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庭死,则明亡矣:大明最后的战神孙传庭,少年英才却曾被逼归因

文史安利官 2024-06-03 20:40:47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

明末农民战争的硝烟笼罩下,一位少年英才挺身而出,他就是孙传庭。

出身于代州孙氏望族,从小便怀有报国凌云之志。

读书无日不勤,习武无时或缓,终于功成名就,中举进士。

初入仕途,他以苦民心计,兴利除弊,很快就声名鹊起。

然而,朝局黑暗,阉党专横,他不得不暂时归隐,以尽孝道。

可家国危亡时刻,英雄该如何抉择?

少年英才

孙传庭,明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

代州孙氏家族,起先并非是本地人,据清人孙仙锦所修的《代州孙氏家乘》载:“雁门,吾孙姓自前明洪武时光山迁来,至今十五世矣。”

表明孙氏祖贯今河南信阳市光山县。

而孙传庭这一代,则是家族迁代后的第十世。

代州孙氏的始祖是洪武初年“以从戎徙雁门”的振武卫百户孙成。

成生二世祖顺,顺生三世祖广,广生四世祖凤。

凤字应时,号云翔,因为是次子,所以振武卫百户的世袭职轮不上他,他只好走读书入仕这一途,于弘治初中进士,是孙氏自迁代以后首位获得功名的家族成员,为后代开了一个好头;他后来做到滁州守,育有五子:岐、峒、嵋、崐、岷,而传庭正是这位五世祖孙岐的直系后裔。

岐为正德二年丁卯举人,也做到了莒州守。

其长子宗派后中嘉靖十三年甲午举人,家乘上并未记载其曾入仕。

他的第三子汾秀又于嘉靖二十五年中丙午举人,官绛州学正,是传庭的曾祖父。

他生有三子,长子嗣约,号观城,中隆庆四年庚午举人,他就是传庭的祖父;其虽未入仕,但“懿行载州志”,曾参与编修万历《代州志》。

嗣约长子元震,号复阳,为万历丁酉举人,先后娶妻刘氏与吴氏,吴氏即传庭之母。

传庭生于万历二十一年四月乙巳,字伯雅,“貌甚魁伟”“仪表颀硕”。

同时,也许是长于边塞之故,传庭练就了“能左右射”的本领,这样的“才武绝人”,为他日后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仅有很好的武艺天赋,传庭在读书上也超过了乃父乃祖,所以终身只是举人,且未得入仕。

而传庭则从小就“颖异绝伦”,六岁入里塾,十三岁即“出应童子试,辄第一”,“自是,与群诸生大小数十试,无弗冠军者。”

二十六岁时就中了举人。

所以能获得这样的成绩,除却传庭的天资外,与他后天的勤奋也是极有关系的:为求得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传庭曾在距“州西北三十里”的白人(或作“仁”)岩读书,此地“因有白谷仙人坐化成峰,峰顶巨石为炉,飘然独立而名。”传庭号“白谷”,即当取意于此。

至今,传庭当年读书的地方仍在,因他后来做到兵部尚书,故而称为“尚书洞”,是代县白人岩景区的一处名景;而为了享有更好的教育条件,传庭也曾走出家乡,“负笈汾水”,这是在他新婚不久的事。

能毅然为学业放弃洞房花烛之缠绵,可见传庭的优异,这也是他日后能成为代州孙氏骄傲的一个重要原因。

万历四十七年,对于大明王朝来说,不是个好年头。

因为在上一年,辽东的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正式同明朝开战,攻取了重镇抚顺、清河,揭开了长达44年的明清战争序幕;而在本年,努尔哈赤更是大破明军于萨尔浒,不仅粉碎了万历帝企图四路合击、犁庭扫穴的计划,也迫使明廷此后在“辽事”上转入被动防御。

尽管这一年于国家而言并不美妙,但于传庭个人,却是值得纪念庆贺的:这一年的乙未科,传庭赴试,高中三甲第41名,总第111名进士,成为了家族中继云翔公之后的又一个天子门生,而他日后的成就,则远出这位先祖之上。

