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年金领了139个月后,好日子就到头了?待遇真的会大打折扣?

峰峰商业 2024-06-27 00:28:58

职业年金,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第二养老金”,自2014年伴随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运而生以来,一直是许多人心中的“小金库”。

但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职业年金领了139个月后,待遇就会减少。这样的担忧是否有据可依?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番,看看这背后的真相到底如何。

我们要明确一点,职业年金的领取并非无止境,它确实有一个设定的领取期限,这个期限基于计发月数来计算,而139个月正是按照60岁退休人员的计发月数来算的。

但这是否意味着,一旦过了这个时间点,职业年金就彻底停止发放了呢?

说说计发月数的设定,其实源于对平均寿命的预测和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平衡考量。

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基于当时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5.21岁和4%的个人账户预期记账利率,确定了一系列计发月数,其中60岁退休对应139个月。

但要注意,这139个月是用于计算初始每月领取额度的,而不是说只能领取139个月。

再来看看职业年金领取方式,有两种:按月领取和一次性领取。按月领取时,确实会用到上述的计发月数来确定每月领取的额度。

但是,职业年金账户内的资金并不是静态不变的,它通过市场化投资运营,每年会产生一定的收益。这意味着,即便按月领取,账户内的剩余资金也会继续增值。

以139个月领取为例,如果职业年金的投资运营年化收益率能达到7.2%,理论上讲,每年产生的收益足以覆盖每月领取的金额,使得账户余额不减反增,领取可以持续进行,直至生命终结。

即使按更低的5%年化收益率计算,对于那些计发月数更长的退休人员(如55岁退休的170个月,50岁退休的195个月),账户资金也能支撑更长时间的领取。

假设老李,一位60岁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总额为30万元,按照139个月领取,每月领取额约为2158元。

如果职业年金账户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为6%,那么每年账户内将新增约1.8万元(30万×6%)的投资收益,这部分收益足以填补甚至超过每月领取的金额,理论上讲,职业年金可以持续发放,直到账户资金耗尽或个人离世。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年金领取时,个人所得税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按月领取超过一定额度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际到手的金额。

因此,对于职业年金的领取策略,退休人员还需结合个人的税务筹划和资金需求,做出合理安排。

职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初衷是为了提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生活质量。

正确理解职业年金的领取机制,认识到投资收益对于持续领取的重要性,我们就能明白,并不会因为计发月数的结束待遇轻易减少。

综上所述,职业年金领了139个月后并不会直接导致待遇大打折扣,关键在于职业年金账户的后续投资运营情况。

只要投资运营得当,账户资金能持续增值,领取者就无需担心待遇减少。当然,这要求职业年金管理机构具备良好的投资管理能力,确保收益稳健,让广大退休人员能够安心享受这份“额外保障”。

【每天分享】觉得奉奉社保说得还行?动动小手,点赞转发,顺便关注我一下啦!你的每个小举动,都是给我加油的大动力,真心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喜爱!​

0 阅读:0

峰峰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