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奇葩“乳房税”:低种姓女性袒露乳房,是对高种姓的尊重

文史安利官 2024-06-11 20:44:46

印度真的是一个奇葩的国度,各种各样的奇葩规定层出不穷,比如牛的地位比女性高,底层人民被开除人籍……

然而印度历史上还有一个更奇葩的东西出现,那就是“乳房税”。

底层女性面对高种姓必须袒露自己的乳房,如果想穿上衣服,就必须交“乳房税”,而且胸部越大,税率越高。

这到底是高种姓道德的沦丧?还是有什么隐情呢?

“乳房税”

19世纪初,印度正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

为了榨取更多财富,英国殖民者层层加码,向印度贵族征收重税。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贵族们转而加重了对底层百姓的剥削,层出不穷地创造了各种荒谬税种,其中就包括令人发指的“乳房税”。

这一荒唐做法的根源,要从印度教的种姓制度说起。

在这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分层制度下,人们被划分为四个主要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外加一个"不可接触者"的群体。

婆罗门是最高种姓,掌管祭祀和知识传承。

他们不需要从事任何劳动,生活由底层人民供养。

刹帝利是贵族统治阶层,掌握政治和军事权力,负责国家治理和战争防御。

吠舍则从事商贸等基本劳作。

而首陀罗是最底层的劳动大众,多从事农耕和体力劳动。

至于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群体,他们甚至连种姓地位都无缘获得,被视为污秽之人,受尽歧视和压迫。

在这种固有的等级观念影响下,印度的统治阶层将各种荒唐规矩加诸于底层民众之上,以彰显自身的尊贵地位。

其中就包括一条令人发指的规定:低种姓的女性在外出时必须将上身袒露,以示对上层种姓的敬意。

反之,如果她们想遮盖胸部,就必须缴纳特殊的“乳房税”。

这项荒唐的税种,出现在被称为特拉凡柯尔的喀拉拉邦,当时这里的"不可接触者"人群占多数。

按照规定,想要在公共场合遮挡胸部,底层妇女们就必须根据自身胸部的大小,交纳相应数额的“乳房税”。

胸部越大,税额就越高。

可以想见,对于贫苦的底层民众来说,这无异是雪上加霜的沉重负担。

然而,生存已是如此不易,她们又怎能将这份羞辱与摧残视而不见?

久经压迫的底层妇女们终于燃起了反抗的火种。

随着基督教从英国传入印度,一部分低种姓妇女皈依了新的信仰。

基督教传播的平等理念影响着这些底层妇女,她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穿衣的权利而斗争。

为了反抗“乳房税”的羞辱,一些勇敢的妇女开始公开穿上衣物遮挡身体,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穆拉克拉姆的故事。

作为一名底层妇女,穆拉克拉姆为了抗议“乳房税”这一荒唐做法,在税吏上门时,竟将自己的乳房割下作为"税款"交给了他们。

最终穆拉克拉姆因失血过多而不幸牺牲,她的丈夫也因悲痛万分而自焚身亡。

穆拉克拉姆的悲壮举动如一声惊雷,震撼全国,更坚定了底层妇女们反抗的决心。

在底层妇女们的坚持不懈抗争下,这场运动的声浪终于传到了英国统治者的耳中。

面对舆论的压力,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向这种荒谬的做法低头。

终于,在1859年,当时统治特拉凡柯尔的国王被迫发布法令,承认底层妇女遮盖上身的权利,从而正式废除了令人发指的“乳房税”。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变革,喀拉拉邦逐步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成为印度较为先进的地区之一。

不过,即便如今印度已在法律上废除种姓制度,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对女性的歧视依旧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

奇葩税种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各国政府为了筹集税收、维护统治、调控社会经济等,常常会设计出各种税种。

有些税种看似合理,有些却让人啼笑皆非,甚至荒唐至极。

在古罗马时期,竟然曾经存在过“尿税”这种让人难以置信的税种。

当时的罗马人发现,尿液中存在有氨,具有清洁和漂白的作用,可以用于洗涤衣物、美白牙齿等。

于是,尿液开始在罗马流通交易,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经济产业。

“眼光独到”的罗马皇帝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为了获取更多的税收,他们对尿液的买卖交易征收了一种名为“尿税”的特殊税款。

