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三不争

伶圣情情 2024-05-22 22:10:47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人生,是一场修行。

既要修口,也要修心。

肤浅的人,以为较量输赢是本事;

智慧的人,懂得豁达退让的力量;

真正聪明的人都明白,若处处与人相争,难免伤了和气。

若时时与事相争,难免输了格局。

唯有遇物不争虚假脸面,遇人不逞口舌之快,遇事不计输赢得失,才能成就人生大智慧。

不争面子,修的是内心平和

巴尔扎克曾说:

“人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自己原来是一无所有,反而要处处装出有的样子。”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证明自己过得比别人好,都喜欢争面子、出风头,活在虚假的满足之中。

但其实,越在乎脸面,反而越容易失去尊严。

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出场就打扮得花枝招展,要去酒吧“掐尖儿”。

看似浑身名牌,实则全是高仿。

工资不多的她,终日流连于假货市场中,仅仅只是为了维持不堪一击的光鲜亮丽。

明明住在合租房里,却要向朋友吹嘘自己在上海坐拥房产。

明明经济状况拮据,却要硬着头皮邀请朋友在高档餐厅吃饭,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接二连三的自吹自擂后,终于惹火了曲筱绡,当众对着樊胜美阴阳怪气:

“我爸年轻的时候啊,借了套西装去见客户,这借的呀就是借的,再怎么装也是借的。

即使西装再合身,那骨子里还是个土包子,很快就被人揭穿了。”

三两句话彻底击碎了樊胜美的自尊心,屈辱和羞耻感涌上心头,让她如坠冰窟,最后不欢而散。

看过这样一句话:

“要面子是人骨子里的自然品性,每个人都有,没有什么不同或不妥。

之所以有区别,那是因为,有人为了更有面子而放下面子,有的人是为了死要面子而丢掉面子。”

顾惜体面本是人之常情,但樊胜美过分追求豪气,打肿脸充胖子,到头来只会为了面子丢了里子。

虚荣的泡泡一旦被戳破,便会尊严尽失。

其实,真正聪明的人,内心早已平和自洽,他们懂得为自己而活。

不会过分在意别人的目光,不会刻意强求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

更不会为了争脸面,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因为他们明白,与其追逐外在虚荣,不如专注修炼自我。

当自己变得强大起来,面子自然随之而来。

不争口舌,炼的是为人处事

《人生三修》中说:

“智慧成熟的人,会清醒地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所以不会与人争辩。”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为人处事是一门智慧,倘若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逞一时口舌之快,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修养。

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季羡林和臧克家一起在小饭馆用餐,邻桌坐的是一对母子。

母亲把孩子放在凳子上,自己去了卫生间。

孩子一不小心从凳子上滑下来,摔倒在地上,痛得哇哇大哭。

季羡林见状立刻起身去把孩子扶起,轻轻安抚,此时正好孩子的母亲回来。

她误以为是季羡林欺负了孩子,没有询问事情的原委,开口就是对着季羡林责骂。

季羡林没有争辩,只是默默走开,回到座位上吃饭。

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为季羡林打抱不平,那位母亲自知理亏,便带着孩子离开。

事后臧克家问季羡林为何被人误解了,却不还嘴。

季羡林只是平静地笑笑:

“和她争辩,事情只会越来越严重。她也只是爱子心切,不用太在意。”

不同的人,处境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不争口舌者,其实是切身从对方的角度考量,以此来减少无意义的冲突和矛盾。

世人多口舌,驳得了一句,还有千万句等着你。

聪明的人,从不做无谓的口舌争斗。

因为他们明白,争执不休,既浪费了精力,也徒留跋扈形象,损人不利己。

一代才女林徽因,才华出众、名声在外,却因情感问题遭到非议。

因被徐志摩热烈追求后,又嫁给梁思成,便有文人指责她虚伪、用情不专。

冰心甚至直接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公开讽刺林徽因,在小说里大肆编造揣测她的私生活,为她招致许多关注和谩骂。

众人的口诛笔伐声中,林徽因没有争辩,仍旧过着自己的生活。

从山西回去后,她托人给冰心送去了一坛老陈醋。

无声的回击,最是致命。

林徽因明白,倘若下场与冰心争辩,或许能赢得短暂的胜利,但唇枪舌战之后,只会徒增看客的围观和戏谑,费力不讨好。

唯独沉默,是最高级的蔑视,传递的正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我不在意,我也不和你争。

正如《道德经》所言: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不争口舌之快,他人的唾沫星子自然也伤不到你,不争的人,反而无敌。

真正聪明的人,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

因为他们明白:

如果想要树立敌人,就让自己胜过朋友;

如果想要得到友情,就让朋友胜过自己。

这既是一种人情练达的涵养,也是一种洞明世事的智慧。

不争得失,守的是自我底线

古语有云:

“人生有欲,欲而不止则争,争则乱。”

生而为人,拥有七情六欲是寻常。

合理的欲望能驱使我们前进,放纵的欲望则会推着我们走向深渊。

欲而不止,丢的是人性;欲有所止,守的是本心。

曾国藩就曾面临过这样的问题。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国藩曾攻下一座城池。

他在城里缴获了大量的金银财宝,部下们都眼馋心热,强烈建议曾国藩将这些财宝私吞,和手下的将领一同瓜分。

但曾国藩却坚决反对,他说:

“这些财宝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我们不能随意瓜分。”

随后下令,将这些财宝全部归还给了当地的百姓,还自掏腰包对战乱中受伤的百姓进行了安抚和救济。

百姓们因此非常爱戴他,纷纷表示要追随和支持他。

不争得失的人,往往能收获得失以外更多的财富。

这是对他们品行的肯定,亦是对他们坚守本心的嘉奖。

电视剧《沉默的真相》中的主角江阳,为了揭露凶杀案的真相。

不管受到多少黑恶势力的威胁,也依然毫不退缩。

为了心中的正义,他搭上了自己的前途、声誉和健康。

或许,在世俗的标准中,他的人生算不上成功。

但他在不计得失的追逐和斗争中,让内心的底线得以坚守,早已实现了更高的人生意义。

冯骥才在《底线》里写道: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

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人生旅途漫漫,得失不过一时,但底线一旦逾越,就是此生不可抹去的烙印。

真正通透的人,守得住底线,也看得清自己的内心。

不执着利益,不屈从欲望,才能活得潇洒自在。

写在最后

三毛说过这样一句话:

“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十指怎样紧扣,仍然走漏;

给我的,无论过去我怎样失手,都会拥有。”

不争的可贵之处,在于永远平和且自然的接纳生命的不同状态。

顺其自然,反而少了许多无谓的烦恼和痛苦。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将内心放平、放空,不把生活当战场,才能在岁月流逝里活得恬淡自如。

与其跟他人争来争去,勾心斗角,耗费心力。

不如学习“不争”的智慧,看淡、看轻、看开。

内心自守,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 END —

1 阅读:53

伶圣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