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爱“对着干”,却遇上一个脾气比他更硬的政委,后来如何?

近现代史源 2024-06-14 17:06:37

开国上将韩先楚,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脾气同样耿直火爆,甚至有些“怪”。跟他共事过的同志,有不少人评价韩上将脾气轴,喜欢跟人“对着干”。不过韩先楚在全面抗战时期,曾碰到一位脾气比他还硬的搭档,此人是谁呢?

1939年,韩先楚出任八路军344旅代理旅长。之所以有一个“代”字,客观而言就是韩先楚资历不够,没有直接获得正式任命。344旅隶属于八路军115师,也就是老中央红军的延续,上级对该师干部的考察、任用都很严格。有不少将领的早期职务高过韩先楚,所以他能当上万人大旅的代理旅长,已经体现出中央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不管怎样,代理旅长也是旅长。344旅情况比较特殊,该旅最早的旅长是徐海东,也是韩先楚的老上司。344旅的主要前身为红25军,大多数官兵来自四方面军起家的鄂豫皖根据地,却又没跟随张国焘、徐向前的大部队前往川陕苏区;1935年,红25军直接从鄂豫皖老区转移到陕南、陕北,比红一方面军完成长征的时间要早。这样一支雄狮劲旅,毛主席钦点黄克诚出任政治委员。

黄克诚出自老红三军团,是标准的中央红军将领。韩先楚当344旅代旅长时,黄克诚已经是旅政委,并且资历比韩先楚更深。但韩先楚对黄克诚却有些意见,因为黄克诚主抓政治工作,对344旅要求非常严格。韩先楚是老红25军的人,见黄克诚经常批自己的老战友,在部队内大搞“整风”,他逐渐看不下去了,专门去找黄克诚交换意见。

巧了。这两人都很坚持原则,认准的事情不会松口。黄克诚军政生涯先后10次被降职、免职,基本都是因为坚持己见,冲撞了上级。他明确告知韩先楚:红25军长期受徐海东领导,改编为344旅后,“本位主义”一直很重,到现在也没有纠正过来。队伍里很多干部的觉悟不合格,整风不是针对谁,这是为了部队建设。

韩先楚不认同黄克诚的说法,因为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一直很强,当年完成长征后实力不降反增,更曾接济过中央红军,毛主席都几次称赞徐海东及红25军。怎么到了你黄克诚嘴里,却是如此不堪呢?双方你来我往,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面红耳赤不欢而散。这种分歧越发严重,韩先楚甚至认为,黄克诚是出于“山头”关系,才故意苛责344旅的干部。面对质疑,黄克诚也不解释,只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节奏继续开展工作。

显然,韩先楚“治”不了黄克诚。几次交锋之后,气不过的韩先楚向中央提出了调动申请,表示希望回延安学习,补充自己的理论知识。中央对于344旅内部失和的情况,早就有所了解,为稳住前线队伍,便同意了韩先楚的申请,让他离开队伍回抗大进修了。就这样,能征惯战的虎将韩先楚,因为比较特殊的原因,脱离战场近4年时间。知识水平虽有了不小的提高,但对于一名优秀军事指挥员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此后十几年时间,韩先楚与黄克诚发展得都很不错。尤其黄克诚,他治下的344旅,有一部分演变为新四军第3师,解放战争初期成为东北解放军的骨干力量之一。正所谓“当局者迷”:韩先楚不在队伍里了,他对于黄克诚的能力与眼光,反而有了新的认识,逐渐开始敬佩这位昔日战友。

建国后全军授衔,黄克诚被评为大将,韩先楚则是上将。1959年庐山会议,黄克诚正担任全军总参谋长,他因牵扯进彭总错案,受到猛烈冲击并被免去职务。碍于立场问题,那段时间没人敢接近黄克诚,反倒是曾经与大将关系不睦的老搭档韩先楚,竟然在庐山会议进行期间“夜探”黄克诚,与处境微妙的老战友促膝长谈,韩先楚对他的遭遇十分同情。当晚同行的秘书善意提醒首长,最好不要单独看望受批判的黄克诚,却被正直的韩先楚一顿猛批。

经历这件事,黄克诚与韩先楚的关系明显好转,此后韩先楚还看过黄克诚多次,全然不顾旁人议论。黄克诚十分感叹对方的人品,也反思了多年前对韩先楚的强硬态度。这两位老友,可谓患难见真情。韩先楚在新中国的军内地位一直很高,先后出任福州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员,长期镇守一方;而黄克诚则在拨乱反正时期彻底恢复了名誉,重新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两位人民军队的名将,都在1986年病逝。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 阅读:1342
评论列表
  • 2024-06-17 09:21

    别搞错!黄是八路军最初成立时徐海东的旅政委,韩是后期的代旅长,职位比黄低两级,资历更低4级。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