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摩托机车博主被起诉?事情背后值得我们反思!只聊干货!

马匠说车 2024-05-25 03:02:14

最近摩托圈有个事,某博主因不具完整事实的“诋毁”某品牌摩托车,车企老总直接将其起诉,同样是涉及该品牌的另一个博主“情节较轻”,也被微博点名。(吃瓜心态,真实性未核实)经听闻这事,马匠瞬感到背后发凉!顿时觉得,骑车本身是较危险的事儿,而聊摩托车,也变成了“高危”职业。

这可不是咳闻怂听,那是你不够了解!归于事态猜测,车企只要掌握足够的“诽谤、诋毁”证据判为胜诉,被告方将面临的可不是败诉那么简单,接踵而至的还有对车企的高额经济赔偿。以下是个人观点。因聊车、评车,被起诉的还是历史少见,个人承担这样的风险,怎么看都是得不偿失!以此,敲响了摩托车博主红线,优化了摩托圈,也提升了有关摩托车内容的创作质量。俗话说祸从口出,聊车尽量站在事实发生或客观角度去讲,观众才得以接受,车企才得以采纳。

基于风险考虑,唯有自知之明,换这事儿放我身上,以我这样的小体量真承担不起。还有为混口饭吃,新车上市的内容创作,请各位粉丝多多体谅,听其内容取其精华!摩托车到底好与不好,如果真的喜欢,劳烦亲自去试驾一下。明确地告诉大家,网上看见的大部分摩托测评,都不如自己购买体验来得真实。所以,关于摩托车更多核心内容,我也不会透露太多。一是,上面提到的以及网络舆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有些车型没有机会接触,分享信息量不够客观。与其这样“残喘”,不如倾向于一个观点,就是新车上市,尽可能点评它的外观特点,做的优秀地方和先享配置。

毕竟,讨论一辆摩托车的功能、配置、舒适性以及性价比到底如何,这还是要根据个人的观点和用途定夺。具体原因在于,比如购买一辆车之后,一旦发现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里面变数之大,积极地和厂商进行沟通才是真解决。而介绍车的人,如同我现在在做,更多是让你了解车辆信息。

比如说像我,更偏向于经济实用的踏板车,同时也需要有一定动力。提到经济实用的话,我接受价位就不会选择太高,可能在1.5 万到 3 万的范围。但如果喜欢玩车,而且时间打算一年、两年就换车,那在这种情况下也要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如果经济能力并不宽裕,那我建议就在 125cc 到 250cc 这个区间进行选择。

因为购买摩托车,若是本身价格高,它的折损率相应就会变高,卖车自亏损的成本也就越大。要让自己亏得少,那是不是应该选择一辆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不要去贷款,不要去借钱买车!同时也要考虑到,假设损坏,维修的综合开销。至于动力方面,12至18千瓦达标就行。

思考,如果在网上看到某辆摩托,某个博主说不错,那就要理智分析,他说的可能是站在个人角度。而我们要了解,摩托车的基础数据,来判断参数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比如,座高多少,自己身高多少,才合适?控制时速,最大能接受是80公里每小时,还是120公里每小时?能接受就选,不能接受就看其他车型。话已到此,不知讲的是否够细?你又是否能理解到,评车、选车、买车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望各位车评人一如既往快乐评车。评论区探讨,下期再见!



0 阅读:0

马匠说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