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在陕甘

山雁说过去 2024-06-06 14:58:45

熊正平 周光烈 李德明 汪瑢 杨大实 张星五 刘德裕 迟凤五 王仲超 金天石 毕显臻/回忆

东北军开入陕甘前的编制及驻地  1935年上半年,东北军的编制及驻地如下:  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兼河北省政府主席,驻天津。辖一一三师,师长李振唐,驻天津;一一四师,师长陈冠群,驻保定;一一八师,师长杜继武,驻杨村、芦台、杨柳青一带。入陕途中,周光烈升任一一八师师长。  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驻北平附近。辖一一六师,师长缪澂流;一一九师,师长孙德荃;一二九师,师长周福成;一三○师,师长朱鸿勋,驻北平、易县一带。  五十七军军长何柱国。辖一○九师,师长牛元峰;一一一师,师长董英斌;一一五师,师长熊正平;一二○师,师长常经武。均驻豫鄂皖边区。  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辖一○七师,师长刘翰东;一一七师师长,吴克仁;一一○师,师长何立中;一○八师,师长江维仁。均驻豫鄂皖边区。  直辖总部的有:一○五师,师长刘多荃。辖三个旅,第一旅旅长高鹏云,第二旅旅长唐君尧,第三旅旅长霍守义。每旅均辖三个团,驻豫鄂皖边区。一○六师,师长沈克,驻豫鄂皖边区。一一二师,师长张廷枢,驻信阳一带。六十三军后改为九十一师,师长冯占海,驻河北高邑。骑兵第一师,师长张诚德,辖二个团,驻察哈尔张北。骑兵第二师,师长黄显声,辖二个团,驻河北梁各庄。骑兵第三师,师长王奇峰,辖三个团,驻河北。骑兵第四师,师长郭希鹏,辖三个团,驻河北大名。骑兵第五师,师长李福和,辖二个团,驻河南南阳。骑兵第六师,师长白凤翔,辖二个团,驻河南罗山。骑兵第十师,师长檀自新,辖三个团,驻河南。  炮兵第六旅,旅长王和华。炮兵第七旅,旅长乔方均,驻北平。炮兵第八旅,旅长黄永安,驻洛阳。独立炮兵第十团,团长刘佩韦,驻豫鄂皖边区。工兵团,团长杜维纲,驻豫鄂皖边区。辎重总队,队长唐述吉,驻豫鄂皖边区。铁甲车司令曹曜章,驻河北。通信大队,大队长何士礼,驻武昌。卫队营,营长周文章,后改任孙铭九,驻武昌。

  东北军开入陕甘的原因  东北军开入陕甘,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内坚持“剿共”,对外积极媚日的反动国策的具体表现。  本来所有东北军都归张学良将军统帅。但蒋介石为了巩固个人势力,向来排斥异己,阴谋消灭非嫡系部队,于1933年3月借口热河被日军攻陷,长城抗战失败,迫令张学良出国,将华北军政大权移交亲日分子何应钦(职务是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这时东北军部队,分驻河北、察哈尔各地。1934年张学良回国,蒋介石鉴于东北军实力很大,又想利用这个部队为己效力,乃任命张学良为豫鄂皖“剿匪”副司令(总司令由蒋介石兼,以张学良代行职务)。当时张学良为了掌握东北军的实力,待机收复失地,遂将驻河北的五十七军,六十七军及一○五师(兵力相当一个军)、一○六师、一一二师等调至豫鄂皖各地,参加内战。迨至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夏,将到达陕甘时,蒋介石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鉴于几次“围剿”,嫡系部队都被红军粉碎,又想利用杂牌军去替己牺牲,遂于1935年秋调任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蒋介石自兼总司令,由张学良代行),率东北军入陕甘进剿。张学良乃将驻豫鄂皖的东北军陆续调入陕甘。  1935年,何(应钦)梅(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梅津)协定,逼令于学忠退出河北。因于学忠主政河北省以来,从不迎合日寇心理,日寇恨之入骨,非去之不止。在蒋介石方面,为达其安内媚外,消灭异己,实行独裁统治的目的,一再对日屈服妥协,只顾目前苟安,覥颜答应日寇的要求。遂令于学忠交出河北省政,以善于迎合蒋的意旨的商震代之。并派熊斌为代表,河北省政府方面,派五十一军高参张熙光等参加,在这丧权辱国的协定上签字。此协定签字生效后,何应钦每日数次电于学忠赶办交代,并催令五十一军克日开拔,离开河北。在这种情况下,五十一军不得不抱愤忍辱,离开河北,张学良也就不得不把五十一军尽先调来陕甘。当时张学良为了充实力量,掌握旧部,又调一二九师来陕,归六十七军王以哲军长指挥。直属部队炮十团、工兵团、辎重总队、通信大队、卫队营也都调入陕境。又为了西北旷野作战,编成骑兵军,调五十七军军长何柱国为骑兵军长。五十七军军长以一一一师师长董英斌升充,一一一师师长以团长常恩多升充。  骑兵军的编组如下:军长何柱国,副军长兼参谋长黄显声(原骑兵第二师师长),后参谋长改任安古琴,军部参谋处长孟绍周,副官处长高正清,军医处长韩凤麟,秘书处长胡聘秋,兽医处长高某,炮兵营长刘士玲,通信营长曹鹏。共辖五个师:第三师,师长王奇峰,副师长张诚德(原骑兵第一师师长),辖三个团,骑兵第七团团长陈大章,骑兵第八团团长徐长熙(入学后由迟凤五代),骑兵第九团团长张甲清。骑兵第四师,师长郭希鹏,副师长徐梁,驻河北大名未动,只第十团团长王照堃来西北,骑兵第十一团团长向某,骑兵第十二团团长徐某。骑兵第六师,师长白凤翔,副师长李福和(原骑兵第五师师长),辖三个团,骑兵第十六团团长董源彰,骑兵第十七团团长李翰忱(后改任汪瑢),骑兵第十八团团长刘桂五。该师由原骑兵第二、第五、第六师部分合编成第十六团,以原骑二师为主编成第十七团,以骑五师为主编成第十八团。