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场上的生死判官一人击毙美军280多人,美军直呼不敢置信

归客来去 2024-06-05 12:54:55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手撕鬼子,包子藏雷,这些抗日神剧的雷人片段实在让人大开眼界,艺术加工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有位抗战英雄的真实事迹,却比这些神剧片段都神,属于是爽文都不敢这么写。

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凭借一人之力击毙美军280多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堪称战场上的生死判官。

这位战绩彪炳的战士究竟是谁?

参军入伍

给他一个机会,他可以一人击毙美军280多人,就连美军自己都不敢相信,但这就是胡修道的真实经历。

1932年,胡修道出生在四川金堂,父亲早早离世,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整日吃不饱穿不暖,母亲好不容易才将他拉扯到十五岁。

本以为能过上两天安稳日子,没想到国民党又发动了内战,15岁的胡修道被抓了壮丁,为国民党修建飞机场。

当时的胡修道年龄小,没什么力气,活就干得慢,所以经常被监工人员毒打,胡修道心里恨透了这些对老百姓肆意压榨欺凌的国民党,却没办法反抗。

直到1949年解放军的到来,不仅赶走了国民党在金堂的残余势力,还解放了金堂,每个老百姓都分到了自己的土地。

胡修道看到解放军与国民党截然不同的表现,立志要加入解放军。第二年,胡修道终于等到了机会。

侵朝美军将战争的号角吹到了我国边境鸭绿江,虽然战争发生在朝鲜,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是在对我们虎视眈眈。

面对我们发出的多次警告,美国都熟视无睹,不仅有飞机飞到我国领空,甚至还在台湾海峡派遣军舰。

当时的美国将领麦克阿瑟笃定,中国一定不敢出兵对抗美国。可惜他想错了,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怒火,纷纷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

刚满18岁的胡修道就是其中一员,他决定回家告别母亲,参加志愿军队伍,去朝鲜战场抗战杀敌。

于是在1951年6月,胡修道成为了12军第31师第91团5连的一名志愿军战士。

在即将跟随军队进入朝鲜前,胡修道的母亲前来告别,之前还满含不舍的胡母此时表现格外坚定,她交代儿子,到了战场多杀敌人,保卫国家。

带着母亲的嘱咐,胡修道来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此时中国志愿军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经打过5次战役,狠狠挫了美国的锐气,双方与1951年7月开始进入朝鲜停战谈判,战场局势相对比较平稳。

因此胡修道的主要工作是在战场后方,在进入朝鲜的1年的时间,他和自己所在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后方开山路。

或许此时的胡修道还没有意识到战争的可怖,而这段较为平静的时光在战场上又是多么难得,因为他参加的第一场战役,就是相当著名且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第一次上战场的胡修道,就创造出瞩目的成绩,他在战场究竟做了什么?

战场磨炼

尽管美方在中国志愿军手里没占到什么便宜,但是其在谈判桌上依然保持着傲慢的态度,提出种种极其不合理的要求,甚至要求作为中朝对美方作出补偿。

这些无理要求遭到驳斥后,恼羞成怒的美方竟然光明正大轰炸中朝代表的住所,同时还在战场上发动“绞杀战”,妄图通过这种手段让中朝双方妥协,停战谈判被迫中断。

朝中双方也不惯着美军,当即进行反击,粉碎了美军的阴谋,迫使它不得不重新坐到谈判桌前。此后,战争出现了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局面。

到了1952年10月,志愿军在作战方面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当时的联合国军司令员范弗里深感战争局势不妙,需要尽快扭转这种情况。

于是在14日,范弗里特集合了军队6万余人,调动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外加大量飞机在上空配合,发起了三角山战役,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上甘岭战役。

双方围绕上甘岭进行了多次争夺战,直到11月5日,上甘岭战役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胡修道所在连队接到命令,要他们守住597.9高地。

这块高地位于上甘岭右侧,是遭受炮火攻击最猛烈的地方,也是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如果这个地方守不住,那么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大片开阔地带,战斗难度会更大。

胡修道和另一个新兵滕土生在班长李峰的带领下驻守在3号阵地,这块阵地上的防御工事基本上全部毁坏,所以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胡修道三人只能躲在一块半人高的大青石后面。

胡修道是第一次上战场,耳边轰鸣的炮声让他激动不已,可是这份激动的心情很快就没了,攻击的炮弹就落在身边不远的位置,爆炸带起的硝烟和尘土扑面而来,胡修道这才真正感受到战火的残酷。

