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昔日爱将去世,邓公最惋惜陈赓,最心疼王近山,最遗憾苏振华

近现代史源 2024-06-08 07:15:18

二野老政委、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十分长寿,1997年时以93岁高龄病逝。他在战争年代的老部下非常多,因为二野主要延续了老红四方面军脉络。四方面军规模庞大,有资历、战功高的名将比比皆是。其中有不少人,建国后“走”在了老政委的前面,邓公对其中三人的感情尤为特殊。

第一位是开国大将陈赓。陈赓是二野军衔最高的将官之一,跟王树声一样;但陈赓的军事经历,总体上看比王树声更丰富、战功突出。特别是解放战争期间,两人的军内地位有差别,“陈谢兵团”一定程度上属于战略部队,不光受野战军领导,还经常被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直接指挥,陈赓也是整个解放战争中,歼敌数量最多的兵团司令员。

以军事指挥水准见长的陈赓,还是一位对面手,早年在周总理的领导下,特情工作成绩出色。陈赓是二野的名片之一,刘伯承司令员和邓政委都特别器重他。然而陈赓因早年受刑,心脏落下疾病,1961年不幸病逝。他是二野主要将领中,去世最早的一位,年仅58岁。按照其履历和才能,若没有早逝,后期贡献和地位难以限量。小平同志一直为陈赓的离去而惋惜,直到晚年还经常谈起这位爱将,感叹“天妒英才”。邓公是陈赓与傅涯的牵线人,对夫妇俩有着特别深厚的友情。

第二位是王近山。王近山属于典型的战将,军事才能过人,被誉为“二野朱可夫”。论打硬仗的能力,二野内少有出其右者,是刘邓大军公认的尖刀人物。建国后王近山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能够在首都任职,可见不仅刘邓首长喜欢他,毛主席也很看好王近山。不过志得意满的王近山,却卷入了意外事件,生活上出现很大麻烦。1964年他与发妻韩岫岩离婚,在军内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惊动了中央。

组织认为王近山做了不好的示范,高级将领的生活作风问题,在那个年代是很严肃的。最终一代名将王近山被撤职并开除党籍,以儆效尤。小平同志很关心王近山的情况,不希望“一杆子打死”:得知王近山被下放农场,健康状况很不好并且不时受到揪斗,老首长十分心疼。但1966年后小平同志也进入蛰伏期、处境不佳,他对王近山爱莫能助。

后来王近山终于被调回军队,担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邓公闻讯是很高兴的。但好景不长,1978年王近山患癌离世,只有63岁。此时小平同志已经回到中央领导岗位,悲痛之余他在王近山的悼词上修改了职务名称,从副参谋长改为“南京军区顾问”,相当于是大军区正职干部规格,这是邓公对昔日爱将王近山最后的关爱。

第三位是苏振华。苏振华是57位开国上将之一,同样是刘邓大军的代表性人物。战争年代小平同志高度评价苏振华,是“最能打仗的政委”。作为一名军政双优的干部,苏振华担得起这样的评语。但苏振华跟前面两位将军有很大不同,那就是生涯晚年,他和老政委邓公产生了一定的分歧,直到苏振华1979年病逝也未完全化解,这令小平同志感到非常遗憾。

苏振华的党性很强,对组织极为忠诚。1976年毛主席病逝后,他全力支持华国锋、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粉碎相关集团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亲自前往上海,稳定住了这座至关重要的大城市,特殊时段上海秩序井然,离不开苏振华的缜密工作。此时他的老首长邓公还没有复出,华主席与苏振华之间建立了信任,工作沟通非常多。

1977年下半年邓公回到领导岗位,而苏振华却在广州号事件、“两个凡是”,以及大连海上阅兵等敏感问题上连出状况,处于风口浪尖并遭到多次批评。曾经与邓公关系紧密的苏振华,此时却迟迟不能完全理解老首长的新政策和治国策略,工作上很不如意。加之健康状况恶化,经历一系列打击的苏振华,于1979年2月病逝。尽管最后两年有过意见分歧,但小平同志对苏振华是很有感情的,亲自在他的追悼会上致悼词。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4 阅读:1242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