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本田等全部中招,日本车企频繁造假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电动车指北 2024-06-07 16:23:50

当你在家里看见一只蟑螂时,说明已经有几十上百只蟑螂定居在你家,和你同吃同住。

去年底丰田旗下的大发被新曝出 174 项测试违规行为,其实从 1989 年开始大发在 30 多年时间里就陆陆续续出现违规,只是这次实在比较严重,包括利用计时器引爆安全气囊、前碰撞试验提交排练的数据、记入假数据等在安全方面严重违规,以至于到了全面停止工厂出货的地步。

6 月 3 日,“更大的蟑螂”浮出水面,丰田、本田、马自达、雅马哈和铃木五家车企被曝在认证过程中提交虚假数据,现在已被要求暂停出货。目前这五家公司的欺诈规模总计超过 600 万台。

不仅规模大,而且仔细来看,这几家企业造假的“姿势”还都挺恶劣的。

丰田涉及行人保护测试虚假数据、碰撞测试的不当应对等问题,说白了就是安全测试造假,各种蒙混过关就是不好好提高安全性正常过关。

马自达和开头提到的大发一样,用“倒计时”的方法引爆安全气囊而不是通过车上的传感器,安全气囊有多重要不用多说了,难道现实中发事故前也会倒计时么?

本田则是包括在噪音试验和发动机输出功率试验中偏离试验条件,以及在试验结果中记录与实际测量值不同的数据。说白了就是美化噪音,难怪本田的车隔音这么差这么多年都没长进。

当然日本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造假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这次确实是太恶劣了,丰田自身也牵扯进去了,对此日本国土交通省 6 月 4 日还进驻了丰田总部。

这里相信大家对日本的“躬匠精神”已经无语了,今天这里来理性地分析一下:为什么日本的车企乃至整个制造业近些年来都在频繁造假?

表面原因:压缩成本,增加利润

2023 年/2023 财年车企单车利润的排行榜中,丰田位列第六,排在丰田前面的全是豪华品牌,法拉利、特斯拉、奔驰、宝马和理想,丰田每卖一台车平均挣 2.39 万人民币,而大众集团(包含奥迪、兰博基尼、宾利等)每卖一台车平均挣 1.49 万元,比丰田低了 38%。另外斯巴鲁和本田也都进入前十榜单,在主流品牌里,日系车确实很赚钱。

要知道大众集团是有奥迪、宾利这些豪华品牌的,其单车均价达到 27.5 万元,营业利润率为 7%,丰田汽车单车均价为 22.4 万元,营业利润率为 11.9%,可以说在赚钱方面丰田完爆大众。

丰田的价格并不比大众的高,但利润却高这么多,要么是丰田的精益生产实在太牛了,要么就是丰田偷工减料了。

显然不是前者,现在在生产制造领域,同一地区大家的成本都差不多,精益生产的那套东西大家早就学过了,就像福特率先采用了流水线的方式生产汽车,很快大家全都是流水线式生产了。

从今天来看显然是后者了,日系车大规模的造假确实降低了成本,这里面包括直接的物料成本、人员成本还有时间成本。

根据《日经中文》的报道,2016 年变成丰田全资子公司以后,大发面向亚洲市场致力于开发小型车。2022 年度的全球销量超过 170 万辆,占到整个丰田集团的 1 成以上。大发承担起亚洲市场开拓者的角色,以快速开发快速供货为最高命令,时间紧迫的一线开始出现违规行为。

过度削减成本也加速了违规。大发从 2011 年开始减少与销售额不直接挂钩的质保等部门的人员。2022 年负责碰撞试验的安全性能负责部门的人员减少到 2010 年的 3 分之 1。第三方委员会指出:“不得不说轻视了认证试验”。

