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军统头子戴笠坠机身亡,老蒋清算其遗产后,生气的破口大骂

归客来去 2024-06-07 05:26:55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6年3月17日,一架飞机在南京岱山失事,机上人员全部身亡。但是因为其中一人不简单的身份,让这起事故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这个坠机身亡的人就是戴笠,作为蒋介石的鹰犬,他为蒋家王朝的统治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在他死后,蒋介石却对其破口大骂。

这其中有何缘由?戴笠和蒋介石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特务生涯的开端

1897年,戴笠出生在浙江省保安乡,父亲早亡,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那时的戴笠还叫戴春风,只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没人想过他以后会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特务头子。

直到后来他在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偶然结识了蒋介石。

当时的戴笠只是一个毛头小子,而蒋介石在军队中已经颇有地位,所以他能给蒋介石留下的唯一印象应该就是浙江口音。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安排,戴笠和蒋介石最终还是越走越近,到了一条道上。

1926年,在家乡无所事事的戴笠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学毛人凤。此时的毛人凤还是意气风发,反观戴笠自己,将近而立之年,却是一事无成。

迫切想要改变现状的戴笠在毛人凤的建议下,决定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同年9月,戴笠成功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

恰在这时,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戴笠遇到了一位算命先生,一时兴起想要算上一卦。算命先生的卜算出,戴笠要想事业发达,就要换一个名字。

事关前途命运,当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戴春风在算命先生的建议下就变成了戴笠,还起了一个字叫雨农。

或许真的是改名的原因,戴笠的人生确实迎来了发达的机会,他在蒋介石身边有了一份工作。

按理来说,戴笠就算再优秀,当时也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为什么能得到蒋介石的青睐呢?

一是因为当时的蒋介石被迫下台,另一个就要从蒋介石的用人原则说起了。

蒋介石用人的原则主要有两点,一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出身黄埔或者浙江,另一个就是看什么人举荐。

戴笠的身份就完美契合他的用人原则,而且还是个优秀人才,这样看一切就顺理成章多了。

得了青眼的戴笠被调到蒋介石身边后,算是身兼多职,保镖、秘书甚至是侍从官都是他一人当。

坐过这样的位置后,戴笠自然不愿意再下去。所以在今后的时间里,戴笠就开始有意无意的在工作中表现自己。每天给蒋介石整理文件的时候,戴笠会将自己对政局军情的总结整理出来,放在蒋介石案头。

一开始蒋介石没有注意到,或者说看到了但是没放在心上。一般人经历这样的冷遇,可能就做不下去,但是戴笠不是普通人。

这次不看没关系,下次他就做的更好摆上去,时间长了以后,戴笠搜集情报的能力越来越强,成功得到重视,被蒋介石委托去搜集军事、经济等相关方面情报。

在蒋介石面前挂上号后,戴笠日后的发展已经有了征兆。

1930年,戴笠正式成为一名特务,为军统做事。起初他带领的只是一个通讯组,人手很少,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在戴笠的带领下,这个小组的工作水平日益提高。

蒋介石也愿意支持,于是小组开始吸纳新成员,规模也越来越大。

可不管怎么说,戴笠终究干的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一般这种人都不怎么受待见。偏偏戴笠是例外,蒋介石对他是格外重视,甚至是相当亲近。戴笠做了什么能得到这份殊荣?他是如何拿捏蒋介石心理的呢?

如日中天的地位

戴笠作为蒋介石手下头号特务,察言观色是基本功,通过对蒋介石行事风格的观察,最终让他在揣测老蒋心思方面得心应手。甚至可以说,戴笠将自己打造成了蒋介石心中最理想的部下形象。

蒋介石下达命令时,喜欢用“手令”,其内容包含各个方面,因此数量众多,几乎每年都要用到近10个公文箱去装。

但是在涉及到特务方面的工作时,蒋介石又特别不愿意下“手令”,因为特务主要是做暗杀、逼供、离间等不光彩的事情。如果对这样的事情下“手令”,就会留下实质性证据,容易成为自己的把柄,让自己颜面受损。