根据史料记载,皇帝们不仅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设置了专门的尿液收集桶,还派人从公共厕所搜集民众的尿液,并对那些倒卖尿液者征收重税。

尽管如今看来这种做法确实有些荒谬可笑,但在古罗马时期,它却是一个重要的税收来源,为皇室聚敛了大量财富。

与古罗马相比,现代社会的一些奇葩税种就显得更加令人难以理解了。

比如,苏联曾经推行过著名的“单身税”和“无子女税”。

为了鼓励人口生育,苏维埃政府在1941年开始对无子女的男女公民征收一笔特殊税款,税率高达工资的6%。

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1992年苏联解体。

在苏联看来,征收单身税或无子女税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能有效地促进人口增长,从而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然而在当代人看来,这种做法似乎有些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过于直白地干预了个人的私生活。

与此相比,中国曾经存在的“月饼税”就显得更加有趣一些。

所谓“月饼税”,是指企业发放给员工的月饼等节日奖品需要缴纳一笔个人所得税。

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中秋节是发放月饼最多的节日。

由于一时执行不够彻底,这一规定在过去曾引发过不少争议。

不过,近年来已经得到了比较明确的解决,符合规定的福利不需要再缴纳个税。

回到印度,2016年喀拉拉邦推出的“脂肪税”便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税种。

为了遏制肥胖人口的快速增长,喀拉拉邦政府对餐馆销售的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征收一笔“脂肪税”。

虽然这个做法在当时遭到了不少质疑,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民众的饮食习惯,促进身体健康。

除了上述这些,历史上还存在着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葩税种。

比如,18世纪初的英国,曾对男性佩戴的帽子征税,拥有越多顶帽子需要交纳越高的税款。

而在19世纪的俄罗斯,却出现了一种与之正相反的“胡子税”,要求佩戴徽章的男性必须为自己的胡须纳税。

中世纪的英国还曾存在着一种名为“窗户税”的怪诞做法。

窗户越多,需要缴纳的税款就越高。

为了逃税,不少民众干脆把房屋的窗户封闭,导致室内阴暗潮湿,极大影响了居住环境。

直到18世纪末,这一陋规才被英国政府废止。

再看看近代史,在19世纪的美国西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财政赤字,竟然对印第安人的长发征税。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长发对于印第安人来说不仅是身份象征,更是精神信仰。

可见,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公然伤害印第安人的民族尊严和宗教信仰。

压榨民众

回顾人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地都曾存在过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葩税种。

无论是古罗马的“尿税”、苏联的“单身税”和“无子女税”,还是英国曾经的"帽子税"和“窗户税”、美国西部对印第安人征收的"长发税"。

这些看似荒唐可笑的征税做法,实则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阶级对立,也反映了统治阶层剥削压榨人民的做法。

从本质上说,这些奇葩税种的出现,源于当时统治者的一种单纯思维——将税收视为榨取民众的手段和工具,而忽视了公平正义的原则。

他们或是为了敛取更多财富,或是试图干预和控制民众的生活方式,又或是想通过征税手段来维护其统治地位。

可以说,这些做法完全是出于统治阶层自身的利益考量,丝毫没有顾及到底层民众的切身利益。

同样,在古埃及时期,为了规避高昂的房产税,民众也采取了一种“烂尾楼”逃税方式。

他们故意将房屋建造到一半就停工不动,维持在永久“建造中”状态,从而避免缴纳完工后的重税。

这种做法最终导致当时的开罗城内到处是未完工的烂尾楼,成了一道奇景。

可以看出,面对统治者的无理征税,底层民众也是无路可走,只能想尽各种办法来维护自身利益,哪怕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做法。

事实上,这些举措正是对统治阶层压迫剥削的一种反抗和反击。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正在摆脱过去那些愚昧落后的做法。

如今的中国社会,我们较少见到那种极端荒唐的征税政策存在,人民的生活相对更加滋润稳定。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在税收政策制定上都将日臻完善,真正体现人民利益至上、公平正义的理念,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同时,作为公民个体,我们也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积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资料

0 阅读:0

文史安利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