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降压药既便宜又管用,副作用还小!高血压患者的福音

君毅说健康 2024-04-15 01:21:19

张先生是一个上班族,工作压力大,生活规律不好,经常熬夜加班,平时以外卖为主,烦躁时,会抽烟来缓解;最近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经常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有时候还突然出现的背部剧痛,让他十分不安。

经过朋友的劝说,张先生决定去医院进行检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发现他血脂过高,而且他的收缩压为159mmHg,舒张压为99mmHg时医生怀疑是高血压,便让患者连续三天来医院里检查血压,发现其血压一直偏高,医生确诊张先生患有高血压,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调理。

医生给张先生开了氨氯地平片作为治疗药物,张先生起初有些犹豫,怀疑医生为提成开了一种比较贵的药物,因为他记得他父亲曾经吃过卡托普利,效果不错,但医生告诉他,卡托普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锌元素缺乏,引发一系列不良症状。

听到医生的解释,张先生决定接受氨氯地平片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张先生的症状逐渐有所缓解,他的血压也逐渐恢复正常。而且,他发现氨氯地平片价格较低,整体医药费比他父亲花费的要少通过上述病例,我们知道了高血压的危害,同时意识到了在众多降压药中一些药物价格低廉,副作用较低,那么该类型的药物具体有哪些呢?

一、哪三种降压药便宜又好用?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程发展较慢,如果不及时的控制,容易对心脏造成重大伤害,引起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

而且部分长效药物比较贵,容易对患者造成经济困难,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选择便宜又好用的降压药物至关重要。

1)苯磺酸氨氯地平

苯磺酸氨氯地平能够通过抑制分布在心肌和血管平滑肌上的L型钙通道,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使得血管平滑肌舒张并且能够扩张外周小动脉等等, 从而降低血管内阻力使得血压降低,减轻心脏负荷,延缓和减轻心室肥厚的发生。

在钙拮抗剂中,苯磺酸氨氯地平作用时间更持久。我们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后,其血液浓度到达最顶峰时是在6到12小时内,而且该药物半衰期时间长,大致范围是35到50小时之间,连续服用7到8天后,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个体用药剂量的调整通常在用药7到14天后开始进行,以确保稳定的治疗效果。

2)缬沙坦

颉沙坦对AT1受体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但不影响钾离子的交换,只是抑制醛固酮的释放;口服颉沙坦的方式为每日一次,每次80mg,如果该剂量不能控制血压,可增至160mg。

当然一些患者,因为自身功能受限,比如说肾功能较低以及肝功能有问题导致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不能及时代谢完毕,因此无需调整剂量。该药物服用后 尽量避免防晒,因为该药物服用过后暴露于紫外线下,引发皮肤或粘膜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例如水肿性红斑,灼热等等。

3)比索洛尔

比索洛尔主要通过抑制心脏细胞上的β1受体活性,从而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降低心率,减少心输出量,进而达到降压的效果,而且比索洛尔的降压效果比美托洛尔强5到10倍。

同时比索洛尔作用于心肌细胞,降低心肌细胞的收缩能力,使其耗氧率下降,降低心肌梗死的概率,它能够阻断抑制肾上腺素与β1受体的反应,降低心肌的兴奋,重要的是其半衰期较长,大约在9h到12h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三种药物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医生所下的医嘱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不可私自确定服用剂量。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

总之,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结合自身病情、经济状况等因素,寻求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助力血压稳定,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在服药过程中注意一些事项,避免危机身体健康。

二、如何正确服用降压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高脂饮食,长期熬夜,吸烟等因素,很多人不可避免地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的情况。然而,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药效,避免用药禁忌。

初始服药的患者,一开始建议小剂量服用药物

这是因为,小剂量药物可以使得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受到药物的作用,从而判断药物是否适合自己的身体。同时,小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以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

如果小剂量药物的效果欠佳,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步增加剂量。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向医生反馈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有一些药物不可以掰开服用

例如缓释片它们在外表上有一层薄薄的“衣膜”,这种药物剂型的设计是为了让药物能够持续释放,并且减少药物在体内的波动。

一旦这些片剂被掰开服用,内部的药物就会暴露出来,药效作用会过快地展现出来,这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的副作用出现。此外,由于药物过快地释放,药物的作用时间可能不够长,无法达到治疗的效果。

定期监测血压

为了确定药物是否能够起到作用,需要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压,从而及时了解降压药的效果以及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发现血压不稳定,或者血压升高以及出现明显的异常症状,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尽量别睡前服药

人体在进入睡眠状态后,受生物钟调节,血压会自然降低,研究发现,入睡后血压平均可降低20%,尤其在入睡后两小时降幅最为显著。

因此,如果睡前服用,降压药物的高效作用与睡眠中血压的自然下降可能会发生重叠,结果可能导致血压过度降低。这种过度降压可能给心脏、大脑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带来供血不足的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脑血栓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听从医生的建议,医生所禁止的行为且不能做,同时小剂量服用,睡前不服药等行为有效避免一些副作用的发生,以确保降压药的疗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果身体出现一些症状,则预示着血压并不稳定需要与医生协商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或者生活习惯的一些原因影响导致的。

三、高血压出现前会有哪些征兆?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稳定,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征兆。这些异常征兆往往是机体受到长期高血压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反映了心脑血管系统的损害程度。以下是高血压异常征兆的一些表现。

①. 头痛:

一些高血压患者会出现频繁的头痛症状,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此时身体血压偏高,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痛的表现,同时也可能是由于血管痉挛或者神经系统异常引起,通过统计发现高血压所引起的头疼主要以胀痛为主,而且发作部位不稳定。

②. 眩晕和乏力:

当颅内压增高时,患者常常会感到头晕目眩,这是因为大脑内的压力超过了正常范围,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

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头胀的感觉,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导致头部血管扩张,从而使头部出现胀痛感;当患者在头晕时测量血压,往往会发现血压较平时有所升高。

③. 耳鸣:

高血压可能导致内耳血管中的脂质沉积。脂质的异常沉积会促进过氧化脂质的产生,这是一种有害的自由基,能够损害血管壁,引起血管的炎症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炎症和脂质沉积可能导致血管萎缩,内耳的血液供应减少,造成耳鸣症状的出现。

④. 多尿和夜尿频繁:

高血压患者在夜间容易出现多尿和夜尿频繁的情况,这是因为长期血压升高会使肾小球小动脉发生硬化,这会减少血液流向肾脏的量,导致肾实质缺血。

缺血的肾脏组织会逐渐受损,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引起肾脏功能受损,过多尿量的排出。

总之,通过张先生这一病例,我们意识到了降压药中有一些药物便宜,药效很好不过,在服用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需要及时发现异常征兆,积极控制高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和监测血压,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疾病风险,维护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红,张勇. ACEI和CCB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10):883-886.

2. 赵瑾,李华. 不同降压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比较[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8, 18(5):479-483.

1 阅读:6

君毅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