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搞了一个核电站,结果搞得太好,才明白英国当年错过了什么

科普路不平 2024-06-22 09:03:21

我国搞了一个核电站,结果搞得太好了,让我国成为继美、法、俄之后,第4个,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终于明白,英国当年到底错过了什么。这个核电站就是华龙一号。

这个事情啊,还要从1970年开始说起。当年,上海由于少煤缺电,许多工厂面临停产,新工厂不敢开工建设,而且上海的运输能力已经承载不了更多的运载任务,光是运煤,就已经占用了上海海运和铁路运输的一半还多。也不只是上海这样,很多发展比较快的城市,都出现了缺电现象。

周恩来总理听取汇报之后,表示:华东地区缺煤少油,想要解决华东地区用电问题,需要搞核电。就这样,当年2月,代号“728”工程,中国核电发展,正式起步。

由于中国核电发展晚,刚开始的中国核电站,被称为“万国堆型展览馆”,没错,当年咱们跟印度一样,也是万国造。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用的是法国技术;秦山三期核电站,用的是加拿大技术;田湾核电站,用的是俄罗斯技术,三门核电站,用的是美国技术。

但是,真正的核心技术,买是买不来了,靠市场也换不过来,甚至因为你用的是别人的技术,那整个工程都是对方主导,比如:大亚湾核电站用的是法国技术,对方就要求,办公用的所有用品,包括鞋套啦,防护服,甚至纸和笔这种中国能生产的东西,也必须得用进口的。而且中国专家也没有话语权,你想问人家点什么,要看人家愿不愿意搭理你,更不要说学习他们的核心技术了。

咱们中国人的作风你也知道,你越是封锁和打压,我越是要超越,我们不可能一辈子用别人的技术。引进国外核电的目的,就是消化和吸收,开发中国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就在这个背景下形成。

目前核电技术分为4代,第一代是上世纪50-6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建成的实验性和原型核电站,它主要是解决了核电站有无的问题,还不具备商业性。

第二代就是实现了商业化、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化,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正在运营的技术成熟的核电站,都是第二代核电技术,比如:福岛核电站。

但是第二代核电站缺点也很明显,安全性不足,才会发生日本福岛核危机。在此基础上,又对核电站提高了安全性和经济性,这就是第三代核电技术。

第四代核电技术就是目前最先进的核电站,在反应堆和燃料循环方面有重大创新的核电站,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上,属于遥遥领先。

华龙一号是三代核电站,它是中核和中广核的合作成果,1997年开始,中核在CPR1000“157堆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地提出 “177堆芯”的概念,功率确定为100万千瓦,机型确定为CNP1000。

相比于157堆芯,177堆芯更经济,也更安全。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就像是电热水壶底座,加热面积更大了,烧同样的水,电热丝的温度就可以更低,所以寿命更长也更安全。和155堆芯相比,177堆芯的换料周期,从12个月,延长到了18个月,电厂利用率提高了90%以上,而且安全性也增加了不少。多说一下,177堆芯不是增加20个堆芯那么简单,而是整个反应堆的堆芯系统都要重新设计,就像是芯片的电路,谁要敢提出自己的堆芯,谁就要提出自己的芯片电路,技术非常复杂。

中广核是在法国M310型的基础上,通过多项技术改进,从CPR1000发展到CPR1000+技术,再到最终的ACPR1000+技术。

可以说,这两家都有了第三代核电技术,也都希望技术能落地。但是当时中国研发力量分散,自主核电技术基础薄弱,核电出口还容易出现窝里斗,甚至互相拆台的情况。国家就希望,这两家公司能技术融合,结束核电混乱局面,在资源上减少浪费。

就这样,两家公司都拿出了看家本领,核心技术堆芯用了中核的177堆芯,又用了中广核的三套非能动安全装置,非能动就是,当没有动力,失去所有电力的情况下,利用水箱内冷却剂的自身重力势能,完成堆芯冷却,安全更有保障,这样可以避免福岛核电站,因地震、海啸造成的核泄漏。

同时呢,为了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华龙一号不仅能抵御17级超强台风,9级地震,双层安全壳的设计,还能让它抵御大飞机的撞击,抵御240分钟的烈火酷烤,甚至山洪暴发也丝毫不会影响到它。

2021年,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商业运营,这也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单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发电近1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国外之前想用“碳中和”,试图锁死中国工业发展,但是华龙一号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不仅不会被碳中和封锁,反倒可以借着碳中和,向国外输出核电技术,甚至差一点儿把核电技术出口到了英国。

当初我国和英国签订了核电一揽子计划,计划建造布拉德韦尔B的时候,由中广核牵头,把华龙一号送去参加审查。

结果英国听信美国挑拨,最终该计划不了了之,但是没有中国的帮助,英国核电项目进展不顺,甚至有烂尾风险,只能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而中国的华龙一号,目前已经出口到了巴基斯坦,未来还将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0 阅读:1

科普路不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