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cm肺结节是肺癌,术后花钱买个安心,做4次化疗还要吃药3年

代天康康 2024-06-07 07:44:18

2023年8月份崔女士的父亲体检,体检完告诉崔女士说体检发现肺部有个结节,应该不要紧。崔女士问结节有多大,崔女士的父亲无所谓的说1.9cm吧,不大。崔女士听到结节大小的一瞬间心都在颤抖,这还不大?

崔女士想到自己有位同事,1.1cm肺结节切出来就是肺癌早期,这都1.9cm了,能是个好的吗?崔女士越想越怕,当天晚上就整理资料在网上找上海的医生问诊。

次日医生打来电话,说是恶性概率大,如果是首次发现肺结节,可以过三个月再复查一次看看。崔女士找到她父亲去年的报告,发现去年体检报告就注明在结节的同一位置有个空腔影。崔女士把这个发现告诉医生,医生让崔女士带她父亲到上海来看病。

于是第二天,崔女士亲自开车带她父亲到了上海的医院。到了医院之后,医生直接给开了住院单,直接住院做各种检查。检查花了一周时间,医生基本确定就是肺癌,没有远端转移,医生建议立刻做手术,取出肿瘤做病理检测。

崔女士非常焦虑,这检查等待结果的一周都焦虑的睡不着觉,听到医生说还可以做手术后,真的松了一口气,马上就让她父亲做了手术。

手术当天,崔女士的父亲是第一台,早上7点半进去,中午12点半才出来,因为手术时间过长,崔女士的心里特别慌,觉得是特别严重,手术难做,才迟迟没出来。当手术做完,崔女士第一时间就去问医生情况怎么样,医生说应该是个早期,先不用担心,等大病理吧。

崔女士手术后在医院住了7天出院回家,所有检查加上住院和手术的费用大约是75000,异地就诊职工医保报销了大约45000,最终自费29000,报销比例还是挺高的。

回家后等待大病理的这段时间,崔女士每天都心忧如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人都瘦了一圈,每天都祈祷能有个好的病理结果。在家等了一周,崔女士终于看到了大病理,是浸润性肺腺癌,有微乳头成分、脉管内癌栓、气道播散这三个高危因素。

崔女士瞬间觉得天塌了,当天晚上就咨询了手术的主刀医生,主刀医生说1a2期没事,定期复查就行。崔女士还是不放心,高危因素太多,又打电话问诊了其他医院,医生建议化疗四期,不考虑靶向药治疗。

正当崔女士还在犹豫不决时,出来一个坏消息,崔女士父亲的大病理升级了,因为还存在胸膜侵犯,分期升级为肺腺癌1b期了。崔女士再次打电话咨询主刀医生,主刀医生说1b期依然可以选择继续随访,如果真的要治疗的话,那就考虑靶向药治疗两年。

崔女士还是没想好,又挂了她当地省医院医生的号,想听下当地医生意见。省医院的医生看完病理后考虑崔女士的父亲还年轻,有胸膜侵犯,建议马上住院做化疗。崔女士没马上让她父亲去,因为这时基因检测结果也出来了,有靶向药可吃,是一个好消息。

崔女士认为肯定是要肯定是要后续治疗的,但采取什么样的方案还是要慎重。崔女士决定再找两位权威的专家看看,等这两位专家看完就确定治疗方案。

第一位专家说考虑高危因素比较多,建议靶向治疗,一代进医保,三代自费,不考虑经济直接回当地买三代靶向药吃,三代数据比一代好,指南建议吃三年,最少吃两年,不需要化疗,早期是预防,不是治疗不存在耐药。

崔女士听完第一位专家的方案,内心还是很认可的,本来都计划好了回去就买三代靶向药让她父亲吃上了。但是崔女士之后又看了第二位专家,第二位专家说要先化疗再考虑吃靶向药两年。

崔女士很懵,她从没想到要化疗加靶向一起用,她本以为在这两者里面只能选一个。第二位专家建议崔女士带着她父亲回她当地医院做化疗,按照他写的化疗方案化疗四期之后再回来复查确定靶向治疗的方案。

崔女士考虑过后,当天就决定按照第二位专家的方案来,原因是崔女士觉得她父亲还很年轻,化疗和靶向一起应该是最好的预防复发的方案,单独做化疗或者靶向的话,崔女士终究有些不放心。

