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为什么不战而降?

太宗悦史 2024-06-24 23:10:30

秦灭六国,其中大部分的国家都进行了反抗,就连韩、魏这样的小国也是如此,但齐国作为一个大国,却成为山东六国中唯一一个投降的国家,这令人很费解,它为什么要投降呢?原因在于,齐国已经从头烂到尾。

公元前221年,灭掉燕国的秦将王贲兵临齐国,而齐国在此之前从未遭受过秦国的攻打,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齐国的位置位于最东边,山东五国就是它的屏障,只要山东五国没有被灭掉,秦国就动不了它。因此,无论是国土,还是国力,它都保存完好。

要知道,论国土面积,齐国在战国初期仅仅只次于楚国,这也是为什么当年秦昭襄王称帝的同时,要拉上齐湣王,一个称西帝,一个称东帝。

因为没有齐国的话,他是不敢称帝的,以防遭到包括齐国在内的诸侯联合攻打。

后来由于秦国不断发展,楚国的国土面积急剧减少,齐国的国土面积从仅次于楚国变成仅次于秦国,自始至终国土面积都是排行第二的存在。

而它不但有宽阔的国土面积,还有数十万大军,因为自从齐湣王灭宋以来,它从未打过一场大规模的仗,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到战国后期,只有赵国能够跟秦国抗衡,也只有赵国能够跟齐国上擂台打几招,但赵国的注意力却一直在秦国那一边,毕竟秦国一直试图灭掉赵国。

而其他的韩、魏、燕、楚四国没有一个敢贸然对齐国动手,毕竟齐国的体量放在那里。要是受到齐国与秦国的双重夹击的话,相信灭亡就在面前。

打得过的不想打,想打的打不过,也就造成了齐国安宁的局面。

国土面积齐国名列前茅,士兵数量齐国名列前茅,经济齐国更加名列前茅。

别说是齐国时期的齐国,就算是汉朝时期的齐国,齐国的富有程度都胜于都城长安。

“齐临淄十万户, 市租千金,人众股富,巨于长安”——《汉书·高五王传》

要知道,当时的汉朝可是三番五次的将齐国的人口强行迁移到关中,因为关中作为首都,一定要有足够的人口,要不然连基础措施都会没有。

齐国是怎么做到明明被不断的剥削,却依旧富于剥削者的呢?

齐国位于现如今的山东东北一带,原本靠海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它相比于其他的国家有更多的经济来源。

而国土又大部分都是平原,要不然也不会号称“膏壤千里”,而平原在农业社会是相当重要的,毕竟农业社会靠的是农业,没有平原的话,拿什么种田?

经济发达自然就会衍生出其他发达的工业,就比如冶铁、纺织。

汉朝时期,齐国的铁官占到汉朝的五分之一,工官更是占到四分之一,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

齐国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又有足够的军队,又有足够的军饷,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去想,都没有投降的可能,但后来的它却选择了投降,为什么呢?

要说起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肯定有军队、制度,因为军队能够维护国家,制度能够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

而齐国的军队数量虽然恐怖,但却是一言难尽。

当年“围魏救赵”的时候,孙膑采取的减灶之计为什么能够成功呢?因为齐军怯战在战国七雄里是出了名的,这一点就连孙膑也承认。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军为什么怯战呢?原因无非两点:

第一、齐国军队的奖励措施很奇葩,奇葩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说你在战场上取得一个首级,那么赏赐八两金子,但如果一个首级都没有,既使获胜,也没有任何的奖励。

而战场上讲究的是协同合作,不是单打独斗,但齐军最擅长的就是单打独斗。

这也是为什么司马迁说,叫齐国人去当兵,他是肯定不行的,但要是叫他去当刺客的话,他是肯定行的。

“怯于众斗,勇于持刺。”——《史记·货殖列传》

第二、在秦国,百姓连喝酒吃肉的自由性都没有,因为秦国故意将酒肉的价格提高,以达到约束百姓以及提高税收的目的。

倘若百姓沉迷于酒肉,就会耽误秋收。而提高价格,则可以压制商人的发展,进而增加国库的收入。

齐国人是怎么样的呢?走在齐国的大街上,要么是听到音乐声,要么是听到赌博声,要么是听到各种宠物的叫声。

“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史记·苏秦列传》

很明显,齐国人想的都是如何享乐,幸福指数肯定远远高于秦国。

但幸福指数越高的人当兵对军队越为不利,正所谓生活越好的人越怕死,越圆滑。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戚继光招兵,一直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坚决不用肤色细腻的士兵,因为肤色细腻,既代表着不用工作也可以生活。

这种人到了战场上,指望他打仗,那是不可能的,别说是一般人,就算是韩信、白起带着这种人都打不了胜仗。

而说起制度,齐国肯定是战国七雄里最落后的一个,因为战国七雄大部分都有过变法,而齐国没有过变法。

没有过变法既代表着制度落后,落后到了什么程度呢?

