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过渡期结束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会不会减少?

峰峰商业 2024-06-26 01:05:31

2014年10月起,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设立了一个十年的过渡期,到2024年9月结束。

这十年,可以说是“新老交替”的缓冲期,确保大家的养老金能够平稳过渡。如今,过渡期即将落幕,许多人心中难免会有个疑问:过渡期结束后,我的养老金会不会“缩水”?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

先得明白这个过渡期是干啥的。简单说,它是为了让新旧两种养老金计算方式能顺利交接。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叫退休费,是根据工龄、级别等因素定的。

改革后,养老金计算方式变得跟企业职工类似,更多依赖于个人缴费情况、缴费年限等。为了让老同志不觉得吃亏,新同志也不觉得吃力,国家设计了这个过渡期,保证养老金待遇不会突然“断崖式”变动。

过渡期内,养老金怎么算?用“老办法”和“新办法”双轨制。如果“老办法”算出来的养老金比“新办法”高,那就按“老办法”来发,保证待遇不降低;

如果“新办法”高,也不是说立刻全按新的来,而是会根据退休年份逐步提高新办法高出部分的发放比例,比如2014年退休的补10%,2024年退休的补100%。这样一来,逐渐向新办法过渡,让大家慢慢适应。

过渡期结束后,养老金真的会减少吗?答案是:不会,反而有可能增加。为啥?因为社会平均工资年年涨,而新办法计算养老金时,基础养老金部分会参考退休前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平均工资上升,基础养老金这块自然水涨船高。

新办法的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四部分。咱们来具体算算:

基础养老金 =(退休时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与退休年龄有关)

过渡性养老金 =(退休时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职业年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职业年金有自己的一套计算规则)

假如李叔叔2024年10月退休,假设他的平均缴费指数是1.5,缴费年限为30年,个人账户储存额为30万元,视同缴费年限为20年,过渡系数为1.3%。

假设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6000元。

基础养老金 =(6000+6000×1.5)÷2×30×1% = 225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 =300000÷139 ≈ 2158元(假设李叔叔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

过渡性养老金 =(6000+6000×1.5)÷2×10×1.3% = 1950元

职业年金这里不具体计算,但同样会增加养老金总额

把这些加起来,李叔叔的养老金保守估计就有6358元左右,这还没算上职业年金呢。

所以,过渡期结束后,只要社会平均工资持续增长,个人缴费年限足够长,缴费基数够高,新办法下计算出的养老金通常会比老办法高,自然不会减少,反而可能比过渡期内更高。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还会适时调整养老金政策,确保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不会下降。

综上所述,养老金过渡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福利减少”,而是养老金制度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始。只要理解了这些机制,大家就可以放心享受退休生活,不必过分担忧养老金的变动问题。

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最终的养老金数额还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精确计算。

【每天分享】觉得奉奉社保说得还行?动动小手,点赞转发,顺便关注我一下啦!你的每个小举动,都是给我加油的大动力,真心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喜爱!​

0 阅读:0

峰峰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