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逐渐停止“心脏支架”,做完人就不行了?医生道来真相!

文史安利官 2024-06-11 21:01:09

心脏支架早就被美国淘汰了?一旦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人就废了?

甚至有传言国内也要渐渐停止心脏支架手术。

支架手术真的有这么大的副作用?这时已经有代替支架手术,更好的治疗方式了吗?

心脏支架术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其持续有力的跳动,维系着每个细胞的运转和生命的延续。

但一旦这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整个生命系统就会陷入危机。

冠心病便是最常见和最危险的"罪魁祸首"之一,它会导致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发生狭窄甚至堵塞,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好在,心脏支架术这项技术的出现,让无数危及生命的冠心病患者重拾希望,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植入支架可以快速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给,迅速缓解心绞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给患者带来及时而有力的"救命稻草"。

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心脏支架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突出优势。

它只需要在患者的手腕或腿部做一个小切口,通过这个微小的入路,将装有支架的导管经皮肤插入体内,沿着血管一直送达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

整个手术过程精细入微,医生借助X射线和其他影像设备,能够精准地将支架置于需要的位置。

手术时间通常在1-2小时左右,患者无需全身麻醉,创伤小,出血风险低。

术后仅需要在医院静养1-2天,便可出院继续在家休养,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心脏支架一经植入就能充分扩张狭窄或堵塞的血管,立即改善了心肌的供血状况。

术后患者的心绞痛、乏力等症状会迅速缓解,能更好地从事日常活动。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做支架手术可有效挽救垂危生命。

心脏支架不仅可用于治疗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也适用于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以及长期完全闭塞等复杂情况。

无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还是肾功能不全等高危人群,均可尝试使用支架。

这为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可以说,多年来心脏支架一直都是挽救冠心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武器。

然而,一些人对心脏支架术的认识却存在不少谣言和误区,比如流传"支架在国外早已被淘汰"、"做了支架人就废了"、"寿命会缩短"、"做了就等于痊愈"等说法,这些观点明显是片面和不实的。

心脏支架术的谣言

关于"心脏支架在国外已被淘汰"的传言纯属谣言。

事实上,在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一直是治疗冠心病的主流方式之一,手术量并未出现下降。

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的统计数据,2019年美国进行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约有60万例。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小布什等政要都接受过该手术。

如果支架技术真的已被淘汰,他们理应优先获得更先进的治疗,却没有这样做,可见支架手术在美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发达国家。

日本每年约有20万人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德国2018年支架手术量超过30万例;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支架使用率也是在逐年上升。

可以说,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疗机构都在积极开展这一项技术。

还有一些关于支架手术的常见谣言也需要辟谣。

比如"做了支架就等于人就废了",这种说法明显夸大了其他否定面。

事实上,支架手术本身是微创,且术后并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活动。

只要按医嘱服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支架手术后,身体是完全可以正常运转的。

相比之下,如果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导致心肌大面积坏死和器官衰竭,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和寿命缩短才更加可怕。

再比如"做了支架就会缩短寿命",这也是断章取义。

支架术后如果遵医嘱、良好管理,并未发生并发症,相比未经治疗者,患者的预后反而会更好。

真正影响患者预后的是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

还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谣言"做了支架手术后,冠心病就治愈了,不用服药也无碍"。

这个说法是最不负责任和最危险的,它否定了冠心病作为慢性病的特点,病因并未根治。

如果术后仍然放任不管,心脏衰竭、再次心梗的风险会剧增。

术后患者不能有丝毫放松,依然要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全面管理,方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寿命。

心脏支架手术具备诸多优势,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其局限性。

对于一些轻度狭窄或稳定心绞痛患者来说,支架手术的获益可能并不明显,药物治疗仍是首选方案。

用科学理性认知

面对这些谣言和质疑,其实也不妨用一些科学的结论来正视直接手术。

一项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研究显示,对于症状较为稳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支架手术与不做手术在改善症状和运动耐力方面,获益差异并不明显。

这个研究结果再次说明,支架植入术并非对所有冠心病患者都具有同等获益,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审慎把握手术适应症。

事实上,对于轻症和稳定期的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仍是首选。

只有当药物控制无效,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介入手术才更有价值。

而对于那些正处于急性期、有严重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高危的患者,植入支架则是除了救命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第一时间通过介入手术开通闭塞血管,可以使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下降50%以上,未来心肌重建和心功能恢复的机会也会大增。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徘徊犹豫,植入支架就是最佳选择。

近年来随着国产支架的普及使用,支架价格已经从之前每枚上万元的天价下降到700元左右,整体降幅超过90%,有效减轻了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使这一救命利器走进了更多家庭。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支架手术并非万能,它只是在改善供血方面具有优势,但无法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因的进一步发展。

支架术后患者的长期存活时间,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是否良好控制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坚持运动等良好生活方式。

未来,支架技术必将沿着安全、微创、智能等方向不断发展。

可降解生物支架有望完全取代金属支架,减少异物反应;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应用,将会提高手术的精准度。

与此同时,个体化精准用药、再生医学等技术也将为冠心病的诊疗带来新的助力和曙光。

参考资料

0 阅读:0

文史安利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