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为什么篡改秦始皇的遗诏?难不成他就那么肯定胡亥重用他?

太宗悦史 2024-06-23 01:03:42

有的人说秦朝毁在了赵高的手里,就连乾隆也是这么认为,要不然乾隆一朝的太监也不会一度姓秦、赵、高。而赵高在篡改秦始皇遗诏的时候,难道就肯定胡亥一定会重用他吗?要知道,“狡兔死,走狗烹”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更何况,赵高还知道胡亥继位的秘密,按道理来说,胡亥又岂会放过他?其实当时的赵高也是紧急避险而已。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驾崩于沙丘。秦始皇不是应该驾崩在咸阳才对吗?怎么会驾崩在沙丘呢?因为当时他正在巡游。

而此时有一场影响秦帝国未来的阴谋正在发生,这场阴谋就是赵高擅自篡改秦始皇尚未发出的遗诏,将继承皇位的扶苏赐死,改成胡亥继位。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原本应当向西直接到达咸阳的秦始皇车队,愣是在北方边境的恒山郡、太原郡、雁门郡转悠,为什么呢?逼迫扶苏自杀。

倘若直接回咸阳的话,说不定会引起扶苏的疑心,毕竟“窃符救赵”的例子还在面前,这也是为什么蒙恬劝扶苏再三确认再自杀。

不过迫于压力,扶苏未经确认就自杀,致使赵高的阴谋得以成功。很明显,扶苏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

他赵高凭什么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呢?因为他的官职,赵高的官职分别是中车府令、行符玺事。

这两个官职对于当时的秦始皇而言,可谓是至关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中车府令的职责是管理秦始皇的专列,而行符玺事的职责则是掌管出兵的兵符,盖在圣旨上的玉玺。说的简单一点,赵高就是秦始皇的贴身秘书。

他赵高凭什么能够当秦始皇的贴身秘书呢?当然是因为他的本事。

现如今一部分的人都说赵高是太监,但实际上人家赵高并非太监,在《史记》里也从未出现赵高是太监的记载,况且赵高还有一个女儿,太监又怎么可能会有女儿?

之所以会出现赵高是太监的说法,是因为历朝历代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太监干政的情况,严重者,太监甚至会成为一个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比如东汉、唐朝、又或者明朝。

因此,秦帝国灭亡的罪魁祸首赵高被冠上一个太监的身份,并不意外。

那么真实的赵高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放到现在,一定有众多的追求者。

赵高并不是秦国土生土长的人,他的先祖曾是赵国的王子,但是由于不受待见,被命令到秦国当质子。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一个王的儿子都是以两位数计算,有个别的儿子说不定他自己都不认识。

原本赵高的先祖在赵国就没有存在感,更何况到了秦国,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国高层逐渐将他遗忘。而他呢?只能留在秦国。

但由于贵族毕竟是贵族,肯定是注重教育的,因此,赵高的父亲在秦国隐宫担任文法书吏,娶了同在隐宫工作的赵高母亲。

不过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可不一样,赵高的父亲是管理别人的那一方,赵高的母亲是被管的那一方。

隐宫可不是什么好地方,那是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地方,而赵高的母亲就是刑满释放人员。

作为文法书吏后代的赵高,从小接受到的教育都是关于文法方面的,因此他在文法方面的造诣不是一般的高。

高到了什么程度呢?

在当时,文法书吏一般都是从文法书吏的子弟当中挑选,毕竟当时并没有科举制度,只有文法最顶尖的那一个人,才能够成为尚书卒史。

所谓尚书卒史,就是在秦始皇身边担任秘书工作的官员,而这个人就是赵高。

要知道,当时的赵高年仅二十三岁,对手是全国的文法书吏后代,整整有成千上万。这也就可以理解赵高为什么能够担任行符玺事。

而中车府令呢?在那个普遍营养不良的年代,赵高有多高呢?整整一米七。

而他本人也并不瘦小,长得十分壮硕,要不然成不了中车府令,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别说成为中车府令,只是成为一个车手,第一、能够在车上左右开弓;第二、能够追着马跑;第三、能够在行驶的过程中跳下车,又跳上车。

这岂是一个瘦小的人能够完成的目标?更何况,赵高还是车手的领导。

有的人通过胡亥继位就不理朝政这件事,认为倘若不是赵高,胡亥根本无缘于皇位,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未必。

要知道,当时胡亥杀蒙毅的理由就是当年秦始皇曾经想要立他为太子,但是蒙毅却跳出来反对,蒙毅对此当然不承认。

从这一场对话足以看出,秦始皇曾经的确动过立胡亥为太子的念头。

而且并不止这一项证据,还有另一项证据。

第五次巡游的秦始皇已经五十岁,而当时的平均年龄连三十岁都不到,说明秦始皇已经到了暮年,倘若不是到了暮年的话,秦始皇也不会痴迷修仙炼道,试图长生不老。

而他在此时带着胡亥巡游,难道仅仅是因为胡亥是他的儿子?要知道,他整整有二十三个儿子,为什么不带其他儿子,就带胡亥?

