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击克里米亚大桥的背后显示的或许是西方和乌克兰的强弩之末

过了这么多年 2022-10-09 22:06:07

先是9月27日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毁,再是克里米亚大桥在10月7日受到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次袭击或许会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标志性事件。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现在重要桥梁设计时桥墩部分已经充分考虑到战争时承受核打击的能力,而桥梁跨度部分的损毁很快就能修复。就现有报道来看,克里米亚大桥已经开始通车,估计很快就能彻底修复。这就说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在这样一场低烈度的战争中,在敌对方控制区进行恐袭式的破坏只能起到恶心人的作用,对正面战场的影响有限。这也是俄罗斯自开战以来对攻击乌克兰的桥梁设施不怎么热衷的原因。

有报道说,这是乌国家安全部门策划的行动。而被炸的时间点也很有意思,选在了普京生日的第二天,有人说这是为了打普京的脸。有点疑惑,为什么不选在普京生日当天,在那天应该意义更大一点。

克里米亚大桥受到袭击其实说明在俄乌的正面战场,乌克兰已经没有办法更进一步了。乌克兰现在表面上攻势如潮,好像在各个方向都在进行反攻,其实已到强弩之末,到了现在军事上的进展将非常有限。在欧洲各国反对制裁俄罗斯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只有靠恐怖行动的方式为自己在美国和欧洲争取军援增加筹码。从今年二月份开始,欧洲各国已经对乌克兰进行了几轮军事援助,虽然说用的都是库存,但库存也不是无底洞,总有到清库的那一天。

很多人可能有一个误区,认为欧洲几十个国家援助乌克兰,不说别的,军事装备援助让乌克兰打个十年八年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可地主家也会有没有余粮的那天,要明白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去查一下历年来整个欧洲各国的军事预算就可以了。

在现代历史中,欧洲曾拥有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军事力量。然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军事力量已经跟不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步伐,当时西欧十几个国家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是要借助美国驻军的力量来维护国家安全。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军事能力其实基本上已经废了。

现在的欧洲,英国和法国是军事力实力最大的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保有大量的核力量,虽然军费一年有几百亿美元,但做为海上力量象征的军舰都已经没有能力更新。英国除了新建了一艘航母,其余的军舰基本上都是二十几年前的老旧舰艇充场面了,而法国更是连那艘航母都是二十几年前的。其大量的军费花在了维护战略力量和军队日常开销上,不说陆军装备很久没有更新换代,就是有更新换代,做为把常规力量的陆军都只维持在十万规模的两国,库存到底有多少已经显而易见。而现在还处于先进水平的战斗机和导弹并不在援助乌克兰的清单里面,英法两国更是不舍得把这些送给乌克兰。

做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其军事力量已经被阉割,整个军队数量才只有18万,每年还要把大量的军费交给美国当作保护费,在军队建设上几十年来都是处于躺平摆烂的状态。要德国以几十亿美元的额度援助乌克兰武器装备,估计要等到德国把军事工业重新建起来才有可能。所以这段时间德国频频放话,不会支援乌克兰坦克和装甲车。

其余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原中东欧国家,在冷战结束后,一们心事投入到经济上,积极加入北约本就是为了寻求美国的军事保护,现在自己用的还都是八九十年代的军事装备。这些国家自己每年军费都还没有乌克兰高,俄乌开战前期,积极响应美国的号召,支援乌克兰武器,当时打的算盘是把自己手中现有的这些装备送给乌兰后,可以换取美国和英、法、德援助的更先进武器装备。现在手中的武器送给了乌克兰,美国援助的武器还没到手,这些国家再傻也不会自己两手空空的看着俄乌两国在边界周围大打特打。

做为欧洲三架马车的英、法、德没已没有多余的装备库存支援乌克兰,而有能力的土耳其又明确表示不会支援乌克兰,其余欧洲小国手上确实也没有多少底气支援乌克兰,可以支援乌克兰的只剩下美国。可是美国的军援不是那么好拿的,美国军工集团在战争中大赚特赚,但美国国内不只有军工集团一个势力。大家都是生意人,都是要赚钱的,只不过赚钱的方式方法不一样而已。