骑兵第七师,师长门炳岳,该师驻绥西未动,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当时归傅作义指挥。骑兵第十师,师长檀自新,副师长汲绍岚,辖三个团,骑兵第二十八团团长王宇江,骑兵第二十九团团长张星五,骑兵第三十团团长张庆第。  西北“剿总”司令部成立及编制  1935年秋,蒋介石为了堵击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并消灭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武装,特成立西北“剿总”司令部,由蒋介石自兼总司令,特调张学良为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务,指挥所有在西北的东北军及原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部队,总司令部设于西安南院门(现市委所在地)。其编组如下:  总司令蒋介石自兼,副总司令张学良,并代行总司令职务。参谋长始以谢珂充任,后改为晏道刚(蒋介石派来的),秘书长吴家象。办公厅主任米春霖(后改任洪钫)。办公厅辖六科:第一科(文书)科长夏博泉,第二科(函牍)科长王中立,第三科(特务)科长戴笠,第四科(译电)科长姓名忘记了,第五科(人事)科长李宇清,第六科(编译书报)。第一处(参谋)处长徐方;第二处(经理)处长闵湘帆,副处长高崧山;第三处(副官)处长马兆琦,副处长王尔瞻;第四处(政治)处长先为周从政,后为卢广绩,副处长王玉珂;交通处处长蒋斌;军法处处长赵某;医务处处长刘荣绂,副处长任作楫(狄生);粮秣处,处长张政枋;西北政训处处长曾扩情,副处长黎天才;西北经济研究委员会主任王维新。

  东北军开入陕甘的经过  五十一军于7月初,由河北省乘平汉铁路车,转乘陇海铁路车到达西安,先在西安附近集中(当时陇海铁路刚修到西安,正在建筑车站),军部与直属部队幕营于车站附近。军的先头部队一一八师周光烈师在三桥以东村落幕营,一一四师陈冠群师在东关灞桥间村落幕营,一一三师李振唐师在南关一带,向韦曲延伸村落幕营。时值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军行不便,因而得了从容休息的时间。  是年9月,五十一军由西安出发,向天水地区前进。任务是择险筑碉,堵击红军主力,确保天水,并防范其与陕甘边区共军汇合。一一八师经宝鸡、凤翔、双石铺,抵达徽县板桥之线,筑碉堵防,并分令六五二团孟团长沿白龙江进驻略阳。一一四师陈冠群师经双石铺两当,向天水挺进,其先头部队,行抵马跑泉东端时,忽得来自天水的挑担小贩消息,谓“天水东关已发现共军,在天水沿路两旁俱有共军便衣队”等语。陈师长得此消息后未敢冒进,擅自停止,停滞不前,并报告军部请示办法。其实天水并未发现共军,沿途两侧以及山上也无共军便衣队(事后猜测该商贩可能系共军化装便探)。军部令急速挺进占领天水,占天水不久,接到西安总部电,追究停滞不前的责任,陈冠群即因此免除师长职,由该师参谋长牟中珩代理师长职务(不久即真除)。一一四师进驻天水后,旋又奉令开赴陇西一带筑碉堵防。一一三师与军部驻天水,部队在天水周围,择险筑碉。而后一一八师驻略阳的孟团调驻娘娘坝一带,师部亦驻娘娘坝。1935年秋,于学忠军长接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原主席贺耀组另有任用),一面赴兰州履新,一面调部队拱卫省城。军部及卫队营驻兰州,一一三师李振唐部驻兰州郊区,一一八师周光烈部驻临洮,分派周毓英团驻岷县,与鲁大昌师联防,一一四师牟中珩师仍驻陇西,向兰州方面延伸驻守。  六十七军王以哲部,于1935年8月间由豫鄂皖边区经平汉南段沿陇海路西来,在潼关以西华阴、渭南等站下车集结后,即向铁路两侧出发。一○七师、一二九师在8月间开至陕南商洛镇安地区追击程子华、徐海东等部红军,但未接触。以后一○七师、一一○师进驻洛川鄜县。一二九师进驻肤施(现改延安),到肤施后即被中央红军包围,约在11月间王军长派一一○师师长何立中,率部增援,行至甘泉北大小劳山,全师被红军歼灭(详情后述)。这时周福成师长留一团兵力守肤施,自率两团突围,向肤施以东韩城一带逃回洛川六十七军防地。以后六十七军即开赴甘肃平凉一带。  五十七军于1935年八九月间,陆续由豫鄂皖调来西安集中,留一一五师熊正平在河南商城一带未动,拨一○六师归五十七军指挥。10月间,五十七军军长董英斌,率三个师一○六师、一○九师、一一一师,于9月上旬分别在湖北孝感附近各车站登车赴陕西,在西安附近集中。由西安经咸阳、乾县、邠州、长武等县向陕北挺进,在直罗镇与红军主力接触,一○九师全部被歼灭(详情后述)。以后五十七军即撤退至陕甘交界处各县驻扎,1936年“双十二”以前调至高陵一带。  一○五师刘多荃部于1935年八九月间由豫鄂皖调至西安,分驻耀县以北及西安附近,1936年“双十二”以前调驻渭南一带。  一一二师于1935年12月中旬,由河南信阳调至西安。1936年2月调至醴泉(今礼泉县),师长张廷枢不肯随军前进,张学良遂派霍守义接任师长,以后全师开至鄜县,以六三六团团长李德明驻耀县,“双十二”以后调至渭南。  一一五师于1935年12月下旬,由河南商城调至西安,这是最后由豫鄂皖调来的部队。1936年元旦,一一五师与一一二师同在西安西郊飞机场集中,举行阅兵典礼,由一一五师师长熊正平任阅兵指挥官,张学良将军亲自检阅,杨虎城将军陪阅。1936年元月中旬,一一五师开至乾县,礼泉修碉筑路,2月中旬开至栒邑驻守碉线。2月下旬某天的夜间,派独立营营长吴朝翰开赴碉线换防,行至探花宫,与关中分区共军独立团发生不期的遭遇战,激战三小时,双方互有伤亡。独立营的连长吴连春被击毙,尚有排长一名、士兵十余名阵亡,枪械无损失。天明,独立营退回栒邑城内休整。1936年5月,熊正平奉命指挥一一五师、一○八师向甘肃宁县合水挺进,中途未发生战斗。抵合水后一○八师归还建制,一一五师接陶峙岳师防务。1936年10月初,又向海源集中,11月11日,师长以刘启文代理,“双十二”前调至西安城内。  