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第一大将:军事满分,政治考场难闯?

关河有五十州 2024-06-19 11:06:46

作为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是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他的成就几乎全部得益于军功,他自己常说:“勤勤恳恳打仗,战战兢兢做人”。

1944年,粟裕率领只有数千人的部队,在苏北车桥歼日伪军逾千,当时毛泽东就预言粟裕将来能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1946年,粟裕指挥苏中七战七捷,毛泽东兴奋之余,将粟裕的经验推广到全军学习。华东野战军一成立,毛泽东明确指出具体作战由粟裕负责。

1947年,在粟裕将其欲围歼整编74师的布置,发到中央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复电:“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立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粟裕最终成功围歼74师,毛泽东对其表现赞赏有加。

1948年,毛泽东在西柏坡与粟裕的会面。从不出门迎接党内同志的毛泽东,竟大步走出门外,与粟裕长时间握手,并意味深长地说:“17年了!”17年前,粟裕担任红12军64师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先擒张珲瓒,后打谭道源,而此役也正好是毛泽东生平的得意之作。

1948年6月至7月,粟裕指挥豫东战役,歼灭敌军约10万人。战后,毛泽东表示:“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粟裕参与策动并指挥淮海战役,仅他直接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就歼敌44万人。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1950年,毛泽东决定由粟裕指挥解放台湾的战役,尽管后来因粟裕生病未能成行,但其军事才能再次得到肯定。

粟裕在军事上是满分,但为人谦恭的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却远不及军事。粟裕的老部下陈士榘晚年回忆,五十年代在一次小范围的军事家会议上,毛主席曾经流露出对粟裕的不满,而且还使用了激烈的语言。陈士榘当时也搞不清楚主席为什么会发火,他只知道解放战争跨越长江的时候,主席让粟裕尽快渡江,但是粟裕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认为需要等待时机,晚了几天。后来主席终究同意了粟裕的意见,部队成功地渡江。陈士榘认为,如果按主席的打法,应该也能成功渡江,不过他也没觉得粟裕坚持自己的意见是错的。

粟裕打仗好,解放战争中很多决策他都是先打,再请示,事实上,战场上的事也必须尽快拍案,要敢于做决断,容不得层层请示。只是解放后情况不一样了,领导干部也必须一级级地按规矩办事,继续按战争年代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做法,让一批干部吃了大亏。陈士榘自己刚刚进城时,也有不适应的感觉。

粟裕其实就是感到不适应。1952年,粟裕担任副总参谋长,1954年后,担任总参谋长。他办事情有自己的观点,不唯上,不唯权,在工作中容易得罪人,有的时候他自己也无所适从。后来粟裕知道不能太较真,到了1955 年评军衔问题时,粟裕很有可能当元帅,但是他有自己的考虑,几次诚恳要求不当元帅,最后中央决定让他当第一大将。

尽管如此,粟裕1958年还是受了批判。陈士榘感叹,谁工作中都会有缺点,一上纲上线就没有边了。那次批判,幸亏周恩来、陈毅力保,否则粟裕有可能被打成“反党集团”,不过总参谋长还是被免了。

据说解放后,陈赓曾对粟裕说过:“古往今来,两种人最危险,一是功劳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这两样一样都不少,能不被整吗?”

尽管粟裕在战场上果敢迅猛,但战后的政治环境却让他的这种风格变得不合时宜,自此,粟裕一直处于似倒非倒的状态,他的谨慎、低调,虽然让他没有成为"敌人",可是政治上一直被“冷藏”,他在1958年受到错误批判的问题,也直到他去世后8年才彻底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彭总1959年在庐山为民请命挨整,有人做粟裕工作,让他揭发彭总,因为粟裕被批是彭总主持的,但是粟裕拒绝了,他不愿意干落井下石的事情。

0 阅读:9

关河有五十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