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没有墨脱!2/3被印度侵占,解放军部队在此孤军守卫62年

归客来去 2024-06-20 14:29:32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知道藏南,但你知道墨脱吗?大家都知道,印度占着我国藏南大部分地区,但很少人知道,这里面有墨脱三分之二领土。墨脱在藏南不是边境,但它是中国最不可或缺的。

看看它有多特殊?全国唯一实行宵禁的地方,需要买票才能进入,解放军在此驻扎62年,国人耗费半个世纪的心血,就为它能通上公路。

它究竟有啥重要价值?下面大家就一起看看。

墨脱有多重要

墨脱在藏语里,寓意“莲花”。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在藏南地区,雅鲁藏布江横穿而过,绕过南迦巴瓦峰向南转,最后离开中国境内,墨脱就是最后流经地。墨脱南部海拔低,最低处是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有150米,北部海拔高,达到5000米左右。

按照目前中印实控线看,藏南印度实控区海拔相对低,我国实控的部分海拔高,墨脱北部就是最后的制高点。

也就是说,印度如果想进一步侵占中国的领土,就得从低处往高处打,根本不占优,解放军居高临下,一览无余,打起仗来顺手多了。所以,中国实控的墨脱就是天险,边防战略价值极高。

另外,这里资源丰富。高山峡谷,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尤其是位于南迦巴瓦峰南边,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水能占整条河的三分之二。2012年,这里建了亚让水电站,当地的水能资源得到利用。

还有生物资源,特别是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已记录在册的高等植物有2200多种,其中有药用价值的近500种,有观赏价值的是300多种,珍贵树种有250多种。可以说,墨脱就是一个植物宝库,还有很多未知品种等待探索和发现。

既然墨脱这么重要,那它三分之二土地是如何丢的呢?这就要提到一个英国人,麦克马洪。1913年,这个麦克马洪担任印度总督,他一眼看中了藏南丰饶之地,就买通西藏官员,画了一条非法边境线,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墨脱三分之二的土地就被划走了。

当时北洋政府也是丧权辱国,藏南被划走后根本没啥反应。二战后,英国人撤走了,印度自认为接管了一切,包括中国的藏南地区,就直接把这片地收入它的版图。

不过,它仍不满足,因为占的地方地势低,没有天险做屏障,没有安全感。所以,他就打起了墨脱北部的主意。1959年,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企图占领更多土地,挑起第一次边境冲突。

第二年,中印展开边境谈判,印度改变了策略,采取蚕食手段,就是在确认解放军不会武力阻止的情况下,在中国控制区密集建立哨所,一来逐步蚕食中国领土,二来逐渐改变双方边境力量对比。

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环境恶劣,墨脱北部也是地势险要,又地处偏远,所以中国的控制力度比不上印度,这也给了它可乘之机。

不过,谁也没料到,它胆子越来越大,竟然还想鲸吞!

墨脱不能丢!

1962年6月,已经建了不少哨所的印军,搞了个“昂卡尔”行动,直奔中国实控的墨脱县。西藏军区得到消息,立即命令第18军第158团派一支小分队,抢在印军之前到达墨脱。158团行动迅速,很快,小分队就上路了。

当时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墨脱不能丢,祖国领土一寸不能少!然而,他们没想到,前往墨脱的路险象环生,简直是九死一生!

墨脱北部高山与河流相间分布,海拔落差有两三千米,用仨字形容就是奇绝险,到那里不用距离算,都是用天做单位。战士们发现,那里根本没有像样的路,只能依稀看见牲畜踩出的痕迹。

更要命的是环境恶劣,海拔低的地方炎热,多蚊虫,还能遇到暴雨,有时候还会出现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拔高的地方,就是大雪封山,雪的厚度能没了整个身子!即便如此,解放军还是克服重重险阻,抢在印军前头赶到了墨脱。

路上,一位年轻的指导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0月份,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墨脱成了重要的前进基地和补给站。当时,边境公路离墨脱有100多公里,解放军只能跑步赶往前线,物资补给全靠人力和畜力运送。

按一般地方看,这距离根本不算远,但墨脱地理环境复杂,尤其是地势起伏大,给运输造成不小的压力。运输顺利的话,需要三天左右,要是赶上天气不好,就得六七天。这样的效率,单靠后勤战士肯定不行。

于是,军区就动员当地百姓,带着牲畜帮助运输。一听说解放军打仗有困难,当地百姓也是积极响应。据统计,当时参加后勤保障的西藏百姓有上万人。他们为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仗打胜了,不过158团的这支部队并没有随军撤退,而是驻扎下来,而且一呆就是62年。为啥呢?印军对墨脱虎视眈眈,那里又闭塞,解放军一走,保不齐印军又反扑回来,墨脱太重要了,绝对不能丢!

