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台湾杨秋兴的历史,韩国瑜若重用他,恐怕民进党早已人仰马翻

热情的小狐狸 2024-06-23 15:46:37

民进党将与大陆的一切往来视作“统战”,实事求是谈大陆者,必遭打压、抹红。

他们将国民党画作大陆代理人,任何互动皆被污为“卖台”。

国民党在民进党的舆论攻势下显得力不从心,无力回击,只能跟随其步调,自身黑历史更使民众对其敬而远之。

杨秋兴曾短暂回归国民党,2018年支持韩国瑜竞选高雄市长。

韩国瑜当选后,杨秋兴因反对其急于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而决裂,从此淡出政坛。

今朝回首,倘若当初韩国瑜能识大体,留得杨秋兴在侧,或许民进党早已人仰马翻。

大器晚成,由绿变蓝

自小生长于台湾南部底层的杨秋兴,早年间就已显露出对社会运动的浓厚兴趣,这位工科学生在校时就积极参与党外运动,颇为罕见。

随着1986年民进党的成立,杨秋兴便成了创党的一员翘楚,及至1988年,他更是担任了高雄市政府新建工程处副工程司,以其不凡能力与亲和形象,备受党内青睐。

然而尽管如此,他初次涉足政治的高雄县凤山市长和国代选举,均以高票落败收场。

直到1994年,快四十岁的他,终于以最高票荣登台湾省议员之位,不久后更创立了台湾环境保护联盟高雄县分会。

到了1999年,杨秋兴又一次以高票当选为民意代表。虽然身高仅156厘米,他在任期内的表现却异常犀利,因此被台湾媒体戏称为“小钢炮”。

2001年12月,杨秋兴以54.8%的高得票率,成为高雄县长,2005年底更成功连任。

在其任内,他以观光、科技、文化为政策重心,积极招商引资,大幅提升了高雄县的投资和生活环境。

原本萧条的工业区,在他的努力下,生机盎然,厂商数量增至10500家,就业人数也增加了34000人。

除此之外,杨秋兴还大力推动文化建设,成功邀请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落户高雄,并与国际建筑师合作建立了大东文化艺术中心,同时推动了义大世界和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的建设。

在环保方面,他不仅倡导“百万植树运动”,还助推了低碳产业研发区的设立,并策划了多个公园及人工湿地的建设。

杨秋兴原本深植是民进党新潮流系的重要棋子,曾是新系精心栽培的将领。

然而时间到了2010年,高雄市市长选举风云再起,杨秋兴因对党内初选方式大失所望,怒而宣告脱离民进党,转而以无党籍的身份跃入战场。

这场决断虽使他失去了政党的坚实后盾,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败给了陈菊,却仍旧得到了宋楚瑜和广泛支持者的力挺,于是仍旧能在高雄乃至屏东地区留下深厚的人气,赢得了41万余张选票的傲人成绩。

选后的风波未平,2011年10月,杨秋兴再度令人瞩目,宣布在2012年的大选中将支持国民党的马英九与吴敦义。

他不仅此后担任国民党高雄市三山竞选总部顾问团总团长,还荣任国民党民意代表邱毅的竞选总部荣誉主任委员。

2012年2月,他被任命为政务委员,专责督导农业政策;到了同年9月,更是兼职行政部门南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由此成为自2008年政党轮替后,首位进入执政当局的前民进党重量级政治人物。

2013年6月,杨秋兴在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及前高雄市议长陈田锚的推荐下,正式加入中国国民党。

对此,杨秋兴发表感慨,“一切都是因缘,国民党现在已经与早期不同,其 两岸政策非常务实、稳健,我很认同”。

立场改变,主张务实

杨秋兴是出生在台湾南部、根植本土意识甚浓的人物,他的政治路,由深绿到中立,一直在改变。

自大学岁月起便深受反对运动和“台独”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校园之争,确立了坚定的“台独”立场,时常强调台湾“必须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2004年大选,他不仅挥舞旗帜,更身先士卒,动员群众参与“台湾正名运动大游行”以及“3·13公投大游行”,热血沸腾。

2006年,随着陈水扁推动的“废统”浪潮,杨秋兴在高雄县成立了“国家统一认同小组”,主张通过教育启蒙“塑造清晰的国家现实认识”,并坚守“台澎金马是本国固有之地”的信念。