此科的状元是庄际昌,因此俗称“庄际昌榜”。

这一榜与之前万历三十八年、四十四年的两榜一样,都是人才颇盛,前两榜中先后出了杨嗣昌、洪承畴这样的风云人物,这一榜中也有许多明末的名人。

如探花陈子壮是日后南明的“岭南三忠”之一,二甲第4名何吾驺、第7名梁廷栋、第56名姜曰广、三甲第135名吴阿衡俱在崇祯朝出将入相,二甲第59名丁启睿、三甲第83名甘学阔、第122名杨文岳、第191名刘宇亮、第227名余应桂、第272名邵捷春则与传庭一样,均参与了镇压农民起义或抵抗清兵入寇。

其中丁启睿任过潼关兵备道,是传庭在陕西修筑潼关工事的副手,甘学阔是传庭任前的陕西巡抚,杨文岳是传庭推荐接替自己任保定总督的人,刘宇亮则是传庭入卫抗清时的督察大学士,余应桂在传庭战殁后接督了陕西军务,都是和传庭直接间接有过关系的同僚;而此榜中真正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除传庭本人外,还有二甲第19名马士英以及三甲第40名袁崇焕。

更值得一提的是,袁、孙的名次前后紧挨,他们一个是日后明廷在辽东的擎天之柱,一个是崇祯对义军的最后王牌,二人虽从未共事,却都关系着所效忠王朝的兴衰存亡,这样的境遇,加上中第时的巧合,可谓是历史的绝妙安排;而让传庭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份高中,亦可谓是时代将赋予他重任的前兆。

初入官场

传庭中进士后,随即被授予永城知县一职。

对于祖籍河南的传庭而言,这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传庭到任后,“兴太丘社作养人才,惠爱百姓,击豪猾,百务振举。”

当时因为“辽饷”加派数年,且“永独极重”,于是他“激烈具申,曲折数千言,列小民苦状如睹”,表现出一片急民之苦的拳拳用心,而“当事靡不嘉允”;除了“访民间疾苦,首问钱谷”,关心民生外,“性简傲,不畏上官,而能廉查非常事”的传庭,又能巧妙打击县里的恶霸,为民除害。

谋定而后动的风格,不仅让传庭在办案中高效,也是他日后刚投笔从戎即能迅成大功的成功之道;而他在此案中处死的,是一个“其势熏天”的阉党六卿之子,这种不畏强权、嫉恶如仇的个性,也将为传庭以后的仕途带去多样的影响。

传庭在永城一年左右,天启元年即“以才调商丘”,仍为知县。

商丘和永城一样,也都因“数年加派,民乃重困”,尤其是种种的勒索火耗,更是百姓的大害,传庭遂“晓然示以亲输之法”,“严谕平等交纳”,又上奏请免了许多苛捐杂税,还自出俸禄以苏民力,终使民众安定;又,传庭甫一上任,蝗灾与黄河水灾相继来袭,传庭先“为文祷于社”,令“蝗即出境,民乃有秋”,随即面对洪灾,一边“急请详发帑修筑”,一边“即令徼惠河伯,得免泛滥,又浚壕之役,不惮艰难,以其素所佐县官费之公田,易金一千四百有奇,以供民力,金汤之险,恃以无恐。”

不想,刚应对完天灾,人祸又至:当时山东爆发了徐鸿儒起义,商丘的一些无赖刁民就想做内应,传庭急忙“严保甲,练乡兵,创栅栏,缮重门,制战车,备火器,不避暑湿,单骑巡历诸隘口,相度地形,指陈要害,而防御始周,擒缉渠魁”,这才令内忧外患都得以消除。传庭的军事才干也初步得到体现。

