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球癌症数据出炉:肺癌重回发病率巅峰,这类癌症被过度诊断

咚咚的记事本 2024-06-12 16:15:34

从中国拓展到世界,癌症正在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就在今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发布了2022年全球癌症负担状况最新估计报告。

与中国的癌情相似,世界癌症形势同样严峻。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快速增长,全球的癌症发病数和死亡数也正在快速增长。癌症将成为21世纪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将是世界各国提高预期寿命的最重要障碍。

抗击癌症,并不仅仅是中国将面临的严峻问题,同时也是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

全球癌症负担持续增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负担状况报告,世界癌症负担正在持续增长。2022年,预计将有1996万例新发癌症病例和974万新增癌症死亡病例。

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相比,本次更新后的全球癌症负担状况有这么几个要点值得大家关注:

● 新增癌症病例、新增死亡病例数基本持平,死亡人数略有下降。

● 发病人数最高的癌症,又回到了肺癌头上。

2020年,乳腺癌曾短暂的超越肺癌,成为全球发病人数最高的癌症。2022年,肺癌重回榜首:肺癌新增248万例,占全球癌症新增病例总数的12.4%,接下来是女性乳腺癌(11.6%)、结直肠癌(9.6%)、前列腺癌(7.3%)和胃癌(4.9%)。

● 癌症死亡人数,肺癌依然「遥遥领先」

说到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肺癌则是当之无愧的冠军,且常年霸占榜首位置。2022年,全球约有180万人死于肺癌,占2022年全球癌症死亡总数的18.7%,大幅领先于后续的其他癌症。其余癌症分别是结直肠癌(9.3%)、肝癌(7.8%)、女性乳腺癌(6.9%)和胃癌(6.8%)。

● 终身患癌几率更新

按照惯例,每次的全球癌症负担状况都会更新个人终身患癌的几率。在本次报告中,IARC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无论男女约20%的人会罹患癌症,而约11%的男性和8.3%的女性会死于癌症。这个数据较2020年稍有下降。

在中国,根据国家癌症中心预估的数据,中国人群0-74岁累计患癌概率为21.42%,与全球水平接近。通俗点理解,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五个人就有一个将患上癌症!这个数据让你扎心了没有?按照中国户均人口3.35人来计算,我们这辈子自己,或是家人遭遇癌症的概率是78%!

● 中国癌症数据单列

这一次,由于癌患人数众多,中国的癌症数据在报告中被单独列示。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病例约480万(占全球总数的24%),癌症死亡病例约260万(占全球总数的 26.7%)。在中国,癌症新增病例数排行前5的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和乳腺癌,这5种癌症占癌症新增病例总数的57.5%。

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已经是老朋友了,而甲状腺癌却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癌症的排名中。这让研究者们也格外关注。在报告中,研究者们认为中国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快速上升是由于影像学、超声检查和活检的使用频率增加所导致的。研究者们还提到,甲状腺癌的死亡率远低于发病率,死亡率排名仅为第24位。

关于甲状腺癌,真的值得我们好好跟大家说道说道。

唯一会被医生劝说「放弃治疗」的癌症,这些年真的泛滥了!

在业内,这类癌症有个特殊的称呼,叫做「轻松癌」。事实上,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异常升高,早已引起了我国众多学者的关注。

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上,我国学者就曾发表了一篇关于甲状腺癌过度诊治的文章,通过对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回顾,作者发现2003~2011年间,中国新发甲状腺癌保持着高达20%的年增幅,但死亡率却没有明显变化。

被诊断出甲状腺癌的人群越来越多,但死亡人数基本保持稳定。基于这一现象,作者认为中国的甲状腺癌存在严重的过度诊断情况。

换句话说,在我们现存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即便是发现了甲状腺病灶,但它终生都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每年我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在大幅提升,但死亡率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越来越多这样不会引发任何症状的甲状腺“病灶”被发现,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却不会造成患者的死亡。

进行数据分析后,作者认为甲状腺癌过度诊断的情况触目惊心:国内城市甲状腺癌过度诊断比例约为女性83.1%、男性77.3%,乡镇过度诊断比例则是女性60.4%和男性59.2%。上海、杭州、嘉兴等几个地区荣登甲状腺癌过度治疗地区榜首,而广州、武汉、北京等一线城市均超过80%。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会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也是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的罪魁祸首:越是经济发达,越是健康意识明确的人群,越乐意接受癌症体检,超声的普及也就变相导致了甲状腺癌被检出率的升高。

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人均GDP每增加1万元,带动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近1倍——女性增加0.93倍,男性增加0.90倍。

不仅是在中国,过去十年间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呈快速升高态势,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同样明显上升,这也是本次IARC在报告中,对甲状腺癌发病率异常上升的情况的结论。他们认为:全球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迅速攀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过度诊断所致。

甲状腺癌到底有多泛滥,只要大家想一想自己的周围,就一定会找到印证:越来越多的朋友在体检中被查出甲状腺结节,其中不少莫名其妙就到医院挨了一刀,切除了病灶,也喜提了终身服用「优甲乐」。

过度诊断,带来了过度治疗,以及与之相伴的治疗后遗症

过度诊断,也就代表着过度治疗问题的出现。

对于癌症治疗而言,最佳的治疗方式莫过于手术治疗。但由于甲状腺的解剖位置和生理特性,甲状腺癌手术并不是一刀切掉的问题。任何手术都可能存在副作用和后遗症,甲状腺手术同样如此。它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声音嘶哑、呛咳、抽搐、低钙等,严重的出血或神经损伤甚至可能导致窒息。

此外,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人人都将要面临的问题是:终生服用甲状腺激素。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甚至是经济负担上,都是不小的一个负担。

同时,治疗后伴生的社会问题,成为了癌症康复者们面临的共性困扰:社会的有色眼镜对待。癌症患者的社会歧视现象在不少媒体中都有报道过,它们集中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个「癌症康复者」的头衔,就足以让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连简历都不看就将面试者拒之门外;而在感情生活中,“癌症康复者”的名头也成了考验一段感情是否牢固的试金石,不少悲剧由此发生。

杜绝过度治疗!医学中有一个“万金油”绝招——随访观察

既然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与治疗已经成为了全球正在面临的共性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筛查与治疗的矛盾呢?

首先,因噎废食不可取。防癌筛查是我们保持健康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只有面对病情,我们才可正确的处理病情。有了筛查,就会有疑似甲状腺癌诊断报告。这个时候,作为普通患者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随访观察是面对这些问题的最优解答。中国抗癌协会曾发布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参照,对于存在这些高危因素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均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即手术适应症):

青少年或童年时期颈部放射暴露史;甲状腺癌家族史;已确定或高度怀疑淋巴结转移甚至远端转移;病灶有腺外侵犯(如侵犯喉返神经、气管、食管等);病理学高危亚型(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弥漫硬化型、实体/岛状型、嗜酸细胞亚型);穿刺标本检测BRAF基因突变阳性;癌灶短期内进行性增大(6个月增大超过3mm)。

在文章的末尾,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全球癌症负担的问题上来。除了甲状腺癌以外,全球癌情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尽管癌情汹涌,我们依然坚信抗癌的光明未来。一方面我们将拥有更多对癌症的防控措施,未来更多癌症将被预防,更多癌症患者将在早期被诊断;另一方面我们拥有了更多消灭癌症的利器,更精准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将为我们提供治愈晚期癌症的希望。

我们坚信,抗癌必胜!

0 阅读:0

咚咚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