2008年大选期间,他更是积极响应民进党政策,推动“入联公投”连署,成为首位公开支持“大选绑公投”的县长

2010年,杨秋兴决定脱离民进党单独参选,宣称自己仿佛“解开枷锁”,可以用更宏观的眼光看待对岸,对两岸关系抱有新的善意与期待。

他批评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过于保守,直言“一边一国”必将与大陆冲撞。

此后不久,他前往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访问使他眼界大开,改变了先前的“闭锁”思维,他坦承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力量悬殊,警告不应挑衅大陆,而应与之为友,不为敌。

2014年,他的政治立场更趋明确,公开表态认同“九二共识”,支持马英九的“一中各表”。

他承诺,若有机会再次执政,将推动“两岸统合、一中三宪”的政策框架,致力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让高雄变成连接两岸乃至世界的桥梁。

他还表示支持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强调台湾经济的繁荣不应自我封闭,而应拥抱大陆市场。

2010年,当岛内政坛还在为是否与大陆深化经济合作争执不休时,他已经提出了一套看似严苛却极具前瞻性的条件。

只要劳工不流入台湾、农特产品不淹没台湾市场、且中国不妨碍台湾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他便支持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他的这一表态,明确了一个观点:如果不签署协议,台湾将变成一个经济上的孤岛,逐渐被边缘化。

到了2014年2月,杨秋兴在凤凰卫视的一次采访中再次重申了这一立场。

他坦率地表示,台湾绝不能将自己从大陆的市场中隔离开来。

在他看来,寻求与大陆的经济合作不仅是台湾经济的必需,更是未来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保障。

再次脱党,韩杨反目

2014年,杨秋兴再度被国民党中常会点名,征召他出马,代表蓝营角逐高雄市市长宝座,与四年前的宿敌、时任高雄市市长陈菊重燃战火。

这座位于台湾西南部的城市,自2010年底高雄市与高雄县合并之后,便成为了全台第二大都市。

高雄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国际知名港口,同时也是台湾南部的政治、经济与交通心脏,拥有约278万的人口。

在这个“绿大于蓝”的政治版图上,高雄自合并之后的政治格局更显清晰,地方派系的影响力逐渐弱化,政党之间的斗争变得尤为激烈。

然而,到了那年11月29日的台湾“九合一”选举揭晓之时,杨秋兴以30.89%的得票率获得45万票,仍旧无法逾越陈菊的99万票的高墙,在这场被称为“秋菊之争”的竞逐中再次尝到败绩的滋味。

时光飞逝,转眼至2018年,政坛风云突变,韩国瑜这名政治新星突然崛起,成为了高雄市政的新领军人物。

在这波澎湃的政治浪潮中,杨秋兴亦洗尽铅华,转战韩国瑜的阵营,担任其政府两岸小组的副召集人。

在那些日子里,杨秋兴曾公开表示,为了辅佐韩国瑜,无论何种职位他都愿意担当。

2019年,韩国瑜刚当选高雄市长不满一载,便急不可耐地跃入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战。

这一行为无疑是对高雄市民的一次公然背弃,显然是权位昏了头,令人哗然。

当时的韩国瑜,名声大噪,颇有些日中天之势,手下拥趸众多,其煽动网络舆论的能力,确实让人侧目。

而杨秋兴,则在旁苦口婆心,劝其莫贪过界,应耐心做满一届再谋更远。可惜韩国瑜并未将这番好意放在心上。

于是,杨秋兴终与韩国瑜势如水火,愤然在网络上痛斥韩国瑜,且宣布与国民党决裂。

国民党的棋局原本摆得颇为妥帖,然而走至此刻,却是惨不忍睹。

杨秋兴脱党之举,是因不忍见韩国瑜将一局好棋败得体无完肤,以至于让对手蔡英文焕发生机,添了许多无谓的政治波澜。

后来,韩国瑜因各种争议被罢免市长职务,杨秋兴对此再次发难,指其“德不配位”,直言韩国瑜对市政一知半解,更有许多政治场合不应有的私人恩怨干扰政事,成为了市政管理上的大忌。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倘若韩国瑜当初能重用杨秋兴,恐怕民进党早已翻船,如今的局势或将大异其趣。

民进党虽然“执政”了八年,可以说是颇具选举之术而执政无方。

岛内的种种贪污丑闻、嚣张态度,如同常态,尽管这样,民进党却依旧擅长于选举,因为他们精通如何把握民心。

民进党的选举策略,无非是“反中、抗中”,因为选举本就是一场情绪化的盛事,理性科学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而恐惧与仇恨则是拉票的利器。