骑兵军于1935年七八月间,开始向陕甘调动,军部驻咸阳,指挥所驻甘肃庆阳西丰镇。骑三师驻长武一带,这时骑三师师长以郭希鹏调充,以王奇峰调充骑四师师长,骑兵六师驻庆阳一带,骑兵第十师驻邠县、凤翔一带,第十团王照堃调驻西兰公路的监军镇(永寿县),骑兵第七师仍驻绥西,骑兵第六师九十月间曾向边区吴起镇一带挺进,被红军堵击,撤回宁县一带。1936年3月,何柱国军长奉令调固原,堵防红军主力,阻止向边区红军汇合,骑兵军部驻固原,骑兵三师驻三原一带未动。骑兵六师进驻三营七营一带,与甘肃马步芳部队联防,骑兵十师调驻固原附近。  东北军在陕甘与红军接触较大的几次战役  (一)固原防堵战  1936年3月,骑兵进驻固原后,五六月间,五十一军一一八师师长周光烈,与一一四师师长牟中珩,奉命开赴固原,归骑兵军军长何柱国指挥,遗临洮防务由驻兰州的一一三师抽调一营接替。何柱国军长在固原所指挥的部队,计步兵三个师:一一四师牟中珩,一一八师周光烈,及马鸿宾师;骑兵二个师:即骑兵第六师白凤翔、骑兵第十师檀自新。周、牟两师抵固原后,仅与红军稍接触,共军主力即撤开固原向陕甘宁边区进出。一一四师、一一八师进至七营后,又奉令星夜驰援临洮,固原防堵战遂告一段落。  (二)临洮解围战  一一八师接到驰援临洮命令后,加快行军速度,经兰州向临洮方面急进,行抵距临洮二十里处即下达命令,部署军队向临洮两冀包围。周师长率轻骑兵十数名,利用凹道或死角,先部队而进入临洮城。当时临洮被围情形是这样:一一三师独立营被围于杨椒山祠,专署与县府督饬所有民兵卫队昼夜不懈地站在城墙上守卫,城墙上摆满了滚木礌石,城墙半腰,每隔二三十步悬挂照明灯笼。围城的红军借城墙外的村庄掩蔽,向城内挖掘隧道,并利用修水渠的炸药轰城。城正在旦夕可下之际,一一八师由外边增援,与围攻红军接触,红军遂撤入山西。

  (三)直罗镇战役  1935年10月末,五十七军军长董英斌指挥一○六师师长沈克,一○九师师长牛元峰,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及直属部队,向直罗镇进攻红军。行至直罗镇以西两日行程合水镇附近,休息一天。这时军部和一○六及一○九两师均到达,只一一一师尚未到达。当时牛师长曾往谒董军长,但牛师长归来,并未召集各团长传达军长有何指示。当时军、师两方面情报只知直罗镇以东有红军,但属何部,是中央或地方红军,均不知道,至于兵力多少,更不清楚。当天夜间,一○九师为先头部队向直罗镇前进,第三天拂晓到达直罗镇,即发现敌情。牛元峰师长即以石世安团、郑树藩团为第一线,沿直罗镇迤北高地展开向敌攻击。战约四时,两团长都被击毙,两团全部覆没。牛师长率领预备队马团,登上该镇南侧土寨子,固守待援,这时才知当面红军是中央红军林彪的主力。一○九师师长牛元峰率残部当了两天瓮中之鳖,并未得到军部的增援,亦未受到红军猛烈的攻击。其时红军正在追捕董英斌军部和沈克师,所以沈克师的后卫团也在黑水寺全部被歼。牛师长率残部固守土寨子,第二天夜半开始向敌后撤退,行约十余里,再向南转进,想往白区逃跑。这时天将明,而红军已跟踪追到,牛师长被击毙,大部被俘,仅马团长率残兵三四百人逃回西安。参谋长刘德裕被俘后送至瓦窑堡,颇受优待,派到红军干校当教员,有两个月,蒙毛主席召见一次。其他的校尉官佐及士兵们多愿留下,一因无家眷,二因红军总是胜利,三恨旧军官打人骂人,四因看红军官长热爱士兵。刘德裕愿回西安,蒙许可。他回西安后见了张学良,报告该师被歼经过及红军对待东北军的态度后,又被派为西北总部上校参谋。

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在永平会师

  (四)大小劳山战役  1935年11月,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指挥所部进驻洛川鄜县肤施后,一二九师在肤施被围,王以哲军长派一一○师师长何立中,率所部增援,行至甘泉北大小劳山,与红军主力相遇,发生激战,四面被围。不到一天,全师被红军歼灭,师长何立中亦被击毙。  (五)榆林桥战役  1935年冬,王以哲军部进驻洛川后,一○七师师长刘翰东师部驻鄜县,与徐海东、刘志丹两部在榆林桥作战。六一九团全团被歼灭,团长高福源被俘后见了毛主席,年底被释,派他到甘泉与一○八师守城的参谋长张文清作初步和谈。当时守军不许高福源入城,适有守军粮秣处职员栗宝臣认识高福源,才用绳将他拽上城墙,与张文清见了面。由张文清送他到洛川,见了王以哲,最后高福源见了张学良,报告了红军对东北军的态度,张学良深受感动,派高福源为一○五师旅长。  (六)张家湾战役  1936年10月间,骑兵第六师奉令协同骑兵第十师向海原一带堵击红军。骑兵第六师由七营出发行至张家湾,与红军遭遇,骑兵第六师三个团均参加战斗,至下午4时许,见红军部队陆续增加,骑兵有马匹顾虑,不能持久,因之退后。惟十六团在右翼高山上,撤退不及,被红军包围不得脱,团长董源彰及全团官兵均被红军所俘。当时在骑兵六师后边一二里许,即有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胡宗南的第一师,坐看骑兵失利,不为增援。当时东北军官兵非常愤恨,认为有意牺牲东北军。次日下午5时许,被俘官兵陆续回来,至夜半12时,董团长也被释回来。董团长备述他被俘后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彭说此次战斗系属误会,不知道你们是东北军,枪马一定送还,并派两名红军护送他回来。但因红军送他归来的途中,误入胡宗南部队的警戒线内,该部队虽未扣留他,可已电报张学良,认为该团长有通共嫌疑,白师长也接到同样电报。张学良为了一时不致引起蒋介石的疑忌,竟电召董团长回西安,予以枪毙。