有很大的可能是他要考察胡亥是否有成为继承人的资格,而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对胡亥的宠爱。

首先,胡亥是他的第二十三个儿子,也就是最小的一个儿子,而大部分的人相对于大儿子都会更加宠爱小儿子,因为小儿子更加的天真可爱。

其次,胡亥相比于其他的儿子,更加的直率。有一次,秦始皇招待群臣,他的二十三个儿子也在其中。

但就在退席之际,门外的鞋,但凡是漂亮的,胡亥都踩了一个遍,他的那二十二个哥哥看到他的这种行为,无一不摇头叹息,但秦始皇却未必会摇头叹息。

因为他常处于政治中心,勾心斗角那是常有的事情,胡亥那顽皮的性格能够给他带来一丝丝的安慰。

最后,胡亥没有政治野心。要知道,赵高劝了三次,才将胡亥拿下。

倘若胡亥有继位的心思,何必要劝三次?而胡亥与赵高当时是密谋状态,谁都不曾想到,自己的密谋竟然会被后世记录在史书上。

从胡亥一继位就感到人生苦短来看,就这种类型的人,怎么可能会有政治野心?

胡亥仅仅只是一个能够给秦始皇带来开心的儿子,治理江山的话,他是肯定没有能力的。

因此,秦始皇才在最后时刻将他刷下来,而赵高却不甘心胡亥被刷下来,毕竟扶苏继位的话,他前途难料,为什么这么说呢?

扶苏与赵高虽然没有任何的仇恨,但是扶苏继位,肯定会影响到赵高,因为扶苏的身边还有一个蒙恬。

秦始皇三十六年,扶苏因不满秦始皇暴虐,上书劝谏,结果呢?被发配到北方边境,而当时负责镇守北方边境的就是蒙恬。

扶苏与蒙恬朝夕相处,两个人的感情肯定不是赵高能够比拟的,更何况,蒙恬的家族在秦帝国不是一般的显赫。

蒙恬的祖父蒙骜是从齐国到秦国的将军,在白起的手下担任过将领,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代国君,夺取的城池数不胜数,曾率军夺取赵国三十七座城池。当然,最重要的一战是夺取韩国的军事重镇成皋、荥阳。

随着这两座军事重镇的丢失,韩国彻底无法抵挡秦国东进的脚步,这也是为什么秦国灭韩,《史记·韩世家》只是一笔带过: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川郡。韩遂亡。

后来蒙骜的儿子蒙武又跟随王翦作战,灭楚之战就有蒙武的存在,而灭齐之战则有蒙恬的存在。正是因为蒙恬经历过战事,秦始皇才敢将保卫北方边境的责任交由他。

而他也不负秦始皇所望,率领三十万大军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在河套地区设置九原郡。又将战国时期燕国、赵国、秦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道防止匈奴南下的防线。

蒙氏家族虽然世代为将,但是却也有一个文臣的存在,这个文臣就是蒙恬的弟弟蒙毅。而蒙毅受到的待遇,真可谓是令人羡慕。

他出入宫廷,能够跟秦始皇坐同一辆车,而在开会的时候,他总是距离秦始皇最近的那一个。这种待遇,他赵高是绝对不能比较的,毕竟他赵高就是一个奴才。

蒙恬、蒙毅两兄弟文韬武略,再加上先祖的荣光,以及与扶苏的关系,扶苏继位的话,想不被重用都难,事实也是如此。

要知道,赵高在扶苏自尽后,依旧坚持杀蒙恬、蒙毅,就是因为惧怕他们俩受到重用,他们俩要是受到重用的话,朝廷又岂会有自己的主场?

从赵高后来杀掉胡亥,试图自己当秦王来看,他可不愿意一直当个打工的,而对此的解决方案是,必须要阻止扶苏继位,断掉蒙恬、蒙毅发达的路径,再对蒙恬、蒙毅下手。

扶苏虽然继承不了皇位,他的地位暂时安稳,但是谁又能够保证他的地位一直安稳呢?虽然胡亥是他扶上皇位的,但谁又能保证胡亥不会当小人呢?

其实这个赵高根本不必担心。因为赵高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胡亥的老师,作为老师的他怎么可能会不懂自己的学生呢?

更何况,秦始皇都已经看出胡亥不堪重用,赵高作为秦始皇的心腹,又怎么会看不出?后来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沙丘政变并不止赵高、胡亥两个人知情,还有一个人知情,这个人就是丞相李斯。

毕竟他身居高位,又是秦始皇最亲近的臣子,要是不将此事通知给他的话,一旦被他识破,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李斯为什么会同意呢?因为他也担心蒙恬、蒙毅受到重用,将他挤走。

其实此时的他就应该想到,赵高敢于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可见此人胆大包天,野心勃勃,倘若将来得势的话,又岂会放过自己?

李斯千算万算都没有想到,蒙恬、蒙毅虽死,但终究没有株连全族,而他整整被赵高株连了全族,也算是背叛秦始皇的代价。

0 阅读:29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