他们长期将大陆描绘成悲凉与凄惨的地方,令人“民不聊生、窒息”,再将选举包装为“民主与威权”的抉择,以此激起岛内民众的情绪波动。

然而国际局势的动荡,如俄乌战争、巴以冲突,让台湾民众真正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恐怖。

再加上美方不断的宣传“2027武统台湾”的可能性,以及高调的裴洛西访台事件引发的一系列大规模军演,导弹飞越台北上空,这一切都深深触动了台湾社会的神经。

尤其是在美国的推动下,台湾的兵役期从四个月延长至一年,当岛内青年真正面临可能走上战场的现实时,他们对民进党的支持已大不如前,因为没人真的愿意身处战火之中。

民进党将一切与大陆的联系和往来都描绘为“统战”,仿佛这个词能够解释所有问题。

而在民进党的眼中,任何对大陆稍显客观的言论,都会被扣上“配合大陆宣传”的大帽子,甚至被打压、抹红,好像这些言论能够威胁到他们的政权基础。

民进党每每遇到丑闻,便急忙将其归咎于大陆的恶意抹黑,好像大陆无时无刻不在策划如何介入台湾的选举。

在他们的宣传下,国民党成了大陆的代理人,所有与大陆的正常互动都被无情地标签化为“卖台”,好像只有民进党才是岛内的“真正守护者”。

民进党还善于制造舆论,只要岛内民众不投民进党,那么台湾立刻就会沦为“不民主”的大陆的“殖民地”,人们的自由将不复存在,生活也会变得苦不堪言。

但是,国民党在这场舆论战中似乎显得力不从心,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反驳民进党的种种诬蔑。

他们不仅没有勇气澄清真相,反而往往被民进党的舆论导向所牵引,跟风而行。

加之国民党自身过往的不光彩历史,使得岛内民众对其缺乏足够的信任和好感。

尽管许多绿营的选民对民进党的执政表现并不满意,但在他们看来,立场比成绩更为重要。

在民进党长期的宣传与“洗脑”之下,绿营的选民深信,似乎只有民进党才能引领台湾走向真正的“独立自主”。

这种情绪在选举中被反复利用,屡试不爽,成了民进党制胜的金科玉律。

2018年,蔡英文才刚坐稳领导人宝座两年,民进党的“执政”便已让民众大失所望。

那年的地方选举,国民党几乎是大获全胜,从22个县市席位中夺得了15席。

甚至连民进党长期据守的高雄市长宝座,也被突然冒出的韩国瑜一举夺走。

那时的韩国瑜,可谓是火得一塌糊涂。

在2019年5月之前,各种民调纷纷显示,他在潜在的候选人中遥遥领先,这也让韩国瑜在市长职位上的座位还未坐暖,便萌生了趁热打铁,角逐“总统”的野心。

2019年7月,韩国瑜在就任市长仅仅半年后便宣布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这一决定无疑是对高雄市民的一种背叛。

他曾对市民许下众多承诺,但未及兑现便匆匆求去,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市民信任的一种辜负。

然而,当韩国瑜在“总统”竞选中败北归来后,民进党并未因此对他手下留情,反而迅速推动了一场“罢韩案”,导致韩国瑜在上任不满一年便被罢免,成为台湾历史上首位被罢免的“直辖市市长”。

在这一系列风波中,杨秋兴的角色颇为关键。

他曾给予韩国瑜中肯的忠告,劝其耐心治市,不宜急于求成。

倘若韩国瑜能听从杨秋兴的建议,或许民进党就会因此失势,韩国瑜自己也不至于步上罢免的绝路。

杨秋兴本是位具有洞察力的政治人物,对台湾局势有着准确的判断,但在政治这盘大棋中,有时候明智之举也抵不过命运的安排。

如今回首,韩国瑜的政治生涯无异于一场赌局,最终他押错了方向,而杨秋兴这个人,也是时也命也。

参考资料:“南方小巨人”杨秋兴邹梦莹杨秋兴攻击韩国瑜私德有问题,女“蓝委”:不能成为罢免理由环京津新闻网不满韩国瑜助攻蔡英文 杨秋兴主动宣布退党 中国台湾网

0 阅读:57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