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死的冤不冤?相当冤

太宗悦史 2024-06-24 23:23:53

明朝末年,后金崛起,不断的蚕食明朝在辽东的领土,但无论在什么时候,明朝总是能人辈出,说起令后金头疼的人,毛文龙一定身在其中。但后来毛文龙却死在袁崇焕的手里,而袁崇焕杀毛文龙明显只是逞一时之快,因为毛文龙根本就不应该死,无论是于私,还是于公。

算命先生的崛起史

说起毛文龙的出身,那可真是惨不忍睹。毛文龙的父亲在毛文龙幼年时期去世,家里唯一的一根顶梁柱就变成了他的母亲。

而在封建社会,女人能够做的无非就是针线活,针线活又能够挣到多少钱呢?

因此,别人小的时候是在上私塾,毛文龙小的时候是在到处逛。

这一逛就逛到了将近二十岁,也到了独立生活的年纪。毛文龙靠什么生活呢?靠算命,这一算就算到三十岁。

在他三十岁这一年,前往辽东成为都司。

要知道,都司这个官可不小,手底下管着两百多个士兵。他毛文龙一个江湖骗子,有什么能耐能够当都司呢?

因为他的舅舅沈光祚在这一年出任山东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省长,向辽东巡抚王化贞推荐了毛文龙。

大家都是同事,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毛文龙这才得以咸鱼翻身。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毛文龙这个关系户,到后来竟然闹出了天大的动静,这个天大的动静就是攻占镇江堡。

天启元年三月二十一日,辽阳失守,辽阳失守既代表着辽东全面失守。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辽阳是辽东的中心,中心都已经成为敌人的地盘,更何况其他地区。

而至于辽阳失守的原因,相当的搞笑,那就是辽东经略袁应泰大发慈悲之心,将城外的饥民全部放入城内,结果呢?

这群饥民全部都是努尔哈赤的内应,守军不但要防着城外的努尔哈赤,还要防着城内的叛军,这仗怎么打?

袁应泰也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代价,那就是自尽。

不巧的是,当时毛文龙的就业地点就是在辽阳,但奇怪的地方在于,别人都往关内跑,唯独他毛文龙往关外跑。

难不成他是傻吗?关内是明朝的地盘,关外可是努尔哈赤的地盘。

并不是他傻,因为辽阳失守的太快,他还没反应过来,努尔哈赤就已经行军到他的前面,倘若他往关内跑的话,死亡的概率很高。

因为他不是一个人,还有两百个属下,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往关外跑。

难不成往关外跑就能够逃过一劫吗?事实就是如此,不过能够产生这种想法的人少之又少。因为毛文龙往关外跑,其实并不是跑,而是打算攻占后金的镇江堡。

为什么攻占镇江堡呢?因为往前面跑是个死,往后面跑也是个死,只有坐船绕到后金的后方,攻占镇江堡,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因为镇江堡附近还有一座皮岛,而后金没有海军。

说干就干,毛文龙率领着他那两百个士兵趁着夜色偷袭镇江堡。

镇江堡的守军怎么想都没有想到,自己身处后方,竟然会遭到明军的攻打,再加上看不清对方有多少士兵,整整上千的守军全军覆没,还搭上了一个守将佟养真。

后金对此事怒不可遏,当即撤军,要弄死毛文龙,结果呢?毛文龙活了下来,因为撤到了皮岛。

而不到五年的时间,毛文龙直接升为左都督。左都督是什么官呢?是一品官,更加重要的是,他还得到了一把尚方宝剑。

此等升官速度,说他是坐直升飞机也是毫不为过。他凭什么呢?凭他的作用。

类似于苍蝇的毛文龙

自从毛文龙占据皮岛以来,后金是相当的恶心,为什么恶心呢?

由于技术限制,后金根本灭不了毛文龙,但是毛文龙呢?却越做越大,大到了什么程度呢?从原来的两百士兵变成四万大军。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由于当时明朝的政策是“片板不得下海”,但是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却在海外相当的有市场,只要拉出去,根本不愁卖。

当年作为安徽人的汪直之所以能够在海外做大,成为明朝最大的倭寇头子,手下数万倭寇,甚至还在日本有一席之地,敢对日本的诸侯吆三喝四,靠的就是走私起家。

现如今毛文龙占据孤岛,自然要靠明朝补给,而补给的方式就是用船运输。

但是毛文龙在补给的时候并没有老老实实的去补给,而是购买一大堆的瓷器、茶叶、丝绸拉到皮岛上去卖,与其说是补给,倒不如说是走私。

但这种走私没有任何的成本,毕竟他的走私合理合法。

你说走私丝绸,我说我要用,你说走私瓷器,我说我也要用,你说走私茶叶,我说我也要用,你又能说什么呢?

