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研究:叶酸促进癌症发展,补充叶酸还安全吗?告诉你答案

君毅说健康 2024-06-03 02:16:35

一提到叶酸(FOL),人们往往会和孕妇、预防胎儿畸形等联想到一起,作为一类对身体至关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来说,它的作用其实不止如此。

近年来还有很多国际科研机构发现,它与肿瘤进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研究发现FOL缺乏会提高各类癌症的发生风险,如结直肠癌、肝癌等;但同样有研究发现过量摄入FOL也可能加速癌症的进展!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补充叶酸就不安全了呢?

一、叶酸促进癌症发展,补充叶酸还安全吗?

复旦大学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关于叶酸(FOL)促进癌症发展的研究,研究人员分别给予处在肝癌阶段的三组小鼠,每千克0mg、2mg、20mg的富含FOL的食物,发现相比于对照组,FOL最大剂量组的小鼠癌症的进展最快,过量摄入FOL会影响酶降解加速肝细胞癌的进展。

那是不是说明叶酸的摄入促进癌症发展呢?

其实不然,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这个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已患癌小鼠,非健康小鼠;而研究剂量为每千克给予20mg的FOL,那转换成健康人群就相当于50kg的人群一次摄入1000mg的FOL。

我们要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针对健康人群FOL的日推荐量为0.4mg,远远低于实验所用剂量,对于合理摄入FOL的健康人群来说,并不存在促癌一说。

相反的,兰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基于多篇权威期刊的数据,结果提示低FOL状态会使小鼠发展成为肝癌的风险提升,且血浆FOL水平与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呈负相关。

多项动物实验证实,血浆FOL水平能够预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性。

在一项中晚期肝癌药物治疗的研究中,实验者发现与肝动脉化学栓塞疗法相比FOL、-FU和Oxaliplatin的联用治疗显著提高了无法进行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一项发表在《PNAS》上的研究发现,低FOL状态会严重影响细胞分裂和DNA复制,造成某些特定区域变得不稳定容易发生断裂或是出现异常表现,诱发包括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管缺陷、精神障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病等多种威胁健康的病症。

其中《AJCN》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高水平FOL摄入组相比,低FOL状态会使罹患结直肠癌(CRC)的风险增加约三分之一;每日增加260μg的FOL摄入,可有效降低癌细胞活性,将CRC的患病风险降低约百分之七。

而《BJC》上也曾刊发过FOL与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相关研究,指出低FOL状态会降低身体抵御病毒的能力,与血浆FOL水平正常的女性相比,低FOL状态罹患宫颈癌的风险提升五倍。

而早在二十世纪末期《JBND》就曾刊发过关于低FOL状态促进脑卒中发生及发展的相关研究。脑卒中在我国是目前十大疾病死亡排行之首,新发疾病人数已达到了全球近一半的比例,多项研究推测这与我国人群低FOL状态有很大的关联。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受限于基因、遗传原因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烹饪方式(煎炒烹炸)、饮食结构(高盐、高油)等原因,导致大家体内FOL水平普遍较低。作为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FOL水平一旦降低,直接影响Hcy转化,未代谢的Hcy大量囤积在体内造成内分泌失调,诱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我们要知道HHcy会干扰机体正常代谢,降低解毒能力,增加患癌风险,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可造成血管内壁出现损伤,形成动脉硬化、斑块等,加速各类血栓的形成,进而提升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JAMA》上一项来自我国的大型临床实验发现,针对高血压伴HHcy患者在正常服用降压药的同时,每日给予安全剂量的FOL,可使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约五分之一;如果长期按需服用(大约三年),则可将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约十分之三;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过既往脑卒中病史的患者来说,安全剂量的补充FOL可以大大降低再次患病的风险。

大量实验研究同样指出低FOL状态会增加认知功能损害、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类疾病的发生及进展风险。

在美国一项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低FOL状态组的人群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约百分之三,死亡率约百分之八,与血浆FOL正常水平组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出了约68%及300%。

同时,众所周知FOL补充对于孕妇及胎儿的重要性,低FOL状态会造成胎儿神经管缺陷,发生无脑、椎管闭合不全等严重畸形,还会增加孕妇胎停、流产、早产等风险;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一项通过针对妊娠28周后的孕妇随访、观察的大型研究调查还发现,低FOL状态可以增加中晚期妊娠抑郁症的发生及进展。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叶酸(FOL)与癌症的关系其实是具有双面性的,对于未患癌患者来说,适量的补充FOL,特别是对于那些低FOL状态的人群来说是有益的,可以帮助身体抵御多种疾病侵害;而对于已经罹患癌症的人群来讲,大剂量的补充FOL(1mg/天)并不能控制、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反而会促进癌症的进展使癌症发病风险提高了。

而且大剂量的补充还会影响身体对于其他一些营养元素(如VB12、Zn等)的吸收利用,间接危害身体健康。

就拿VB12来说,作为催熟细胞的关键酶,FOL和VB12具有协同,一方缺乏另一方就会补偿纠正,但如果本身机体的FOL摄入就过量,一旦VB12也不会被及时发现,长期下去就会诱发多种相关疾病。

二、叶酸到底应该怎样补充才安全?

