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俄乌之战中的战略失误

过了这么多年 2022-10-09 02:38:30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军队以维和行动的名义进入乌克兰顿巴斯地区。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对乌克兰进行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名义,授权俄军在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

在军事行动发生后,当时所有人甚至包括北约和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认为俄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会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姿态获得胜利。因为所有人还对美国攻打南联盟、伊拉克、叙利亚和阿富汗等国的军事行动记忆犹新,当时美国军队基本上都是以碾压的姿态摧毁了这些国家的抵抗。

现代战争该怎样打,有美国在前面做参照,以俄罗斯排名世界第二的军力,又经过几年的准备,出现行动失败的可能很小。所以当时北约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建议也是让泽连斯基离开基辅,到国外组成流亡抵抗政府。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泽连斯基竟然没有选择离开基辅,而且抵抗住了俄罗斯对基辅的攻势。随着俄罗斯军队放弃占领基辅的计划并撤离进攻的军队,俄罗斯的第一战略目标宣告失利。

基辅战役的失利并不代表着俄罗斯这一次战争的失败,占领乌克兰首都,并在乌克兰成立一个亲俄政府只是俄罗斯这次军事行动想实现的最理想战略目标,但并不是最好的战略目的。因为俄罗斯肯定能认识到,在现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别说彻底吞并乌克兰,就算在基辅成立亲俄政府也是得不到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西方的承认,只会形成国内政府亲俄,流亡政府亲美两个政府打擂台的情况。俄罗斯在可见的将来,有可能是几十年都不能真正的在乌克兰获得和平局面。所以俄罗斯真正的战略目的不可能是占领整个乌克兰,让乌克兰彻底倒向俄罗斯。

占领基辅只是为了在舆论战中更名正言顺,为以后的谈判增加筹码。俄罗斯能接受的最后结果应该是退而求其次,在乌东顿巴斯地区形成一个国际社会都默认的缓冲地带,如果能把敖德萨收入囊中就更加满意。但也正是因为俄在战略上有选择,所以对于占领基辅的战术进行的并不是很坚决,在战争计划和战斗决心上也没有做毕其功为一役的准备,遇到困难很快退缩,把主要攻击力量转向了顿巴斯。

俄罗斯的这个决定却为乌克兰赢得了喘息之机,俄军从基辅撤军后,给了泽连斯基战略回旋的空间和时间。看到乌克兰抵挡住了俄罗斯的第一轮攻势,也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想清楚了俄罗斯的战略目的,抓住了俄罗斯的弱点。先是迅速通过了对俄罗斯的制裁法案,然后一边以欺诈的方式用谈判来拖延俄军攻势,一边对乌克兰进行紧急援助,送去资金、武器、情报,甚至第一时间成立了为乌克兰进行新征军队培训的后方基地。

俄罗斯人并没有从攻占基辅战役的失利中引起警惕,还以为事情会照着克里米亚公投的结果来发展。在等着和乌克兰开启谈判、等着和美国为首的北约扯皮时,甚至对敖德萨还虎视眈眈。结果乌克兰在缓过气后,借助北约的援助,在9月份开始的反攻中打了俄罗斯一个措手不及。从9月初到10月初近一个月的战争结果来看,俄罗斯在这一个月是吃了大亏的。因为对战场态势过于乐观的估计,俄罗斯军队产生了普遍的松懈情绪,对乌克兰的反攻力度准备的不充分,在乌军强势攻击下,俄军目前只能进行战略收缩。

虽然俄乌之战才到中场,后面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我们结合目前的情况,其实已经能清晰的分析出俄罗斯到目前为止犯了两个战略上的错误。

第一个战略错误就是没有在第一轮攻击中占领基辅,没有在战略上下定决心一定要攻下基辅。所以基辅之战的战斗计划制定的也非常草率,在进攻基辅时竟然出现排成一字长蛇绵延几十公里的装甲车队。在攻打基辅时也没有做好暂时失利的心理准备。在当时全世界都以为俄军会不可阻挡的进入基辅的情况下,竟然在攻击受阻时轻率的回师乌东去夺取哈尔科夫。

战争不光打的是军事,打的还是政治,在泽连斯基一直宣称会在基辅坚守的情况下,俄罗斯只要占领了基辅,乌克兰人在心里上就会崩溃,抵抗意志就会消退。回师占领哈尔科夫虽然让俄军在这场战役上得到胜利,但俄军却给人留下了并不是如同美军一样强大的印象,并没有具备决定性碾压一切的力量。并且这一场基辅之战让泽连斯基有了向美国为首的西方索要援助的底气与资本,乌克兰人也有了抵抗俄罗斯的信心。所以在一场在舆论中已经没有悬念的战役中,俄罗斯的遇难而退是一场政治上的大失败。这一场失败使乌克兰方面的抵抗意志高涨,也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看到用这一场战争拖垮俄罗斯的希望,对俄罗斯的制裁更加坚决,对乌克兰的援助也更加巨大。