“一鸣惊人”这个成语一个主角是楚庄王,而另一个主角则是齐威王。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不理朝政,毕竟要是理朝政的话,哪里来的一鸣惊人?

而楚庄王不理朝政的时间位于春秋时期,不理朝政国家运转的下去,可以理解,毕竟春秋时期没有集权这种说法,到处都是贵族。

而齐威王位于的时期可是战国时期,但是情况却与楚庄王一模一样。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齐国并没有进行集权,除了君王之外,还有一股相当庞大的政治力量能够左右国家的运行,而这股政治力量明显就是属于贵族。

从齐国的另一个制度上也可以看得出,那就是“五都制”。战国时期,其他的国家都已经实行郡县制,只有齐国实行的是五都制。

五都制是什么呢?就是除去临淄这个首都之外,还有另外四这个都城,分别是平陆、高唐、即墨、莒这四个都城,都由士大夫掌控。

齐国的贵族势力要是不庞大的话,那才是奇了怪。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项羽灭秦,将齐王建的后代封在齐国,但是齐王建的后代却被齐国的宗室田儋、田荣、田横三个人轮流按着打。

以至于项羽要北上支援,结果被刘邦偷了家,才有了后来以三万人打将近六十万人的彭城之战。

一个国家连集权都做不到,怎么可能会强大?

齐国原本就是一盘散沙,再加上高层已经被腐蚀到不成样子,投降那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战国后期,齐国奉行的国策是“事谨秦,与诸侯信”,这个国策明显矛盾。

因为你齐国不可能一方面与秦国交好,又一方面与诸侯交好,毕竟秦国的目的是灭掉诸侯。

因此,齐国必须要选边站,它选的是哪一边呢?秦国那一边。

这也是为什么“长平之战”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竟然坐视不管,纵管当时齐国的朝堂有人提出“唇亡齿寒”这个道理。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当年齐国吞并宋国,影响到其它国家的生存环境,以至于遭到高达五个国家的攻打。

齐国不是秦国,秦国有函谷关,而齐国一道像函谷关那样的防线都没有,不但被别人端掉都城临淄,就连齐湣王也被别人一起干掉,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国耻。

倘若不是后来除去燕国之外的其它国家全部撤回本土,齐国当时就得灭亡。而当时的五国,赵国就在其中。

齐国作为秦国“远交近攻”的既得利益者,没有必要为了仇人赵国去得罪秦国,虽然秦国当年也是五国之一。毕竟赵国对齐国没有威胁,秦国对齐国有威胁。

齐国虽然对秦国已经足够友好,但是秦国还不满足,要更加友好,怎么个更加友好法呢?贿赂齐国的高层,就比如丞相后胜。

“君王后死,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多使宾客入秦,秦又多予金,客皆为反间。”——《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以至于齐国满朝上下都是一群投降派,投降派多到了什么程度呢?多到齐王建堂堂一个齐王竟然动了朝见秦王的念头。

当时的齐王建已经准备好马车,要不是雍门司马教训他,说他当齐王是为了江山社稷,而不是为了他自己,要是去给秦国当臣子的话,那还要他这个齐王干嘛?

他说不定真的就得丢掉齐国历代先王的面子。

从这一件事也可以看出,齐王建明显是一个政治白痴,而后来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了这一点。

他虽然举国投降,但是秦国却并没有按照约定做事,因为他举国投降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秦国要给他封五百里地。

而秦国非但没有给他封五百里地,还将他发配到共地,断绝他的一切食物来源,将他活活饿死。

讲条件的前提是你有一直威胁别人的资本,但是齐王建却忘记了这一点,而未来的曹家也是忘记了这一点,要不然也不会被司马家屠满门。

出身于齐国的军事家孙武写过一本大名鼎鼎的军事著作,那就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其中有一篇叫作“谋攻篇”,而“谋公篇”有一句名言,这句名言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齐王健用齐国证明了这句名言是具有可实施性的,以至于齐国的灭亡成为一场经典案例,真的是要多讽刺有多讽刺。

0 阅读:208
评论列表
  • 2024-06-25 00:34

    什么玩意,齐湣王灭宋后没打过大规模得仗?国都差点亡了,六国逮着齐使劲揍,能活下来就万幸了。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