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国女贼至死不认罪,临终前却给子女留下遗言:努力报效祖国

百年人物志 2024-06-19 10:12:14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提到陈璧君,人们一般称呼她“汪夫人”,恭维她的人则称赞她“女中豪杰”,厌恶她的人则称她“母老虎”。

陈璧君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华商家庭,父亲陈耕基是当地有名的橡胶商。由于家境富裕,陈璧君从小便接受了中英文系统的教育,同时,她在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后,产生了民主自由思想。

1906年,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城建立了同盟分会,15岁的陈璧君加入了同盟会,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成员。

读书期间,陈璧君在阅读同盟会的机关报时,突然被一个署名为“精卫”的人的文章深深吸引了,她对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08年3月的一天,分会会长突然偷偷告诉陈璧君说:“你喜欢的那个作者来马来西亚了。”

陈璧君听后,当即高兴地跑了出去,结果,她在见到汪精卫后一见钟情。此后,她便一直追在汪精卫身边。

1910年1月,汪精卫回到北京,开始谋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一事,并邀请陈璧君加入。陈璧君自然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为什么有人恭维陈璧君是“女中豪杰”呢?正是因为当初在刺杀载沣这件事上,陈璧君的确颇有胆气。

当时,她冒着被杀的风险,毅然加入了汪精卫的刺杀计划中,在北京开展秘密活动,一心一意同汪精卫策划埋炸弹的相关事宜。期间,陈璧君更是对汪精卫表明了爱意:

“这次,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活下来,我已经没有什么能献给革命的了,就把我自己献给你吧。”

不过,这次刺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就在陈璧君前往日本取炸药时,汪精卫被逮捕入狱。得知消息后,陈璧君为营救汪精卫四处奔走。她在自己也是清廷要犯的情况下,依然托狱卒给汪精卫递去了消息。从这件事中看,她的确是一个有胆识人。

不过,如果她能够一直保持着革命者这样的胆识和热血的话,也不会在日后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叛国贼”。

武昌起义后,清朝大赦天下,汪精卫也得以获释。1912年初,汪精卫和陈璧君结婚。婚后不久,两人便赴法留学,远离革命,闲居法国乡下度日。

直到1917年,汪精卫才在孙中山的再三邀请下回国,再度走上了政治道路。与此同时,陈璧君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同汪精卫一起掌握着国民党内的重要权力。尤其在孙中山去世后,汪精卫更是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然而,1926年,蒋介石夺取党政军大权后,汪精卫远走法国。第二年才再次回国,选择与蒋介石开展权力斗争。

1932年1月,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院长,履职当天,日本帝国主义给了汪精卫一个下马威,让他陷入了恐日的情绪中,并开始萌生了同日本人接触的想法。

于是,害怕打仗,害怕日本的汪精卫一步步走上了汉奸的道路。在汪精卫一步步走上背叛国家和人民的这一过程中,其妻子陈璧君可谓“功不可没”。

原本汪精卫还有些犹豫,并没有付诸行动,但在陈璧君的催促下,他最终同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密约”。

1935年,汪精卫又将华北的主权拱手让给日本,消息一出,舆论当即炸锅。汪精卫和陈璧君早年积累的威望和声誉早已消失殆尽。

1935年11月1日,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式结束后,按照惯例,中央委员要合影。但蒋介石却迟迟没有来。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人,高声呼喊着“打倒卖国贼”,紧接着响起了三声枪声,汪精卫应声倒地,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陈璧君听闻噩耗,认定不来参加摄影的蒋介石有嫌疑。她来到蒋介石的办公室大哭大闹,毫不客气地怒骂蒋介石,而蒋介石在谩骂声中尴尬不已,只好赔笑道歉。

1940年3月,汪精卫伪政府在南京成立,陈璧君如愿以偿,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她的家族成员在汪伪政府中占据着许多重要的职位,实际上控制着伪政府。

抗日战争期间,陈璧君更是声称“东三省不是中国的领土,是满清带来的嫁妆”,她轻飘飘一句话,就将东北三省开除了国籍,这样的言论招致了全国人民的愤怒。

1944年11月,汪精卫在日本病逝。抗日战争胜利后,陈璧君被国民党诱捕,并将其藏匿在南京观音庵中的贵重物品共20余箱全部查获。

1946年4月16日,在江苏高等法院的庭审现场,面对种种叛国罪行,陈璧君不慌不忙为自己辩解。并在最后狡辩道:

“日寇侵略,国土沦丧,人民遭殃,这是汪先生的责任吗?你们说汪先生卖国,可卖的是南京,还是重庆呢?所有日本占领区并无寸土是汪先生断送的。相反,他不过是从敌人手中夺回了一些权力。汪先生赤手收回了沦陷区,如今又完璧归还国家,不但无罪而且有功。”

事实胜于雄辩,无论她如何狡辩,法院最终判处其无期徒刑。

苏州解放后,陈璧君被移押到上海提篮桥监狱。

宋庆龄和何香凝考虑她的身体状况,向毛主席求情,毛主席沉思片刻后,同意她“写个认罪声明,根据其态度,人民政府考虑下达特赦令。”

当宋庆龄和何香凝向陈璧君说了此事后,她却固执己见,不肯写认罪声明,表示自己“无罪可言,无罪可悔。”

就这样,陈璧君便一直被关押在监狱之中。

虽然陈璧君拒不认罪,对人民政府也抱有敌意,但监狱的干部仍然耐心教育她,为她提供各种人道主义关怀,买药为她治病,允许亲人探视、与她通信,为她提供各种书籍、报刊。尤其是共产党积极为她治病一事,让她心中深受触动。

此后,陈璧君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她的对立情绪、傲慢的态度也逐渐消失,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几十年的所作所为。这一点,从她写的思想汇报中便能够看出来。

1959年5月,陈璧君再次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但由于病情加重,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她或许也已经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临终前,给子女写下一封信,并在信中要求他们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1959年6月17日,陈璧君在上海病逝,结束了自己悲剧的一生。这位至死都不肯认罪的人,却在临终前给子女留下了报效国家的遗言,叫人唏嘘不已。

后来,陈璧君的子女托人将母亲的骨灰带回了香港,并在1960年的秋天,将她的骨灰撒入了香港附近的大海。

参考资料:报刊荟萃(上)2009年2期、《档案春秋》2016年第5期、读书文摘2016年9期、《民国大人物》、中外文摘2015年19期、《看历史》

0 阅读:170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