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叶挺长期不是共产党员,这里讲了真实原因

关河有五十州 2024-05-20 07:21:20

叶挺,是很多人都熟知的名字。这位赫赫有名的战将,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激昂诗作:“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叶挺和其他革命将帅也很有不同之处,比如他长时间在军内担任要职,却好长时间不是共产党员,就像是将帅中的另类一样,这也让人们在对他充满敬意的同时,对其中的原因也不由感到好奇。

叶挺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县的一个农家,父亲开过小药铺,还到南洋打过工,因此严格地讲,叶挺还是华侨将领。叶挺15岁在读中学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他勇敢地剪掉了辫子而入狱,不久又重获自由。后来他考入了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和全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军校,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叶挺开始向往革命,是受到了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的深刻影响。事实上,在中共的革命者中,一般来讲,农民出身的革命者,受《水浒传》这样“造反书”的影响最大,而最早参加大革命,后来成为党内高级干部的,则几乎都与陈独秀的《新青年》有关,连毛泽东也不例外。陈士榘是叶挺在大革命时期的老部下,他曾经说过,建国后一直把陈独秀作为反面教员,“不公平啊!我想将来更加实事求是,会给他公正评价的”。他以叶挺举例,说:“你想想,连叶挺这样在孙中山身旁的人,都因为《新青年》加入革命队伍,这个陈独秀有多厉害!”

后来,叶挺担任过孙中山的警卫团二营营长。在陈炯明'叛乱'炮轰总统府时,叶挺是保护孙中山、宋庆龄脱险的功臣,也因此深得孙中山信任。1924年,孙中山把叶挺做为国民党的军事人才培养,让他去苏联学习。他在东方大学受到李大钊和同学中共产党员的影响,加上早年《新青年》已深入他的心,在苏联提出入党要求并得到批准。

北伐战争开始。叶挺率独立团作为先锋首出湘南,连战连捷,一路攻下武昌。他以团长职务被国民政府破格提为少将。随后,该团扩编为两个师,他任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首次打出"红军"旗号,叶挺任总司令,然而仅仅两天,广州起义就告失败。1928年初,在李立三的实际主持下,把这次起义说得一无是处,称叶挺犯了军事投机和盲动主义的错误,在关键时刻动摇,对起义指挥不力等等。之后不容叶挺解释与申辩,中央就对起义领导人都给予了各种处分,任红军总司令职务的叶挺被留党察看6个月。

就这样,叶挺遭受了不公正的指责和处分。这事要是放在很多将领身上就忍了,但叶挺是个有血气的军人,他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做法,一气之下选择了暂时与党脱离关系,出走西欧进行深造

到达德国后,叶挺有点万念俱灰,一度陷入了迷茫和失落之中。他在柏林加入了德国的一个提倡素食的流派,试图通过修身养性的方式来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大有超脱尘世之意。那时的他,还打算远离政治,放弃在中国都已经很有名的军事专长,转而从事德文著作的翻译和著述,用文化为国家做些贡献。

不久,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共'六大'的周恩来取道欧洲回国,在柏林遇到了叶挺。两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周恩来推心置腹地对他讲,干革命不能只承认成功、不承认失败,尤其个人受点误会和冤屈的事,总会遇到的。这个时候既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消极沉沦,尤其不能放弃革命不干。周恩来的劝慰和鼓励,让叶挺重新找回了方向。他感到党组织还是惦记他,希望他发挥作用的,也意识到自己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放弃革命事业,于是便重新振作起来。他知道德国是军事强国,开始一边深造学习军事,一边随时准备回国,为党效力。  

"

0 阅读:0

关河有五十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