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问怎么处理“四人帮”?叶剑英说了八个字

品读古今 2024-03-17 01:12:39

1976年9月,毛主席的病情日益恶化,他昔日那高大魁梧的身躯变得那么消瘦,那双睿智的眼神也已经黯然失神。

9日,毛主席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溘然长逝。毛主席的离去,令中国陷入到了悲痛之中,全国人民都在为主席默哀,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同时还有迷茫--没有毛主席的中国,该何去何从。

与此同时,在平静的外表的下,一股暗流正在涌动,以江青等人为首的“四人帮”,加快了夺权步伐,中国处在一个紧要的历史转折关头。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在叶剑英、华国锋等人的筹划下,“四人帮”的阴谋并没有达成,“四人帮”也被彻底粉碎。

那么,为祸已久的“四人帮”是如何顷刻覆灭的呢?其中叶剑英又起到了什么样的关键的作用呢?

一、

1897年,广东省梅县雁洋堡虎形村叶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其父叶钻祥按照家庭族谱,给男婴取名为叶宜伟。

这个名叫叶宜伟的男孩,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开国元帅叶剑英。

虽然叶钻祥是一个粗人,平日里以杀猪捕鱼为生,但是生活在底层的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叶宜伟七岁时,叶钻祥将省吃俭用的钱拿出来,送儿子去了当地的私塾念书。

清朝末年,两广革命之风盛行,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先驱者,都曾活跃在两广,这对少年时代的叶宜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908年,11岁的叶宜伟念完了私塾,到离雁洋堡十几里路的丙村镇三堡学堂读书。

辛亥革命后不久,叶宜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梅县东山中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先进的革命思想,革命的种子在心中发芽。

18岁时,叶宜伟从东山中学毕业。毕业前夕,大家让叶宜伟给《同学录》作序,他欣然提笔,豪气干云的写下“成则周武三千,败则田横五百”的诗句,表明他将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决心。

时局动荡,前途难知,毕业后的叶宜伟暂时无处可去,就在离家不远的一所小学找了份教员的工作。但是,叶宜伟的志向并不在此,他想继续深造,学习知识本领。

1917年,叶宜伟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报考云南讲武堂。为了表示从戎决心,他在入学时将名字改为“叶剑英”,取其“剑胆英豪”之意。

叶剑英攻读的是炮兵专科,在校期间,他坚持勤学苦练,阅读了大量军事理论方面的书籍,为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0年,刚从军校毕业的叶剑英奔赴福建漳州,加入了孙中山的组建的“建国粤军”,并担任炮兵连长,随军打回广东。

此后,叶剑英凭着作战勇猛和足智多谋一路升迁,到1924年时,叶剑英已经是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了。

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培养军事干部,国民党在共产党和苏联和帮助下筹建了黄埔军校,叶剑英被委任为教授部副主任,负责军事理论学科教育。

虽然身在国民党阵营,但是叶剑英已经逐渐接受了马列思想和共产党的主张,成为一名共产党的拥护者。

在黄埔军校里,叶剑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周恩来等共产党人,通过他们叶剑英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仰。

渴望入党的叶剑英向周恩来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当时我党对国民党高级军官入党问题非常谨慎,因此叶剑英的入党申请暂时被搁置。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撕破伪装,在上海赫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在这个历史紧要关头,叶剑英毅然宣布革命反蒋,与蒋介石彻底决裂。

虽千万人吾往矣,叶剑英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风范。

1927年7月,叶剑英几经辗转来到了武汉,在这里他遇到了梅县同乡、共产党员李世安,通过李世安,叶剑英第二次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

周恩来收到叶剑英的入党申请后当即表示:

这个人我了解,可以入党。

至此,叶剑英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当时我党高级军事人才非常缺乏,入党后不久,叶剑英就被党组织派往苏联,进入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特别班学习。

经过三年的学习,叶剑英回国来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负责中央军委参谋部的工作,协助毛泽东、朱德作战,打了不少胜仗,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王明、博古掌权后,毛泽东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压,处境十分困难,一般人都不敢接近他。孤独、痛苦的毛泽东自嘲自己就像是一个孤家寡人。

然而,叶剑英却一如既往,主动接近毛泽东,向他汇报工作和思想,这让苦闷中的毛泽东心里多了一份慰藉。但是,叶剑英也因此收受到了王明等人的排挤,叶剑英后来回忆说:

“那时李德打击我, 把我参谋长撤了, 我当时考虑, 革命事业还很长, 我做什么工作都是为革命, 不能斤斤计较。”

毛泽东感慨地说:

“剑英这个人对前几把交椅是不争的! ”

在毛泽东最为困难的时候, 叶剑英把个人的进退得失置之度外, 坚定地支持毛泽东,伟人间这种深厚的革命友谊不得不让人为之动容。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当时中央军委、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部队被编成第一纵队,叶剑英任纵队长,毛泽东也在第一纵队里面。

湘江之战后,红军锐减至三万人,革命前景堪忧,叶剑英更是忧心忡忡。越是在这个时候,他越是深切感受到,党和红军离不开毛泽东,中国革命离不开毛泽东。

1935 年 6 月, 红一、四方面军 在四川懋功会师,经毛泽东同意,叶剑英来到红四方面军任参谋长。当时,中央经会议研究,确认了集中力量北上的方针,但是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阴奉阳违,企图率军南下分裂红军。

一天下午,前敌总指挥部正在开会研究作战问题,译电员突然走进来将一份密电交给叶剑英,这是张国焘发给陈昌浩的电报,命令四方面军南下,阴谋用武力危害中央。

叶剑英虽然心中大吃一惊,但是他表面不做声色,把电报装进口袋,悄悄离开会场,立即向党中央驻地赶去,将密电交给了毛泽东。

当天晚上,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就下令,中央军委纵队和1、3军团单独北上,脱离了险境,避开了一场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

1972年,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谈及此事说道:

“剑英同志将密电报告了毛主席, 中央因而脱离危险,立了大功。没有剑英同志立这个功,那个局势就很坏了……在关键时刻才显示出是同志嘛! 古话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嘛!”

毛主席也多次提到这件事, 高度赞扬叶剑英是“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建国后,叶剑英长期领导军委的工作,在军队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堪称解放军的一根定海神针,正是这根定海神针在历史转折关头发挥出了关键作用。

二、

197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无比沉重的一年。这年1月和7月,周恩来和朱德相继逝世,毛主席也病情恶化,9月后进入病危状态。

毛主席弥留之际,中央政治局委员都聚集到了毛主席卧室,同毛主席进行告别。

当叶剑英来到毛主席病榻前时,毛主席双目微睁, 艰难地活动一下手臂,似有话说,但是由于病痛的折磨,主席已经说不出来话了。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叶剑英,并没有察觉到毛主席的这一举动。等他刚退出病房时,护士又过来报告,说毛主席正在招呼他过去。

叶剑英立即转身回到病榻前,见主席嘴角微张,想说什么。叶剑英把耳朵凑过去,仔细辨别从主席口中吐出的每一个音符,但仍然听不懂主席说的是什么,他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哽咽到:

“主席,主席...”

不久后,毛主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与世长辞。

毛主席逝世后,“四人帮”加快了夺权步伐。

在政治局会议上,江青公开发难,攻击邓小平,她甚至说“我看对邓小平不能太手软了,应该开除他的党籍”,其夺权野心可见一斑。

对于江青的发难,会上很多人愤愤不平,但却又敢怒不敢言,于是纷纷把目光望向了叶剑英。

叶剑英此时担任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要职,是唯一在位的元帅。更重要的是,叶剑英拥有军队的指挥权,在军队中有着很高的威望,随时可以下达命令。可以说,在解决“四人帮”问题这件事上,叶剑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叶剑英当仁不让的说道:

“江青同志,请你放冷静一些好不好?毛主席走了,我们都很悲痛。毛主席的丧事是国葬,一定要安排好,这是我们目前首要工作。”

大家都点头称是,江青也不好在说什么。

虽然“四人帮”早已磨刀霍霍,但是很多人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并没有警惕,汪东兴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汪东兴是中央警卫局局长,长期担负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也是陪毛主席走完人生最后旅程的少数几人之一。毛主席走后,汪东兴悲伤过度,连着几天茶饭不思,整日暗自落泪。

一天,李先念找到汪东兴,见汪东兴老是啼哭不休,不得不点醒他:

“老汪,在这个时候你怎么还哭的像一个孩子一样呢?现在是全党的非常时刻,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经得起严重考验。华国锋同志刚刚任职,经验比较欠缺,我们要帮他考虑这些复杂情况。”

汪东兴这才醒悟过来,开始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

不过,也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早就听到了“四人帮”霍霍的磨刀声。聂荣臻就通过杨成武转告叶剑英:

“四人帮是一伙反革命,什么坏事的干得出来,要有所警惕,防止他们先下手,如果他们把小平暗害了,把叶帅软禁了,就麻烦了。”

王震、陈云、邓颖超、粟裕等老同志也都上门或托人带话,提醒叶剑英尽快解决“四人帮”的问题。

其实,叶剑英脑海中也是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如何解决“四人帮”。在一次和华国锋的交谈中,叶剑英语重心长的说:

“最近,我一闭上眼睛就老想到主席临终前的场景,你不要辜负主席的期望,担起领导的责任,团结大家同他们斗争。”

在叶剑英心中,他已经把华国锋当作“后主”看待,他感觉到自己肩负着毛主席的重托,辅助华国锋、解决“四人帮”就是继承主席的遗志。

然而,解决“四人帮”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维持国家稳定。该怎么处理呢?这需要非凡的智慧和胆识。

三、

与此同时,“四人帮”的夺权行动也在加快。

他们一面大闹政治局,使会议无法正常开展;另一方面逼迫中央将毛主席的文件、材料交给他们,以销毁其中对他们不利的内容。同时还在上海搞”第二武装“,准备随时发动反革命政变。

解决“四人帮”问题迫在眉睫。

华国锋问叶剑英,对付“四人帮”采取什么样策略,叶剑英对华国锋说道:

”军事家最忌讳的是贻误战机,现在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原来的部署,要提前行动,先发制人,以快打慢,否则会坐失良机,陷入被动。”

先发制人,以快打慢,就是对付“四人帮”的八字方针。

随后,叶剑英又去做汪东兴的工作,汪东兴当即表示:

“我坚决拥护华总理和叶副主席,你们怎么领导,我们就怎么干。”

于是,叶剑英、华国锋和汪东兴秘密商量行动方案,准备动用中央警卫力量将“四人帮”控制起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对行动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推演。

1976年10月6日,这是普通的一天。

晚上7点,叶剑英身穿灰色军装,坐着红旗车来到怀仁堂,准备参加8点钟举行的政治局常委会。下车时叶剑英对随同警卫员说道:

“你们不要随意走动,听指挥。”

与叶剑英一同前来的是华国锋。

7点55分,王洪文到达会场,当他走到大门旁时,几个卫兵朝他走过来。王洪文顿感形势不对,冲卫兵喊道:

“我是来开会的,你们要干什么?”

但是卫兵不由分说,将王洪文制服后带入会场,华国锋当即宣布了对王洪文隔离审查的决定。

随后,张春桥、姚文元陆续来到会场,也都被警卫逐一制服。江青则是在中南海住所看录像片时被逮捕的,直到此时江青还不服气,嘴里一连说着“为什么?为什么?”

自此,为祸已久的“四人帮”倒台,全国人民拍手称赞,大快人心。

“四人帮”倒台后,华国锋曾提议,由叶剑英担任中央主席,一些老同志也有这个想法。但是叶剑英坚决不受,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托孤不做成都主,一孔明灯万古名”,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叶帅的心胸坦荡,高风亮节,与争权夺利的“四人帮”形成鲜明对比。

不仅如此,叶帅还十分重视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建设。1983年,叶剑英担任第五届全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期将满,他写信给人大常委会,请求不再将他列为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候选人。

1985 年 9 月,叶剑英和其他 63 名老同志一起,中央写信,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以便让年轻的德才兼备的同志进入中央委员会,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新老交替。

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从此, 叶剑英完全退出了领导岗位,在我党历史上开了中央最高领导层主动退休的先河,为中央高层领导交接的民主化、制度化做出了表率。

叶帅的无私无畏,高风亮节,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敬仰和缅怀!

参考文献:

1、《叶剑英的革命初心》

2、《解密:毛泽东政治遗嘱》

3、《叶剑英在关键时刻》

4、《历史转折关头的叶剑英》

0 阅读:0

品读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