乌克兰要拿到美国援助,肯定要让别人看到你的价值。美国为什么要炸掉北溪天然气管道,就是要把欧洲和俄罗斯潜在的能源联系斩断,让美国成为欧洲的能源依靠,并且把欧洲的工业制造转移到美国。美国需要乌克兰做的,就是死死的拖住俄罗斯,不让欧洲和俄罗斯妥协。

美国炸掉北溪天然气管道后,俄罗斯放话称,”北溪二号管线还有备用管道,随时可以开通给德国重新输送天然气”,这已经是给德国放出了妥协的讯号。而德国方面的回应也很有意思,德国总理舒尔茨称”并不是德国不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只是因为俄罗斯并不是一个讲信用的供应商”。

那什么是讲信用的供应商?如果是讲信用的供应商就是有得谈,对吧?所以有些人老讲,中国在外交上老是和人家讲外交辞令,但有时候真不能小看外交辞令,确实是有它的用处的。

德国在能源问题上和俄罗斯只是藕断丝连,人家意大利可是毫不含糊,在10月5日宣布将重新接通俄罗斯的天然气使用。

乌克兰从9月初开始,对俄军发动了一轮轮的攻势,靠着美国情报系统和北约国家的援助,抓住俄军防守上的漏洞,把俄军打得顾此失彼,节节败退,俄罗斯在不得已之下,进行了战略收缩。乌克兰和欧洲这段时间士气大振,可也把这几个月北约对乌克兰支援的物资和情报积累消耗一空。俄罗斯通过战略收缩,军事力量重新部署,北约的情报已经跟不上战情的变化,乌克兰准备的战争物资也消耗殆尽,从10月份开始,乌军也开始进攻乏力。

俄罗斯通过乌东四州公投入俄,已经清除了增兵乌东的本国法律障碍。而局部动员的下达,将有三十万预备役进入乌东,随着今明两年的征兵,在明年底,在乌东战场,俄罗斯军队兵员将增加六十万。做为世界上第二军事大国,一时的失利俄罗斯承受的起。同样是去库存,俄罗斯的库存可比欧洲丰富多了,欧洲各国说起来只是一些破落户,而俄罗斯可是实打实的地主。毕竟俄罗斯保有的那可是苏联为了世界大战准备了几十年的东西,虽然现在比不了美国货,可是量大管饱。美国情报再精准,可没有火力配合,杀伤力也有限,在战场起不到决定性的做用。

欧洲越来越寒冷起来,欧洲的民众也越来越觉得身上实实在在的冷意比政治正确更真实。从捷克闹起来的反对制裁俄罗斯的示威一路传播,已经传到了法国巴黎。欧洲的政客们也感觉到了冷意,如果一意孤行,被普京顶过了这个冬天,甚至加强了力量的俄罗斯在这个冬天从乌东战场再次取得优势,而被寒冷折磨了一个冬天的欧洲各国民众,真有可能用选票把欧洲各国的政府变成现在的意大利。

10月5日,“欧佩克+”不顾美国的强烈要求,做出了减产的决定,已经发出了一个信号,各产油国对美国的政治已经很不满意了。靠政治正确,美国已经快压不住欧洲了,至少,美国卖给德国的天然气价格是俄罗斯价格的三倍,是本国价格的七倍。欧洲各国现在对乌克兰的援助已经谨慎了起来,缺少了军事援助,乌克兰现在取得再大的战果也不过是镜花水月,只要俄罗斯缓过这口气后反攻,乌克兰现在看起来的优势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面对目前欧洲已经出现和俄罗斯妥协的局面,乌克兰必须帮美国把欧洲重新拉上与俄罗斯对抗的战车,泽连斯基近期开始了一连窜战场外动作。10月7日,以恐怖袭击的方式攻击克里米亚大桥;在10月8号,泽连斯基以乌克兰总统令的形式称“日本的北方领土(俄方称南千岛群岛)目前被俄罗斯占领”。

相信泽连斯基在以后的这种行动会越来越激多,这些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激怒俄罗斯。俄罗斯的反应越强硬,和欧洲妥协的机会就越小。但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事情就会越来越不受控。对克里米亚大桥的攻击,如果真是乌国家安全部门实施的行动,那就标志着国家恐怖主义的开始,所谓一报还一报,俄罗斯难道会坐视自己受到恐怖袭击而不报复。

1 阅读:14

过了这么多年

简介: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