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之子回乡省亲,中央为何委托当地政府,付给张家2000万巨款

佑渊爱奇闻 2024-05-27 00:43:14

1994年5月的一天,北京首都机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一家。

当时已近古稀的张学良早已移居美国,这一次,他特意派儿子回国探亲访友,以慰自己对故土的思念。

张闾琳此行的目的令人惊讶,但更令人震惊的,是中央政府对他们一家的高规格接待。甚至在张闾琳返美前,中央还托辽宁省政府转交给他一笔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的“礼金”。

这一历史揭秘背后,是张家作为“东北王”的传奇故事,也让人不禁思考,中央付给张家这么一大笔钱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东北“独立王国”的霸主

提起张学良,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他的父亲——张作霖。这位北洋军阀可以说是20世纪初期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之一。

1872年出生的张作霖是一名普通农家子弟,本没有太高的文化,但他凭借军旅生涯逐步崛起,1905年出任奉天混成协统领,此后逐步扩大势力,成为奉系军阀的首领。

1915年,年仅43岁的张作霖出任东三省巡阅使,开始专制统治东三省。此后他又历任东三省保安司令、东北边防督办,掌控了中国最富庶的东北地区。

作为“奉天霸主”,张作霖获得了“东北王”的称号。实际上,在他管治下的东北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王国——拥有自己的军队,自主处理外交,不向中央纳税,完全独立运作。

这里物产丰富,又拥有苏联和日本的资金投入,一时间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70%以上,被认为是“亚洲小巨人”。

而张作霖本人,更是通过各种途径敛聚了巨额财富,成为不折不扣的亿万富翁。

据历史学家考证,仅张作霖在东北的房产就高达上万亩,价值连城。辽宁省政府、博物馆等地标建筑均为张家旧产。此外,他还拥有大量股票、矿产、金银等财富。

这些财富为张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也成为了这一家族传奇的传人。

东北王张作霖不幸于1928年遇刺,时年23岁的张学良接手家业,出任东北保安司令。

张学良与父亲性格不同,注重开明、理性,在他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教育和社会文明程度都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东北的“黄金十年”。

与此同时,张学良家族的财富也积累到了历史顶峰。除了继承父业,张学良还借助聪明能干的夫人于凤至的经商头脑,在美国置产,海外资产更是丰厚。

但好景不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东北,张学良功败垂成,被迫退居天津。

1936年12月,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这场"兵谏"不但彻底改变了国共两党关系,更意味着张家在东北王朝的彻底覆灭。

西安事变的直接结果,就是张学良被软禁,失去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趁热打铁,立即成立了"张学良财产清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清委会"),对张家在东北的家产展开全面清理。

清委会的工作由中央军委派员和东北地方政府官员共同执行。他们对张家军阀时期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的庞大资产进行了系统拍卖清点。

清委会的工作开展相当缓慢而艰难。第一是当时东北经济极度萧条,资产价值严重缩水;第二则是日军不断介入和扰乱,导致多处财产被抢走或灭失。

日军侵占东北后,将张家部分遗产视为了战利品。他们不惜炮火夷平了张家在吉林长春等地的大批房产,从中掠夺了不少财宝。

在日军既往之时,清委会的工作也面临重重阻力。不少地方官员对张家财产裙钗乱抓,宁肯私自侵吞,也不愿被中央调控。

即使如此,中央政府还是设法从东北各地重新盘点出了一份张家旧部资产清单。值得一提的是,张家军火库和相当部分黄金珠宝都已被转移至内地,逃过一劫。

虽然战火纷飞,但清委会的人员还是尽最大努力,避免了部分珍贵遗产被烧毁或洗劫一空。直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覆灭,清委会的工作才宣布终止。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又下令调查张学良家族在东北的遗留资产。虽然战火损失惨重,但仍有部分房地产和古董文物得以保存,被政府接收为国有。

张闾琳回国,中央奉上2000万巨款

1994年5月的一天,张闾琳回国,这次回国,是十年前张学良就一直在筹划的。

当年张闾琳婚后在美国受业,对中国的认知并不多,而老父亲却日夜惦记故乡,数次询问能否带他回国看看。

张闾琳了解父亲的难处,但自己事业有成后也很难抽身。直到1991年张学良病情加重住院,这位“东北王子”终于下定决心,承诺老父在出院后一定安排回国省亲之旅。

谁知张学良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虽然病愈后一度稍显康复,但终究难以长途跋涉。张闾琳明白,这次回国机会有可能是老父最后的心愿。