  东北军官兵思想的转变  (一)张学良个人的思想转变   张学良是拥护领袖的倡导者。自1930年拥蒋打败阎、冯,促成全国形式上统一以后,他对蒋介石抱有很大的幻想。所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服从蒋介石的命令,不抵抗而退入山海关内,以为蒋介石可以利用国联压迫日本,交还东北失地。1934年,张学良自意大利回国后,对蒋介石的“先安内而后攘外”的政策也是支持的。所以在豫鄂皖总部时期,是努力服从蒋介石的命令的。待张学良被调至西安时,他的思想就开始对蒋介石有所怀疑,企待国联压迫日本交还东北失地,而日本反愈形猖狂,已侵占东北复侵略我华北,进而窥视我西北了(当时绥远百灵庙已失守),希望安内攘外,而内又愈不能安,自己所赖以攘外的仅有力量也成了问题。中共《八一宣言》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正合张学良及东北军官兵的心理。东北军内部进步的将领,如黄显声者,在张学良到陕之初,就劝过张学良与共产党合作,反蒋抗日。熊正平也劝张学良取红军之长,补我军之短,力求官兵生活接近,改造东北军,作抗日的准备。在何、牛两师长被击毙,两师全部被歼灭以后,王以哲军长也向张学良建议,保持实力的重要,要变封锁线为补济线,明剿暗联,互通有无。共产党员刘澜波已由黄显声介绍派为总部政治部科长,也曾将党的政策向张学良作过诚恳的解释。被俘放回的团长高福源、参谋长刘德裕也将红军对东北军的诚意作了汇报。张学良的思想顿行转变,他主张先攘外而后安内,攘外而内自安了。并把这个主张在蒋介石到临潼后,公开提出,不意竟遭到蒋介石的斥责。他内心痛苦万分,东北失地何日收复,杀父之仇何日得报,就成了他的思想负担了。  (二)共产党的各项工作对东北军官兵思想的影响  早在1933年,东北骑兵第二师驻防河北易县、梁各庄时,师长黄显声,团长熊正平,参谋长董源彰,书记官刘澜波(共产党员,后任中央候补委员)等在一次秘密会议上,决议请华北局派来党员孙致远(后任第三工业部部长)、康少逸(别号健生)、朱大光、刘景祜等到连工作,成立一个军士连。以刘非(即刘澜波)为连长,孙致远、康少逸等为教官,训练一批工作人员,这是东北军与共产党联系的开始。  东北军入陕甘以后,首先受到《八一宣言》的感召,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均表衷心赞同。其次在行军作战中,到处看到红军所写的标语“东北军打回老家去”、“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收复东北失地”等。东北军官兵触目惊心,深受感动。红军优待俘虏及统一战线的政策,使所有东北军被俘过的官兵,均收到很大教育,回来到各部队宣传,起了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兹举出两件事例如下:  骑兵第六师驻七营一带时,与红军仅隔一河。1936年4月间,十六团一个连被红军夜袭,撤退时遗失机关枪一挺。次日由红军两个干部,将所遗失的机关枪送到团部。当时团附亲自跑到师部报告此事,并说他们愿意和参谋长谈话。当时白师长派参谋长汪路去谈话,见两个干部,态度和蔼,非常亲热,就问他们来意。他们说:“奉政治部主任朱瑞命令前来,前日的战斗因为该连驻村是我们联络要道,实出于不得已,希望你们原谅,并将机关枪送还。”又说:“我们红军北上抗日,帮助东北军打回老家去,希望日后常常联系。”这件事东北军官兵闻之颇受影响。  1936年6月间,骑兵第十师第二十九团,受命向教场川白家埫毛居井方向前进,并在炭山村南高地,与红军冲突,双方均无伤亡,红军退去。当时午间张团长接到红军骑兵旅长来信说:“骑兵第二十九团张星五团长鉴:今晨的开火是误会了,我们工农红军是主张抗日的,而你们是东北军,又是在黑龙江开第一枪打日本鬼子的部队,我们双方今后绝不再发生冲突,联合起来保存实力,收复一切失地,打回你们的老家去。”东北军接到这封信,官兵深受感动。  (三)蒋介石对杂牌军歧视,使东北军有所觉悟  东北军作战损失使张学良及东北军官兵有所觉悟。一○九师及一一○师在直罗镇、大小劳山被红军歼灭以后,张学良曾亲向蒋介石汇报进剿失利经过,不但未受到常例应得的安慰勉励,反将两师番号取消,不准补充重编。这样一来,张学良及东北军高级将领,怎能不为之心动呢?据于学忠谈,张曾对他说:“陈诚在江西剿共屡战屡北,不但兵未缩减,反而实力益增。其嫡系胡宗南的第一师竟达18个团之多。以这种不公道待人,怎能令人心服!我进剿一次取消两师番号,东北军共有多少番号可供其取消呢!”蒋、张矛盾因之日益尖锐化。同时蒋介石因东北军“剿共”不利,对张大为不满,乃调动所有能调动的部队来陕“剿共”,无形中把东北军及十七路军也包围在内。蒋驻临潼时,与张见面,常常以软钉子相碰。张、杨到了侍从室,亦时遭钱大钧、陈诚等的揶揄、冷视,张、杨因此均感不快。

  “双十二”事变前后的各项活动  (一)成立洛川指挥所  1936年春,张学良为了处理前方军务的方便,亲至洛川成立洛川指挥所,只带亲信参谋秘书副官十数人,驻洛川办公。所有与共产党方面来往事件,均在洛川处理。如有事回西安时,则委派负责人代为处理。如此可以保持相当机密,避开总部参谋长晏道刚、政训处处长曾扩情、特务科长戴笠等的监视。  (二)成立模范连  1936年5月,张学良为了训练一批抗日工作骨干,成立王曲模范连,以王以哲为连长,一一六师师长缪澂流等为排长,由东北军每师选拔校官三人,来连受训。由总部选派干部若干参加受训,刘澜波、万毅(现在是党中央候补委员)都是当时的学员。张学良亲自主持一切,住太师洞帐篷内与学员同食同住,着同样服装。每次三个同学轮流与张学良同桌吃饭,每天讨论各项抗日问题。有一次汪瑢和张学良谈话,汪瑢说进军七营时,看到红军在村庄墙上写的标语说“东北军打回老家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等,张学良笑而不答。汪瑢说:“东北军要是打日本人就是死了也甘心。”张学良说:“当然我们一定要打日本的。”有一次集会上有个同学说:“副司令你不打算回东北老家啦?”张学良当时很惊异地问道:“怎么回事?”同学说:“我看你在绝龙岭上修筑一所小洋房很好,必是不想回东北了。”张学良叹口气说:“我在太师洞的帐篷里办公,又黑又湿,才修了这个办公室,你们就认为我不想回东北了,把它拆了吧。”