既然叶酸过量补充有可能会致癌,而叶酸缺乏又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等疾病,那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的补充呢?医生给出以下建议请大家务必记牢!

在补充叶酸之前,我们需要先清楚自己是不是需要额外补充,上面我们有提到该类物质虽然不能由人体合成,但可以通过饮食摄取,每个人体内含有量因人而异。

它虽然好处多多,但无论是缺乏还是过量补充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了解自身是否缺乏就变得至关重要。

刊登在《JAMA Intern Med》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血常规中的血小板(PLT)计数越低的患者(参考值范围:100×10`+9`~300×10`+9`/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高的患者(Hcy≥10μmol/L)从合理补充叶酸中获益更为凸出,其中PLT计数相对较低组补充足量叶酸后发生中风的风险下降了约百分之六十。

除了PLT低和Hcy高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如过量酒精摄入、消化系统疾病(如炎症性肠炎)以及体内MTHFR酶活性下降或失活等)会通过干扰叶酸的吸收或是代谢途径来增加其缺乏的风险。

建议有上述情况的人群在选择补充前,先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测以了解自己体内叶酸水平,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按需进行补充,尤其是对于患有多种疾病或存在各类禁忌症的患者,更应谨遵医嘱。

专家共识中提到,目前我们国民的平均摄入量大约在200μg/日-300μg/日之间,远远低于官方推荐的400μg/日,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均衡膳食,从日常饮食中获得是最佳的补充方式。

建议每日保证摄入0.4千克的新鲜蔬菜和0.3千克的水果,蔬菜主要以绿叶菜为主(如苋菜、娃娃菜、芥菜等),选择性摄入大豆类或其制品(约0.15kg/日)、动物肝脏(3次/月)、坚果(约0.06kg/日)等富含叶酸丰富的食物。

不过食物在进入人体中所含有的叶酸并不能百分之百的被人体利用,有很大一部分会被酶解;再有受我国烹饪方式(高温:煎炒烹炸炖煮)影响,遇热后很快就被分解掉了,所以其一半以上成分可能已经流失。尤其是老年群体,叠加机体吸收代谢能力的衰退,更是雪上加霜。

此时,就可以考虑适当的使用一些药物补充剂。相较于食补,药补(合成叶酸)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加,特别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人群。

如备孕期的男女,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孕前三个月持续每天补充400μg的片剂,可有效降低子代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孕期妇女建议增补 400μg到800μg,伴有高危疾病的(如糖尿病、高血压、癫痫等)可在医生建议下加大计量(但不超过1000μg);哺乳期妇女同样需要增加400μg来保持正常的身体机能。

部分伴随叶酸缺乏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抑郁症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在不增加毒副作用的前提下应在医生指导下每日合理增补叶酸片剂。

值得注意的是,它会和多种药物(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氟尿嘧啶、甲基多巴等)出现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吸收率,增加毒副作用甚至加重疾病,所以对于有其他疾病正在服药的患者,打算补充片剂或是已经在服药的人群来说,一定要尽快咨询医生,切勿私自用药。

针对补充方式,可以选择单一制剂的叶酸片,也可以选择一些多种维生素组合的多维片作为额外补充。但在选择产品时不必盲目跟风,追求价格,选择一些高价的保健品,医院、正规药店中价格适中的即可满足需求。

服用时避免空腹,建议与饭同服以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避免与酒精、茶(含鞣酸)以及富含VC或是高脂肪的食物同服,以防止影响药效。

而且切记服用补充剂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切勿私自服药,或是在未经医生允许之下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这种自以为是的用药习惯往往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同时,生活中还可通过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等方式促进叶酸更好的吸收。

总而言之,叶酸与癌症进展方面是存在双面性的,与癌前、癌后状态,补充剂量等因素都有关,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大剂量的补充确实有致癌的可能性,但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合理补充反而对身体的益处更多。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做到合理补充,指南推荐的剂量为400μg,但实际补充量因人而异,按需补充,但前提是一定要先去正规医院检查,确定自己是否属于缺乏群体,再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切忌私自增减剂量。

参考文献:

[1]司薇,徐丹.叶酸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 2022(004):050.

[2]朱晓婷.叶酸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防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DOI:10.7666/d.Y2339590.

[3]李剑飞,郭锡汉,薛京伦,等.叶酸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Carcinogenesis, Teratogenesis & Mutagenesis, 2021, 33(04):317-320.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4.014.

[4]朱俊杰,王海煌,李建民,et al.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23):3763-3772.

0 阅读:5

君毅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