鄚州史话

义和江涛 2024-02-11 17:01:29

作者:姜吉恒 王英才 赵月玲 刘银甲(1987年)

一、鄚州往昔

鄚州在河北省任丘县境内,它与古州、陵城,谒城同为任丘的4座古镇。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鄚州为鄚国,本赵邑。《史记·赵世家》记载:“惠文王五年,与燕鄚易。”鄚州附属于燕。至汉划鄚为县,属上谷或渤海郡。唐朝划鄚为州,又称文安郡,辖莫县、任丘等地。唐开元改鄚州为“莫州”。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曾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其中就有鄚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鄚州始废,划任丘县,属河间府。

在漫长的岁月里,鄚州曾有几度兴衰。在唐朝,可谓极盛时期。金人曾有诗云:“鄚州城中三万户,葫芦淀上八千家。”在当时的百姓中,也流传着“城内千千户,城外万万家”的说法。据今考察,鄚州城外四周3华里之内,都是砖瓦地。距东城西1里许的河坝上,还有“打狗巷”的街道名称。南关东天宁寺一带,前些年还有东南大街的遗迹。由此看来,上述说法是有根据的。

鄚州地处要冲,从春秋战国到明末清初,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普屡遭涂炭,因而逐渐衰落下来。据春秋《左传》记载:“鲁昭公六年冬,齐侯曾伐北燕,战于鄚地。”在唐玄宗(李隆基)年间,刺史安禄山叛唐,盘踞燕京,曾派大将扼守鄚州。如郭沫若著《李白传》一书中写道:“天宝十四年(755年)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攻鄚州,安禄山守将田承嗣举城降……。”五代石敬瑭曾与契丹多次战于河北一带,因屡败于契丹,才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

宋朝时期,北宋名将杨延昭,曾以功拜鄚州刺史,又晋升鄚州团练使,除镇守鄚州外,还把守三关(据说是雄县的瓦桥关,霸县的益津关,俏安镇的淤口关),与辽兵相抗20多年,深受人民爱戴。战死以后,柩车运往太原,鄚州人多望柩而泣,叩请在鄚州安葬。最后,将其衣冠等物埋于鄚州茼井西,后人称为六郎坟。金宋交兵之时,曾在鄚州一带形成拉锯形势。朝宋暮金,反复多次,人民涂炭深为严重。后蒙古族(元)崛起 ,灭金入关。因蒙族系游牧民族,不习惯定居种地,入关后,烧毁村舍,践踏田园,欲把河北一带变为草原从事畜牧。后听了军师耶律楚材的献策,才改变了主意。当时鄚州城外房舍大部被毁,城内也所剩无几了,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迁都北京。当时河北一带人烟稀少,成祖随迁江南20万户充实京畿,移山西之民充实农村,鄚州一带人口才渐渐恢复起来,现今当地群众谈论起米,都说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

到明朝万历年间,重建了鄚州北大庙,又兴起了盛大的鄚州庙会,每年阴历二月、四月、九月都有庙会。鄚州又逐步昌盛起来。

二、鄚州大庙

鄚州大庙,位于城北约5华里,由正殿玉皇殿、东配殿扁鹊祠(亦称药王庙)和西配殿文昌庙组成。前面并列三大山门。每座山门又各有3个门洞,全部砖石结构。山门前嵌有各殿石匾,曰:“敕建三皇殿……。”高脊翘椽,建筑雄壮观。正殿三皇殿前竖有华表,并有牌坊和五彩琉璃影壁一座。进宫门后,各殿前都有铁鼎矗立,高约3米。

宫门建筑宏伟,院内石碑林立,大殿富丽堂皇,气势之大,犹如北京故宫的三大殿,故民间有明太监魏忠贤欲建此殿以篡位之说。另有一种说法是:河间知府傅仁想讨好大太监魏忠贤,在此为魏立生祠,以歌颂其功德。但在即将落成时,魏忠贤不同意了,因魏是肃宁县张庄人,离鄚州颇近,他出身于地痞流氓氓,怕老百姓揭他老底,才改交主意,把生祠堂改为鄚州大庙的。