因此引起了全体同学的感慨,有的说:“我们的敌人是日本鬼子,不是红军。”有的说:“使我们无家可归的才是我们的敌人。”有的同学痛哭流涕,要求张学良抗日,不打红军。当时会场空气非常紧张,王以哲连长起来大声疾呼:“同学们!我们相信副司令和我们一样绝没有忘掉东北的父老,只要我们团结起来,跟着副司令走,就一定能打回东北老家去。现在时间不早了,散会!”模范连训练了一个多月,7月1日又成立了王曲暑期军官训练团。所有模范连的学员均分配作了干部。  (三)成立王曲暑期军官训练团  1936年7月1日,成立王曲暑期军官训练团,调东北军、十七路军上尉以上军官来团受训,每期训练一个月,共训四期。以团结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共同行动为目的。第一、二、三期王以哲为教育长,第四期黄显声为教育长。团长由蒋介石遥领,副团长由张学良自兼。共产党员刘澜波为政工干部,红军某部参谋长张冲(别号剑吾)为游击战术教官。每日讲授些抗日常识及理论,在第四期中抗日情绪已达最高峰。10月初,蒋介石身着军人常礼服,曾以兼团长资格,到团训话说:“日本是我们的敌人,但距我们还远;共匪也是我们的敌人,距我们很近。近的敌人不打,而要打远的敌人是不可以的。我一定要先安内而后攘外,你们要绝对服从。”听罢,全体受训人员无不愤慨万分,认为蒋介石太反动、太顽固了。因张将军事前有所指示,要静听不可有何表示,所以当场未出大事。  (四)王曲训练后的人事调动   张学良为了掌握五十三军,于1936年11月初调骑兵军副军长黄显声为五十三军副军长兼一一九师师长。又为了联络新疆盛世才,派一○五师参谋长董彦平赴新疆与盛世才联络,协商抗日问题。因盛世才所部,多系东北军,系在九一八事变后,在吉、黑抗日后退入苏联境内的马占山部、苏炳文部、李杜部。盛世才又是张学良的学生,在日本陆大时,与董彦平同期同学。又为充实一○五师,派张冲为一○五师参谋长。为了调整五十七军人事,调军长董英斌到总部服务(“双十二”时派为总部参谋长),以一一六师师长缪澂流升充军长,以团长某人升充一一六师师长。  11月初,熊正平在海原奉张学良急电招西安,熊正平到西安后,张学良嘱说:“我要抗日了,将以甘肃平凉、西丰镇两专区及陕西邠州专区为根据地,补充给养及兵员。平凉已派刘兴沛为专员,西丰镇已派戎纪五为专员,邠州我决定派你为专员,你可带必要的兵力前往就职,我已告邵力子主席了。邠州专区辖邠、长、永、乾、醴、栒、淳、同、耀九县,不久将有三万友军,3000骡马,开往驻防。人马给养由你负责供给,最低限度能供给一个月的,以后由我负责。这话不可告人,即见邵主席去吧,师长职交刘启文代理。”熊正平于11月11日带独立营到邠州就专员职,并于一周内将辖境储存粮草情况报告张学良。  (五)张学良亲驾飞机外出  1936年12月初,上午张学良亲到西安飞机场命令将波音机(张学良将军自用的飞机)加油,但不许驾驶员及卫士们上机,自己亲自驾驶,说“外出游游,几小时后可回”。当时许多人莫名其妙,果然午后张学良将军自己架机回转。事后才知道是张学良决定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行动大计。  (六)蒋张召集军师长训话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进驻临潼后,张学良一再建议先攘外而后安内,攘外而内自安,也就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蒋介石均予驳斥,最后张学良说:“如不先抗日,我对部下无法掌握了。”蒋说:“召集你的军师长来,我向他们训话。”因而分批召集东北军各军师长到西安听训,兹将经过情形略述如下:  12月11日上午10时许,周光烈同牟、李两师长(以上三人系五十一军的师长)赴玄风桥(今建国路)张副司令公馆分别晋谒张副司令。当周师长见张副司令时,有黎天才(政训处副处长)向张副司令报告放映电影《东北之家》情形。该片内容是这样:日寇霸占东北后,横行霸道。一汉奸为求升官发财,达其鱼肉乡里之目的,不惜出妻献妹,丑态百出,来讨日寇的欢心。这部电影对东北人来说,是一大刺激和污辱。张听后怒不可遏,严令取缔,不准放映,并自言自语说:“我们东北人国破家亡,流落西北,不但不予同情,反而讽刺嘲笑,岂有此理,怎么不说是浙江之家呢!”少顷,嘱周光烈到另一客室,中间摆一张桌,上铺有陕甘军用地图一大张。张学良用红蓝铅笔指示周光烈看东北军、十七路军所在位置及蒋介石嫡系部队所在位置,并说:“东北军与陕军被包成一圈,这不是剿共,这简直是剿我们。他(指蒋)的一贯手段是借共军消灭杂牌,我这次绝不下野,你们好好掌握部队。即或我到不得已时,必有手令给于军长,你们都要听于军长指挥,服从他的命令。你们可以去见委员长,不要乱说话,委员长对你们说的话,要回来向我报告。”当时周光烈听到这一番话莫名其妙,也摸不着头脑,不知何所指,如坠五里雾中。周当时表示亲近,特向张学良报告说:“外面风声不好,好像要发生什么事故似的,这样下去不妥当,咬人的狗不露齿。”张答曰:“是的,咬人的狗连昂唧都不昂唧(东北狗叫之意)。”张紧跟对周说:“你们不用替我担心,到了时候我自有办法,你们就去见委员长。”周遂辞出与牟、李两师长一同坐张副司令所预备的汽车向临潼开去,见沿途两侧布有一○五师士兵所放的岗哨,意在保护西安临潼间沿途的安全。在周师长等未到达临潼之先,张公馆早已电话通知蒋的侍从室,故彼等到达临潼即蒙蒋召见。蒋介石先向他们三人询问各人家庭状况,及老人的健康,后又问他们平时喜看什么书,他们答常看《曾文正公家书》及《曾胡治兵语录》,蒋连连点头说:“很好很好!”继说:“攘外必先安内,内不安怎能谈到攘外,三年后我一定打日本,到那时,教你们打回老家去。”话说到此,蒋向他们连连点头说:“好吧。”意在请茶。周等遂即立刻告辞,仍乘原车回见张副司令,报告见蒋经过,张副司令甚为满意,并说:“你们马上坐飞机回防地,不要在西安逗留。”当时许多师长均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1936年12月11日上午,张学良将军已向临潼联络好,介绍白凤翔、刘桂五谒蒋听训。