戴笠对蒋介石这种欲盖弥彰的心理太了解了,所以他不仅迎合老蒋的这种心理,甚至还做出了进一步优化。

每次蒋介石下达命令,戴笠都是记在心里,对下传达也只用奉谕这种代称,绝不透露命令的下达者是谁。

如果遇到敏感问题,戴笠连纸质报告都不做,直接对蒋介石进行口头报告,这样闻弦而知雅意的下属,谁会不喜欢。

不仅如此,戴笠也非常懂得维护自己在顶头上司心中的形象。他知道蒋介石有两条底线是不能触碰的,一个是结党营私,另一个就是贪污。

然而从事实来看,国民党军队内部的贪污问题早就泛滥成风,不论官职大小,都要想办法捞油水,戴笠自然也不会例外。

作为蒋委员长身边的红人,戴笠不仅可以利用职权自行贪污,还可以收到别人送上门来的贿赂,这样一来,大家都在一条利益链上,自然要彼此帮助一下。

不过这些事情终归是在暗处进行,在明面上,戴笠的表现是甚和蒋介石心意。他从不与国民党内部的高官结交,一直是单独行动。

甚至还三五不时的整顿一下自己队伍的贪污问题,表演给蒋介石看,他还特意弄了一辆破车停在工作的地方,每次去汇报工作的时候,都要开这辆破车。

这种表面行为让蒋介石心中感动不已,对戴笠更为倚重,不过要真论起来让戴笠地位固若金汤的事件,还是要属西安事变。

这场事变刚发生的时候,戴笠就敏锐的察觉到了机会,如果能把握住,他的地位将真的不可撼动。

于是在国民党内部提出武力解决问题时,他力排众议,坚决要和平解决事变,并且亲随宋美龄、宋子文去找张学良谈判。

戴笠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是因为蒋介石是自己最大的靠山,如果蒋介石出了问题,那他的事业就要毁于一旦,二来是因为戴笠对张学良很了解。

他清楚张学良对宋美龄非常尊重,只要宋美龄亲自出马,这件事就有希望。戴笠赌对了,宋美龄到达西安后,局面就发生了变化。

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作为这件事的功臣,戴笠给宋美龄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蒋介石也觉得戴笠对自己足够忠心,经得住考验,于是给了戴笠更高的权力。

此时戴笠的地位已经是如日中天,难免会有一点飘飘然,忘了站得越高跌的越惨的道理,他和蒋介石的关系也在时间的推移中变得微妙起来。

在这其中,戴笠究竟犯了什么错误?

渐生嫌隙

戴笠为蒋介石鞍前马后十几年,要说没有私心是不可能的,毕竟特务干的再好,也是干脏活的,上不了台面。

于是在得到权力之后,戴笠不仅将自己的军统势力渗透到军事治安方面,就连财政、党务等方面也有他的爪牙,甚至和美国人的关系也不错。

一开始蒋介石没有注意到戴笠的小动作,直到1942年军统召开“四一”大会,戴笠将上千名特务集中到重庆,向蒋介石展示军统的实力。

戴笠的行为让蒋介石心中一震,他这个时候才意识戴笠势力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他的预期。

不仅能对各个层面造成影响,手里还握着不少国民党高层的把柄。一旦戴笠有了其他想法,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不过姜还是老的辣,论起政治手段来,戴笠比蒋介石差远了。蒋委员长深谙平衡之道,自然不会让戴笠一家独大,所以在最初让戴笠成立军统的时候,蒋介石就埋下了另一颗种子,那就是中统。

中统是由陈立夫、陈果夫创立并发展的,相比军统的名声,它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是这个机构的权力也不小。

像戴笠领导的军统,主要负责的是军事情报,像之前抗日战争的时候,戴笠就搜集过日军兵力部署之类的情报。而中统则属于国民党调查局内部的控制系统,两个机构一内一外,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军统可能就是外勤,中统应该就是内勤。

之前戴笠的军统受重用,相对的中统就比较沉默。如今为了制衡戴笠的军统,蒋介石自然要将权力资源向中统倾斜。

不患寡而患不均,蒋委员长的这番操作,直接引起了两个机构之间的矛盾,戴笠是个聪明人,还是个了解蒋介石的聪明人,他很清楚这番操作意味着什么。

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的事例数不胜数,现在轮到了戴笠,他心里惶惶,知道迟早有一天,不是死在共产党手里,就是死在蒋介石手里。

可是没到最后一步,戴笠也不会轻易放弃。他对蒋介石的忠心一如既往,丝毫没有因为蒋介石的猜忌而改变,同时,他还极力讨好宋美龄和宋子文两人。

他深知,宋美龄两人在蒋介石心里的地位不一般,宋美龄不仅仅是蒋介石的夫人,其背后更是有着宋氏家族做支撑,所以于情于理,宋美龄的话对蒋介石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最后一条路戴笠放在了美国人身上,希望能通过美国人的施压,让自己从特务走向军人。

可惜这么多条路都没用上,戴笠最终死在了一场飞机失事里。

蒋介石得到这个消息应该是悲喜交加,悲的是一把好用的刀没了,喜的是不用自己动手,这个隐患就没了。

不过心里终归还是有一丝悲痛,于是蒋介石亲自前往戴笠的葬礼,还送上自己的挽联。

但是在清算完戴笠的遗产后,蒋介石连最后一丝悲痛也没有了,转而破口大骂起来,盖因戴笠名下的财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据说单是金条就有上千根,钞票更是数不清,名下豪车、豪宅同样不少,这让一直相信他简朴的蒋介石难以相信,只有大骂才能解气。

但是在蒋介石即将败退台湾的时候,却又忘不了戴笠,前去祭奠。

戴笠做了一辈子蒋介石的鹰犬,所犯罪行也是罄竹难书,如今落得这个结局,也算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作者:苏眠编辑:苏眠本文由“归客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58

归客来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