大发是日系车偷工减料压缩成本的一个缩影吧,当然这还只表面的原因。

深层原因一:老龄化严重,年轻劳动力不足,缺乏创新

2023 年,日系车全球大约卖了 2400 万台新车,占全球市场的约 27%,而日本的人口约为 1.25 亿,只占全球人口的约 1.5%。

虽然日本在海外也有很多生产基地(日本本土大概一年生产 700-800 万台,其中近一半拿来出口),但一大半的车辆研发都在本土总部,这需要大量的研发、测试等人才,而日本因为持续 30 年的低生育率,很多企业已经招不到足够的人了。2024 年日本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高达 98.1%,为 1997 年开始统计以来最高水平。

在劳动力不够的背景下,当然像丰田这样的大企业还是能够招够人,但下面的中小公司就不好说了,2023 年上半年日本就有 110 家公司因缺人而倒闭。

很多公司为了招人不得不给出非常优厚的条件,比如日本非常著名的零部件供应商,也是全球汽车零部件 TOP10 的爱信精机,新人入职直接给 100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4.7 万元)。有应届生十分抵触加班文化,企业承诺一年休满 129 天……

企业的新鲜血液不足,新人还不像日本经济巅峰期那样加班,日本企业的创新能力下降是意料之中的。更关键的是日本在经济高峰期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那批年轻时进入企业大批的人要么已经退休,要么现在已经牢牢占据着企业的中高层,年轻人很多都只是合同工(在日本社会里某种程度算临时工),收入只有正式社员的一半,干得再好也很难成为正式工,收入还只有一半,自然没有太多奋斗的热情,完全“卷”不动的。

因此我们看到丰田等很多企业开始返聘最高 70 岁的老员工,这些人在壮年的时候赶上经济腾飞,本身还是比较负责可靠,吃苦耐劳的,但显然这些“老人”无法填补年轻人的缺口。

当然显然这肯定不能怪年轻人不努力,柯南评分最高的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22 年前就揭露了日本的这种“世袭制度”,经济高速发展期年轻人还有机会,面对“失去的三十年”,年轻人只能躺平了。

而这种“世袭制”最严重的地方,就是日本的财团了。

深层原因二:特殊的财团-企业-银行关系,缺乏自我净化能力

说起财阀,我们首先想到的韩国的三星、LG、乐天这些,其实日本的财阀,或者叫财团的影响一点都不比韩国的差。

目前日本有六大财团,垄断着日本 60%的经济总量。不过和韩国财阀有很大的不同点在于,日本财团之间相互持股非常普遍,“抱团合作”要远远大于相互竞争,这个时候财团就像一个大家合作的平台,协调各家企业、银行等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看到日本的企业对内特别的团结,即便有一家供应商造假了,大家也最多罚酒三杯,毕竟都是一个财团下面的,你敢把它踢出供应链,财团控制的银行马上就给你停贷款。

这里举一些例子,博主“车行社”透露丰田凯美瑞的一个尾箱盖锁机要 471 元,制造商是三井金属,价格似乎偏贵了一些,但日本车企还是基本只会采用自家的供应商。

上面提到的丰田汽车和三井金属都是三井财团下面的,并且丰田汽车的家族和三井的家族世代都是通婚的,丰田喜一郎的长子丰田章一郎迎娶了三井银行董事长三井高长的女儿三井博子,丰田章一郎的长子丰田章男,也就是现在丰田汽车的董事长,在家族的安排下迎娶了三井物产副社长的女儿三井裕子。

即便是别的财团的企业,大家也不会撕破脸,毕竟这些财团相互之间也是互相持股的,对内团结,努力出海吃掉海外市场是大家的共识。

在这种大家“铁板一块”的背景下,整个日本汽车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是没有什么“自我净化”的能力的,造假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再加上政府考虑到就业等问题,一般也只是象征性地惩罚一下,比如罚个几十万人民币,然后大家继续歌照唱,舞照跳。

最后这次丰田、本田和马自达等 5 家车企暴露的造假丑闻绝对不是最后一起,2023 财年日系几大车企获得了超 7 万亿日元的利润,可以说是傲视群雄。

不过正如傍晚那又大又红的太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

0 阅读:11

电动车指北

简介:关注智能电动车和中国汽车出海