鄚州大庙究竟何人何时所建,说法不一。据《任丘县志》记载:“为元人达鲁花赤野仙、乞实迷儿进义建。明知县周祜、王齐重修,天启间奉敕重建……。康熙戊午年毁于火,士人募缘重修,道会司隶焉。”另据《御制重修鄚州药王庙碑》和《敕建三皇殿碑记》两碑文所载:药王庙(即扁鹊祠)建自元朝,重修药王庙是在大明万历十二年三月开始,至五月毕工的。添造三皇殿宇宙,则是以明万历十九年八月初十日动工,越二年至明万历二十一年岁次癸已十月初十日竣工的。除在药王殿西殿地基盖造三皇上殿外,还建筑了配殿、宫门、围廊,粧塑三皇正神、配神、明医、供、供器及斋堂道房,添砌周围墙垣,并将药王庙大小殿宇神祗逐一重修整饰。

据县志和书记载,扁鹃,为周时渤海郡莫人,姓秦名越人,少时受业于长桑君,为我国切脉治病的创始者,人称:“针法脉诀医中之祖。”能凭“望色、听声、观形”治病,著有《难经八十一篇 》、《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肘后方三卷》等书。因此盛名远扬。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着“病将凶,求扁公”的颂歌。后扁鹊周游列国,至秦,秦太医令李李醯妒其能,派人将扁鹊刺死,葬于秦都咸阳。乡人怀念扁鹊,遂在扁鹊祠殿后建衣冠塚,为高数丈之圆丘,方圆可盈亩。元时在丘前建扁鹊词。康熙年间毁于火后,士人募资重建。县志所载是合理的。三皇、文昌两殿,烧后未曾重建。

重修扁鹃祠的另一种说法,见《京畿志》:乾隆病,久治不愈,冀国太长公主推荐渤海乡医许希给予治疗。许希欲以针刺乾降心窝。乾隆惧,遂先试侍人而后针之,病速愈。乾隆赏赐许希,希叩头谢恩后,又向南叩首。问其故,许希曰:“乡民之针术,是从扁鹊著《难经八十一篇》中所学,臣岂敢忘本。现扁鹊祠毁,望圣上复修之。”乾隆准奏,遂发帑银重建之。

至民国17年的后,任丘县县长邵鸿基,曾大力倡导破除迷信,拉神像,废私塾,兴学堂。扁鹃祠两配殿十大名医俱被拉倒,正殿扁鹃的塑像,经群众要求保留下来。到民国21年,山东军阀韩复榘,因母病还愿,又重新给东西两配殿的十大名医塑像(十大名医是:东配殿王叔和、张仲景、雷太乙、淳于意、华佗;西配殿是孙思邈、皇甫谧、韩普济、葛稚川,刘守真)。1945年左右,扁鹊祠全部拆除,现只有其遗址可辨。碑只剩1座,且已断裂,残缺不全,据说附近村中,尚可找到。今已找到(御制重修鄚州药王庙碑》《勅建三皇殿碑记》和《扁鹊殿》三碑全文。

三、鄢州庙会

鄚州庙会何时兴起,史书很少记载。据《任丘县志》及民间传说,在明万历二十一年大庙建筑全部竣工后,钦命立每年阴历四月为鄚州庙会,会期1个月(据说后来改为10天),并勒令会国各地较大商号,咸来鄚州赶庙。起庙第一年,大太监魏忠贤曾陪伴皇太后和皇姑前来降香,庙会因而逐渐兴盛。连千八百里外的“善男信女”也来庙进香、许愿、还愿。庙会期间,香烟冲天。