确定治疗方案后,崔女士马上联系她当地省医院的医生,开始准备让她父亲做化疗,化疗之前需要验血和做CT检查。医生告诉崔女士,现在的化疗就一天,日间病房不需要住院,晚上就可以回家。

崔女士觉得这样好多了,不住院的话,她父亲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化疗的当天,崔女士的父亲输上培美加卡铂之后并未出现不良反应,回家后过了一天也没事,化疗的不良反应是在化疗后第三天出现的,不过非常轻微,仅是有点反胃,并未呕吐。

另外,第一次化疗后,崔女士父亲每个星期还会做一次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果都是各项数值均正常。基本上,崔女士的父亲在第一次化疗后没出现什么严重的不良反应,除了掉头发掉的多一点,身体状态是很好的。

然后就是第二次化疗,第二次化疗后的前两天,崔女士的父亲也都没有不良反应,在第三天出现了轻微呕吐的情况,持续三天后消失,在第18天出现口腔溃疡,不严重但是对饮食有影响。

第二次化疗后的血常规检查,第一周还是正常的,第二周血小板就下降的很严重,不过吃了药,血小板的数值在一周后也升上来了,没有影响第三次化疗。

第三次化疗前,医生提前给崔女士的父亲开了预防呕吐和血小板降低的药,化疗后就开始吃。吃了药之后很有效果,这次化疗后崔女士父亲只出现了反胃并未呕吐,但反胃时间持续比较长一点。血常规方面,血小板数值略低,并不严重。

第四次化疗,医生还是提前开了药,但这次化疗反应比较严重,吃了预防的药物还是出现严重呕吐的情况,从化疗后第三天开始一直持续了一周才稍微好点。血常规检查,这次白细胞数值下降很多,打了升白针。

四次化疗之后,崔女士的父亲就结疗了。然后崔女士找医生询问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医生建议有条件就自费吃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如果检查没问题,等化疗后的第四周就开始吃。崔女士也问了这位医生后续检查的时间和项目,但医生说不在他那治疗就不给建议,让崔女士找主治医师。

于是崔女士又回到省医院,和主治医生沟通之后,医生让做头部核磁、胸部上腹部CT和身体各个部位的检查。检查的结果是除了发现右肺有个稍大的淋巴结之外,没有大问题,医生说暂时不用管。

同时崔女士还花了接近2万块钱,给他父亲买了5次MRD监测的套餐,四次化疗后的第一次监测结果是阴性。阴性说明崔女士父亲这时候的身体状态很好,体内应该没有残留的癌灶了。崔女士看到这个结果后稍感放心,决定让她父亲继续吃靶向药,继续吃3年。

当时崔女士去买第一盒药的时候,医保结算后她看了一下,报销了差不多将近一半,报销后一盒不到2500,这样的话3年自费不到10万,如果这样做就能不复发的话,崔女士感觉还是挺值的,她们一家人的收入完全能负担得起。

崔女士的父亲吃上靶向药之后到现在,身体状况很好,手术造成的损伤也快恢复了,靶向药的副作用主要是手足综合征还在,其它都适应了。但前不久,崔女士的父亲做了复查,一切都好,就是先前查到的右肺淋巴结还是有点大。

这个有些稍大的淋巴结在崔女士父亲手术前就存在,手术之前做的PET-CT也显示它的代谢是正常的,只是这么长时间它还是稍大,崔女士有些担心,担心是癌症转移。

医生说,如果是转移,吃靶向药会让它变小的,既然是术前就有的,就不用管它,可能是炎症。崔女士不确定医生说的是否准确,这个淋巴结不恢复正常,她还是很担心。

按理来说应该不是转移,但凡事就怕万一,虽然医生说手术清扫了二十多组淋巴结,切的很干净了,之前做的MRD监测也是阴性,但崔女士始终没办法完全放下心来。

因为崔女士的父亲做这四期化疗加上靶向药吃三年的具体效果如何完全还是个未知数,要说它有多大的作用,崔女士看不出来,谁也不知道她父亲体内还有没有癌细胞,谁也不知道她父亲还会不会复发,什么时候复发。

崔女士就是花钱买个安心罢了,如果什么都不做,以后复发了崔女士会怪自己,如果化疗加上靶向三年还是复发,那崔女士问心无愧,毕竟她能做的都做了。

到底化疗加靶向能不能降低肺癌复发的几率,崔女士非常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1 阅读:738

代天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