同时,传庭为防战时有难民涌入,又亲自主持重修了县里的养济院。所有这些,都令传庭声名鹊起,本县人称他“英才卓荦,文武兼资。

其所措置,恢宏博大,非俗吏比”;因“所至著赫赫名”,故“台使荐牍上,必以公为循卓首。”这样,靠着出色的政绩,传庭为自己赢得了进入中央历练的机会。

天启五年,传庭入朝述职,因此前积下的令名,得以“留擢吏部主事,旋擢稽勋郎,以覃恩予诰命。”

能进入中央吏部,传庭此时可谓官运亨通。但不久他就辞职了,且一去就是整整十年。

其原因,则是明廷此时正处于最黑暗的时期。

避祸归隐

传庭入职中央的时候,正值魏忠贤的阉党与东林党人斗争最激烈之际,阉党由于得到了天启帝的支持,从而彻底击败了东林,并肆意打击与己异见者。

见此情景,虽非东林却嫉恶如仇的传庭,恐怕自己无法适应这污浊的朝局,便以尽孝为名,辞职回乡了,结束了自己六年的首度为官生涯。

传庭的告假,虽为避祸,但其理由却也并非借口。

自其读书求取功名以来,对于家庭生活已忽视良多。

而到万历四十三年,传庭又遭丧父之痛,此后便由母亲吴氏独立督责他完成学业,孤儿寡母的苦状甚为可悯。

传庭后来所以能一举高中,与母亲含辛茹苦的教导实大有关系。

这一切,“性至孝”的传庭看在眼里,牢记心中,但苦于一入仕途便难有闲暇,所以一直无以为报,反倒是初进官场。

如此恩德,传庭自然无时不欲回报,便在天启五年述职时,为父母都争得了诰命,但这样也无法尽报母恩,于是传庭索性就在这朝局昏暗之时辞官而去,家居奉母以尽孝。

传庭回乡后,想着一时半刻也不会再复出,便与继室张氏陪母亲游晏玩赏。

看似一副悠然世外之态,实际上他却并未忘怀国事,而是时时关心着民生疾苦。

当时辽事日益不堪,朝廷四处征丁赴辽参战,弄得民不聊生,山西亦是大受其害:

传庭这首仿杜甫《石壕吏》所作的《邻翁叹》五言古诗,再现了明廷乱抓壮丁的景象,表现出他对国事日非、民生时艰的忧虑同情,以及对无能将吏的厌恶谴责,也说明了传庭此时虽身在江湖,却心系庙堂。

除了对远方辽事的担念,对近在身旁的战乱,传庭亦以实际行动表现着自己的殷切关怀:就在他归乡的第二年,陕西爆发了王二起义,点燃了明末农民战争的烽烟火种。

最初,义军只在秦地蔓延,不料从崇祯三年起,义军突入山西,在四年至六年的三年中,晋省更是成为官军、义军角逐的主战场,传庭所在的晋北自然难免烽火。

而作为地方望族,又是在籍官员,传庭对此自亦不会袖手旁观,他在乡中“缮垣犒士,定乱全城”,“慷慨谈兵略,有澄清天下志”,因之被目为“边才”,也为日后的复出积下声名。

不仅如此,即使在独处或与友人欢笑宴饮中,传庭仍不忘现实的战乱。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后金是从大同、张家口入塞的,这些地方都是宣大总督辖区,而当时的总督正是日后与传庭纠葛不已的杨嗣昌。

传庭后来不以杨之“十面张网”战略为然,其缘由,当始于这次家乡在杨的防守下仍遭蹂躏的事故:传庭对杨的军事才能产生了怀疑。

然而不管怎样,家乡的被兵,最终坚定了传庭马上复出、效命国家的决心。

于是,就在次年,他再度投身于官场中去了。

结语

归隐之后,传庭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对农民起义虽有同情,却更希望能为明室效命。

当看到家乡遭后金蹂躏,他对当朝宣大总督杨嗣昌的防务策略产生了质疑。

最终,农民起义的硝烟愈发浓重,国难当头,传庭下定决心重新复出投身军旅。

参考资料

1 阅读:25

文史安利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