赶庙会客商更遍及全国。如川、广、云、贵的珍贵药材,湖广的刺绣,江浙绸缎,浏阳的夏布,四川的油漆,湖笔徽墨,以及江南的土特产品,东北的人参、鹿茸和内蒙古的哈拉尼绒,都来鄚州庙会集散。每年农历的二月底三月初,各路客商即云集鄚州。大街上货品招牌林立,横幅凌空,各种商品堆积如山。零整批发,随处成交。连京津巨贾也多到此庙会进货。所以当时从鄚州到大庙数里之遥,商业布蓬蓬成一片,遮天蔽日,车马辐辏,人声沸腾。客商们从来到走,大约近8个月的时间,象这样繁荣景象,持续了几百年。就是大庙被烧毁期间,也未受影响。

自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划租界、开商埠,至京汉、津浦两线建成后,全国商业中心已转移到大城市时,京津各市有名商号,来鄚州赶庙的,仍不下百余家。如鄚州一铺潘义成家,在1937年庙会上,还住着南京绸缎庄的客商;天津的广益毛纸庄、景福布庄,保定的日升李干果颜料店等商号,也一直赶到庙会停止。

鄚州庙会最盛时期,要算康熙年间。当时社会比较稳定,经济繁荣,鄚州庙会也就因之盛况空前。当时鄚州城内,设有三街六市(如估衣市、药材市,珠宝玉器市等)。城西1里许有赛马场,西北角有大型骡马市,城北则是群艺聚集之处,直至北大庙,庙会期间总是人山人海。如康熙南游时随从者高士其著《南行扈从录》中就有:“从鄚州至大庙芦棚不见天日”的记述。据传,在庙会期间,曾9次把当地井水喝干,牲口都要到7里以外的白洋淀边去饮水。村里人担一挑水上庙,则能类几十文钱。附近各村的水井,都有人看守,不然就会影响全村人做饭饮水。由于香火过盛,在康熙戊午年,大庙不慎被大火焚毁。

庙会的昌盛,给鄚州市场带来了繁荣。现在尚能回忆起来的商号就有几十家,如大街路西中通当铺(天津杨家开的)占地约10亩,院内有一排排库房,据说连大车、船舶都能典当存放。光绪二十六年,该当铺在八国联军入侵时被抢。

大绸缎庄有春华永、谦祥益、瑞林祥、瑞生祥等10数家,其中三大祥都是山东九鸡孟家开设。天津、北京开设的八大祥,都与鄚州谦祥益是联号。

大钱粮庄(店)有西永丰、福成号、贵和源、元丰、崇兴、华成、务本号、宝恒昌、瑞记等10余家。

杂货庄(铺)有天成号、东永丰、积德茂、信泰昌、恒义源等。

批发零售药材庄有:德兴、复生堂、瑞德堂等。酱园有泰山德、泰山懋、天德居、义德居、万丰涌、瑞成涌等。

较大饭店如永和春、公平馆、公平栈等也不下10余处。

其他如鲜货店、广货店、铁器店、肉店更难以统计。这些商号大都是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开设的,七旬以上老人都还记得。至于康、乾年间有多少商号,因年代已久,无法迫忆了。

鄚州庙会能在那个年代持续那么长久,并长期成为全同性的物资交流交流中心,是与鄚州地居交通要冲,水旱运输四通八达分不开的。它号称南七省北上通衢,旱路有南京到北京直贯南北交通的大道,经赵北口12座连桥直达北京;水路有流经当地的赵王运河、西有白洋淀顺府河上溯至保定府,东有大清河,从苟各庄码头顺水至天津卫。这些条件,给物资的集散交流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也就是鄚州庙会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故有:“天下大庙数鄚州”“北京人全、鄚州货全”的说法。这些赞许,在当时是一点也不过的。

