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值多少算过高?医生坦白:只要在在这个范围内,就不用担忧

君毅说健康 2024-01-23 19:41:05

刘奶奶半个月前一直感到口渴、尿频,而且还时常觉得饥饿。三天前,她开始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视力也逐渐开始模糊,每天都感到非常疲倦、头晕和头痛。

刘奶奶的孙子听她描述了这些症状后,非常担心她的健康,于是劝她赶快去医院看病。刘奶奶一开始并不想去,觉得这些都只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不用大惊小怪。

但是孙子一再坚持,并告诉她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由于血糖升高引起的。

在孙子的陪同下,刘奶奶来到了医院。医生询问了刘奶奶的症状,并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经过检查,医生告诉刘奶奶她的空腹血糖水平高达8.0 mmol/L,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医生解释说刘奶奶这段时间的症状都是因为高血糖而引起,如口渴、尿频、饥饿、视力模糊等。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血糖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害,导致很多严重并发症。

听到这个消息,刘奶奶和家人非常担心。看着刘奶奶得知自己的病情后焦虑不安,医生安慰刘奶奶不必过分担忧,只要她遵医嘱配合治疗就一定会有所好转。

医生建议她立刻接受治疗,并给她开了降血糖的药物,嘱咐刘奶奶一定按时服用。医生还建议她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饮食调整和适量的运动,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在那之后,刘奶奶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降血糖的药物,每天均衡饮食,少吃高糖高油的食物;每天晚上还会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公园散步,进行适当的锻炼。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刘奶奶的血糖水平逐渐下降,保持在正常范围,而且临床症状也已经消失,不会出现经常性疲倦和头晕,视力也变得清晰了,她的家人也很高兴看到刘奶奶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

现如今,有很多老年人都存在血糖过高的情况,甚至出现口渴,视力模糊等症状。

今天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有关于血糖的相关知识。如果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高血糖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害。

一、血糖值多少算过高?

血糖含量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的含量,是人体的重要供能物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水平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糖升高的原理是由于人体摄入过多的糖分或者体内糖的代谢调节出现异常。

当人体摄入过多的糖分时,胰腺会分泌胰岛素来促进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当长期摄入过多糖分并超过了人体所需时,血糖水平就会升高。

此外,如果体内糖的代谢出现异常,如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同样会升高。

当血糖升高时,如果不及时控制就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保持血糖的稳定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我们不禁想知道,血糖值多少算过高?

血糖的正常范围因人而异略有不同,但一般来说,患者可以通过指尖血糖测试仪,如果空腹血糖保持在3.9-6.1mmol/L的范围,则为正常范围;或者把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4.4-7.8mmol/L。

如果血糖超过这两个正常范围其中任意一个,则可以诊断为高血糖。当发现自己或者家人的血糖有升高迹象,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除了血糖升高以外,患者还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例如,口渴、食欲大减、恶心等。此外,检测人体糖化血红蛋白等方法也可以用来确诊高血糖,患者可以通过增加其他检查更准确地诊断高血糖。

二、血糖过高会对身体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血糖升高是人们不可忽视的一种预警信号,警示我们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那么血糖如果过高的话,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呢?

第一,血糖过高可能会产生某些急症

例如两个非常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当血糖超过一定阈值时,机体会产生酮体,如果酮体在体内聚集过多,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出现口渴、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而且,当血糖高达33.3mmol/L时,机体渗透压更是远高于正常值,可能导致人体处于高血糖高渗状态,最终会使患者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第二,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严重者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进而引发更多的脑血管疾病。其次,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也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会影响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此外,长期高血糖还可能导致肾脏血管病变,严重者导致出现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等后果。

除了心脑血管和肾脏的慢性损伤,长期高血糖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当高血糖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后,导致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引起自主神经病变时还会牵连到胃肠道、心血管、呼吸等系统的功能。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发生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这些感染形成后,还可能继续加重糖尿病病情,形成无法控制的恶性循环。

三、我们应该如何降血糖

降低血糖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的任务,需要从饮食、运动、药物、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降低血糖水平的方法,保持健康的血糖状态。

1.合理安排饮食

我们必须严格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平衡营养物质的分配。首先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宜过多,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会直接转化为血糖。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的摄入,降低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其次,我们还应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中的成分有助于让血糖处于一个稳定的范围。

最后,我们还要同时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避免油炸食品、肥肉的摄入,换成优质蛋白质,如鱼、虾等。总之,日常饮食要保证多样化,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2.增加运动量

多运动也是降低血糖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血糖的消耗,促进自身新陈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首先,每周至少进行一个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最好是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其次,增加适量的肌肉力量训练。

增加自身肌肉对血糖的消耗,并且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耗更多的血糖。此外,运动时还要注意安全,我们在运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运动时的身体反应和变化,适时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运动过度导致关节损伤。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对血糖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要降低血糖,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有助于调节身体内分泌和代谢,维持血糖的稳定。其次,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会对血糖水平产生不好的影响。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和焦虑,学会调节情绪,放松乐观的心态,戒烟戒酒。

4.及时就医和药物治疗

在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控制血糖水平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血糖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到高血糖疾病的危害并充分掌握自我健康管理技能,保持日常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医学营养治疗也至关重要,这是糖尿病基础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医生推荐所有高血糖患者尽量保证坚持由营养师制订的个性化医学营养治疗,帮助病人制订营养计划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代谢紊乱、达到良好的代谢控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提供最佳营养以改善病人健康状况、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减缓β细胞功能障碍的进展。

医生在大量的临床经验中发现,坚持医学营养治疗的患者更有可能降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如果发现家人出现了类似症状,应该及时提醒他们去医院进行检查。

总结:高血糖可能引起多种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害。

但是如果血糖的测量中在正常范围内就不必过分担忧,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预防高血糖的发生。如果出现眩晕,口渴,饥饿,视物模糊等类似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330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信息化血糖监测数据分析《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11.30

[2]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2023.09.06

[3] 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糖尿病新世界》2023.09.01

[4] 老年糖尿病管理标准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3.02.28

[5] 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用于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1.10

0 阅读:215

君毅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