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上尉忆中印战争:两个人只有一支枪,打不过中国兵,只能撤退

正观历 2024-06-27 06:09:33

从62年的中印战争到20年的加勒万河谷地区冲突,中印边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关于印军武器落后,后勤补给困难问题,印军承认这是失败的关键。不过,在作战前夕,印军军方却得到高层一个奇葩的回答。

一、中印优势对比

1962年9月17日,印军中的王牌部队,绰号“红鹰”的印度第4师第7步兵旅,接到命令,快速集结部队进入中印边界东段,向中国境内的克节朗地区开进。

彼时,尼赫鲁“前进政策”开始实施。国际社会老大哥美国总统肯尼迪,苏联的赫鲁晓夫,都一致认为,中国没有能力,也不会在中印边境开战。

显然,印度政府错误的估计了中国人应战的决心。面对尼赫鲁不愿意到谈判桌上和平解决问题,那么这仗自然非打不可。

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开战仅仅2天的时间,第7步兵旅王牌部队就全面溃散,仓皇出逃。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更是被生擒活捉,成为中印边境战争中被俘虏的最高官员。

印军退役名誉上尉拉克斯曼•辛格•丹吉在分析62年中印战争时称:当时印度资源匮乏,不得不撤退。如果换做现在,他们绝对会战胜中国。

据老兵回忆称,62年的时代,印军连训练用的武器都没有,前线的2名士兵只收到上面分发的一支步枪,根本打不过中国兵,也就是说,两名印度兵共同用一把枪打仗。

除此之外,丹吉还表示,在军队规模上印度不如解放军。不过,现在,他们在军队和武器上面的优势是肯定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确实有优势,现今解放军一个班配一支枪。

首先,从军队规模分析:

1962年,印度在边境西段部署了1个旅部、6个步兵营、1个机枪营及若干配属分队,共5600余人,而在东段,印军部署了1个军部、1个师部、3个旅部、15个步兵营,约16000余人。东、西两段,印军共集结2.2万余人。

中国军队方面,在东段,由代号藏字419部队作为军区前进指挥所。该指挥下有154团、155团、157团三个步兵团,还有一个32师的32团和31团一个营,炮兵308团,工兵136团,共10300人。而西段则由新疆边防部队1个团驻守。

从军队人数规模来看,双方差距并不是很大。根本不存在中国军队以多胜少的问题。

其次,从武器装备对比分析:

在第一阶段,中印双方边境交战初始,中国军队的炮火就密密麻麻的落在印军阵地上,所有外部暴露的印军几乎顷刻间逃离,向他们所在的碉堡下掩藏。

在炮火的掩护下,解放军步兵开始向前冲上去,然而,当他们来到印军的碉堡阵地上一看,却被眼前的景象整懵。因为印军的碉堡太过简陋,根本不像我军所以为的那样,有高高伫立的钢筋水泥,在这些泥土的上面,都是一些简易的原木覆盖。显然,这就是一个窝棚。

防御工事的简陋,让我军很快掌握了先机。短兵相接之下,印军的大量装备也显现出来,其中最为明显的英国司登冲锋枪,这在二战时期作战中十分有名,但是来到喜马拉雅山麓上,这款武器装备的缺点明显显露出来。

由于司登冲锋枪适合短距离发射,最远只能打几十米,所以,在荒无人烟的高山地区,士兵之间的距离很远,想要交火可以说,看得见打不着。而彼时,我军开始换装完毕,全部是全新的56式装备,威力与印军对比,一下子显现出来。

再者,从战斗后方补给对比分析

丹吉表示,在中国战争期间,印度陆军资源严重匮乏。必须步行几公里才能到达边境。

退役士兵达萨尼称:当时我们的部队在皮托拉加尔。这条路只修建到卡纳利奇纳,距离皮托拉加尔26公里,除此之外,印军还需要步行到达楚拉和利普勒克。显然,环境的恶劣以及崎岖的山路,导致印军后勤补给困难,无法与中国进行对抗。

值得注意的是,中印开战前夕,印军军方内部也有人提出,战争中指挥运输补给怎么办?而印方高层的回答十分奇葩:

“没有关系,人到了就行,你们在那里站住,中国人不会做什么。”

事实上,中国军队不仅打了,而且还要好好教训这个狂妄的印度邻友。崎岖的山路、恶劣的环境对印度补给困难,同样,中国军队也遭遇如此困难。

不过,我们从来不会惧怕困难,而是在困难面前想办法。为了能够更好的全歼印度第7旅,有效的补给基地。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在克节朗一役中,直接采取穿插迂回,侧翼保卫的方式,打击敌人指挥机构,补给基地,将敌人分割数块,逐一歼灭。

二、印度再战必胜?

丹吉在谈到中印战争时,称如果现在再战,印军一定会取得胜利(可以试试种花家的火力覆盖)。

显然,印军十分骄傲的认为,他们拥有了自动武器,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团队和部队,甚至,解决了多条中印边境公路线,一旦发生边境战事,后勤补给问题也变得简单。

对于印度这种骄傲自负的态度,只能说,62年的中印边境战,对印度来说,教训远远不够。

除了两军在武器、规模、后勤补给问题上的差距外,印度想要战胜中国,还需要从国际形势、战略战术、军事指挥等方面加强努力。

毕竟随着印度近年来不断从国外进口先进设备,扩大国防开支,研发自主弹药等等,这些大多数都需要印度依靠外来进口,而非全部由印度自己单独生产。

一旦两国边境战再次打响,印度是否能够支撑起一场持久的战斗,可以说未可知。只是到时候,印度很可能成为西方国家的棋子,就像乌克兰一样,想要退出战场也身不由己。

所以,想要战胜中国,印度政府需要时刻想明白,中印边境问题,“战还是和解”,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都要三思而后行,毕竟如今的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美国不断将触角伸向亚洲,一旦战乱四起,很难恢复正常。

1 阅读:704

正观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