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建筑的典范: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和山西洪洞的广胜寺

读经典看 2024-06-16 14:54:39

元朝建立了元大都(或称大都)。

元大都,蒙古文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

元大都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国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

元大都按照汉族传统都城的布局建造,是自唐长安城以来又一个格局宏大、规划严整的都城。

元大都遗址公园

元大都遗址公园

元大都遗址公园

元大都遗址公园

元大都经济繁荣,交通四达,影响深远,被西方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最壮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元大都遗址公园位于现在的北京市海淀区,面积宽广,主要分为城垣怀古、蓟门烟树、铁骑雄风、蓟草芬菲等十大景区。

元代城市进一步发展了各行各业的作坊、店铺和戏台、酒楼等娱乐性建筑。

元代,从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藏传佛教寺院和塔,大都、新疆、云南及东南地区的一些城市陆续兴建了伊斯兰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逐步影响到全国各地。

中亚各族的工匠也为工艺美术带来了许多外来因素,使汉族工匠在宋、金传统建筑布局上进行创造的宫殿、寺、塔和雕塑等表现出若干新的趋势。

现存元代的建筑有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等。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龙泉村,是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

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大、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与北京白云观、陕西户县重阳宫并称为全真教三大祖庭。

永乐宫

元时,蒙古崛起,全真教弟子丘处机于公元1222年向成吉思汗献计献策,被成吉思汗赐以虎符,封为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

此后,丘处机四处云游、弘扬道法。

一次,丘处机来到吕洞宾的故居芮城永乐镇,见这里环境优美,唐末地方人士在吕洞宾故宅建立了吕公祠(此祠后被改为观,元太宗三年毁于大火)。

丘处机于是在此地大兴全真教,并向皇帝提出建造永乐宫。

那时,丘处机被尊为元朝国师。

为了维护统治,蒙古政权委派全真教大师潘德冲、宋德方前来芮城主持修建。

公元1240年(元太宗十三年)和公元1244年(元太宗乃马真后三年),宋德方两次来到永乐镇拜祭吕祖;之后,会同诸道侣筹谋兴建宫观。

1247年,永乐宫始建;1358年,永乐宫竣工。

1952年,永乐宫在中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于1957年搬到芮城县城城北2千米的西周古魏国都遗址,占地面积达24·8万平方米。

永乐宫拥有4座元代木结构建筑,坐落在长500米的中轴线上,东西轴线则分别有吕祖家庙及财神庙、玄帝庙、吕祖墓等建筑。

永乐宫里现存的壁画,面积达1005.68平方米,分别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内,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东的霍山南麓,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

广胜寺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初名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当政时,寺院遭到两次大规模灭佛,除舍利塔外,其余庙宇全部损毁。

广胜寺

唐大力四年(公元769年),汾阳郡王郭子仪奏请代宗皇帝李豫敕建重修塔院,代宗准奏并赐额“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人们简称之为“广胜寺”。

广胜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和重建,现在的广胜寺,由上寺、下寺和水神庙组成,建筑群落布局严谨,造型别致。

上寺在霍山南脉山头,古柏耸翠,宝塔高峙,金碧辉煌;下寺在山麓,随地势高低依次而建,殿宇高低错落,层叠有致,是一组富有变化的寺庙建筑群;水神庙在下寺西侧,与寺院仅一墙之隔,庙内供奉明应王。

上寺的飞虹塔和大雄宝殿,为明代重新修建;其余主要建筑,均保留着元代建筑风格,寺内还保存有壁画、木雕、泥塑等文物。

广胜寺有“三绝一奇一特”:“三绝”,即元代戏剧壁画、佛教经书《赵城金藏》、飞虹宝塔;“一奇”,即唐代左右扭古柏;“一特”,即广胜寺建筑之奇特。

使用辽代所创的"减柱法",已成为元朝大小建筑的共同特点;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大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形成当时建筑结构的主要特征。

0 阅读:20

读经典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