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成立兵团,彭老总有意让张子意与王震搭档,为何上级没同意?

漫步史书 2024-06-19 09:20:29

1949年1月,根据中央统一全军番号的指示,四大野战军分别改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并规定在野战军与各军之间组建兵团,并拟定在全军建立20个兵团。

不过要说起来,第一野战军即便是在上级下达命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未能组建兵团。

这一点,与其他各大野战军完全不同。

图|张子意、沈谷南夫妇合影

盖因当时西野各部队都不是很充实,彭老总与一野主要领导成员商量后,认为应暂时不组建兵团。

一直到1949年6月,华北军区第十八、十九两兵团由晋入陕划归第一野战军战斗序列,第一野战军才将下辖的6个军组建了两个兵团(当时第八军番号已经撤销)。

对于兵团一级领导干部组成,彭老总颇费了一番功夫。

第一兵团,王震任司令员兼政委。

第二兵团、许光达任司令员、王世泰任政委,张文舟任参谋长,徐立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当时彭老总给总部的名单中,曾属意原晋绥军区副政委张子意任兵团政委,可方案报上去以后,却并未获得批准,这是为何?

张子意这个名字,如今我们听到的次数已经很少了。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他既然能够被彭老总列为一兵团政委的候选人,无疑也说明其才干。

张子意是湖南醴陵人,1917年考入长郡中学,毕业后曾北二区高小和北联高小任教,由于在求学时期便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倾向于革命,引起了醴陵党组织高度关注。

1925年6月,张子意被醴陵党组织吸收入党,从此踏上了革命之路。

张子意参加革命时,正值大革命时期,他把满腔的热血全部投入革命之中,并在北伐军北伐之际,积极动员农会支援。第一次北伐战争后,湖南的农民运动一度公开化,张子意在醴陵积极领导农民运动。

也因为湖南的农民运动搞得有声有色,1927年1月初,毛主席曾赴湖南考察,在醴陵考察期间,张子意曾陪同,并提供了不少帮助。

不过,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很快就失败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同年5月,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事变。

为了粉碎国民党新军阀的叛变,中共湖南省委决心利用影响力,发动了十万农民进攻长沙,当时光醴陵发动的工农武装就达两万之众,张子意担任第一路军指挥,还击溃了许克祥的一个连。

不过,因为我党当时没有斗争经验,所以十万农军进攻长沙的行动还是遭到了失败,张子意当时接到命令后撤,农军顿时溃散,他也不得不避走安源。

可不久之后,张子意还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回到了醴陵,并在秋收起义前恢复了醴陵的党组织。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并打出旗号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张子意任第一团副团长。

张子意几乎是独立的在醴陵打开了一个局面,他参加过两次醴陵年关暴动,并建立了北二区苏维埃政府,尽管没有拿下县城,但张子意在醴陵境内几个区下辖的35个乡成功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共有人口22万、土地24.5万亩。

不久之后,张子意陆续出任了中共益阳县委书记、湘西特委特派员。

也不难看出,张子意革命资历老,可以称得上是工农红军的创始人之一。

也因为这个缘故,张子意数次被国民党当局通缉。

1931年,张子意调湘赣苏区,任中共湘赣省委组织部部长,不久后湘赣省委改选,张子意当选省委常委、并担任宣传部长兼白区工作部部长、湘赣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八军政治部主任。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决定以红六军团为长征的先遣队。

图|张子意(左一)与王震(左二)、任弼时(右一)合影

1934年8月,红六军团抵达桂东县后,任弼时宣布成立红六军团指挥机构,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

后来红二、六军团会合后,张子意调红二军团任政治部主任。

不久之后,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组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方面军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

后来人们提到张子意,总说他资历老,大致上就是指他担任过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尽管这个理由未免单一,但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更为关键的是,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子意曾抵制张国焘的分裂活动。

不过,在过去漫长的革命生涯,张子意的身体很不好,其实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当时有一大批经历过长征的干部,身体各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1937年底,组织上同意让张子意赴苏联休养,后来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任中国部副主任。

张子意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滞留苏联,一直到1940年以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才接到了回国的命令,本来打算经乌鲁木齐回国,但因新疆军阀盛世才阻挠,未能顺利返回延安。

盛世才从三十年代初开始,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与苏联的联系极为紧密,也因为这个缘故,1937年初,李先念率领一部分西路军干部战士抵达新疆后,盛世才对这批人做了妥善的安排。

不仅如此,从1938年2月,盛世才多次要求中共派遣干部帮助支援新疆建设,本着统一战线的思想,党中央派出了大批干部到新疆,包括一些因病准备赴苏却意外滞留乌鲁木齐的毛泽民等干部。

可惜到了1940年以后,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一度趋于劣势,一贯善于见风使舵的盛世才随即换了一副面孔,大肆迫害在新疆的中共党员陈谭秋、毛泽民等人。

图|1938年初,红六军团同志欢送张子意赴苏联学习留影(一排右起6、7、8分别为陈伯钧、张子意、王震)

