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族的母亲——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读经典看 2024-06-26 14:58:41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尤其是在河南、陕西、山西这些地方。

迄今为止发掘出的仰韶文化遗址,主要有仰韶村遗址、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渭南史家和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淅川下王岗等。

事实上,仰韶文化区域分布甚广:东与山东境内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接壤,南部与大溪文化接壤,西与马家窑文化接壤,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东南到太湖流域崧(读作sōng)泽文化的西北部,西南深入四川省西北部,东北达辽西地区。

迄今为止,在全国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仰韶文化遗址超过了5000处,涉及10个省区。

仰韶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区,在甘肃、湖北、河北及内蒙古等邻近中原的边缘地区也有分布,造就了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以及老官台文化等相关文化。这足以证明:仰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按照年代,将这些遗址从早到晚分为四期: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和龙山文化晚期。

比如,庙底沟类型属于仰韶文化中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属于仰韶文化晚期,河南龙山文化属于龙山文化晚期……

安特生(中间左2)

最先发现仰韶文化的,是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南部的缓坡台地上发现了这个遗址。

渑池县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在考古学中,一般把首先发现地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名称,仰韶文化由此而来。

由于出土的彩陶纹饰具有鲜明特点,仰韶文化又名“彩陶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鹮鱼石斧图彩陶缸

仰韶文化是中国考古第一个以遗址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这种命名方法后来也成为中国考古学文化命名的通则。

仰韶文化的历史有7000-5000年之久,仅次于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而后者距今已经过去了8500-7000年。

龙山文化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遗存,分布在山东半岛、河南、陕西、山西、河北、辽东半岛、江苏等地区,甚至还延伸到了杭州湾地区,但其中心区域是在河南和山东。

根据地区差别,当时将龙山文化划分为山东沿海、豫北和杭州湾三个区。

龙山文化发生在约新石器时代晚期,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时间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的

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1928年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现在的济南市章丘区)首次发现了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因此而得名。

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以黑陶(主要分布在日照、济南)为主要特征,是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

黑陶

考古学认为,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就是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基础上孕育的。

0 阅读:5

读经典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