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问起吴瑞林在朝鲜“炸山”一事,听完汇报后夸赞:不简单

品读古今 2024-03-14 15:26:23

1951年下旬,朝鲜战场上硝烟弥漫。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下,志愿军副总司令邓华带领吴信泉、温玉成、吴瑞林与梁兴初四员虎将回国,向毛主席汇报朝鲜战场战况。

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各位将军,听取了他们对战争的汇报。在汇报结束后,几位将军正欲转身离开,毛主席忽然叫住吴瑞林,问道:“我在电讯上看到,你在朝鲜公路上炸石头,这是怎么一回事?”

吴瑞林一愣,旋即反应过来,毛主席说的炸石头指的是什么。于是,他详细向毛主席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毛主席听后,即兴点评道:“你吴瑞林可不简单哩,现在你的名字可是响彻整个朝鲜战场,什么麦克阿瑟,李奇微,都不是你的对手哩。”

那么吴瑞林的“石头战法”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为何连毛主席对此也赞不绝口呢?

1915年,吴瑞林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县吴家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小学上了没多久,便因为交不起学费,不得不回到家中帮衬家务。10岁那年,为了赚钱补贴家用,吴瑞林一个人跑到通江当泥瓦工学徒。

这个砖瓦厂有700多人,学徒工有200多人。老板拿学徒工不当人,不仅不给工资,还随意打骂,工人们都怨声载道,但敢怒不敢言。砖瓦厂有个老师傅姓王,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为了反抗黑心老板,王师傅秘密串联工人成立了工会,并举行了两次罢工。

在罢工过程中,王师傅注意到了吴瑞林,他觉得这个年轻人不仅聪明,机灵,而且人品也好,于是对他格外信任。后面,王师傅经常给吴瑞林宣传一些共产党的思想主张,还有南昌起义这些事。这时吴瑞林才知道了,原来中国还有共产党,还有工农红军。

1928年,13岁的吴瑞林加入了共青团,在组织的任命下,担任起了秘密交通员的职责。虽然此时的吴瑞林只有十三岁,但是他稳重老成,遇事处变不惊,经常来往于南充、阆中、江油、达县等地,向游击队通报了各地敌军的驻防情况,游击队对吴瑞林的工作非常满意。

1932年,红四军由陕西进入四川,上级派吴瑞林到川陕边界迎接红军。吴瑞林与另外三名同志结伴而行一同前往,然而半路上遇上土匪拦路过不去,没有办法只能折返回来。吴瑞林不甘心任务失败,于是只身一人从山路前往,一路上小心谨慎,终于在通江县边陲的烟溪场见到了红军的先头部队。

然而,那时土匪、特务横行,红军见吴瑞林年纪尚小,又是只身一人前来,对他产生了怀疑,怀疑他是国民党派来的探子,于是将他绑了起来。吴瑞林急得大喊:“我是党组织派来迎接红军的。”但是红军依然不相信他,将他暂时关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吴瑞林就大声叫门,说道:“我是党组织派来迎接红军的,你们不要把我当奸细,同坏人关在一起。”吴瑞林的叫喊成功吸引了红军战士的注意,于是将他带到了红四军政治部接受审问。在那里,吴瑞林向政治部首长详细汇报了地方党组织的情况以及敌人的兵力部署等,并且自告奋勇的给红军先头部队带路。就这样,吴瑞林成了迎接红军入川的第一人。

红军解放通江县后,继续向四川挺进,吴瑞林也跟随部队参加战斗,同时负责侦察敌情、带路任务。在空山坝战斗中,吴瑞林击退敌军20多次进攻,遭敌军战机轰炸后,脑部负伤,吴瑞林的战斗事迹传到了总指挥部。

徐向前总指挥和陈昌浩政委接见了吴瑞林,表扬他迎接红军和带路攻占通江、巴中城出了力、立了功。当徐总得知吴是共青团员时,问道:"为什么没有转党?"

吴瑞林说:"组织上还没有叫我转党。"

陈昌浩政委说:"从你在烟溪场接到红军那天起,就算你的入党日期,入党就是那一天!"

随后就给吴瑞林办了转党手续,并安排他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团委工作,吴瑞林自此正式加入红军队伍。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瑞林离开延安,奔赴山东进行敌后游击战,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一大队队长。1939年中秋之夜,吴瑞林的指挥所遭到鬼子偷袭,当时部队大都出去执行任务了,他身边只有警卫员以及饲养员几个人。敌众我寡,硬拼肯定是不行的,吴瑞林当机立断,带领几人转移到地道内,利用有利地形抵抗。

吴瑞林手持两把驳壳枪,在地道内四处出击,打死打伤日伪军五十余人。敌人恼羞成怒,向地道内投放毒气弹,同时架起机枪朝地道内疯狂扫射。吴瑞林的下腹、右腿等部位均被打中,鲜血淋漓,最后体力不支,熏倒在敌人的毒气弹中。

