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多年,为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差距还是那么大?

峰峰商业 2024-06-25 02:07:34

咱们今天来唠一唠养老金并轨这事儿,为啥这么多年了,普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还是那么明显。

先给大伙儿科普一下,这养老金并轨是从2014年开始的,之前的“双轨制”那可是个老话题了,一边是企业职工得自己交养老保险,另一边机关事业单位的同志则是由财政直接发放退休金。

2014年10月起,国家决定改革,实行养老金并轨,机关事业单位的同事们也开始交养老保险,退休后和咱们一样领取养老金。

为了不让改革“伤筋动骨”,还特别设定了10年过渡期,直到2024年9月,确保待遇平稳过渡。

既然并轨了,咋差距还在呢?这事儿得细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 缴费基数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同志,因为基本工资和各种津贴补贴通常较高,所以他们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自然水涨船高。

比如李老师,高级职称,基本工资加上各种补贴,缴费基数能到10000块,而隔壁老王在企业,按最低标准缴费,基数才3000块。这基数一高,将来领的养老金自然就多了。

2. 职业年金加持:机关事业单位的小伙伴们,除了养老保险,还有个“职业年金”这个小金库。这玩意儿相当于企业里的企业年金,但普及率和缴费比例可比企业那边强多了。

比如李老师,每月个人和单位合计往这职业年金里存上几百上千,退休后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补充收入。

3. 视同缴费年限:机关事业单位的同志,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被视为“视同缴费年限”。这部分年限虽然没真金白银交过养老保险,但在计算养老金时却会计入,还会补发过渡性养老金。

比如李老师,工作了30年,其中有10年是视同缴费的,这10年可不白算,养老金里也得算上一笔。

4. 退休金计算方式:新老办法结合,保低限高,让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在改革初期,养老金基本不受影响。

老办法按原工资比例发,新办法虽然引入了社会平均工资等新因素,但过渡期内老办法待遇高,就按老办法来,新办法高,就在老办法基础上补发一定比例,保证待遇不降反升。

举个例子,张叔叔,企业退休职工,工龄30年,最后几年平均工资6000元,按60%基数缴纳社保,养老金大约是这样算的:

基础养老金(当地社平工资×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算下来可能每月也就2000多元。

而李老师,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同样工龄30年,但其中有10年视同缴费,最后几年工资10000元,100%缴费基数,还有职业年金。

新老办法一结合,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加职业年金,每月养老金轻松突破5000元。

所以,养老金并轨后,尽管制度上大家走上了同一条轨道,但由于历史遗留、缴费基数差异、职业年金等因素,导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还是普遍高于普通退休人员。

不过,随着并轨政策的深入实施,养老金计算方式的统一,以及社会平均工资的持续增长,这个差距可能会逐渐缩小。

咱们期待着更公平合理的养老体系,让每位退休人员都能安享晚年。

【每天分享】觉得奉奉社保说得还行?动动小手,点赞转发,顺便关注我一下啦!你的每个小举动,都是给我加油的大动力,真心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喜爱!​

0 阅读:0

峰峰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