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迫关停的幼儿园,现在都怎么样了

天亦谈房产 2024-06-23 18:35:00

你肯定不止一次刷到类似这样的新闻

全国大量幼儿园关停

根据教育部每年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

从2021年至2023年,全国每年有关幼儿教育的数量都会经历一次震荡

(数据来源:教育局)

如上表格所示,通过整理相关数据我发现

这三年间,全国幼儿园数量减少了2.04万所,在园幼儿人数减少了约712万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也减少了近12万人

要知道,在此之前,全国在园幼儿园数量和在园幼儿人数,已经连续十多年增长

这股幼儿园关停的浪潮席卷全国,当然也自然少不了上海

翻开上海教育的统计公报,上海幼儿园在校人数变化也十分明显

从2018年开始增速放缓后,至2023年在校人数已经骤减了约9万人,再加上刚公布的0.6的生育率

(数据来源:上海市教育局)

未来上海幼儿园的数量也很难扭转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上海就关停了30多所幼儿园

今年从各种新闻中我们看到,上海幼儿园的关停潮仍在继续...

伴随着生育率降低,以上现象也属意料之中

但令我对这个话题依然感到好奇的,不在于这些关停的数字

而当伴随着这股关停浪潮,很多后续问题开始涌现

将来那些大量幼儿园关闭后的下一步如何让资源不闲置,未来有没有转型的可能等等...

带着这些好奇,我决定去现场看看

01

上海那些关停的幼儿园,正在上演着最后告别

在青浦区,有一家开办了18年的口碑私立幼儿园,当它宣布自己即将关停的消息,引来不少曾在这就读过的朋友发出感慨和惋惜

它就是位于徐泾曾经的顶流,安乔国际双语幼儿园

这所学费能够排进上海前十贵,上海中产家庭抢着上的私立幼儿园

园长最近给家长发了这样一封告别信,字里行间颇令人伤感,也隐约能够感受得到负责人背后的无奈

因为承担不了后续巨额的房租和办学成本,安乔国际双语幼儿园决定在今年6月30日租约到期后,宣布按下熄灯键

我来到幼儿园的当天,看到这里恰巧正在上演最后的告别

几位家长和孩子们正从校园里走出,手里拿着鲜花

这最后一个学期后,他们将不会再把孩子送到这里,而是相互讨论着自己未来的下一步规划

上网查了关于安乔国际双语幼儿园后续的规划,目前还未明朗,有消息说这里将会进来一家新幼儿园,上演新老交替

不仅是昂贵的私立幼儿园倒闭了

开办了70年的民办幼儿园也无法支撑下去

徐汇区的化工一村里的民办小红花幼儿园,据中介所说这里后续将会新进一所国际民办幼儿园

现在小区内幼儿园的位置标识依然还在

上海徐汇区民办小红花幼儿园,前身是华东理工大学小红花幼儿园

创办于1953年,开办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2022年还在招生

而2023年7月开始,宣布终止办学

在上海幼儿园这波关停浪潮中,嘉定区幼儿园的动作相比之下更大一些

嘉定在《嘉定区关于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的实施方案》中定下目标

公办幼儿园幼儿园占比不低于8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5%

因此民办三级幼儿园将会停止招生并于2025年底全区民办幼儿园全部达到普惠性幼儿园标准

下图是嘉定区民办三级幼儿园的“关停并转”推进计划

那些当年因为学位不足开设的公办幼儿园分部,开始关停了

而一些原本开设了分部的幼儿园,因为招生人员的不足,也在租约到期后不再续约

位于嘉定菊园新区某动迁房小区内部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去年7月宣布不再开设

上海市嘉定区北水湾幼儿园是一所公办二级园,2017年正式开园,2020年开办双坪路分部

不到4年的时间,分校便遇到了招生难的困境,于是选择关停,学生分流至附近幼儿园

现场看到的场景,从外部看这座幼儿园看起来似乎已经没有人在管理,一副闲置已久的样子

而走进社区内部,我才发现这些关停的幼儿园,实际上内部在悄然转变着...

02

关停后的幼儿园,最后会变成什么?