8时许,他们乘坐汽车由张学良将军的副官陪同前往。到达临潼后,即由副官陪同进入清华宫客厅。旋蒋出见,在桌上拿起纸单看罢,对刘说:“你是刘团长吗?”刘答:“我是。”又说:“白师长我认识(因白在庐山受训时曾见过几次)。”当即询问前方驻军地点及情况,并说:“新调部队,都已到达西北,消灭共匪就在眼前,需要大家努力完成任务。”白、刘退出后即到张副司令处报告谒蒋经过情形,张副司令特别注意说:“你俩将在西安的住址和电话号码留下,有事好找你们。”这次召集军师长训话本来没有团长,张副司令特别介绍刘桂五团长晋谒听训,是别有用意的,因东北军中师长只有白凤翔,团长只有刘桂五是绿林出身,有胆量,为人忠勇,介绍白、刘见蒋,就是捉蒋的准备行动,东北绿林中话是“采盘子”。  (七)事变前夕东北军将领开紧急小组会议并分配任务  1936年12月11日晚,在西安的东北军将领开一次小组紧急会议,张学良将军并单独召于学忠军长谈话,大意如下:我已与杨虎城将军商议妥当,明晨(12月12日)拂晓向蒋介石进行兵谏。捉捕蒋介石的任务,由骑六师师长白凤翔、团长刘桂五负责;城内及南北西三城门防务,由杨虎城部队担任;东门至临潼途中及临潼正面任务,由一○五师一个旅担任,并分电各军作相应的行动。五十一军在兰州要集中,并缴朱绍良部队的械。六十七军在平凉附近集中,对周围的蒋军作严密的戒备。五十七军及一○五师主力,一一二师全部向渭南以东挺进,拒止蒋军西进。骑兵军将固原飞机场占领,并扣留飞机,以主力向高陵、蒲城方面挺进,迎击潼关方向的蒋军。炮兵八旅将洛阳的陇海铁路截断,并缴祝绍周军一分校的械。五十三军整装待发,等等布置。  (八)“双十二”捉蒋的经过  1936年12月11日午后6时,张副司令的侍从副官室通知白凤翔、刘桂五召见,白、刘到张副司令会客室,只见副司令一人独坐,白、刘进入时张将军起来,在客室内背着手低着头面色沉重,必有所思,来回走了两趟,低声说:“我想了好久,才选择了你们两个人。”张将军又来回走了两趟才开始说:“现在我给你俩一个重大任务,关系东北军存亡问题。”言至此即停止在他们二人面前,双目注视他们两个人的面孔。此时白凤翔说:“只要副司令下命令,我白凤翔就是粉身碎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刘桂五接着说:“我们一定完成任务!”张将军着重地说:“很好,现在我决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令你俩到临潼去请蒋委员长进城,共商国家大事。”刘桂五问道:“红军和杨虎城都怎么办?”张将军说:“都安排好了,就是你们去临潼的汽车、卫队也准备好了。”又令发给他们俩的随从人员手枪12支,张将军最后说:“千万注意,不要伤害了委员长。”白着重地说:“反正就是要活的,不要死的。”张将军面上有点微笑说:“你们如果有事可以回家,12点集合出发,要没有什么事情就在这休息也行。”白、刘均回了家。  夜12时,白、刘回到副司令公馆,率领少数卫队,乘坐汽车(大卡车)向临潼出发。行至灞桥东边,在路旁有预先准备的卫队营,白、刘下车为他们讲话说:“我们东北军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都是蒋介石一手造成的,今天是大家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为东北人洗刷不抵抗的耻辱的时候。”白又着重地说:“副司令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打死他,要活的,大家能不能完成任务?”此时官兵愤怒地齐声说:“能!”白又说:“很好,我们即时出发。”3时许,距华清池约有二百米处,有宪兵三团守卫哨兵,高声喊叫口令,并令停止。当时白、刘所乘汽车猛冲到哨兵面前,未及开枪,下车一拥即将哨兵捕获。可是汽车一停,人声喊叫,致使后边有所准备。再进时,即有宪兵依据院墙开枪射击,堵击进路,一时战斗激烈(蒋即乘此时机越墙逃避山上)。当即由白、刘率领卫队猛攻直冲蒋的住处(华清池八号房),到达时不见蒋,只有蒋的卧床上被褥仍然铺在床上,用手一摸被窝,尚觉温暖,大氅、皮靴均在屋内,桌上碗中尚有蒋的假牙一口,此时是4时30分钟。白在院中看钱大钧胸部负伤,因相识,白问钱:“昨夜晚间,蒋是否出走?”钱答说:“昨夜9点钟时,我曾与蒋共进晚餐,现在究在何处,我实在不知道。”此时因钱与白相识,寸步不离白之左右。白当时认为蒋绝未出走,又因附近院中,蒋的守卫宪兵依据墙垣抵抗,战斗甚烈,一时又无法搜寻。当时白、刘均甚焦急,刘桂五指挥卫队迅速消灭抗拒之敌。至6时许,一○师师长刘多荃亦赶到现场,当即用电话与张将军取得联系,并报告张将军不见蒋,及钱大钧所说的情况等,张将军指示详细搜查。此时刘多荃搜集了蒋的日记,和作战计划。至7时,终将顽抗之宪兵和侍卫肃清,此时在外边指挥包围的一○五师第二旅旅长唐君尧也到达,据唐说外围封锁严密,绝无逃跑的可能。经白、刘、唐三人研究后,决定排队搜山。到8时30分时,山上大声喊叫说蒋委员长在这里呢,唐君尧急速奔至山上,向蒋敬礼后说:“报告委员长,副司令请您进城商议国家大事。”蒋呆立良久,始说:“我不去,叫他前来。”此时白、刘亦赶到,白说:“副司令叫我们来请委员长进城商议国家大事。”蒋仍说:“我不去。”此时蒋狼狈不堪,身穿瘦小棉袍,赤脚穿着夹便鞋,头戴睡帽,脚上被乱石头挫破数处。当由唐君尧扶其右臂,两个副官扶其左臂,连推带拉,蒋的手脚战战兢兢,一跛一点的,走至山下。到华清宫时,他仍想不动,经白、刘、唐劝其穿好衣服,强架在汽车之中,山下山上的官兵们,也随之高呼口号。当时唐君尧、刘桂五与蒋同车前进①,至城内新城大楼停住。宪兵团长蒋孝先亦被俘,因他血债太多,不知被何人已开枪将他击毙了。  蒋被护送到新城大楼后,仍生气不进饮食,张将军身着制服往谒,说明真意,并将其假牙送去,蒋才开口吃饭。