就在命悬一线之际,支援部队赶来,打退了敌人,将吴瑞林救出。吴瑞林受伤严重,战斗结束后,虽然在医生的努力救治下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右腿上被子弹打断的神经却再也接不上上去,从此落下了残疾。

1940年初,休养了半年的吴瑞林借助拐杖重新回到了回到了部队,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旅二团团长。这年年底,1940年年底,日寇纠集2000余名伪军来扫荡莱芙杨家横地区,其主要打击目标是吴瑞林所率领的二团。

敌人来势汹汹,吴瑞林沉着应对。他带人在日伪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击毙日本鬼子400余人,伪军500余人,受到山东地区首长的嘉奖。然而,在战斗中,吴瑞林由于身先士卒,交战中脊椎骨右上方被打中,直接被子弹击穿,所幸的是没有伤到内脏。本来吴瑞林腿脚就不方便,加上这次又受了伤,于是警卫员找来一副担架抬着他转移。

偏偏在转移的过程中,又遇上了小股敌人,此时吴瑞林身边只有四个护送他的战士。吴瑞林虽然躺在担架上,但仍与战士们一道向敌人发起还击,最后毙敌十余名,成功打退这小股敌人。但是他右肋下方再次中弹,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这员铮铮铁骨的虎将,全身上下已是伤痕累累。

1943年,日伪军对沂蒙地区采取“拉网合围”战术进行“大扫荡”,妄图歼灭鲁中军区主力,吴瑞林率二军分区第十一团八连在天险岱崮阻击敌人,这就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岱崮阻击战。

当时,吴瑞林带领的八连全部加起来只有93人,但是前来进攻的日伪军却有3000多人,敌我力量悬殊巨大。吴瑞林利用地形合理安排防守,甚至连山顶的石头都成为了他们杀敌的武器。

经过18个昼夜的战斗,吴瑞林等人击毙日伪军300余人,牢牢将岱崮掌握在手中,而代价仅仅是牺牲2人,伤7人。如此悬殊的战损比,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也极为罕见。

战后,吴瑞林受到了山东军区司令员、政委罗荣桓的嘉奖,十一团八连被授予“岱崮连”光荣称号。

建国后,已是四十二军军长的吴瑞林,率领部队来到东北黑土地垦荒屯田,开启了筑剑为梨的生活。然而,平静的生活还没过多久就被打破,朝鲜战争爆发了,吴瑞林的四十二军由于地理优势,很快就收到了准备入朝作战的命令。

收到命令后,吴瑞林没有丝毫怠慢,立即集结部队,在鸭绿江边待命。1950年10月19日,吴瑞林接到了中央军委电报,上面只有两个字,“过江”,电报虽短,却重如千钧。

四十二军早已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多日,在吴瑞林的一声令下后,全军立即行动,挥手告别祖国东北边陲的最后一抹夕阳,踏上去往异国的征程。在夜色的掩护下,全军数万官兵仅仅用了7个小时就全部渡过了鸭绿江。

根据彭老总制定的“西攻东防”策略,四十二军被派往黄草岭一带,阻击准备在此区域发起进攻的联合国军。

黄草岭又称“德洞关”,位于长白山脉南麓的长津湖地区,是朝鲜东北部的军事要冲,也是敌我在东线战场的必争之地。

当时,东线之敌为南朝鲜李承晚伪政权的首都师、第3师,美军陆战1师、陆军3师则尾随其后,做南朝鲜军队的“监工”。一旦敌人突破黄草岭防线,将会与西线的美第八集团军形成钳形攻势,对我志愿军西线部队实施东西夹击,倒是战局将会变得非常不利。

吴瑞林深知这一点,黄草岭阻击战是四十二军入朝后的第一战,无论如何都要打好,他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

吴瑞林作为一名从基层一路拼杀上来的将领,作战经验自然十分丰富。到达阵地后,他立即深入一线,勘探地形。黄草岭是狼林山脉的主峰,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大小山峰纵横绵亘,到处是悬崖峭壁,丛林密布,山峦交错。连通黄草岭的只有一条在峡谷中蜿蜒穿过的公里,上面是壁立千仞,下面是万丈深渊。从地形上看,这里是个打阻击的好地方,吴瑞林的把握又多了一分。

不过,虽然占据了有利地形,但是眼下困难还是很多的。第一个困难是天气。此时已经入冬,朝鲜半岛的温度降到了零下十度,山野雪白一片,地面结霜问题严重,战士们行军如同踩在冰面,非常不利于作战。不过,联合国军面临的也是同样恶劣的天气,双方在这一项上是公平的。

除恶劣的自然条件外,吴瑞林的部队还要面临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武器装备的差距。

众所周知,从建军开始,我军在与敌人的作战中就长期处于“火力不足”的状态。建国后,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来源是战场缴获,其中包括日军武器和国民党军武器。虽然相比以前底子厚了不少,但是和第一工业强国的美国比起来,差距还是非常大。