正是靠着这种方式,毛文龙将皮岛建造成一个经济中心,日本、朝鲜、暹罗都是他的固定客户,甚至就连后金有的时候也找他做买卖。

而有的时候货物太少,不够卖,他干脆拉着外国的商船混在补给船里,到明朝去拉货。

他一个月的收入有多少呢?整整十万两银子。一个月十万两银子,再加上朝廷对他也有补助,他不富才怪。

既然富,那就会招兵买马。

如果说,他仅仅只在皮岛上,后金或许没有那么头疼,后金头疼就头疼在,他除了日常骚扰,竟然还占据金州、南通、旅顺口,这三个地方曾经可都是后金的地盘。

后金为什么没有夺回去呢?因为没有必要夺回去。你今天夺回去,他明天又来,你要是打,他就跑,气都能把人活活气死。

正是毛文龙在皮岛上虎视瞩瞩,后金每一次大规模出征,都不敢太过于深入,毕竟谁都保证不了毛文龙会不会突然间给来一下。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的大臣评价毛文龙:“灭奴不足,牵奴则有余”——《明熹宗实录》

死的莫名其妙

崇祯二年,袁崇焕在双岛将毛文龙处死。

要知道,双岛虽然不是毛文龙的大本营皮岛,但也是毛文龙的地盘,袁崇焕为什么敢在毛文龙的地盘上杀死毛文龙呢?

要知道,袁崇焕在崇祯元年上任蓟辽督师,毛文龙还亲自到辽东去访问过他,当时杀掉不是更好吗?

因为倘若不在毛文龙的地盘杀掉毛文龙的话,谁都不清楚毛文龙的部将会做出什么选择,因为得不到朝廷的解释。

倘若在毛文龙的地盘杀掉毛文毛,就可以解释朝廷为什么杀掉毛文龙,致使毛文龙的部将心服口服。

因为毛文龙的部将虽然是毛文龙自己招的,但知道自己是明朝的官兵,要听朝廷的命令。

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掉毛文龙呢?他杀掉毛文龙仅仅是因为一点,那就是毛文龙太过于嚣张跋扈。

毛文龙仗着自己的作用,根本不接受朝廷的检查,而朝廷对于他这种特殊人才也特殊照顾,说不检查就不检查。

历任的上级也都不敢管他,因为朝廷都不管,你管?而这恰好是袁崇焕最无法忍受的,因为当年他还只是宁远总兵的时候,就曾目睹了一次同僚不配合,结果酿成的一场悲剧。

天启元年,辽东经略熊廷弼与辽东巡抚王化贞意见不一致,熊廷弼认为,应当以守代攻,但王化贞却认为小小的后金不足挂齿,轻易即可荡平。结果呢?王化贞一败再败,将家底全部赔光。

要知道,熊廷弼的官职可比王化贞的要大,而王化贞之所以不听他的,是因为王化贞的手里有兵,而且老师是当朝首辅叶向高,而他呢?手里没有兵。

熊廷弼为了赌气,一怒之下撤回关内,结果两个人双双共赴黄泉,因为朝廷可不会放过他们。

以毛文龙的作风,要他臣服袁崇焕,那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臣服,那就只有将你处死,换臣服的人上位。

要想找一个臣服袁崇焕的人,到处都是,但要是想再找出一个毛文龙,那是不可能的。

毛文龙虽然不听话,但是人家有能力,随着毛文龙的死,岸上的地盘全部失守。

失守也就算了,就连毛文龙的部将也一个接连一个造反,皮岛虽然还在,但是已经成为废岛,而酿成这一切的就是袁崇焕。

不过,袁崇焕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后金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也就敢大步前进,结果这一大步前进就发生了“己巳之变”,直接打到京城。

袁崇焕作为辽东第一把手,曾许诺五年即可收复辽东,但是过去了三年的时间,辽东寸土未收就不说了,还杀掉一个毛文龙,现如今后金又打到京城,他不死谁死?

最为搞笑的是,袁崇焕杀毛文龙,还特地列出了毛文龙的十二条大罪,这十二条大罪分别是:

第一、不受朝廷管辖;

第二、全无战功,却报首功;

第三、无人臣之礼;

第四、侵吞边境钱粮;

第五、走私;

第六、培植个人势力;

第七、抢劫沿海;

第八、好色;

第九、草菅人命;

第十、结交近士;

第十一、打了败仗,却敢说打了胜仗;

第十二、在皮岛八年,不能够收复一寸辽土。

这十二条罪名大部分都是当时将领的通病,而其余的小部分都是应该发生的事,因为自己的作用太过于重要,无视朝廷,是大部分将领的性格,要不然朝廷也不会一直放任不管。

再者说了,他袁崇焕也好意思说别人在皮岛八年不能够收复一寸辽土,他手握十几万大军也没见他收复一寸辽土,而且一上来就窝里斗。

其实,倘若袁崇焕不杀毛文龙,一个在辽东镇守,另一个在皮岛牵扯住后金,说不定明朝的历史真的会延长。要知道,当年“宁远之战”,袁崇焕可是以一万的兵力抵挡住努尔哈赤将近八万的大军,可见其能力。但是奈何没有大局观,心胸狭窄,以至于双双不得善终。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明朝气数已尽。

0 阅读:41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