张将军见蒋后,提出八项主张:(1)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2)停止一切内战;(3)立即释放上海的爱国领袖;(4)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5)开放民众爱国运动;(6)保护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7)确实遵守孙总理遗教;(8)立即召开救国会议。蒋闻后说:“共产党怎能合作!”“容我考虑后再说。”  蒋被擒后,西安即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为主任委员,杨虎城为副主任委员,董英斌为参谋长,米春霖为兵站总监,刘德裕为兵站总监参谋长。并发表电文如下:  南京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林主席各部院会勋鉴。各绥靖主任,各总司令,各省主席,各救国联合会,各机关,各法团,各报馆,各学校均鉴。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停战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近来国际形势豹变,相互勾结,以我国民族为牺牲。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丁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凡前方守土战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乃力图妥协。自上海爱国冤狱爆发,世界震惊,举国痛愤,爱国获罪,令人发指。蒋委员长介石,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陈辞,累遭重斥。昨日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作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见前列八项)。张学良、杨虎城叩文印。  与冯玉祥副委员长,李协和委员亦有一电如下:  急南京冯副委员长焕公,李委员协和先生赐鉴。日寇深入,谋我益亟,凡在血气之伦,同深发指。为民族计,为国家计,自非发动民族解放战争,立即抗日,无以救国图存。要再一味退让,妄冀和平解决,是如抱薪救火,势不至灭国亡种不止,瞻念前途,曷胜栗惧。我民众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矢忠竭诚久矣。在蒋公自应领导全民,对敌抗战,藉副斯民之望。最近蒋公莅陕,良等更一再陈辞,垂泣而道,希其幡然醒觉,返戈东北。乃近默查情形,于军事仍坚持其内战式之剿匪主张,于民意则拘捕救国领袖,枪杀爱国幼童,查禁正当舆论,似此一意孤行,亲痛仇快,危亡无日,海内骚然。自非另寻救国途径,则国脉之断绝近在眉睫。因请蒋公暂留西安,保障一切安全,以便反省。至于良等之主张,已以电文奉达。谅邀垂鉴,公等党国先进,领袖群伦,爱国赤诚,久深佩仰。尚祈瞻念危亡,俯察民意,或远赐教言,或躬亲来陕,开诚指示,共谋国是。弟等以职务所羁,不克躬趋领教,临电屏营,无任企盼。张学良、杨虎城叩文印。  (九)西京招待所大捕蒋系将领  蒋介石进驻临潼后,蒋系高级将领,如陈诚、蒋鼎文、陈继承、万耀煌等均来西安,都住西京招待所(现省政协所在地),“双十二”夜间,共捕获13人。最初只陈诚未捕获,因他躲藏起来,最后才搜获。除邵元冲一人因跳墙被流弹打死外,余均安全,被优待。东北系文人胡若愚亦在招待所,正在说话之际,亦被流弹穿过两腮,未伤牙齿,几天医愈。所有被捕人员,蒋鼎文放得较早,其他人在25日才放。  (十)兰州方面的行动  1936年12月11日夜,五十一军军部接到由绥署转来西北“剿总”拍来给于主席密电,着急行动,包围朱绍良的绥靖公署及其卫队武力,一律缴械,并即调一一四及一一八两师回兰州协同一一三师巩固兰州防务等语。五十一军参谋长刘忠干、参谋处长张熙光、副官处长李俊襄,见电后即刻调动队伍,部署兵力。正在这时绥署副官长拜祥华,见征候生疑,立刻来访五十一军刘参谋长,问有什么事?刘笑容可掬地答曰:“没有什么事,来吧,大伙三缺一专等你这把手啦。”在这种友好气氛中,把拜先软留下来,而他也只好既来之则安之,在方桌边缘,假作镇静,度过这漫漫长夜。绥署与卫队正在酣睡中,未鸣一枪,武装即完全被解除了。  12月13日,专机送于学忠军长及各师长回兰州,兵力的部署如下:委周光烈为兰州警备司令,专任城防及城内治安,所有绥署及中央军眷属妥善保护,昼夜巡逻,以防奸徒造谣生事。并调一一三师,在五泉山一带构筑工事,一一四师在白塔寺一带构筑工事。又调一一八师开赴定西,与邓宝珊部杜益三团协防,在定西构筑工事,以防中央军的袭击。所遗兰州防务,以一一三师调一团接替。  (十一)“双十二”后人事调动及军队部署  1936年12月13日,白凤翔、刘桂五见张学良将军。张令白凤翔调总部,随张将军工作,骑兵六师师长以刘桂五升充。当时派马占山为抗日联军骑兵总监,在邠州设总监部。五十七军缪澂流军长,一○五师刘多荃师长,一一二师霍守义师长等,都向渭南以东渭河两岸布防,构筑工事,准备抗拒蒋军。六十七军,在平凉一带也布置防务,构筑工事。骑兵军在固原遵令将飞机扣留,不准飞机起飞。13日午,飞机送檀自新、刘桂五回固原,檀、刘即率骑十师骑六师,星夜向高陵、蒲城一带迎击由潼关西进之敌。骑六师到高陵田市镇以东,与当时态度不明的冯钦哉部对峙,檀自新带十师进驻蒲城。  (十二)周恩来密住张学良公馆  1936年12月,周恩来在张学良公馆居住时,张学良将军特派上尉侍从王永山负责保卫。  (十三)张学良送蒋回南京  12月14日,端纳来西安,作说客。22日,宋子文同宋美龄来西安,向蒋说明南京方面何应钦等的讨伐阴谋(消灭蒋、张,何取而代之),蒋遂答应了八项主张。张学良遂决定送蒋回南京,事前并未与任何人商量,只留手谕一纸,给东北军各将领。