以美军陆战一师为例,该师配有一个坦克团,拥有150辆坦克和35辆装甲车,各型火炮1000多门,轻重机枪1000多挺,各型火力支援武器等更是不计其数。与之相对的,四十二军麾下的主力师之一的一二四师,全师轻重机枪只有150多挺,火炮也只有80门,坦克和装甲车的数量则是零。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面对险境,吴瑞林这位从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铁血虎将,保持着一贯的冷静与勇猛,他给部队下达了坚守阵地的命令:一个敌人都不能放过去,将敌人的进攻粉碎在黄草岭之中。

首先进攻的是南朝鲜的首都师,这是李承晚集团的“御林军”,平日里骄横惯了,再加上后面还有美军撑腰,根本不把黄草岭的守军放在眼里。然而,当他们发起进攻后,立刻发现情况部队,防守黄草岭的根本不是朝鲜人民军,而是中国军队。在志愿军的猛烈攻击下,南朝鲜的首都师被打得抱头鼠窜,哭爹喊娘,扔下大批尸体后疯狂逃窜。

此时,美军方面也已经得知了中国军队参战的消息,尽管他们对南朝鲜军队的表现十分不满,但是他们知道,南朝鲜军队根本不是志愿军的对手,只能自己亲自下场了。

美军第十军指挥官阿尔蒙德少将命令美国海军陆战一师接替南朝鲜首尔师,继续进攻黄草岭。

美军陆战一师是美军德王牌部队,战斗力强于美骑一师,也是日后志愿军公认德朝鲜战场上战斗力最强德美军部队。然而,此时的志愿军和美军,对对方的实力并不清楚。

开战尹始,骄悍的美军并没有将志愿军放在眼里。黄草岭与美第八集团军之间相距八十公里,中间被志愿军隔断。而陆战一师前进的道路只有在无数险峻峰岭中穿过的一条公路,公路两侧尽是悬崖峭壁。

面对这种地形,陆战一师的军官们颇有点担忧,但是阿尔蒙德少将却丝毫不以为意,他催促陆战一师加速行军,拿下黄草岭。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建议在附近修建一个飞机场,以便转运伤员。然而,不可一世的阿尔蒙德却反问道:“怎么会有伤亡?”。

傲慢的阿尔蒙德,终将为他的狂妄和自负付出代价。

11月1日上午,美国陆战一师以营为作战单位,在各型作战飞机、装甲车辆以及火炮的掩护下,向黄草岭发动了新一轮进攻。面对美军新一轮的攻势,吴瑞林沉着应对,他指挥部队依托前期修建的隐秘工事层层抵抗。陆战一师尽管看上去攻势猛烈,但是并没有讨到多少便宜。

在交战过程中,吴瑞林也意识到了美军的强大,这是我军以往任何对手所不可比拟的。最让吴瑞林印象深刻的是美军的火力,各种轻重武器、口径大小不一的火炮应有尽有,子弹炮弹似乎无限量供应。天上有飞机不断狂轰滥炸,地面上重型坦克呼啸而来,如入无人之境,我军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小口径火炮对这种装甲单位难以造成有效伤害,解决不了敌人大规模的装甲部队。

不过,吴瑞林并不是一位打呆仗的将领,他善于思考,只要能对付敌人,一切都可以为他所用。既然我军火力不足以对美军坦克造成威胁,那就借助“外力”。

吴瑞林早就注意到了道路两侧的岩石峭壁,他命工兵在两侧的山缝中填入几百公斤烈性炸药,等美国人的坦克开来后用电话机起爆。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志愿军一气炸毁了美军五辆坦克,炸伤八辆,同时炸死炸伤大量美军。

这一场面让见多识广的美军都吓了一跳,他们还以为志愿军从哪里搞到了什么大威力武器。最后当他们弄清真相后,不禁哑口无言,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四十二军的顽强阻击下,联合国军终究没有越过黄草岭一步。黄草岭阻击战的胜利,不仅阻挡了东线敌人的前进脚步,同时有力支援了在西线作战的志愿军主力,对朝鲜战争有着巨大的实际意义。

在此后的第四战役中,吴瑞林又如法炮制,这次引爆的炸药直接掀垮了半座山,落下的碎石压扁了二十多辆美军坦克,还有二十多辆被炸毁炸伤,死掉的美军更是不计其数。

1951年夏,吴瑞林等人奉命回国汇报工作,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当毛主席问及“炸石头”战术时,吴林瑞腼腆一笑,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看着眼前这个笑得如此腼腆的军人,毛主席不禁夸赞道:你吴瑞林真不简单。

1955年,吴瑞林被授予中将军衔,随后不久被任命为海南军区司令,守卫海南岛。不久后,中央命令他担任南海舰队司令,负责看守祖国的南大门。由陆军到海军是吴瑞林军旅生涯的一大转折。海军不比陆军,技术装备复杂,专业分工细,技术性强,战斗岗位多,这对只读过一年文化速成课程的吴瑞林来说,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吴瑞林没有后退,而是迎难而上,为了尽快熟悉海军情况,了解和掌握海军知识,吴瑞林甘当小学生,一切从头学起。经过不懈的努力,吴瑞林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舰队司令员,后来又调任海军常务副司令员,为我国海上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 阅读:5

品读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