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古月参加演出,杨尚昆开了个玩笑,吓了古月一跳

品读古今 2024-03-14 15:26:37

1990年7月,特型演员古月受邀参加一次大型的文艺演出,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领导都来观看了这场演出。演出结束后,领导们来到后台接见慰问演员。

当时演员前面给首长们准备了一排椅子,杨尚昆正要落座时,看见一旁站着的古月,连忙说:“主席还站着,我们怎么能坐呢,撤掉撤掉!”大家都被杨尚昆的这个玩笑逗笑了。

但是古月听后却连忙摆手,杨尚昆的这个玩笑让他既激动又惶恐,激动的是中央领导人对他表演的肯定,惶恐的他知道自己毕竟只是一个扮演毛主席的演员,担当不起这份殊荣。

不过,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古月扮演的毛主席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被大家广为接受了。

那么,古月是怎么被发掘的呢?他又是怎么走上毛主席特型演员这条路的呢?

1、苦难的童年

古月原名胡诗学,1937年出生于广西。古月出生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很快烧到了广西。古月的父亲应征入伍保家卫国,不久后就在战场上牺牲,母亲也在战争中遇难,仅剩下他和姐姐两个人相依为命。

作为烈士遗孤,古月姐弟俩被好心人收留,送到了孤儿所。虽然在孤儿所生存暂时有了保障,但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连普通老百姓的儿女都可能吃不饱穿不暖,孤儿所里孩子们的生存状况更是可想而知了。

在孤儿所里,打骂、体罚、挨饿受冻都是家常便饭,古月姐弟两可谓是受尽了苦难,他们的经历也是旧社会那些孤苦伶仃的孩子的一个缩影。

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土崩瓦解。古月和姐姐被南下的解放军从孤儿院救了出来,从此,部队就成了他们的家。

古月姐姐因为相貌清秀,才艺突出,被解放军文工团选中,而古月也跟着姐姐一起加入了文工团。

年幼的古月在文工团虽然只是干一些打杂的活,但是闲暇之余,他经常写写诗歌,做做绘画,并且他还把自己的姓拆开,以“古月”的笔名在军报上发表。

古月的作品很快引起了领导的注意,当时军队文化部正缺这样的人,于是相关领导找到古月单独对他进行考察。

经过考察,古月的各方面都符合要求,于是将古月调到文化部任干事,更好的发挥他的才能。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大家惊奇的发现,古月身高一米八,气度不凡,五官轮廓神似青年时期的毛主席。

每当古月走路上,总有人对他指指点点,说他像毛主席,而古月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改变。

2、叶帅钦点为特型演员

1976年,一代伟人毛主席溘然长逝,从此老百姓再也见不到他那亲切的笑容。但是,人民在心里永远缅怀毛主席,热切希望银幕上再现伟人的形象,再现他那光辉的革命业绩。

1978年,文化部下达通知,要求在全军范围内挑选出适合塑造毛主席形象的特型演员。

当时古月已经转到了昆明军区,在军区文化部任科长。一天,著名的剧作家、总政文化部副部长胡可来到昆明军区,并特意去了古月家里。

原来,古月神似毛主席的传闻已经流传到了北京,胡可这次前来,就是商讨让古月担任毛主席的特型演员一事。

一见面,胡可就开门见山的说道:

“今天我来,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和你们夫妻商量,中央决定在全国、全军挑选一批扮演领袖的特型演员,文化部和总政还分别下达了文件,不知小胡看到没有?”

身为文化科科长的古月当然知道这件事,连忙回答道“看过,看过”。

胡可说道:“我看小胡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外形也很像毛主席,如果能把毛主席这个形象塑造好,对个人前途、对党的事业都是一件大好事。”

这时,古月妻子王桂萍说话了:“这是一件好事,可他从来没演过戏啊。”

王桂萍也在军区文工团工作,是文工团的戏剧演员。于是胡可笑着说:“那不要紧,不会演戏可以学嘛,你就可以教他。”

这样一来,这件事情就定下来了。不过要扮演毛主席,首先就得参加选拔,需要照一张定妆照发到北京。

古月虽然很希望能做毛主席的特型演员,但他心里还是有点犹豫不决,扮演领袖可不是一件小事,万一到时候没选上被打回来,那可丢尽了脸。

但是古月毕竟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虽既然首长发话了,那他也只能执行了。不过,拍定妆照的时候古月留了个心眼,他没有去自己单位的照相馆拍,而是去了云南省话剧团一位老朋友那拍,他心想反正化妆师、摄影师都不认识,即使这事最后没成功也没谁知道。

没想到,古月一穿上特制服装,化妆师简单的捯饬了一下,效果就出来了,连摄影师也不禁感叹:“真是太像了!”