大意如下:“我此次到南京,也可能不回来,东北军归于学忠指挥,受杨虎城兄节制,继续与红军合作团结抗日②。”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送蒋到飞机场,与其他送行人员告别,一同上飞机,随蒋去南京(不意一去竟不复返)。  (十四)渭南军事会议  1937年元月,张学良将军送蒋被扣后,东北军官兵极端愤慨,均有一拼的决心,用武力挽救张将军回西安。但群龙无首,主张不一,而师长以上的高级将领更是意见分歧,互不团结。杨虎城将军有见及此,召集东北军、十七路军团长以上军官在渭南县东塬张家堡开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红军方面有叶剑英及邓苗两,十七路军有杨虎城及其他将领,东北军方面有马占山、鲍文樾、谢珂、董英斌、何柱国、缪澂流、刘多荃、白凤翔、刘桂五、檀自新及其他师团长等。杨将军发言大意如下:“现在张将军没有回来,大家都很怀念,愤恨蒋介石不守信义。我和大家一样更关心张将军的安全,我们为张将军早日安全回来统率我们抗日,必须更加团结起来。当前你们有什么困难,也就是十七路军的困难,更是我杨某人的困难,我一定尽一切力量给你们想办法,如粮饷、服装、械弹补充等等,东北军、西北军是一样待遇,这一点希望大家放心好了。”其次叶剑英参谋长讲话,大意是巩固统一战线,加强三位一体,团结起来争取张将军早日返回西安,共同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使我们的祖国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强大的国家。最后是马占山讲话,他说:“蒋介石是不讲什么信义的人,他出卖了东北四省,断送了华北平津,而仍坚持先安内而后攘外的反动政策。这次他在西安表面上接受兵谏教训,他内心是不肯罢休的。我们要想叫张将军早日安全回来,大家只得团结一致,准备好干一下,也许蒋介石能把张将军送回来,否则是没有希望回来的。”  (十五)王以哲等被杀东北军内部造成混乱  1937年2月2日,因张学良回来已经无望,东北军内部发生分歧,以孙铭九为首的所谓少壮派,遂起杀机。孙铭九个人是政治上不成熟的人,事先受了张慕陶等人的蛊惑,主张杀蒋未实现,以后又中蒋帮的阴谋毒计,主张杀王,竟实现了。其经过如下:  蒋派马志超回西安未露面,暗中布置。戴笠派王道成(东北双城人,是戴笠的亲家,与总部科长陈昶新有亲戚)、金典戍(东北阿城人)、邹大华(吉林人,邹作华长子,邹、金都是东北讲武堂毕业)等来西安,利用东北人瓦解东北军。分化的手段是威胁利诱,两面手法。对高级将领用金钱收买,对中级干部宣传高级已受钱投蒋,全都腐化了。又嗾使少壮派以孙铭九为首,组织新东北军。孙坠其术中,于是联络总部秘书苗剑秋、应德田、团长杜维纲、刘佩韦及陈昶新等,当时宋学礼(王以哲副官长)亦加入在内。1月下旬,宋在孙铭九家中秘密开会,已透出对王以哲等有不利消息。当时王有病不能回防,在粉巷家中休养,调来一排人,为其守卫。  1月28日晚,马占山对王仲超说:“恐怕孙铭九要闹乱子,说要组织新东北军,拥护我打起抗日旗帜,我看他们是另有野心,不上他们的当。”王说:“此刻也得虚与委蛇,否则,恐有不利,临机应变吧。”马又说:“他们见东北军高级将领每日在你家聚会,很注意你。”王说也没啥,不过招待而已。当时马已内定为抗日联军骑兵总监,总监部驻邠县,容聿肃为参谋长,霍刚为副官长,王仲超为秘书长。  2月1日,陈昶新到六十七军军部安住了代军长吴克仁,陈(是投入了军统)脱离王的调遣,由是吴克仁未受委就当了六十七军军长了。是日晚12时,王以哲的副官长兼汽车大队长宋敦如来王仲超家,见鲍文樾、马占山、米春霖、刘伟、胡若愚等均在王家未散,他就躺在床上吸烟。人尽散去,已下半夜2点有余,宋说:“孙铭九要闹事。”王说:“你怎知道?”宋说:“我也参加他们的组织了。”王说:“他们对王军长如何?”宋说:“那他们可不敢动,王公馆已有戒备,况且手枪营的官长,多是他的学生。”宋走时是4点多钟,到金家巷见孙铭九客厅电灯未熄,他遂进了门,看那样好像将开完会,见桌上尚有扬言降蒋欲除掉东北军高级将领二十余人的名单一纸,他看了便回。他刚走到他的厨房门口(与孙铭九对门),孙铭九就派人跟踪狙击于门侧。  2日早9时,马占山、鲍文樾、刘伟等才到王仲超家用早点,未安坐(王住东木头市同成公司楼上,距王以哲家粉巷很近),闻有枪声。当时,是王以哲宅门卫兵换班之际,暴徒是手枪营于连长(王以哲的学生)带人闯入,击毙王以哲军长(以后于连长被获,为王以哲祭灵于左公祠)。马占山说;“恐怕王以哲家中出事,孙铭九闹变。”当时王仲超打电话给总部三处处长王尔瞻,让来汽车将马等接走出城,赴临潼投到王照堃团长处。以后闻高崇民出城投到缪澂流军部,何柱国、于学忠投到新城杨虎城将军处,孙铭九并打死总部参谋处处长徐方及交通处处长蒋斌,当时城内一度紊乱。午后2时许,缪澂流、刘多荃返军,孙铭九出走。当时军警督察处处长谢珂、副处长任镇亚出而维持秩序。后闻高福源亦加入孙铭九的组织,所以打王以哲时,高福源曾把守粉巷。日后被刘多荃派孙容启、葛宴春等将高打死于金家巷二号。以上即所谓“二二”事变及其经过的情况。  (1964年10月)  * 作者于1935年7月至1937年5月东北军在陕甘期间,均为东北军军官。熊正平(熊飞)任一一五师师长;周光烈任一一八师师长;李德明任一二○师团长;汪瑢任骑兵第六师参谋长、团长;杨大实任骑兵军部参议兼驻西安办事处处长;张星五任骑兵第十师团长;刘德裕任一○九师参谋长;迟凤五任骑兵第三师代团长;王仲超任西北总部上校参事;金天石任西北总部中校秘书;毕显臻任骑兵第十师通信连排长。  ①与蒋介石同车进城人员,有多种说法。  ②手谕原文为:“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臣、孝侯指挥,此致何、王、缪等各军长、各师长。以杨虎臣代理余之职。张学良,廿五日即日”

0 阅读:14

山雁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