可是当时的情况根本不容胡修道去伤感,作战经验丰富的李峰一听炮声停下,就明白敌人要开始冲锋了。

他当即带领胡修道和滕土生进入战壕,准备反击。胡修道从战壕边沿探出头去,只见密密麻麻的敌人借助地形开始往上冲。

一边冲一边进行射击,一颗颗子弹打在战壕边上,扬起大量尘土。紧接着,李峰下达了攻击指令,率先开了枪。

胡修道条件反射的按下扳机,开始向下方扫射,这还是他第一次真枪实弹的和敌人对打,紧张的都不敢抬眼看,只知道跟随班长的命令行事。

然而敌人的数量终究是太多了,还是有一部分敌人逼近阵地。李峰开始让胡修道向敌人密集出投手榴弹,滕土生则负责运送弹药。

胡修道听见命令,一刻也不敢停,拿起身边的手榴弹就向敌人扔去,接下来,他一直重复着扔手榴弹的动作,直到班长心疼的叫停他,他才意识到这一波敌人被打退了。

当然班长心疼的也不是他,而是大量的弹药。因为当时志愿军是出国作战,弹药补给非常困难,在有些时候,弹药甚至比生命重要。

很快,敌人的第二次冲锋又来了。这次班长和胡修道使用了“包饺子”的战术,班长和胡修道主要攻击敌人两侧,让他们向中间靠拢,然后由滕土生往敌人多的地方扔手榴弹。

靠着这样的战术,胡修道三人成功打退了敌人的第二次冲锋,胡修道和滕土生也在这两次战斗中快速成长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进,局势越来越紧张,敌人发起冲锋的间隔也越来越短,经常是这波敌人刚被打退,下一批敌人又补了上来。

紧要关头,连长下了命令,9号阵地情况危急,将班长李峰调去协助。

三个人里唯一的老兵走了,只剩下胡修道和滕土生两个新兵,他们能守住这块阵地吗?

一战扬名

本就只有三人的阵地,现在又调走一人,剩下的胡修道和滕土生将面临更加猛烈的攻击,在这危急时刻,胡修道是如何守住阵地的?他又做了什么竟被称为“生死判官”?

李峰临走之前,交代胡修道和滕土生一定要守住3号阵地,两人郑重点头,接过了守卫阵地的重担。

很快,敌人发起的进攻就冲散了离别的愁绪,随着又一轮炮火攻击平息,胡修道和滕土生已经能沉着的进入战壕观察战况。

在看到敌人又冲了上来,两人立刻拿起身边一切可使用的武器,开始反击。子弹射空了就扔手榴弹、手雷,一个上午过去,胡修道和滕土生互相配合,打退敌人十余次攻击。

打到最后,两人已经麻木了,除了机械的射击和投弹,再也想不起来其他事情。又一批敌人被击退后,胡修道和滕土生终于有了喘口气的功夫。

就在这个间隙里,胡修道敏锐的察觉到,隔壁10号阵地没了动静。他正疑惑的时候,听到观察哨大喊10号阵地没人了。

胡修道立刻探头观察情况,只见敌人马上就要接近10号阵地了,他抄起身边的枪就往10号阵地跑。

在布满弹坑的路上跌跌撞撞,终于赶在敌人之前到达了10号阵地。可这个时候的他和敌人也不过相距几米,正面相遇。

胡修道反应很快,他率先将手雷扔到敌人中间,自己翻身进了10号阵地的战壕。此时的10号阵地除了胡修道,就只剩下一个不能动弹的重伤员。

不过多亏刚刚的手雷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胡修道才有时间收集战壕里的武器,开始反击。他将身上带着的手榴弹全部扔了出去,接着又端起步枪扫射,硬是将敌人打了下去。

这时9号阵地的排长也赶来支援了,可他刚到10号阵地就撞上敌人的炮击。一颗炮弹正好落在排长身边,排长就这样牺牲在阵地上。

可是胡修道没时间伤心,因为敌人新一轮的冲锋又来了。他只能强忍心中的悲痛,开始和敌人周旋起来。

好不容易坚持到下午,终于等来了10号阵地的援军,却又听见观察哨大喊3号阵地没人了。胡修道赶紧拖着身子回到3号阵地。

之前坚守在这里的滕土生因为受了重伤,刚刚被抬下去。

而另一边敌人见阵地久攻不下,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击,大批的坦克在山脚摆开架势,对着阵地猛轰,胡修道躲在大青石下,被炮火攻击的头都抬不起来。

在炮火的掩护下,大批的敌人又冲了上来,可胡修道已经将身边所有手榴弹都扔空了,抱着战斗到底的心态,他端起身边的机枪对着敌人左右扫射。

此时的他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硬是一个人将冲上来的敌人打退回去,当对面的美军得知多次击退自己军队的竟然只是一个20来岁新兵时,简直不敢相信。

而被他打怕的敌人,更是直接称他为生死判官。

到了黄昏时刻,已经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的胡修道终于等来了志愿军大部队,敌人被彻底打垮,战斗结束了。

结语

后来经过统计,胡修道一人击退了40余次攻击,歼灭美军280多人,创造了志愿军战史上单兵作战的最高记录。

为了表彰胡修道的功绩,中国志愿军军部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又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作者:苏眠编辑:苏眠本文由“归客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1 阅读:43

归客来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