四、武术之多

鄚州成为武术之乡,是与大庙会的昌盛有密切联系的。千里迢迢赶庙会的客商,商品货币的长途运输,都需要有武功的人员护送,以保安全。“保镖”这一行业,就应运而生了。

鄚州在明清年间的镖局,现能回忆起来的就有三四家。各镖局的镖头,都是江湖上享有盛名的武林高手:如当时远近驰名的义友镖局的总镖头,即是武坛上人称单刀李的李存义(在瑞生祥绸缎庄代护院);谦祥益绸缎店则聘请的定兴张祖庄花刀李(李梁栋光生)护院保镖;东里长于三老师傅,在一铺潘家大院立镖局。此外,刘宗汉、董大超等均是走外地的镖师。外地镖局来鄚州走镖的也不少,如一铺钱长生,从山西走鄚州路;冀县永胜镖局八卦掌名家梁振普、深县镖局周明泰,都长期来鄚州走镖。北京前门外煤市街会友镖局总镖头沧州神枪刘(刘德宽),也曾常派呼子宾来往北京、鄚州之间。

上述镖客名师,因大都常住或久住鄚州,故都在鄚州开门授徒。特别是每年庙会前的“亮镖会”,对鄚州及临近村镇居民习武之风影响更为深远。为显示镖行阵容,启发群众习武,农历三月三日至六日为“亮镖会”。届时,各路镖客及当地武林高手,都登台表演其精湛技艺,拳类繁多,手法各异,因而鄚州习武之风大振。当地大部分青少年都投师学武。

如李存义先生原习长拳,后习形意拳术,造诣殊深,在鄚州传艺授徒甚多。其有名高徒如尚云祥、马玉堂、傅剑秋、左龙宾、陈和、郭寿朋、刘振瀛、李树椿、李兆熊、孙汝江、黄柏年、郝思光、邓风林、姜玉和、王维忠、白龙江、白龙潭、王书林、王启瑞、王春来、齐肇江、崔洪庆、李宝全、杜之堂等不下几十名。八封掌名师梁振普,曾授徒陈德禄、张家瑞、李宝安、田金铎等四名。花刀李梁栋则传艺部郝恩光、李彩庭、李文庭、李耀庭等人。其最盛时期,在三铺白衣庵成立了武学,特聘大苟各庄拳师高士平传授少林拳术,成名门徒有左振英、黄振远、焦虎山等人。

李存义五行拳谱

以上高徒,到民国初年,都成为武林高手,名震一时,且足迹遍及全国。如李存义先生于1931年赴津创办中华武土会时,带走尚云祥、傅剑秋、杜之堂、郝恩光、黄柏年、李文庭、李彩庭、李耀庭等人。

尚云祥在鄚州时传艺赵克礼,后去北平,设场授徒,声望很高。郝恩光在民国初年,随驻日大使叶剑星赴日任武职,数年后回国,又去东北在军队任教官。其门徒有李玉琳、骆兴武等,皆为当代名拳师。其子郝家骏,也是太极拳名家,在天津教艺数十年,颇具声望。李文庭则被逊位的末代皇帝溥仪聘为武术教师。李耀庭被聘为天津北洋大学武术教师,后任天津国术馆长,其传人有刘书林、张北生、魏风岭、王洪恩、刘佩琈等多人。刘书林、张北生抗战前均在江苏任武术教官。

三铺黄振远、左振英,都在南京任武术教师多年。三铺黄柏年,字介梓,1913年随师赴津,数年后去江西庐陵镇守使署任护卫兼武术教师,后转江苏督军署任武术教师。北伐成功后,在南京国术馆任教多年,并著有《行意拳谱》、《龙行八卦掌》两书传业。

四铺褚德馨,字桂亭,姜玉和门徒,民国初,在南京与黄柏年、左振英、黄振远同在督军署李纯部下任武术教师;北伐后,任江苏全省国术教官主任,后又拜师太极拳名家杨澄甫为师。晚年成为太极拳名师,长期授徒于上海。

以上这些在鄚州出科的武林拳师,在民国年间,都曾名震武林,他们虽不全是鄚州人,但都渊源于鄚州。故鄚州在北方武坛中也就声名远扬了。

鄚州现在学武之风后继有人,如梁振普的高徒陈德禄,尚云祥的门徒赵克礼等,都在家乡授徒,且威望颇高。习武者遍及乡里。目前,他们虽已年过花甲,为保留祖国遗产都起着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

0 阅读:4

义和江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