第二个战略错误就是在占领哈尔科夫后,没有如克里米亚一样快刀斩乱麻,迅速让顿巴斯地区的四个亲俄州公投入俄。占领哈尔科夫后,俄罗斯有点瞻前顾后,不光想着连哈尔科夫一起拿下,还在想着敖德萨。一边想着用谈判解决问题,缓解西方的制裁,一边还想着再往前拱一拱,万一拿下敖德萨呢。所以俄军在这一段时间内还在保持着战略上的攻击态势,迟迟不愿意现在就为防御做好准备。

如果在刚占领哈尔科夫时,就进行顿巴斯地区亲俄的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公投,让这四州事实上加入俄罗斯。就俄罗斯而言,在法理上就可以规避义务兵员问题,并且在政治上形成俄罗斯这一次的军事行动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这四个州,现在不光得到这四个州,而且还侵占了哈尔科夫,并且敖德萨也在目标之内。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基辅撤军的政治丢分,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挽回俄罗斯军队的强大形象。现在在战略收缩的情况下,虽然进行了四州公投,其实却有点亡羊补牢的意思了,虽然弥补了一些战略上的错误,但对自己军心的提振和对乌克兰意志的压力已经没有预想的那么大了。

当然也可以看到,这一次俄罗斯军队战斗力确实没有我们想象的强大,和这么多年美军的军事行动比起来,看起来不是一个时代的军队。但不可否认的是,战略目标的不同,战争的表现形势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美军在这个世纪打的几场战争,和俄罗斯发动的俄乌之战在本质上是有不同的。

美国发动的战争就是以摧毁敌对方的抵抗,在战后扶持反对派成立政府为目的,发生战争的国家和本国领土也不相邻,不需要直接占领土地后自己进行治理,在军事行动受到国际舆论反对时,根本不为所动,也根本不顾忌敌对方的平民伤亡。在战争之初,就联合几十个盟友对敌对方军事、政治、甚至民用目标进行轰炸,把一切在地面战争中能帮助抵抗的设施设备炸毁以后,再投入地面部队,所以战争表现看起来摧枯拉朽,横扫一切。尽管这样,美军在随后的治安战中也吃尽了苦头。

俄罗斯这一次的战争是和邻国进行的领土争夺战,战后所占土地需要自己治理,而且俄国内和乌克兰,占领土地上和没有占领土地上的居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手脚被无形中束缚住了,所以在开战前期不可能如美国发动的战争一样,对乌克兰进行狂轰乱炸,开战后碰到困难局面又顾忌舆论压力,不敢把攻击目标对准民用设施,只能把这一场战争打成一场传统的地面战争。面对西方的全方位制裁和西方的对乌援助,目前俄乌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就兵员来说,现在乌克兰投入战斗的兵员比俄罗斯更加充足,俄罗斯在目前的情况下进行战略收缩也是无奈之举。

俄罗斯也已经意识到战场力量的变化已经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做出了国内动员,征兵三十万的决定。最近俄罗斯方面已经频频发声,指责西方已经事实上介入了俄乌战争,不排除“动用一切手段”来进行这场战争。“动用一切手段”已经被各方解读为使用核武器,其实认为俄罗斯只剩下核武器一个手段的人有点小看俄罗斯了。做为曾经美苏争霸的一方,苏联的遗产继承国,世界上现在的第二军事强国,如果一直没有在常规力量上对美国加以防备,那一定是把俄罗斯人看的太蠢了。俄罗斯发动俄乌之战时,调动的主要力量都是东部军区的军队,在西部,原来主要用来防备北约国家的常备力量只是动用了一小部分作为预备力量。这一部分力量,到现在也是在战略收缩时作为支援力量并没有真正展开。而对于俄罗斯指责,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回应”北约及盟友不是冲突的实际参与方“就颇耐人寻味。

现在网上对俄乌战争的报道真真假假,让人看起来扑朔迷离,光看这些,根本看不清这场战争的真像,但我们可以根据欧洲国家对俄罗斯政策变化的蛛丝马迹感觉得到,“不惜一切代价制裁俄罗斯”做为一种政治正确已经不是那么的坚定了,欧州各国已经有了和俄罗斯妥协的迹象。做为北约和欧盟国家,意大利已经在重新购买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了,保加利亚也宣布暂停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德国也频频发声,将停止向乌克兰支援坦克。随着冬天的到来,欧州将越来越冷,前不久捷克暴发了发对制裁俄罗斯的示威,这段时间奥地利也发生了反对制裁俄罗斯的示威,估计以后各国反对制裁俄罗斯的声音会越来越多。对于西方民众来说,政治正确永远比不上自己感受到的寒冷现实。

2 阅读:41

过了这么多年

简介: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