这是我这趟旅程最为好奇的问题,也得到一些方向和解答

我在嘉定北水湾幼儿园看到

这里的部分空间已经变身成为一个嘉盛社区开设的养老服务站

内部依然还保留着当初的活动空间以及设备

但设有一些养老活动空间餐厅、书房、舞蹈房、休闲房等

不仅成为嘉定探索嵌入式养老的试点,有一部分空间也移交给物业公司,居委会等使用

(来源:上海嘉定)

原本属于社区的幼儿园,最终的使用也将移交给到社区,只是服务的对象变成了这里的老年人

第二个做法是,一些关停的幼儿园,移交给旁边的公立中学使用

对于人口流失的上海市中心来说,幼儿园的消失来得又更为猛烈些

这次去到徐汇康健街道的康乐小区

原本是为了新世纪幼儿园的关停而来,想看看这所幼儿园的现状如何

没想到现场得到了更多幼儿园停止招生的信息

第一,在徐汇康健街道, 关停的幼儿园不只是新世纪,旁边的康乐第一幼儿园,也将于本月后停止招生

一个小区门口,两所幼儿园都将在今年关停,可见趋势的猛烈

第二,现场看到的新世纪幼儿园目前正在装修改造中

施工师傅告诉我,这里重新装修后,将会移交给旁边的中国中学使用

毕竟在市区幼儿园可能闲置下来了,但是中学校园面积可能还不太够用

这其实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而我向周边中介和一些老街坊了解两所幼儿园的情况的时候

他们的回答统一都是:“现在小孩变少了,幼儿园要给中学生来用呀。”

不论是最后变成社区养老院,还是交付给其他学校继续使用

这似乎是大部分幼儿园关停之后的最终命运

03

上海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幼儿园变养老院了

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转型养老院会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老龄化人口增长趋势和幼儿人口的减少趋势,是当下社会主要的人口变化

随着第一代婴儿潮时期出生的60后老人退休,中高端养老市场潜力变大

在上海就曾有过先例

坐落在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的上海颐养第一敬老院,前身便是姚家角幼儿园

当年看着自己孙女在这里读书的老一辈,现在又回到这里安享晚年

实际上,养老和养幼存在着某种关联,都属于开在家门口的服务业

幼儿园先天建筑结构设计与养老院也比较相似,幼师们的一些技能也能发挥在老年人的服务中

于是,我们在全国看到幼儿园转型养老院,养老大学的越来越多

山西太原原来一家专做幼儿园连锁的品牌

面对招生难的问题,主动寻求变化,把原来一些幼儿园的空间改造成老年人活动中心

(图源:网络)

老年活动中心由所属幼儿园的四楼改造而成,分为舞蹈厅、模特厅、茶点厅、换装休息厅等

(图源:网络)

而未来这种老幼同养,既是幼儿园也是养老活动中心的模式,可能会变得更普及

因为这股趋势

还催生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老幼融合机构

上面这个案例的背后,就有这么一家老年教育品牌企业

专门做学前幼儿教育与老年活动中心两大板块

目前与全国四五百家幼儿园达成合作,开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同时输出育幼与养老课程模式和管理模式,针对的就是这种幼儿园转型养老活动中心或养老院的趋势

于是我们未来会不会更多看到这样的场景

(图源:网络)

在同一个地方,既有幼儿园,又有养老院,既有朝阳,也有夕阳

老人们活动完下楼,接上孩子就能回家,十分方便

根据天眼查数据,截止去年,我国拥有老幼共托企业36.2万余家,2023年新增了20.3%,增长前景可观

(图源:网络)

关停的幼儿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口趋势的变化

也看到了背后也蕴含着养老服务的商机

04

上海关停的幼儿园背后除了人口,还有这些信息

当我去现场看这些幼儿园的时候

不仅仅只看到出生人口下降

这背后其实还有上海对于学前教育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

从学校关停的方向来看,关停的基本上以民办幼儿园为主

一是可能是学费高昂,家长对比之后可能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学校就读

另一方面,上海的普惠性幼儿园确实越来越多了

去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蓝皮书》

其中就提到上海下的最关键一步棋

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目前上海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正因为普惠性的幼儿园越来越多,给了家长更多性价比的选择,因此我们看到了民办幼儿园的关停潮

不仅如此,幼儿园前的托育难,也正在一步步想方设法解决

截至2023年底,上海有约75%的幼儿园开设了托班

这两年上海还在推进植入家门口的宝宝屋建设,面向0-3岁,截止去年底已经开设了240多个,近2.4万个托位

有些开在党群服务中心,有些就在幼儿园内部

宝宝屋不仅为宝宝们提供每年12次免费托育服务,同时为家长们提供每年免费12次科学育儿指导,在随申办上便可以预约

所以,我们看到的幼儿园关停潮的背后

不管是把关停幼儿园的闲置空间再利用

运用到越来越被需要的养老服务中或者其他公共服务

还是想办法缓解当下社会的生育焦虑

接下来如何去应对这样的趋势,才是数字背后更重要的

以上为正文,来自乔不丝

这是真叫卢俊公众号的第5361篇原创文章

0 阅读:0

天亦谈房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