古月也感觉挺有意思,就各个角度都拍了几张,洗出来后交给胡可带回了北京,然后就去忙别的事情了。

胡可拿到照片后,不禁拍案叫绝,他把古月的定妆照和美国记者斯诺拍的毛主席真人照放在一起让大家分辨,结果大家都觉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

不过,胡可不是拍板的人,挑选毛主席的特型演员不是一件小事,这需要中央的领导来做最后定夺。

经过一年的海选,全军各单位一共报上来了二十多个候选人,这些人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每一个都酷似毛主席。

接下来,就是要在这二十多个人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而这最后一步将由叶剑英元帅来亲自把关。

很快,这二十多张毛主席特型演员候选人的彩色照片放到了叶帅的办公桌上。叶帅拿着放大镜,凝神聚目的一张一张审看,前后反复比对,但总是难下决断。

经过反复挑选,叶剑英的注意力最后放在了其中一张照片上,照片上的演员和毛主席非常相似,就连和毛主席有过亲密相处的叶剑英,一时间竟也难辨真假。

叶剑英看了许久,向坐在一旁沙发上的耿飚说道:“来来来,耿飚同志,你给我介绍一下这个人的来历。”

耿飚是这次选拔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对于各个候选人的背景自然是门清,他看了看照片,回答道:

“叶帅,此人是昆明军区文化部的一名干事,名叫胡诗学,是总政文化部副部长胡可同志发现的。您是不是觉得他有点像毛主席。”

“像,很像!”叶剑英点点头,语气中不由得透露出一丝赞叹。于是,叶剑英拿起红笔,在照片的背面画了一个圈,表示选中此人。随着叶帅的这一画,古月的人生将出现一番新的天地。

后来,叶帅在谈到这件事时说道:

“不管怎么说,我和主席在一起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我对主席的音容笑貌是很熟悉的。所以,我的选择,应该是不会错的,当然,拍电影是艺术创造,这就要看这个演员的演技如何了。”

那么,古月是否会不辜负叶帅的期望,把毛主席的伟人形象塑造好呢?

3、一心一意演好毛主席

很快,古月被选为毛主席特型演员的消息传到了昆明军区。然而,面对大家的祝贺,古月却表现的十分忐忑,他怕如果演不好会是对毛主席的大不敬。

这时,古月的姐姐开导他说:“演毛主席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如果你一开始就对自己没信心,那怎么能把毛主席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演绎出来呢?”

姐姐的一番话点醒了古月,从此,他抛开思想负担,积极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1979年,古月来到北京的八一制片厂,正式成为毛主席的特型演员。

古月没有学过表演,也没有表演经验,刚来制片厂时,对表演可谓是一窍不通。

但是古月在心里暗自激励自己,一定要学会真功夫,真本领。没有人带,他就自己摸索着学,别的演员在演戏时,他就在旁边仔细观察演员们的动作、神态,然后自己在私下里慢慢揣摩。

为了让表演更贴近真实的毛主席,古月还找了六百多张毛主席的照片挂在房间的墙上,有空就看着照片,一遍一遍模仿毛主席的神态。

慢慢的,古月在表演上有了突破,以前只是外形像,现在就连神态表情也十分相像了。很快,古月证明自己的机会来了。

1980年,由西安制片厂筹备的历史题材电影《西安事变》开拍,古月作为特型演员在电影中出演毛主席一角。正当古月信心满满,准备好好表现一番时,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由于古月之前只是在台下练习,没有正经的拍摄经验,所以当一大堆摄像头对着他时,他感到十分局促紧张。

而且,拍摄时要根据机位的变化随时调整身姿,每次机位变化时,古月要不是找不到镜头,要不就是忘了说台词。

一段戏拍完后,导演看着镜头中动作僵硬、眼神飘忽的古月,尽力压着火气说道:“同志,你这个状态不行啊,要调整调整。”