有人可能会问,那就修路呗!说起修路,又说到痛处。实际上,建国后,中央早就注意到印度人对墨脱的野心,所以,为了加强对墨脱的控制,修路也提上了议程。1961年,国家就派出了工程师团队,到墨脱进行路段探测,但由于环境恶劣,探测工作一度搁浅。

自卫反击战之后,工程师团队做了一套方案,在1965年再度进山修路,但由于恶劣气候,这套方案最终被放弃。

1975年,又重启修路工作,但期间发生了地震,造成几十名工人死亡,上百人受伤,这路还是没修成。一条路,前前后后修了十几年都没搞出来,这让人难以接受。但当时专家们给的意见都是一样的:避免死伤,不建议修路。可是不修路,墨脱怎么守?这路还得修!

1993年,经过千辛万苦,工程团队终于打通了一条长117公里的路,30年搞出一条公路,真不容易阿!结果一场暴雨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被暴雨破坏的路,经过抢修,勉强可以走人,根本跑不了车。一切又回到原点。而另一边,驻扎在墨脱的战士,条件是难以想象的艰苦。

几十年艰苦守护

当地的生活用品都是人力、畜力运来的,危险自是不必说的,因此成本高,价格贵,有多贵?一斤猪肉20块,鸡蛋3块,现在看是不算贵,但那可是六七十年代,一般人的月工资也就几块钱。这种情况下,驻守的战士能吃到啥?

为了解决戍边战士的补给问题,1983年,国家花了几千万美元进口20多架黑鹰直升机。要知道,当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也才几十亿美元,但为了改善边防战士生活条件,还是毫不犹豫就买了。

不过,即便有直升飞机,遇到恶劣天气,还是飞不了。所以,驻守战士的后勤补给,主要还是靠人力和畜力运送。军区领导见了,觉得老这样下去还是不行,还是得把路修出来!

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西藏军区的物资有了保证,但是从拉萨运到墨脱仍是一个难题。问题又回到了公路上。2009年,我国开始利用高科技修路,当时国家投入近10亿,从路段勘测到开洞,到筑路,清一色的高科技加持,只用了4年时间路就修好了。

这条公路横卧在高山峡谷之间,长117公里,堪称青藏高原奇迹。墨脱是全国最后一个通上公路的县城。公路修成时,墨脱县城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50年磨一剑,只有当地人和驻守战士,能够真切体会这条公路的意义。

不过,战士还是要面临巨大的环境挑战。他们要到80公里外进行巡视,那里海拔4000米,一个来回要10天左右。

一路上,到处是大自然的挑战,冬天会遇到暴风雪,雪崩,夏天更是危险,冰雪融化,形成山间急流,稍有不慎就可能从山坡上滑向深渊,另外,还有暴雨、滑坡、泥石流。

1982年,一支5人边防队在翻越多雄拉雪山执行任务时,突然遭遇雪崩,全部遇难。2004年,一支巡逻队在山里遭遇泥石流,一位战士没有及时跑开,危急关头,突然被人推开,挽回一条性命。他得救了,但是推他的人,他们的班长却牺牲了。

2021年,墨脱戍边换防,一位副连长带着6名新兵进墨脱。队伍翻越多雄拉雪山时,遇到雪崩,连长赶紧叫大家离开危险地带,但一位新兵吓得动弹不得,副连长见状赶紧跑过去推开了新兵,但他被大雪掩埋。

无论冬夏,这样让人心痛的场面,是守护墨脱的战士必须面对的一部分。守护墨脱60余载,统共有30位官兵英勇牺牲,最小的只有18岁!

他们有的牺牲在泥石流的洪流中,有的牺牲在排山倒海的雪崩里,有的牺牲在多雄拉雪山下面的冰湖里。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他们毫不退缩,只因心中有一个信念,为祖国守好脚下的土地,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用生命践行誓言,用血肉征服了青藏高原。

结语

6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新兵从内地调来,经历墨脱自然环境的极限考验,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带着前来考察的工程师翻山越岭,跟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可以说,墨脱的每一项工程都洒满了工程师和边防兵的血汗。

多年下来,边防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巡逻,成了墨脱最美的风景。正是有了他们不畏艰辛,流血牺牲,墨脱才能够安然呆在祖国的怀抱。因为他们的坚守,印度人无法染指这片神圣土地。为解放军点个赞,为伟大的祖国点个赞:厉害了我的国!

喜人的是,公路通了,医院、学校等基本设施相继建起来,墨脱面貌焕然一新,充满生机。这是国人半个世纪努力的成果,是解放军几十年坚守的成果。



作者:本草纲目编辑:二爻参考文献文尚言.印度对中印东段边境地区的蚕食及其影响分析[D].西南大学,2020.墨脱县.百度百科本文由“归客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2 阅读:1894

归客来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