1942年9月17日,盛世才下令逮捕陈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人,并对两人施以酷刑,但两人始终坚贞不屈。一年后遇害牺牲。

在陈谭秋、毛泽民牺牲后,一直领导狱中斗争的就是张子意。

一直到抗战胜利后,盛世才在新疆倒台,在周恩来要求下、通过张治中斡旋,这才把关在监狱的张子意等129名同志拯救出来。

1946年11月,张子意在回到延安四个月后,被安排出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副书记兼宣传部长,主管《晋绥日报》工作。后来晋绥分局书记李井泉调任晋绥军区政委后,张子意任代理晋绥分局书记。

1947年7月,为了保卫陕甘宁根据地,中央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贺老总任司令员,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协助贺老总主抓后勤工作。

有很多人认为,张子意1938年赴苏联养病,1940年回国后又滞留在新疆,之后被敌人关在狱中,极大的耽误了他革命经历。

也因为这个缘故,彭老总后来点名张子意任一兵团政委时,上级并没有同意,而是让王震兼任兵团政委。

可这种说法未免有失偏颇。

张子意的级别其实一直就不低,和他搭档的也基本上都是具备相当资历的人,如解放战争时期,他接替李井泉代理晋绥分局书记,还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和贺老总搭班子。

按照解放战争时期指挥层级来看(各地中央分局>军区>野战军),也不难看出张子意职务的高低。

彭老总之所以点名张子意与王震搭档,很大程度上也是认为,张子意无论从革命资历还是过去职务来看,与王震大致相当,而当时第一野战军所有干部中,几乎都挑不出来这样的干部。

当然,张子意过去虽然也指挥过战斗,但更多的时间还是在政工岗位上,除了在担任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期间在一线野战部队外,基本上都是在后方。

中央后来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张子意发挥专长。

1949年夏,二野进军西南,贺老总也率领一野第一兵团进军川北,张子意率领晋绥边区南下工作团,负责战后的接受管理工作,后来成都解放后,张子意还参与了对四川地方实力派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起义部队的改编整训工作。

1949年10月,西南局成立后,张子意陆续出任了出任西南局委员、常委、宣传部长、农村工作部部长,并兼任西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主任、西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有件事儿值得一提。

1952年评定行政级别,时任西南局常委兼宣传部长的张子意,被评为行政四级。

应该指出的是,1952年评定行政级别与军队级别,基本上就与1955年授衔挂钩了,按照对应的关系,行政四级就相当于是大将军衔。

不过,张子意听说自己被评为行政四级后,坚持向上级打报告,要求降一级,并且还主动说服妻子沈谷南(时任卫生部干部司司长)也降一级。

中央考虑再三,鉴于张子意一再请求,只好将他们夫妻一起降了一级。

即便如此,张子意仍然是行政五级,对应后来军衔为上将。

事实上,到1955年授衔时,张子意确实曾在大将名单之中,保底也应该被授予上将。

张子意得知此事后,坚决予以推辞,鉴于他当时确实已经调地方工作,所以后来未被授予军衔。

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也让人不禁动容。

张子意晚年时,也曾毫不讳言的称自己在过去革命时犯过错。

图|张子意的长征日记(部分)

1981年9月25日,张子意的老战友袁任远在报上发表文章《学习张子意同志用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一文中曾提到过与他交往时的往事。

张子意当年在湘赣苏区工作时,曾受到过“左”倾错误的影响,对袁任远做出过很严苛的批评,长征时期,袁任远与张子意在某些事情上也有很大的冲突,为此经常起争执。

不过,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两人从来都是公事对公事,私底下的关系却很好。

1937年底张子意远赴苏联治病,与袁任远分开,直至1951年才在长沙重逢,让袁任远意外的是,一见面,张子意就对他道歉:

“过去曾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有些事对不起你。”

根据资料记载,张子意一生并无子女,不过倒是有兄弟的子女在老家生活,其中侄孙张宗放就是其中之一,两家来往频繁,张子意去世前一年,张宗放还专门到北京去照顾。

张宗放的父亲张子西当年也是受到了兄弟张子意的影响参加红军,后来牺牲在战场上,算起来他还算是烈士子女。

不过,张宗放却并没有从爷爷(张子意)身上受到过什么特殊照顾。

1981年5月,张子意病危,当时组织上曾派人问他还有什么需求,如果张子意当时尚存私心,哪怕提一提自己这个侄孙的名字,也会给他谋一个不错的前程,但张子意自始至终只是摇头:

“没有了!”

张宗放后来一直留在乡下老家种田度日,许多年后再谈起爷爷仍然忍不住有些感佩:

“他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一生想的是党的事业,从来没有为家人和我们这些后人考虑过丁点私事。他时常告诫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不要向组织伸手,这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家风。”

张子意去世前留下遗言,要把组织上补发给他特殊时期的工资两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上交,没留给子女一分钱。

1 阅读:150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