导演这么一说,古月更加手足无措了,在浪费了几条胶卷后,导演终于忍不住发火了,在大庭广众之下斥责古月:“这张脸怎么就长在你脸上了。”

导演的话让古月感到无地自容,但他并没有被击垮,而是收拾心情,继续配合导演拍摄。随着和导演之间的磨合越来越加深,古月的表演逐也渐收放自如,渐入佳境。

经过半年多的拍摄,《西安事变》终于杀青。电影一经上映,就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古月扮演的毛主席一角,更是获得了观众的肯定,古月由此一炮而红。

古月出名后,也有一些导演找到他,希望让他出演别的角色,但是都被古月回绝了。他说我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一心一意演好毛主席。

有人劝他,说这样会你的戏路越来越窄。但是古月依然不为所动,或许在他心中,演毛主席已经成了一种信仰。

为了更好的扮演毛主席,古月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从一些细节入手。

毛主席是湖南人,酷爱吃辣椒,吃不了的辣椒的古月也开始吃辣椒,尽管被辣的满脸通红,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毛主席爱吸烟,几乎是烟不离手,古月也学着吸烟,最后硬是成了一个老烟枪。

为了学习湖南话,古月还特意跑到毛主席的老家韶山冲,跟着当地老乡学语言,最后说出了一口地道的韶山冲话,这让他更有毛主席的味道。

1988年,历史巨制《开国大典》开拍,这部电影讲述了毛主席和他的革命战友为革命事业奋斗,最后建立新中国的故事。电影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毛主席的青年、壮年、中年时期,这对古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古月在琢磨演技的同时,对于表演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他认为,毛主席虽然是伟大的领袖,但是他也有七情六欲,有感情,在革命道路上,也有烦恼,也有纠结。古月把他的这些思考带入到表演中,这样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更加有血有肉、丰满的毛主席形象。

电影的重头戏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举行开国大典,宣布新中国的成立。在拍摄这一段时,古月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他感慨万千的说:

“作为第一个登上天安门演毛主席的演员,这份光荣落在我这一个苦孩子出身的人身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激动、更让人难忘呢!”。

1990年,史诗巨作《大决战》开拍,古月在电影中一如既往的扮演毛主席。在拍摄途中,还发生了一件让人动容的事。

当时摄制组正在西柏坡拍摄,恰巧李讷也在这里。李讷是毛主席的小女儿,自幼受到毛主席的疼爱,当她听说主席的特型演员就在此处时,就想来见上一面。

李讷来到剧组时,古月刚好拍完还没有卸妆,当她见到古月的那一刹那,神情不禁有点恍惚,仿佛真的见到了毛主席。

这次见面,两人聊了很多,古月跟李讷讲述了很多他在扮演毛主席生涯中的事,讲述过程中还时不时下意识的模仿毛主席的动作。

这让李讷想起了自己儿时父亲对他的陪伴,想起了她们父女俩在夕阳下散步的场景。

分别时,李讷忽然扑向古月,抱着他痛哭了起来,这一刻,50岁的李讷仿佛找到了父亲怀抱的感觉。

而古月就像一位老父亲一样轻轻抚着李讷的背,轻声安慰她。在场工作人员无不为之动容,这也无疑是对古月演技最大的肯定。

当然,在古月身上也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情。

1990年7月,在一次大型文艺演出中,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观看节目结束后,接见演员。演员前面放了一排给首长准备的椅子,杨尚昆看古月还站着,连忙说:

“毛主席还站着,我们怎么能坐,撤掉撤掉。”

合影时,古月竟被放在了江泽民和杨尚昆中间,可谓是莫大的殊荣。

不过,古月心里知道,这是因为大家对毛主席的充满了敬意和缅怀,他不过是沾了毛主席的光而已。在以后演艺生涯中,他更加珍惜这份得之不易的光荣。

随着娱乐广告的兴起,很多演员都接拍广告,但是古月从来不拍,因为他觉得这是对毛主席的大不敬。万一遇上不良商家,将会损害伟人的光辉形象,这种事他绝对不干。

古月曾说,他要把扮演毛主席作为一件终生事业永远的干下去,他的愿望是扮演上100次毛主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2005年,古月在拍摄时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8岁。

作为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古月把将此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虽然他已经全国皆知,家喻户晓,但是古月依然保持着自己最初的那份初心和信仰,这份精神值得我们尊重!

0 阅读:0

品读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