离开福建到江西去,王审知派人挽留不住。

老韩走到邵武,停了下来:我可以到哪里去?要效忠的皇帝死了,要效忠的国家没了;到江西去,也是奉承朱梁的地盘。天地之大,要找一个可以效忠大唐的地方,好难。

栖栖遑遑地绕了一大圈,到了永春,泉州刺史是王审知的二哥王审邽,他正要把泉州打造成“海边邹鲁”、南方儒家圣地,建立了“招贤院”等吸纳北方士大夫的机关。

立即派儿子王延斌去迎接韩偓。

韩偓在南安郁郁葱葱的高山和淙淙流水的溪涧中流连忘返,这是个归隐田源的好去处。

在葵山筑庐,号称“玉山樵人”,亲自种地,亲自砍柴。

直到923年,80高龄去世。

就在这一年,原晋王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建国,还是称大唐,灭掉了朱温建立的梁国。

弘一法师与韩偓墓道碑合影

PS:

后人甚至于评价韩老是唐末完人。

民国时归隐泉州的弘一大师,对韩偓最为钦佩,自己住处,供奉韩偓的牌位,并替《韩偓评传》作序。

流传千年的,是真正的风骨。

2 阅读:299
评论列表

咩咩爱历史

简介:洞察世界,体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