于是他主动联系上中国驻美使领馆,希望祖国政府能主持安排,让张学良的遗愿得以实现。中方历害在政坛多年的张学良先生,对这一请求非常重视。

经过一年多的公文往返和准备,终于在1994年5月,张闾琳一家远道来到了北京。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鸣和另一子张光鼎也应邀随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张氏代表团。

在机场,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已亲自前来迎接。数天后,张闾琳还受邀觐见了八十多岁的邓颖超。邓大妈亲切接见了这位久违的“东北王孙”,并转达了老领导人对张先生的挚礼和问候。

按照父亲的嘱托,张闾琳这次带来了一部分祖父母的骨灰。在地方官员的陪同下,他来到了沈阳的张氏家族墓地,将先人的骨灰安放在了祖坟之中。

祭祖仪式结束后,张闾琳一行又前往了张学良的出生地四平街,以及辽宁博物馆、东北烈士陵园等地。久违的故土让他充满了仿佛穿越回1937年的感觉,一时间五味杂陈难以平复。

临行前,辽宁官员突然交给张闾琳一卷羊皮纸。展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一长串数字——整整二千万元人民币!

原来,这是中央政府委托地方转交的房租“礼金”。上世纪80年代,中央就拟定过相关文件,希望以实际行动补偿张家在东北的财产损失。只是多年来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

如今,张闾琳回国探亲正是一个契机。中央决定先以这2000万作为“租金”,交予张家人。

当张闾琳收到辽宁省政府移交的2000万元巨款时,他虽然一时无法理解其中的缘由,但内心深处还是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对他们张氏家族的善意和重视。

毕竟,这么一大笔钱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过,张闾琳没有贸然做出决定,而是决定先与他的父亲张学良通上一气。作为家族的当家人,张学良对于这笔钱该如何处置最有发言权。

于是,他立即拨通了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的住所电话。

张学良的回答很简单,但却令人肃然起敬——把这笔钱,全部捐出,用于家乡的建设。

张学良谢绝2000万元补偿款一事,确实让许多人心存疑虑。作为曾经的"东北王",张家当年的家产和财富早已难以估量。

即便如今政府愿意以"房租"的名义给予金钱上的补偿,对于张学良来说,这笔钱似乎微不足道。

还有就是张学良被软禁多年后,于凤至更是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手腕,在美国西岸打拼发家,最终在比佛利山上购置了两座顶级别墅,布置得恢宏华丽,与当年的顺城王府别无二致。

由此可见,对于张学良来说,通过妻子于凤至的精心打理,他根本无需为生活所迫而眷恋那2000万元的补偿款。

因此,张学良之所以拒绝这笔钱,绝非因为缺钱而已。

真正让他动了拒绝的心思,是另有更高尚的考量。那就是他对于东北老家的眷恋情怀。尽管早年已背井离乡,但张学良心中一直对故土怀有无比的眷恋和不舍。

尤其是在漫长的囚禁和流浪生涯之后,张学良更加意识到了自己与东北的渊源和羁绊。当年他如果能够更好地治理东北、造福人民,也许就不会走上如此一条颠沛流离的不归路。

正基于这种思绪,当2000万元的补偿款出现时,张学良下意识地拒绝了。他认为,这笔钱原本就是来自国家和人民的征缴,如果张家人再将其据为己有,未免有些僭越和亏心。

但愿故土繁荣安康

1994年探亲归来后,张闾琳多次向父亲张学良描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令老人十分欣慰。

张学良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重回故里,瞻仰父母遗容,与故土父老重逢,只可惜最终未能如愿。

2001年,101岁高龄的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去世。他一生跌宕起伏,曾经叱咤风云,也曾远走他乡。尽管人生充满传奇,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内心的信仰而活。

张学良去世后,张闾琳兄弟遵从遗愿,先后多次回到祖国,寻访先祖故里,传达父亲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张学良家族曾经是叱咤东北的一方霸主。

无论是积累的丰厚财富,还是掌控的广袤土地,亦或开明的治理政绩,都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终究难逃覆灭的命运。日军侵占东北,张学良被迫西迁,标志着这个家族走向没落。新中国成立后,所有旧王朝遗产也成为历史尘埃。

张学良晚年虽然颠沛流离,却始终心系故土、报国无门。中央政府补偿巨款的善举,以及张学良将之悉数捐献的决定,或许就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注脚。

一代枭雄已逝,但愿山河无恙,故土安康。让我们以史为鉴,砥砺前行,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学继 刘红著. 张学良全传 (下册)[M]. 2006

2、中国新闻网 2005年9月10日 张学良之子张闾琳及其家人时隔68年后重访西安

https://news.sohu.com/20050910/n226920867.shtml

0 阅读:0

佑渊爱奇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