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市监人员面临的7大履职风险,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追责问责

罗罗发发牢骚 2024-05-25 11:22:32

当前基层市场监管干部面临的履职风险

随着市场主体数量的迅猛增长、市场监管体制的全面展开、综合执法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广大民众对监管执法公平性、规范性的更高要求,基层监管干部普遍反映当前履职压力加大、风险增强。

一是人力与职责的严重不匹配增加了履职风险

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监管工作的范围在拓展、广度在延伸、力度在加大、深度在加强。目前,基层市场监管部门除了担负工商部门原有的注册登记、主体监管外,还要担负食品、药品、价格等专业性较强的监管任务,再加上处理不完的投诉、举报,以及街乡镇各部门的综合整治和联合执法,使基层监管干部不堪重负。监管力量的严重不足和监管领域的大幅扩展之间的矛盾,让基层市场监管干部很难实现监管主体全覆盖,从而增加了因履职不到位被追责问责的风险。

二是市场主体准入的不断放宽增加了履职风险

随着“放管服”持续深化改革,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对市场主体微观活动的干预大幅减少,经济主体发展多元化,一些市场主体一开始便带“病”上阵,一出生就“营养不良”,甚至是“空壳”、“死亡”主体;特别是登记事项采取形式审查和告知承诺后,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再加上系统内部未实现信息共享互通,导致出现大量虚假市场主体。上述“染病”主体,占用有效资源、干扰市场秩序,扭曲市场信号、逃避债权债务,增加了基层市场监管干部的履职风险。

三是相关监管职责的边界不清增加了履职风险

随着机构改革不断深化,监管职能也随之大幅调整,而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却相对滞后,导致部分职责界定不清,为部门间推诿扯皮留下空档;同时,受惯性思维影响,只要提到“无证无照”,就是市场监管局的事,因此一旦涉及“无证无照经营”的投诉举报派单和舆情线索都会派转到市场监管局;另外,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很多审批、主管部门将许可事项改为备案,他们会以“只备案不审批”为由将皮球踢出。监管职责界定不清和其他部门推诿增加了基层市场监管干部的履职风险。

四是绩效考核机制设置不合理增加了履职风险

绩效考核指标决定工作导向。基层监管干部按照“考核什么就干什么,不考核的就少干甚至不干”原则落实指标任务。今年考核案件数,就一窝峰搜集案源、查办案件;明年考核办案周期,就想方设法办理简易或周期短、阻力小的案件;每年为了提高年报率,基层监管干部上半年天天打电话催年报、上门恳求年报,甚至代为年报。一些日常的很重要的工作,因不涉及考核而无人问津,甚至个别基层单位为应对考核,不惜弄虚作假、杜撰数据,上述行为无形中增加了履职风险。

五是追责问责制度机制不科学增加了履职风险

追责问责制度是纪检监察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对党员干部承担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实施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责任追究制度。近年来,有权必有责、失职要问责,已形成制度规范,促使党员干部拧紧了责任“发条”。然而个别纪检监察部门,背离实事求是原则,片面追求问责数量,带着问题指标进行督查,问责主观臆断,任性而为。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是基层监管干部头上高悬着的一把利剑,让基层干部“压力山大”!因此有人戏谑当前基层市场监管干部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香”,虽是玩笑话,却道出了他们的焦虑与无奈。

六是民众对监管执法过高要求增加了履职风险

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民众对监管执法公平性和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与文化、教育等部门相比,市场监管部门其专业性和职能定位不够明显,加上受传统职能认识影响,社会民众对市场监管部门监管权限期望过高,把一些非市场监管领域问题也归结为市场部门监管履职不力。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活跃且监管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市场经营主体一旦发生问题,即使问题与监管没有因果关系,民众也会对市场监管干部是否履职尽责进行质疑。

七是特殊时期政府赋予的职责增加了履职风险

在发生突发事件或举办重大活动等特殊时期,市场监管部门除履行法定职责外,还要领受属地政府临时“赋予”的职责。就拿此次疫情防控来说,基层市场监管干部不仅依法履行维护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查处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等法定职责外,还要负责对属地政府分派的果蔬商店、便利店、加油站等18类市场主体进行疫情防控检查;在属地举办世园会、创城创卫等重大活动期间,基层市场监管干部更是担负起了蹲点值守、入园巡查、下村包户等任务。不管是自己的法定职能,还是政府“赋予”的临时职责,基层市场监管干部都必须按标准要求认真履行,否则就很可能被追责问责。(来源:市场监管半月沙龙)

1 阅读:17

罗罗发发牢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